夷陵之戰前,劉備有沒有重點關注陸遜這個人?

時間 2021-05-06 23:27:27

1樓:一問三不知

(別噴,就是為了白嫖創作)倒是聽說過,可重點關注是並沒有的。夷陵之戰中,孫權認命陸遜為大都督,統領東吳兵馬。劉備問過陸遜是個什麼樣的人?

馬良就說看我畫個神獸出來滅了他們(陸遜雖然只是乙個書生,但年幼多才,深有謀略,偷襲荊州,都是陸遜的詭計)劉備就生氣了:區區豎子,害我折損二弟必然要俘虜。馬良又說陸遜之才不在周郎之下,不能輕視。

劉備說我用兵幾十載,難道還不如乙個黃口小兒?從上述可見,劉備一直都意氣用事,為關羽報仇為上,管他呢,我兵多一定能贏。

2樓:

以目前的史料來看,劉備可能僅僅知道陸遜是對面幾萬人的主帥,以及他的一些基本盤,估計是背景之類的資訊。我甚至懷疑劉備可能都不知道陸遜在夷陵之戰之前的詳細履歷。因為但凡劉備知道陸遜曾經深度參加過江陵之役以及參與過圍剿關羽的動作,劉備再怎麼狂不可能不提防這類人物,更何況劉備在夷陵之戰的整個過程中其實還是很小心翼翼地。

夷陵之戰劉備出川的時候,關羽死了一年了,按道理說,關羽怎麼死的,整個過程是怎樣的,東吳那邊哪些人參與了,劉備應該是知道的。但是陸遜再早期的履歷,我估計劉備是肯定不知道的,具體也就是陸遜從二十多歲就開始打山越打到三十大幾這件事。劉備肯定是知道東吳的山越問題,否則也不會有馬良去策反。

可是劉備一定不知道,陸遜是乙個靠著十多年刷山越累積了大量軍事經驗的將軍,尤其對地形的理解和運用這方面,陸遜非常老道。

當然了,關於這點,也不能怪劉備。畢竟呂蒙都說陸遜「未有遠名」。打山越這個事本來就是東吳內部的小作坊工作,外人不知道很正常。

就是看夷陵前線諸將對於陸遜的態度也知道,陸遜當時的履歷跟這群常年駐防長江核心戰區的宿將也是不能比的,所以根本不止「未有遠名」,就是近名那也是沒有的。陸遜當時被搞的沒辦法,按劍整軍的時候,說的是「而不相順,非所謂也」,也就是諸將根本叫不動,這是何等嚴重。身為假節,孫權拜的大都督,連自己手下的將軍都指揮不動,除去東吳部曲制的問題,那就只可能是,這位大都督根本沒有足以和這群老將抗衡的軍功(在這群老將眼裡)。

而從最後的結果來看,當時吳軍內部可能只有兩個人還稍微合作點,所以便被陸遜派去了最重要的任務,乙個是朱然,負責截斷蜀軍,這位也是呂蒙看上的,同時也是孫權的發小好友,而且圍剿關羽的時候也在,所以應當和陸遜共事過,知道他水平;還有一位,孫桓,年紀輕的宗室,必然是聽孫權的話,所以雖然內心有些對陸遜不救的不滿,但是還是按照陸遜的計畫成功守住了夷道。

綜上,劉備沒有重點關注陸遜十分正常,因為連東吳內部的絕大部分的前線人員都沒有關注過這號人。

3樓:古陵

劉備去相親的時候可能還見過陸遜,但陸伯言未有遠名,別說劉備了,就連吳中諸將都不聽他的命令,需要怎麼重點關注?重點關注孫權比較實在吧。

4樓:美跳和不乖乖

戰前呂蒙推薦陸遜說,未有遠名,意思深長。戰後劉備失敗說,吾乃為遜所折辱,豈非天邪!

可見陸遜當時的確沒什麼名號,劉備沒有重視,所以才將失敗歸於天意而不是人謀。

5樓:鯫生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

隨便聊點

夷陵戰前劉備有沒有關注到陸遜?

只能說劉備只要想去關注陸遜,肯定是能了解到這號人存在的,但就史料來看,很遺憾的是,劉備也許聽過陸遜的名字,但並未對其傾注過多精力有過過多了解甚至於還有嚴重的輕視陸遜的傾向。因而夷陵之戰劉備慘敗之後才會感嘆【吾乃為遜所折辱,豈非天邪?】

陸遜在奪取荊州時的表現可以說極為亮眼,功勞僅次於呂蒙,但戰後的地位是高過呂蒙的。以《陸遜傳》建安二十四年封堵關羽入蜀通道而在荊州打收割的一系列精彩戰績來看,劉備理應有重點關注陸遜的理由,甚至於在襄、樊之戰期間沒有任何關涉的賈詡都能目光如炬地敏銳認識到【陸議見兵勢】,按理說劉備的識人水平,看人的眼光不會差於賈詡,然而事實證明劉備並沒有意識到陸遜是個狠角色。

陸遜最擅用的戰術就是虛虛實實,扮豬吃老虎或反其道而行之。經陸遜指揮的軍隊的戰果往往是以較小的代價一戰解決問題並斬獲頗豐的。關羽中了陸遜的驕兵之計,劉備若對關羽的覆敗過程有所耳聞,就應該要意識到絕對不可輕視這號角色。

然而觀察劉備夷陵之戰的表現,前期突破李異、劉阿守備的巫縣和秭歸後陸遜定計後撤至宜都,誘敵深入將三峽峽谷地帶讓與劉備使之無法繼續發揮水陸並進的優勢並使之軍隊無法展開無法攻破自己的防禦。劉備的示弱誘敵及攻敵必救的戰術全被陸遜識破,黔驢技窮的劉備無計可施,卻依然要與陸遜相持與夷陵地帶大半年直到己方軍隊兵疲意沮的地步被陸遜抓住戰機前後夾擊導致幾乎全軍覆沒。這其中劉備除了犯了與關羽同樣的輕敵的錯誤之外,也和關羽一樣抱有僥倖心理。

呂蒙即將白衣渡江之時曹操曾將情報告知過關羽,然而關羽此前以呂蒙病重抱著僥倖心理抽調荊州守軍送往前線,彼時又抱著僥倖心理認為曹操所為為疑兵之計,因此當關羽確認呂蒙襲取後方的情報之後,一切都晚了。而有人分析劉備在頓兵夷陵無計可施之時仍選擇與陸遜曠日持久的對峙,同樣帶有期盼曹丕出兵向孫權進行軍事施壓的僥倖心理,而劉備的意圖為陸遜所識破,因而陸遜早有破敵之計卻選擇了在閏六月進入酷暑天乾物燥之時動手,為的就是一勞永逸的解決劉備企圖【乘危騁變】的問題,。事實證明陸遜做到了,劉備此戰折損全國大半軍力,大量中級軍官陷沒於此戰,蜀漢國力由此一蹶不振,即便經過孔明數年的治理恢復也才只是【益州疲弊】,直至一敗塗地之時,劉備才歸咎於天,以敗於陸遜之手視為受到折辱,一生折而不撓的劉備在陸遜的手裡被剝奪了折而不撓的屬性,再也無力東山再起,面對東吳伸出的橄欖枝只能屈辱的選擇低頭。

綜上,陸遜在荊州之戰的過程中已然顯現出了卓絕的軍事才能,劉備或有可能聽過陸遜的名字,但並未對其才能有過正確的認識,並犯下了和關羽一樣的錯誤覆敗於陸遜之手,可悲可嘆。

6樓:Sllery

應該能達到略有耳聞的地步吧,陸遜之前是呂蒙的副將,跟著呂蒙平的荊州,因此受到呂蒙的推薦接替自己的位置。

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就算劉備自己不熟悉搞情報,他畢竟進製漢中王了,手下一堆謀臣策士的,怎麼也會提醒、代勞,所以知道陸遜這個人是一定的,大概也就是停留在呂蒙副將、江東大族子嗣的份上,但是絕對不會重點調查。(其實也沒啥好調查的,畢竟之前沒成名,沒什麼關注度。這就像諸多演員、網紅一樣,某乙個話題、炒作火了,才走進人們的實現,對於他之前,完全陌生,最多停留在知道有這麼個人的階段上。)

從大局上看劉備應該拒絕發動夷陵之戰前孫權的求和嗎?

專諸刺僚 當然應該,因為盟友背刺你不反抗,你的定為就會從盟友變成可欺負的小弟 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只有兩方都勢均力敵,才能有真正的團結 而且諸葛亮是支出伐吳的,我不知道現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以為諸葛亮反對伐吳,諸葛亮反對的是劉備親征,他是覺得伐吳派一員上將去就行了,而不是反對伐吳 飛煌 雖然大局上...

夷陵之戰蜀漢慘敗,劉備為何還寫信陸遜想再決雌雄?

流雲追風 因為陸遜被曹真擊破,以致江陵被圍,蔣欽之子蔣壹戰死。權令呂範 諸葛瑾等緣江守備,拜陸遜為輔國大將軍 郢州牧,封江陵侯 假黃鉞,渡江拒魏,以將軍朱桓為濡須督,封新城亭侯。口冬霜於陸議奮雷霆於朱然屠賊亮於口口 只不過這部分內容被陸遜的忠實粉絲陳壽直接略去不提了。此外當初陸遜所督五萬餘人,其中徐...

如果夷陵之戰中劉備被陸遜當場斬殺,那執政的諸葛亮會選擇不顧一切出兵為劉備報仇,還是向東吳求和休養生息

yqfans 陸遜如果有點腦子的話,應該是把劉備趕回去,不要當場斬殺,如果陸遜當場斬殺了劉備,吳蜀必然結下世仇,斷無再結盟的可能,諸葛亮就算知道結盟東吳是對的,安撫不了人心也沒用,做不到!如果強行和東吳結盟,不光位置怕是坐不穩了,很多人一定會覺得諸葛亮可能是吳國的間隙,諸葛亮的政敵也一定趁機刺殺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