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拿下長安後,為什麼不去追擊唐玄宗?

時間 2021-05-06 09:44:15

1樓:3r時代

很簡單,兵力不足根本無法擴大占領區!安祿山的確控制了十幾萬唐朝精銳部隊,說是唐朝最能打仗的軍隊也不過分,但是安祿山的造反是完全沒有理由也不符合天下人利益尤其是唐王朝的官僚精英的利益,當時的唐朝政局雖然走向了下坡路但依然沉浸在盛唐的光環之下,並沒有明顯的內政危機,廣大軍民對唐王朝是有較強的認同感的,更重要的是唐王朝的官僚運作體系還在高效運轉著,安祿山的造反得不到足夠的支援,只能靠本部兵力橫衝直撞,整個安史之亂唐軍雖然多次慘敗,但是依靠全天下人力物力的支援一次次依靠人海戰術和兵力弱於自己的安史叛軍決戰,沒錯安史叛軍最終就是被唐軍的人海戰術擊敗的,雖然打贏了多次兵力懸殊的戰鬥展現了自己強悍的戰鬥力,但最終還是被集中天下兵力物力的唐軍徹底擊敗鎮壓

2樓:

中國的古代史其實更多的是相互制衡的歷史,我不相信昔日年輕有為的李隆基不會對安祿山的反叛沒有察覺,要怪就怪李隆基和安祿山都以為自己對對方太了解,晚年迷戀帝王權術的玄宗以為用楊國忠和安祿山的相權和胡人的矛盾可以對兩人進行制衡從而控制兩人不會反叛,安祿山呢以為唐軍不堪一擊一旦兵變一定勢如破竹,對自己過於的自信就是最大的失敗。

3樓:蓮燦

安祿山之輩足以亂國,不足以立國唄,你還想讓他咋滴。

真正的立國之輩是劉邦,李世民,朱元璋,石三伢子,這樣式的,安祿山哪點像?

4樓:葉落風逝yzm

在政治上,唐玄宗已經背了國家動亂的鍋,已經是「人民的敵人」,除了他的死忠勢力沒人願意也沒人敢歸順他,他的政治生涯伴隨著重大汙點已經徹底結束,是絕無可能再起的,追殺他就沒有什麼意義。

在軍事上,唐玄宗沒兵,哥舒翰的隴西兵覆沒,三鎮兵屬於安祿山自己,唯一重要的軍事敵人也就是郭子儀手裡的還在河北山西地界的朔方鎮兵,去四川做什麼。

在經濟上,這麼遠的距離,補給肯定跟不上。到長安叛軍第一時間就是準備糧草補充人丁,可是安祿山在關中地區沒有根基,又是異族領導的部隊「叛亂」。政治上沒有任何優勢,經濟實現上就會很艱難,叛軍需要把精力放在對關中經濟勢力的一拉一打一威逼一利誘的談判上,他不可能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獲得這些勢力的歸順(比如劉秀在河北)。

這些勢力肯定是要暫時歸順而內心抵制的,他們繼續觀望肅宗和朔方部隊的表現,只要肅宗勢力有壯大的趨勢他們必然隨時倒向肅宗。

總體來說,安祿山的叛亂本身是源於地域之間無法調和的經濟矛盾,但是天下並沒有到改朝換代的週期,安祿山是沒機會平定天下的(就好比李自成,雖然起來的快,但是在政治上沒任何基礎,必然定不下來)。

所以,安祿山打的看起來很順,實際上並不容易,因為有大量的後續問題是無法解決的,安祿山沒有那個閒心也很難做到繼續追殺唐玄宗。

5樓:董修荃

安祿山明顯是個沒有追求的任性孩子。

就像唐玄宗的乙個叛逆的孩子一樣,想要體驗一下坐在爸爸位子上的快感。

處心積慮多年,居然沒有什麼戰略規劃、政治目標。

6樓:徘徊在玉泉的遊魂

已經有很多朋友答過了,補充一下吧,安祿山起兵時三鎮14.5萬人,叛軍並非一路順風順水殺進長安的。

玄宗在安祿山起兵後大概一周多的時候搞了動員,這個動員的範圍之廣超過題主想象,河朔隴右安西北庭的各鎮大軍和附屬國的唐協軍「共赴國難」。

河東軍和朔方軍在河東河北對安祿山根據地各種進出。

要不是玄宗潼關神微操……安祿山早就涼了……而且就算靈寶慘敗之後,唐軍依舊有能力組織香積寺之戰。

記得有人這麼調侃玄宗,愣是把七國之亂打成八年抗戰……

7樓:蒼天的藍耀

這個問題,後來的名臣李泌做過分析。

他認為安祿山這支軍隊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政治理想。

「賊掠金帛子女,悉送范陽,有苟得心,渠能定中國邪?」

打下長安洛陽之後,沒有將大本營西遷,進一步鞏固對關中核心地區的控制力,以圖謀全國,而是像螞蟻搬家一樣將所有的財寶運往自己遠在東北的老巢范陽。這種軍隊是沒什麼出息的。

所以一旦靠唐玄宗的鼎力支援下打下了兩京,也就滿足於兩京的財富,放緩了對全國的圖謀。

另外,在靈武繼位的肅宗手裡掌握了當時戰鬥力最強的西北軍團,張巡用逆了天的戰鬥力守住了雍丘,拖住了叛軍相當一部分兵力。這兩支軍隊扼守住了叛軍進一步向西南和江南發展的道路。

再加上安祿山的身體情況不斷惡化,內部矛盾重重。但我覺得這不能算是最主要的原因。他自己不行大可以派個心腹去追,他沒有這麼做,必然是有更重要的東西牽扯了整個集團的注意力。

同樣我也反對那些認為殺了皇帝沒用的答案。唐玄宗晚年那智商確實死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玄宗一死必然會導致整個唐朝的人心惶惶。再加上很有可能會發生的諸子內訌,人心大亂,這才是最致命的。

只要唐玄宗的腦袋出現在安祿山的桌子上,他就能拿這個迫降相當一部分抵抗力量。

另外四川難打這個問題我們也可以商量。四川固然難打,但是也絕不是難攻不落。如果叛軍真的能在關中站穩腳跟,將西北軍吃掉,把唐軍人心打散,那麼四川直接投降也不是沒有可能。

四川沒什麼良將。

8樓:

補充一下,不是安祿山不想擴大戰果,而是他就那點出息,安祿山當時已經是個超級大胖子兼半瞎子,對他而言抓住人生最後的時間享受才是第一位的,這也是他造反的目的,即不是建立新王朝,也不是想乾掉唐,他僅僅是想享受,過把帝王癮,歷史上這種人不在少數,比如袁術。現在玄宗趕走了,首都坐穩了,當然第一時間享受了,把以前玄宗享受過的那些都爽一遍,以前每次來都只能看玄宗爽,現在可算輪到我安祿山了,他估計就是這麼想的。

累了,跑不動,也是時候該享受一下了

9樓:科技顛覆常識

安史之亂,叛軍能拿下長安,完全是鐵桿盟友——唐玄宗李隆基的傾力相助!!!

安史之亂,叛軍看似聲勢浩大,但是向西打到潼關前就被封常青高仙芝所阻,向南被顏真卿等人所阻,占領的地盤上當地百姓開始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畢竟當時的大唐還是很得人心的),可以說,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叛軍絕對就會不戰自潰了。

結果,這個時候,安史叛軍的鐵桿盟友&金牌臥底,英明偉大的唐明皇李隆基李老先森開始了他的神操作:先是陣斬封常青高仙芝,使三軍寒心,然後硬逼接任者哥舒翰出戰狂送人頭,潼關失守。之後立即拋棄首都倉皇出逃,導致局勢全面崩盤。

如此戰績,除了宋徽宗宋欽宗外無人能比,孫十萬之流真心望塵莫及。

如此盟友,安史等人幹嘛不留著讓他多發揮點餘熱???

10樓:一分

安祿山之前勢如破竹,主要是手中還有3-4萬府兵(大唐最強大時不過二十幾萬),而首都及周邊的府兵在三次石堡爭奪戰中已經死傷殆盡(7-8萬),玄宗不得改府兵為募兵。哥舒翰看似30萬兵馬打不過安祿山7-8萬兵馬。但在我看來哥舒翰勝利了,他用30萬募兵消耗了2-3萬府兵。

確保了安祿山再沒有力量威脅到皇權!府兵究竟有多強呢?兩年後乙個叫睢陽的地方,南霽雲、張巡3000府兵頂住30萬軍隊十個月的進攻,戰損比接近於1:

80,要不是補給不夠估計城都攻不破!

11樓:隨鴛

因為追擊他毫無意義。殺了皇帝,唐軍還有皇太子啊。這時候,李隆基還很雞賊的把他的十六子永王李陵安插在了江陵一帶,讓他帶兵。。

我殺了李隆基,冒出來個皇太子李亨,我殺了李亨,又冒出來個永王李陵,如雨後春筍般的一茬又一茬,好氣啊。不帶這麼玩兒的,摔桌。這些狡猾的中原人!

12樓:Nebula.Trek

不去靈武消滅大唐主力和西域回鶻援兵,反而去四川捉日本詩人,除非胡人是傻瓜。

當時唐玄宗眾叛親離,唐朝主力部隊在靈武和西域援兵會師,跟隨玄宗的就只有以日本大儒為主的老一輩知識分子了。

唐肅宗在靈州登基,可不是只繼承皇位,同時還繼承了回鶻的名義領導地位。

科普:阿倍仲麻呂,玄宗親信。李白的真正引薦人。

13樓:

在交戰雙方交通工具沒有根本懸殊(比如一方走路,另一方坐直公升飛機)的情況下,沒有實施包圍,而直接追擊必欲逃竄之敵,本來就很難追上。

庚子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的時候,聯軍有汽車、大炮和電報,不是照樣沒追上坐轎子逃走的慈禧?聯軍破城的時候,慈禧頂多才跑了三個時辰,而安祿山叛軍拿下潼關的時候,唐玄宗都已經跑了好多天了吧。

赫連勃勃為什麼拿下長安之後再也沒有擴張?

誅心之劍 胡夏也就赫連勃勃能靠著王買德能在軍事上耍些小手段佔佔便宜,頂多欺負一下姚興姚弘父子。佔了長安還不滿足,劉裕忙著篡位可能暫時擋一下先不跟你計較,但你得問東面的北魏答不答應哦!赫連勃勃和王買德一死,拓跋燾立馬就滅了胡夏。你胡夏靠偷襲得了長安還想繼續擴張,你想peach?胡夏能佔據著西面蹦噠,不...

獻帝被迫退位後,為什麼不去找劉備?

之乎者也 你以為那時候和現在一樣有火車高鐵沒事還能打個滴滴嗎,在老曹家的後花園怕是上個廁所都有人看著。你想走就走,你當獻帝長阪坡趙子龍附體嗎 鬼狼顧 從歷史上看,廢帝雖然失去地位,但仍然是一面舊王朝的旗幟,不管他本人是否願意,都很可能被遺老遺少重新擁立,有鑑於此,廢帝往往被新王朝嚴密監視,稍有妄動就...

漢獻帝禪讓給曹魏後,為什麼不去投奔蜀漢?

炎海飛雪 先問有沒有,再問為什麼。三輔決錄 注 時有京兆金禕字德禕,自以世為漢臣,自日磾討莽何羅,忠誠顯著,名節累葉。睹漢祚將移,謂可季興,乃喟然發憤,遂與耿紀 韋晃 吉本 本子邈 邈弟穆等結謀。紀字季行,少有美名,為丞相掾,王甚敬異之,遷侍中,守少府。邈字文然,穆字思然。以禕慷慨有日磾之風,又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