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華為2020博士校招薪酬急轉直下?

時間 2021-05-06 22:37:15

1樓:遠夏繁華

我透,為啥我這計算機學院人工智慧方向的老師說他今年的兩個博士,乙個去了北京90萬,乙個留西安華為80萬。17級都只有四五十萬?感覺有點不對勁啊

2樓:

想想你能為公司做什麼。。。。

不開玩笑,這是很現實的問題,都讀到博士了,除了薪資以外個人的發展有考慮過嗎?如果不是特別匹配的人才,我覺得不太建議去華為去。這是個殘酷的雙向選擇,講道理大公司都是非常粗魯的,雖然有錢,但是粗魯。

博士一批批都是白菜價去,你以為你是個人才,實際上公司研發人員好幾萬,你算個屁,你做的方向真的那麼不可或缺嗎?或者真的需要這麼多人才嗎?缺了你就沒人頂得上去嗎?

事實上很多時候有你不多,沒你不少。

3樓:

博士畢業工作海外工作兩年,剛拿到17級。突然聽說17級的考核極難...就是被招去墊底的...

有點怕怕...請問有沒有人知道如果崗位與以往工作特別契合的情況下,不評C不墊底的難度有點大?

4樓:Vento

沒有急轉直下吧。

關係很好的朋友,美國cs前20博士畢業,大方向是人工智慧,華為用人民幣匹配美國灣區大廠的工資,大概人民幣140萬。

他是個應屆博士,有一些實習經歷。

這難道不是扶搖直上九萬里。。。

5樓:

首先,華為往年也沒有一大堆17。18年招聘(19年入職)也是批發價15級(估計佔20%),部分好點的16(估計佔70%),再好點的17(估計10%)。17年招聘(18年入職)就更慘了,15級的估計找到了70~75%,16的大約在25~30%,17級的5%都不到。

我是18年入職的,當時跟我一起入職培訓的班裡博士基本都是華五,中科院的,還有一些清北的,以及一些海外學校的。大約有不到20個博士,沒有乙個17級,16級的也不到5個人,剩下的都是15,有個清華的博士也才給了15。

至於工資,我覺得華為的基本工資並不算高,加上獎金啥的算起來還是比較可觀的。第一年才半年一般不會太多,最終發的獎金比當時合約上的保底獎金多(可能因為我在終端),第二年的話,在終端16估計能夠在70-80左右。17的話90-100應該是有的。

還有,大部分博士來華為後都是被同級別的老員工吊打的。除非你博士期間做的東西跟部門專案很對口,或者你的崗位純偏研究,不過這種情況和崗位不多,所以很多博士來了無法適應。17在華為都是工作10年以上的老員工才能公升到17。

而且崗位都是負責部門乙個方向的資深工程師或者手底下一二十號人的team leader。應屆博士給17絕對是放在火上烤,事實證明絕大部分博士沒能力,也不應該上來就給那麼高的壓力,導致績效不好,最後也幹不長久。如果真的能力很強,完全可以給16,然後適應一兩年很快就脫穎而出。

我們部門有個博士就是,剛來的時候16,3年不到的時間就公升到18了,據他說剛來的半年特別痛苦,也是最終守得烏雲見日開。如果上來就給他17,績效按照工作10年的老員工的標準,他估計就堅持不到最後了。

6樓:

2020秋招座標上海身邊的博士拿華為offer的聽到最低的白菜價是33k*12+5.4w年終+5w簽字費。所以最低大概算個50萬吧,16級,也沒有題主說的那麼少吧。

7樓:

說明2020-5=2023年太多人讀cs博士了。

我們可以推斷,因為deep learning 在工業界17年左右大火,所以演算法這塊,20年的碩士和23年的博士將會非常便宜。

8樓:Hello小崔

說市場供需決定年薪的,是完全不懂華為招聘呀。華為招聘完全根據內部政策,跟外部關係不大(也不是說沒影響)。

14 15年時候,公司要發展,內部直接每個部門200個名額下來,當時內部很轟動的,很多技術人員都去搞招聘了,無所不用其極,挖來一大批社招,最低15級,高工資(根據進來同事說直接漲了多少多少才跳槽),當時我們組四個人(人少,想要人,但是持續好2年沒招聘名額)後來那一年直接招了六個進來,嚇不嚇人。

後來17 18年又不知道哪個領導,要節約成本,結果就是34+(這個大家都知道的,就是節約成本搞得),清理了一大批中等職級績效一般的。招來又辭退的,全靠上面一張紙~

「華為核心競爭力是HR」,這句內部調侃不是蓋的,HR動員全員開發招來一大批人,完成招聘指標,績效考核槓槓的,然後政策變了又變相辭退一大批34+,績效考核又美其名曰節省公司多少多少成本,真的全靠一張嘴。苦的是底層員工。

今年校招博士,之前搞了一批100萬的「人才」,就是個宣傳,真的以為公司對校招員工好?我想到上一批「人才」給足年薪了,成本上去了,怎麼才能降招聘成本呢,哈,羊毛出在羊身上。

9樓:

這個要看大環境吧。如果行業內校招薪酬都降了,那沒什麼好說的,只能怪自己入錯行,或者行業發展不好。

如果只有華為降了,那就是華為內部問題,換家公司就好了。

10樓:十五

先說華為:目前的形勢對華為影響不小,招聘放緩可能是這個原因。

再說求職者:薪資很重要,但方向與趨勢更重要。從截屏裡看都是一群短視的小屁孩,學校裡待久了都這樣,說話基本不著調,還缺乏基本的素養。

總體來說,招聘市場都是自由選擇,沒什麼好爭議的。

11樓:低調的人兒

企業在大規模引進人才後,需要花3~5年的時間來消化人才,包括人才培養具備技術骨幹能力、企業文化同化(這個是企業育人最難的,而招聘應屆生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易於同化)、挖掘發展潛力等。如果在消化完成前繼續大規模引入容易帶來思想不統

一、人才資源浪費等問題。華為從2023年開始,幾乎每年以1.2萬左右的新人招聘規模在發展,是時候停一停做好消化工作了,消化時期更加追求人才質量而非數量。

今年校招,華為縮招後,起薪是否有很大漲幅?

拿了13k,武漢,奈何我是做硬體的,沒辦法和眾知乎大神比。hr和我說第一年平均2個月年終,第二年開始平均4個月 我其實覺得很迷。不過他和我說二線是10k起,嘛,你看友商zte今年薪資都這麼高了 11k起吧 本來就靠高工資高強度聞名,這還怎麼招人呢 另外,去弄三方的時候輔導員和我說,今年我們院碩士去中...

如何評價2023年AI方向的校招?

張水月 AI必定的充滿競爭力的乙個技術,將會滲透到各個方面改變生活,創造巨大的財富。但從校招來說,AI出來了很多年,對高校來說依舊是乙個新興的技術。高校的學科建立要經過相關部門的目錄審批 更主要的是教材的編制 授課老師的經驗對於新技術的發展有著巨大的障礙。即使通過產教融合 雙師制等措施,效果不是非常...

請問美菜網2020校招管培生待遇如何?實際工作情況如何?聽說加班嚴重且不給加班費,各種福利待遇很差?

乙隻迷路的喵 我是去年入職的管培生.嗯,其實怎麼說呢,網上關於美菜負面的東西確實比較多,去年我來之前也是很猶豫,我是去年入職某一線城市,定崗運營,一直到現在還沒走吧,其實也想過離開,後來自己休息了一段時間慢慢想明白了很多。我是覺得對於應屆畢業生找工作這件事,首先要明確自身的定位,另外就是要明白自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