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說項梁和項伯都是項羽季父 。為什麼項羽有兩個季父?

時間 2021-05-31 15:49:10

1樓:小笨狗逗逗

也可能項羽的父親非嫡子,不是說嫡長子是「伯」,庶長子是「孟」麼?

不過我覺得題主說的項伯非項羽親叔父的可能性更大。

項家是大家族,應該人口興旺,不至於只有項羽爺爺這一支吧。

感覺項伯同項羽的關係不那麼親密,當年教育項羽的事,也似乎只是項梁乙個人的工作。

2樓:

謝 @瀟旬 邀

項伯應該是霸王伯父,項伯名纏,「伯」是他的字,那麼按照【伯、仲、叔、季】排行,他應是項燕嫡長子,且他的年紀比劉邦、留侯都大;若是霸王季父,未免太大了些。①

項伯之所以被記載成季父,可能是太史公筆誤,也可能是依據的史料訛誤或是傳抄錯誤導致的、

PS:①、【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索隱】:名纏,字伯。。。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記三家注本·卷七·項羽本紀第七》

3樓:道衍

伯是老大,基本沒懸念。

所以項伯是項羽的「大叔」。肯定是堂叔。

之前有種說法,「伯仲叔季」之後可以迴圈使用,但是我沒有查到這種說法的出處。

4樓:

目前史書中並無項燕子侄數量的明確記載,有且僅有項梁與項纏二人。

如下關於項梁記載:

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史記·項羽本紀》

由此可知,項梁為項燕子,是為明證,但其到底為項燕幾子,尚無定論。而若按其稱呼來看,季父,又為項羽最小的伯父,則可暫定為項燕幼子。

下面再看項纏,也就是項伯: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史記·項羽本紀》

【索隱】:名纏,字伯,後封射陽侯。

六年正月丙午,侯項纏元年,賜姓劉氏。《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如上,鴻門宴之項伯,即為項纏,其人字為伯,故又稱項伯。同時按照這裡並無項纏是項燕之子的記載,所以其人恐不是項燕之子。另外按照項纏字伯,再與劉邦大哥劉伯的記載對應,則可判斷項纏為其一脈的長子。

由此,筆者推斷項纏應為項燕兄弟之長子,即項燕侄兒。

同時再按照項羽稱呼項梁與項纏均為季父的說法,則可判斷出項氏一族曾經必然還有年長此二者的人。另外按照項羽少年時期即為吳中子弟領袖的記載,且項梁起事之後項羽又為項梁之副,此雖有項羽能力卓絕的原因,但恐怕還有項羽身份的原因。

所以再依據現今存留下的一些家族宗譜,如《縉雲項氏宗譜》、《廬陵項氏宗譜》、《桃溪項氏宗譜》等。這些宗譜中的記載雖然相差甚大,但其中有一點相似的就是,項羽應出自項燕長子一脈,故而其稱呼項梁與項纏時,才會稱呼其為季父。

5樓:北斗星者

的確如你所說。

項纏,字伯,「伯」字一般是家中排行老大的子女特有的字。但項纏和項梁兩人又都是項籍的「季父」,因此,合理的解釋是,項纏是項籍的堂叔,項梁是項籍的親叔。

這也是項纏多次幫助劉邦說話的原因。由於項纏和項籍血緣關係遠了一層,項纏習慣於站在整個項氏家族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所以對於劉、項之爭,項纏是兩方都押寶。事實證明,項纏考慮地很周到。

劉邦稱帝後,據史料記載,項氏家族至少一門四侯,比如射陽侯、平皋侯、桃侯、玄武侯等等。第二代桃侯甚至擔任了漢王朝的丞相,可謂是煊赫一時。

或許,有朋友會覺得,項纏因為投降了劉邦,導致項氏家族被賜姓為劉氏,是一件屈辱的事情。

其實,放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是有區別的,姓一直不變,氏隨著地位的變動而變化。劉邦的「劉氏」在先秦時期就有御龍氏、杜氏、范氏等演化。古今文化差異懸殊,研究歷史,必須盡可能多地弄清楚當時的文化習俗。

項羽為什麼有項梁 項伯兩個季父?

胡明威 史記索隱 載 崔浩雲 伯 仲 叔 季,兄弟之次,故叔雲叔父,季雲季父 故而得知,索隱所持觀點為 季父 為排行第四的叔叔,或者引申為最小的叔叔。那麼 史記 中出現這種情況,有以下兩種可能 1,季父即是叔父,不特指最小的叔叔。季,排行在後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第四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排行在...

如何理解WPF中的依賴項屬性 DependencyProperty ?

dino chan 我認為之所以要有DP,主要是以下幾點 1,為了省空間。乙個Control可能有上百個屬性,如果使用普通屬性,對記憶體是個很大的負擔。但使用了DP,保持預設值的屬性就只需要在讀取時去詢問屬性定義就可以了,不必另外儲存它的實際Value。2,為了可以使用Binding 3,如果你在學...

早戀經歷算不算擇偶中的減分項?

Dr.M 當你遇到乙個你特別來電的人,這些都不能成你想和她在一起的阻礙。當你還在考慮這些的時候,其實你並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愛她,也許只是一時好感,也許只是一時萌動。 後來 早戀只是你在學生期的喜歡而已。一歲有一歲的見解,你的思想不會一直停留在早戀期的那段戀愛。所以,學生期間的戀愛和步入社會的戀愛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