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是否只是普通人美好的願望?

時間 2021-05-31 18:21:07

1樓:侯山川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這讓他們在看待問題的時候能有不同的見解。

大部分時候,眾人束手無策往往是因為某個人的思路影響了其他人。諸葛亮能比普通人看的更遠,但他不能發現一件事中的所有妙處。

2樓: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雖有至知,萬人謀之。

這些話就是講眾人的智慧型。

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這是講眾人出謀劃策反而會拖累成功

古人早就意識到了各種觀點互相之間的矛盾。

班固雲:「昔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噁殊方,是以諸家之術,蜂起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其言雖殊,譬猶火水相滅,亦能相生也。

仁之與義,敬之與和,事雖相反,而皆相成也。」

《易》曰:「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此之謂也。

所以到底應該與眾謀,還是獨斷。這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聰明的人和運氣好的人,才會得到正確答案。

3樓:天風中的塵埃

只是普通人的願望而已,實際不行。

來個資料化的例子你就有形象的感覺了。

三個考500分水平的高中生合夥做高考卷子,分數能否高過乙個考680分的高中生?

顯然不行嘛。

4樓:堯小七

如果三個智商同為80的人湊一起出主意,出來的結果不是其智商乘積240,而是他們智商的最高上限,即80。這樣的結果與智商140的個體比,是完全沒法兒比的。

5樓:李大壯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這句俗語,其實非常能體現中國的意識形態。

在中國有乙個對的結論往往也有乙個對的對立面!看似相互矛盾,但是,在特定的環境下又有道理!

比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和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比如:男子漢大丈夫,寧死不屈和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

比如:少數服從多數和真理在少數人的手裡

所以,不能僅僅說是普通人美好的願望,這句話在特定的場合或者場景是完全成立的。

不過,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確實是少數人所促進和引領的。

6樓:

乙個群體的智商往往是群體中智商最低的人決定的。《烏合之眾》和《狂熱分子》都指出,群體的智商是往往還不如群體中單個人的智商。

因此,三個臭皮匠,相互掣肘,還不如乙個臭皮匠。

不過我個人認為,「三個臭皮匠」作為乙個小團體,團體的思維是發散性的,針對乙個問題,能提出多種多樣解決方案。但是但最終做決策的時候,決策效率低不說,甚至做出的決策也未必是三個人中最好的決策。

所以我覺得最好的模式是,由三個臭皮匠進行發散思維提出多種方案,最後由乙個諸葛亮根據多種方案迅速做出最佳決策。

7樓:劉小眼

這要看問題的型別了

諸葛亮對於需要深度思考大量積累經驗的型別問題當然是駕輕就熟

而對於突發的、新產生的、純意外的,或者是難以有現成思路的問題,三個臭皮匠的生活智慧型說不定能產生奇效

8樓:TOM DIG

皮匠屬於訛傳,應該是裨將,就是正將軍死了或者不能履行職務,副的頂上去。

我比較認同馬未都老先生的關於歷史的說法: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乙個道理。

這個三個臭皮匠頂不頂的上諸葛亮是不好說的,誰知道諸葛亮水平如何,那三個臭皮匠水平又如何。但是它告訴我們人多力量大,乙個人想不通可以集思廣益嘛

9樓:HRGH悍然苟活

道理是通的。例項不好找。

諸葛亮還好說,啥人才算臭皮匠?

匠人在近代以前,在體力勞動者中腦筋足夠,在腦力勞動者中體格不差。心靈手巧,耳聰目明的,很有實力的小階層。

即使現當代,「匠人」 也仍是能耐人,擠進精英圈兒也完全不勉強。普通人自稱臭皮匠反而不怎麼謙虛。

臭皮匠是臭皮匠,不是臭皮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