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三國哪個謀士最牛逼,陳宮,許攸,諸葛亮,郭嘉,賈詡還是誰?

時間 2021-05-31 12:13:02

1樓:好大一碗烏龍面

無論如何都是李儒第一真的。其他魏蜀吳的謀士無非就是三國交戰唄,一打一,一打二或者二打一怎麼怎麼樣,你舉個像李儒一樣一打十八的例子我看看,這是軍事再說政治。後來三國魏是最大的(還是那麼多謀士在一起謀出來的,常年累月的),可你再看看董卓的勢力有多大(還僅僅是三國之前),這都是誰謀的沒點數嗎?

那些什麼諸葛郭嘉的嗶嗶夠了沒有?呵,你家諸葛亮飛火燒許昌,你家郭宇宙飛劍斬劉賊。

2樓:林森

實在忍不住說一句了。

這個問題,在正史的角度來看。我認為,答案是諸葛亮。

首先,看到前面清一色反對孔明,是因為陳壽在三國志裡對孔明的那句評價,不善奇謀。這個評價不能算是非常客觀的,陳壽的三國志是以魏為正統來寫的,主觀上來講是推魏貶漢的。所以這個論點不能支撐諸葛孔明不善奇謀的論點。

第二,初期的劉備相對於孫權曹操來說,基本等於現在的農村窮小子對陣王思聰等官二代富二代。諸葛輔佐劉備從一無所有到三分天下,並且能在不穿越的情況下給出隆中對,這個遠見其實是非常恐怖的。大家想想,以劉備當時的實力,什麼都沒有,諸葛亮在那個時候能清醒地指出復興漢室的一條基本十分正確的道路,你能說他不善謀略嗎?

況且他出山的時候就分析過為何操能克紹,「不在天時,而在人謀也」。諸葛亮從一開始就擺明了自己是來為劉備「人謀」的,而且一來了就被封軍師,人家就是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

第三,劉備死後,諸葛亮五次北伐失敗。有些人把北伐失敗都歸在丞相頭上,這是很不合理的。以當時的人口數量和領土面積以及經濟實力來看,諸葛亮他們大老遠跑為了攻下長安,能夠一舉拿下多座城池,在缺糧還累的情況下都能殺掉張郃他們,打的曹軍只能堅守啊朋友們。

你能說他不善謀略?如果你說魏延的那個北伐計策,我只能說,那是一場賭局。因為諸葛亮不是我們,他沒有開上帝視角,所以他不敢賭,因為他怕自己未能完成主公給自己的期望。

最後,我只能說,做到了的才是本事。那些「假如怎麼樣,早就怎麼樣」的,你們又不是上帝,你們怎麼就知道,那天會不會給你們來一場東南風呢?

以鬼畜結尾吧

問:為什麼2023年了,人們還那麼愛丞相(滑稽)

3樓:

先匿個名——

如果好好去看三國志,要說誰是第一,那是扯淡,因為陳燾有個病——主要寫到誰贊誰,誰"配角"貶誰,這一章贊的下一章估計就貶了。

如果證據取之《三國演義》,就十分簡單了,排名是羅貫中定的,大家可以閉嘴了。

臥龍、鳳雛得一可定天下——這是對能力的最高肯定,當然死得早不如死得巧,司馬命長罷了。

4樓:日月霖雨

論《三國演義》,天下謀士,我只服闞澤。

前獻詐降書定天下三分

後舉陸伯言保江東六郡

官渡、赤壁和夷陵三戰,以弱克強,兩定勝局,扶大廈將傾,救東吳危亡。

孤身犯險,談笑奸雄

舉家紆難,力薦陸遜

國家大義,識人之明,大音希聲,大象希形

三國沒有他的故事,他卻左右三國的形勢。無數明星綻放的夜空,而暗星隱耀,牽引全域性。

5樓:顧羽澤

很多人都說諸葛亮事實上諸葛亮善於內政兵法謀略並不強北伐上可以看出姜維能文能武實為帥才但不算謀士故排除 1。毒士賈詡亂舞天下運用謀略形成天下亂局投身張繡數次大敗曹操猛將惡來典韋更是因其而死可謂當世大謀之一 2。王佐荀彧投奔曹操奉為軍事出過不少謀略算無遺策深得曹操器重 3。

東吳大都督周瑜

6樓:吳宗熠

三大主公手下的人可能在史書中出鏡更多點也更加容易受人注目像董卓的李儒河北的田豐沮授(最早乙個提出下天子以令諸侯的人) 只是因為自己的主公不給力歷史上的戲份不多董卓身邊不乏猛將但能給他出謀劃策的就李儒和賈詡而身為女婿的李儒更受董卓信任袁紹的田豐沮授兩者在官渡之戰戲份都不多田豐更是在開打之前就被袁紹下了大獄而袁紹在官渡的每一場失利都印證了沮授在戰前分析的準確袁紹硬是在自己兵強馬壯的前提下怒送曹操人頭假如官渡之戰袁紹能聽取兩者的意見而非聽任郭圖逢紀之流即使郭嘉二荀天縱奇才恐怕也挽回不了曹操袁紹兩者之間硬實力的差距要知道謀士的計策再怎麼厲害能夠挽回區域性的戰局但卻改變不了兩軍對壘經濟兵力上的差距當初田豐沮授荀彧郭嘉四人均在袁紹手下做事後兩者棄暗投明在三國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前兩者卻在袁紹手下不得善終並非這兩人沒看不清袁紹人格性格上的弱點更多的是出於忠臣不事二主的想法可惜

說到吳國有種感覺就是帥才頗多長於領兵打仗一手全包純粹出主意的不多可能是周都督的二分天下影響過甚東吳的五大都督無一不是鎮守在荊州一側以至於渣權自導自演的四集大型紀錄片合肥之戰不是一無所獲就是大敗而歸縱觀整個東吳滿朝文武都被這五個人的光環籠罩周瑜的赤壁一戰硬生生的阻止了曹老闆一統天下這也是曹老闆最接近也是唯一一次能夠一統天下的機會魯子敬一任與劉備緊密結盟三分天下為日後孫權稱帝打下基礎呂蒙更是東吳歷史上為數不多的能為孫氏開疆闢土的將領這也是為什麼在我們後世看來感覺名氣不如周瑜魯肅陸遜的他在當時是受封領賞最多的一名都督陸遜前半生一直作為孫權的幕僚深受孫權信任後半生臨危受命被闞澤舉薦為都督(不是呂蒙呂蒙心中的人選是朱然) 夷陵之戰一舉成名之後四次被動伐魏也是三勝一平戰功彪炳的他卻敗在了渣權豬一樣兒子的二宮之爭三國後期名將匱乏東吳最後的都督陸抗也繼承了老爸能攻善守的本領西陵之戰對陣西晉名將羊祜力斬叛將步闡孫浩時的東吳不是內有陸凱外有陸抗可能也不會比劉禪的蜀國多存在十幾年

7樓:張子書

首推郭嘉,只可惜英年早逝,他的智謀曾幫助曹操幾乎平定北方,其次是許攸,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他的計謀。其次是諸葛亮,諸葛孔明之所以被神化,是因為他是劉備身邊唯一比較高明的謀士。而曹操身邊謀士如雲,而且他自己也是乙個謀士, 所以才不顯得他身邊的謀士厲害。

至於荀彧,只能說他的智商和情商是分開的。智商很高,情商很低,所以才會被人一刀給劈了。

8樓:Alex Wang

闞澤。吳國謀士。

兩次挽東吳於狂瀾而不倒。

闞澤在東吳的第一次國難赤壁之戰時,他第乙個識破苦肉計,自薦並獨自過江向曹操獻詐降書,被識破後仍面不改色,最後妙言讓曹操相信詐降書。是火燒赤壁的關鍵人物。

闞澤在東吳的第二次國難時期,挺身而出,推薦陸遜抵擋劉備。

三國裡面最牛逼的人是誰

燈塔 孫權,當之無愧。把平衡運用的爐火純青。劉備打曹操,孫權打劉備。諸葛亮打曹丕,孫權打諸葛亮。三角形,是最穩定的。孫權,比數學家都明白這個道理。絕對,不能缺少任何乙個。最愚蠢的是 張士誠。朱元璋打陳友諒,張士誠連動都不動。等朱元璋把陳友諒收拾了,回頭就把張士誠也收拾了。 馮虛御風 私以為還是曹老闆...

《三國演義》中你最敬佩哪個英雄?

木子夕 趙雲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活得久。五虎將裡黃忠馬超存在感弱一些,黃忠是以老將身份出道,給人感覺就是發揮餘熱,馬超出場讓人一亮,後面沒見什麼建樹,連病死都沒佔多少筆墨。前期來看,劉關張是主角,但是關羽張飛的死真是讓人心痛,年輕時的我無數次仰望天空 主角怎麼會死呢?而趙雲,雖然是續的老四,但是論武...

你覺得魏蜀吳三國各自的第一謀士應該是誰?

三國志已經把魏國和蜀國的第一謀士告訴你了 是時荀攸常為謀主。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 所以這兩個人作為謀主,當然是本國的第一謀士。至於東吳,周郎和陸相都是統帥,雖然陸相最後做到了丞相,但也是以軍中影響力和軍功坐上去的,而且,東吳很少有純粹的謀主,呂蒙也是以軍功上位,主要的政績也是軍功。所以,東吳就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