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六國是不是華夏文明的大倒退?

時間 2021-05-06 14:13:16

1樓:瓦時以

誰給你說秦人頭算軍功是屠百姓了?那是戰場敵方士兵的頭好不?而且後期嫌麻煩是割左耳。蒙元才是殺百姓,而且很多時候誰TM管你是不是工匠小孩,殺紅眼了一樣殺

2樓:vc123

如果說秦是不是退步,可以先看先秦文化到底是什麼樣的。春秋時期還是表面上維持著宗法制度,通過嫡長子繼承制維持各國的統治,這時候無論從《國語》《戰國策》還是諸子都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但這樣的景象也掩蓋了各國的內部危機。通過禮法維持的國家框架,隨著血緣的漸漸稀釋,注定鬥不過人性的惡,這也是這種制度的致命缺陷,在春秋戰國這種制度能流傳幾百年,但在西晉,開國不過幾年就八王之亂,可見這種制度實在不堪重用,必須要廢止。

到了戰國末年早已經禮崩樂壞,各個國家不斷變革,急於建設一種新制度能統一全國。秦統一六國,完成從禮治到法治的轉變,秦國的法制非常完善,到了漢朝也基本繼承了秦國的制度。秦法固然嚴苛,但並不是秦滅亡的主要原因,而是之前攻伐過猛,之後又以為天下永固,建設太快,基礎不穩,造成東方國家相繼叛亂。

秦最為後世詬病的事應該是焚書坑儒,但現在也有人對這兩件事提出些不同意見,坑儒這裡的儒多是方士,焚的書也保留很多,因為秦朝很短,天下那麼大,孔子廟裡還藏著書,對比項羽大火三月不息,這並不是特別大的文化災難,但對後世的思想禁錮卻是始作俑者。漢武時的「獨尊儒術」,應該說對思想的禁錮不亞於焚書,不過好在漢家「外儒內法」,把很多思想都雜糅起來了。這好比對大樹進行修剪,砍了些枝幹,留下主幹。

秦漢變革,使封建關係得已確立,並延綿兩千年,為中國大一統打下了根基。應該是具有非常的進步意義。

到了宋之後漢文化的全面收縮,制度趨於內斂精細,才是影響近現代最深的流毒。不過近現代雖武力不太行,但下行的市井文化,卻讓更多底層人走向歷史舞台,這也算是一種進步。制度的建設就是與人性的惡作鬥爭,底層覺醒卻一直被老舊的制度壓制,這才是封建制度要被淘汰的原因。

不承認人的惡,沿用的宗法制度看起來一片君臣和諧,實則勾心鬥角,流毒無窮。

看社會的進步,不能只看文化上多麼進步,出現了什麼思想。維根斯坦說過「沒有一句話是前人沒有說過的」,秦之後的古籍中因為儒家制度的偏向,有很多沒被重視的思想,含有比今天還開放的話語,等著後世挖掘。後世也有很多不錯的東西的,但因為要維持制度被掩蓋。

但如果非要講軍事,這應該屬於另一種範疇的東西,蠻族只靠掠奪,是很容易被同化的。另外我想很多人更願意去西歐而不願意去俄羅斯。

3樓:周昱印

別的我不說,如果你翻翻歷史書,你會發現,中國政治本質上全是商鞅那一套,

你知道這小子為什麼會被五馬分屍了吧?

害慘了中中國人。

當然儒家也確實很不適合治國。

本人孟子故里的。話說當年確實看到過乙個說法,孟夫子是帶著一股子邪火的。

4樓:雯騎士

5樓:秋實

不能這麼說吧,把諸子百家時代想的太美好了,可諸子百家無論哪一家實際都是在講政治講治民,指望他們搞出文藝復興什麼的實在是把古人看的太高了,秦帝國的建立其實就是諸子百家交流競爭的最終成果,退一萬步講即使秦未滅六國,百花齊放的時代也不會永遠持續下去,畢竟冒頓就要一統漠北南下中原了,搞不好蒙古帝國提前千年就出現了。

華夏文明的命運,從秦始皇書同文開始,就不可能再回到過去的樣子了,項羽嘗試恢復舊制度,結果把自己賠了進去,套用一句話「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我不知道秦滅六國是不是倒退,但秦始皇奮六世余烈一統華夏,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創造的帝國絕對配的上乙個偉大,我等子孫無能,不能奮發,已是無顏,就不要怨天怨地怨祖了。

6樓:昭明顯易

衡量乙個事物是否進步首先應該要有乙個尺度標準。不同標準的視角下可能同一件事情的判斷結果完全相反。我們總是想當然地以為現代文明是進步的,歷史是向前的。

然而在很多尺度之下人類文明卻又是在倒退。比如,內心的安定,幸福感,滿足感。你真的確定物質進步了,富足了,你的內心就更快樂了嗎?

你那一時的快感何嘗不是對之前萌發的慾望溝壑的填補?

在你知道別人活的比你更富有之前,你是否曾經滿足於一輛破舊的腳踏車?在你知道這世上的富人天天魚翅大蝦之前,你是否興奮於媽媽做的一碗湯?在你接觸網際網路,整日埋頭於越來越無聊的資訊轟炸之前,你是否曾與小夥伴一席對談,笑看國際風雲,歷史滄桑,精神無比振奮?

沒錯,那是你金色的童年,無知於人事的童年,那是人類資訊交流不便捷,低頭族還在孕育中的童年。你內心的不安,你內心深處的慾望和渴望,何嘗不是在越來越多的資訊收集、對比之下,比出來的自慚形穢?

文明真的在進步嗎?科技上,物質生產上,是的。文化上,精神富足上,是嗎?

至少,越少人能脫離wifi而自樂於卷帙浩繁的經典,自編的歌謠,自創的詩詞中。而就連電影,也越來越傾向於快餐式,感官刺激式了。

答題開始

秦滅六國是歷史的進步嗎?是也不是。看用哪個標準。

以國家組織動員效率,生產與戰爭效率來看。秦國就是先進的歷史潮流。筆直的馳道,統一標準批量生產的八面戰劍(鍍鉻技術知道20世紀才被德中國人再次發現)。

巨集大的城防工程,巨大的始皇陵。二十等軍功制度,無敵的軍隊。鐵面無私的法律。

這一切無不超出了那個時代的所有其它文明。秦就是力量,就是戰爭的勝利者。

然而一旦擴張的邊界達到了時代條件限制下的臨界點。強秦注定要滅亡。因為它的系統組織動力就是戰爭跟殺伐,就是以對外的消滅和輸出熵增來維持自身的強烈有序和組織高效程度。

沒錯,我用了熵增這個物理化學名稱。因為這個科學道理真的是適用於一切從微觀到巨集觀的物質組成規律。包括物質的原子組成到化學結構,到有機物的大分子構成,再到DNA雙螺旋控制下的整個生命體,到進化的基本生物單位族群,種群,最終是人類社會國家的組織構成。

這個道理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系統內部要構成有序,要加強有序度,必然要對外輸出混亂程度,整個宇宙必將是越來越混亂的,區域性的逆向混亂即有序必然意味著外部的更加混亂。

民族之所以凝聚為民族,必然是要經歷對外戰爭的,只有對外戰爭,才能真正地把乙個地區的人群統合成乙個利益、生死、存亡之共同體。古之秦漢、羅馬興於對外擴張,近之中華民族,也是生於抗日戰爭。

然而擴張飽和之後呢?北是戈壁荒漠,西是西域蔥嶺,南是熱帶雨林,東為大海。文明似乎只存於適居的中國。

故而秦滅六國,中華小天下一統,海內再無異國。擴張停止。既然系統的有序是靠輸出殺伐的混亂而維繫的,那麼輸出一旦停止,根據宇宙一切物質必然走向混亂的熵增原理。

對內殺伐鎮壓的秦必然自亂於對內混亂輸出。

因此,從維繫天下一統,維繫擴張達到飽和的文明來說,秦是退步的,歷史潮流必然迎來修養生息的漢,必然迎來論天下而不論民族的漢。

既然停止擴張的飽和文明必然走向無序,那麼我們就停止對區域性的整合組織,讓熵增緩慢進行,慢慢耗盡這個天下的文明之火。於是,你會看到秦漢之後再無秦漢。任何乙個後起的王朝再無昔日強秦的國家組織動員力量,你會看到大明萬曆十五年的一聲嘆息,看到一統漠北蒙古新疆的滿族人融於漢式的天下系統而逐步消亡。

後面的故事你我都知道。文明的邊界不止於蔥嶺戈壁,地球才是其邊界。中華的天下只是困於地理環境沒法以當時的條件擴張罷了。

故,當西方擴張至家門口時,小天下推出,在救亡圖存的戰爭洗禮下,原來的鬆散維繫狀態過時了,中華再論民族而不論天下。我們重拾了當日強秦的組織動員力量,宣傳檔案直下達到村里黨支部。封閉了幾十年的核戰爭平衡之後。

中華民族再次以全球商業形式對外擴張。這是東周國際下五霸較量的全球版,是齊國管仲式的現代商戰。相信不久的將來,會盟於聯合國的霸權國際終將迎來戰果七雄式的生死競賽。

考慮到這是乙個有核的年代。畫面是否如此美好,我不忍細思。只是,秦的全球版是誰?

這個命題值得玩味。大天下又是否僅是行星文明的天然邊界?是否在這個大天下之外更有廣闊的星海天下有待熵增的更長遠輸出?

這一切的答案就躲在時間後面等待著剛從漢族小天下走出的你我

7樓:

文明如果連抵抗野蠻的能力都沒有,這種文明不要也罷。

就跟當前的歐洲面對伊斯蘭一樣,如果能被子宮傳教打敗,該反思的是文明的一方。

8樓:王劍

人類歷史上野蠻戰勝文明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歷史是不會倒退的,因為這是證明文明先進性的好機會,如果你相信演化論和物競天擇是科學,那麼這就不是倒退。法家也是中華文明,秦統一六國說明法家在小時代可以勝過儒家,但儒家頑強地生命力證明了儒家更勝法家一籌。做工程的人都知道,很多東西書上是學不到的,只有你真的受到了教訓,才知道進取,所以文明是不可能倒退的,適者生存是道,道是不破的。

9樓:王玉

我記得有乙個帖子是說,歐洲的文明總是會發生中斷,原因在於他們總是覺得自己的文明是最好的,在他們的朝代更替之中,無數文明消失和中斷,但是中國古代自秦之後,大家都認同為我們是乙個名族,即使在後來的多少次朝代更迭時,沒有出現過文明的中斷,這個難道不是秦朝的作為,保住了中華文明的命脈一直流傳至今!

10樓:從不毒舌可達鴨

不是。真正的文明倒退比這還早。

商周牧野之戰,輝煌燦爛的殷商文明就此滅絕。

我大商君王帝辛,一代雄主,野心勃勃意圖整合東夷,被小人姬昌背後一擊。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當浮一大白T_T。

秦滅六國是必然嗎?

張振非 春秋戰國時期,全國一統應該說是必然的。是人民的選擇。堯舜時期方國萬,夏商邦國千,周以來漸次兼併終至於戰國七雄。秦國統一是必然中的偶然。當時近蠻邊重武功謀變法力圖強的先後有晉趙魏楚齊。秦有其幸 丁末 當然不是必然。歐洲打了這麼多年不是還統一不了麼?哪怕拿破崙,哪怕希特拉。最煩有些人總說啥啥啥是...

如果秦沒有一統六國,秦國是不是也不會這麼快滅亡?

玖有貳 先說觀點 是的 秦統一戰爭是自秦孝公支援商鞅變法起,多次調整變化但保留核心的變法內容的組織架構和組織文化的必然趨勢。滅國是在這個衝突中撕裂感最強的手段,選擇這個,看似快刀斬亂麻,更有效更迅速的將局勢穩定,消滅了所有明面上的敵人,但實際上新接收的土地也好,新歸順的群眾也好,都在時間太短快速膨脹...

秦滅六國的時候,為什麼其他國家不援助?

老趙 當時除了楚國,其餘各國早已被削弱的不堪作戰了,從秦兼滅戰來看,只有趙 楚進行了抵抗,其餘各國已經拿不出像樣的武裝了。譬如今日世界形勢,假如中俄被削弱,你認為還有國家能抵抗美國嗎? 景大狗 當時南韓已經是秦國偽軍了,就差主動投降 燕國 齊國不用秦國出手,就已經快被趙 楚 魏打沒了,這三國實力上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