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為什麼要兄終弟及傳位給弟弟孫權,而不是傳給自己兒子孫紹?

時間 2021-05-31 08:08:57

1樓:

嫡長制是一種最簡單的繼承人選擇方式,當政權穩定的時候大家一般會選擇這種方式,但是並不是說人們就不能接受其他的選擇方式。

戰國時期就有三晉的智氏、趙氏等選擇繼承人的故事流傳於後世,他們也並沒有拘泥於嫡長制,而秦一統之後也有繼承人爭奪戰,漢朝時宣帝還說過亂我家者必太子也這樣的話,種種跡象都說明人們對嫡長制並不是很滿意,認為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取代這種制度或者作為一種備選方案。

嫡長制往往出現在上一代能穩定局面時,上一代的統治往往依靠與君主關係密切的大臣,君與臣的私交很好,所以往往出現將國家私有化的情況,一國之有變成一家之有。也許人們會對任人唯親有意見,但是作為領導者卻永遠不可以任人唯疏,作為權宜可能會任用一下關係不太好的技術骨幹,但一旦有關係親能力又好的人很快就會把人換掉。

父死子繼立長立嫡只是一種最簡單的立嗣方式,卻不等於是最好的,就好像有錢時買東西不砍價一樣,只不過是因為自己很闊採用最簡單的行事方式也於己無大礙。當內外部都沒能夠完全掌握時,人們就會追求優中選優立嗣以賢,沒錢時人們就愛砍價是一樣的道理。

另外,對開拓者來說,他們立嗣的標準也往往不一樣。開拓者樂意將合作者視作合夥人,追求團結盡可能多的人以最大的效率完成大業,他們那種心懷大志、天下大同的理想很能吸引人,他們所追求的不僅僅是那點土地人民,更多的是息干戈彌戰端的理想主義,只要能實現這種理想任何代價都願意付出,區區乙個繼承人又算得了什麼。

說回孫策,不要以為他起兵是為了恢復老爹的榮光,要是他沒有消除天下兵戈的大志,不能給追隨者們講乙個好故事,那還能有多少人跟隨都很難說。真正的理想往往是由乙個個未竟之志支撐起來的,這樣的理想不是乙個人的理想而是一群人的理想,不要說傳位給弟弟會如何,只要能繼承遺志的人都可以傳位,只不過在當時的時代傳給孫權是乙個最好的選擇而已。甚至劉備臨終都能向諸葛亮說出君可自取的話,很多人腦補這個話裡的各種玄機,但是為什麼不能認為這就是他的本意呢,在最極端的情況下為了一統大業可以這麼幹,只是在當時最好的選擇是傳位阿斗而已。

2樓:windy

1、我記得張昭是不同意傳位孫權的,他剛剛勸過孫策,孫策立刻把孫權叫來,傳位給他。有一部分是防止強臣出現的原因。

2、孫紹太年幼,若傳位兒子,主政一定是張昭,那江東一定會降于曹操,因為張昭主降,或許孫策在之前看到張昭的一些謹慎退守的性格。

3、孫權畢竟成年,年少時不簡單,擅制衡,傳位孫權更能夠保住孫氏基業。

4、孫堅給兒子取名:孫策字伯符(兵符、策命)、孫權字仲謀(權謀)、孫翊字叔弼、孫匡字季佐(輔佐),孫堅的願望展露無疑,孫策也可能想繼父志。

3樓:長生劍

孫策死的時候,基業剛剛打下來,整個江東暗流洶湧。外來入主的孫家與本土四大家貌合神離。乙個成年的君主總是比乙個幼兒更讓人信服。整個勢力也更有凝聚力。

更何況孫策死於巫蠱。

在那個時代,沾著點巫蠱之事,總是不太好傳出去的,而且,影響很差,結果很壞。比如漢武帝時候的巫蠱之禍,連皇太子,皇太孫都不得善終,內外朝呼風喚雨的重臣強宦也只得瑟瑟發抖,生怕牽連到自己。孫策為了自己的兒子也為了孫家基業。

傳給孫權,也理所當然。

這是我以為,孫策傳位孫權的兩點原因。一點淺見,望指正。

ps:孫權真不是東西。

李世民為什麼傳位給李治?

已重置 因李世民兄弟有逆反其父皇之心鬧得不可開交,也不能容忍太子挑戰他自己,李世民自己對殘殺兄弟耿耿於懷。因此李世民選太子最不能容忍就是挑戰他自己與殘殺兄弟姐妹這兩條。而有些皇子在李世民還在位時就有反叛之心,有些皇子容不下其它兄弟姐妹,選來選去只有懦弱李治可以達到他的兩個要求。李治善良懦弱選其為太子...

為什麼慈禧傳位給溥儀而不是淳親王?

首先載灃是慈禧晚年看重的年輕人,也是光緒的異母兄弟,如果載灃執政,在法理上可以堵住那些海外叫嚷的維新派的們的嘴 你們天天反對慈禧支援光緒,現在老太太死了,光緒的弟弟執政,你們還有什麼可說!第二,載灃是醇親王奕譞的兒子,雖然是和劉佳氏生的庶子,但奕譞的嫡福晉是慈禧的親妹妹婉貞,婉貞也就是載灃的嫡母,同...

《倚天屠龍記》中為什麼陽頂天要傳位給謝遜而不是白眉鷹王?

我覺得各答案都拿不出決定性的證據,可以說明在授予楊逍乾坤大挪移的情況下,放棄楊逍而選謝遜的強力理由。說到底這個問題根源在於為什麼楊逍會在那時露一手乾坤大挪移。光明頂之後楊逍再沒有顯露過這一手,對劇情無益,也不是伏筆,不但畫蛇添足,而且有害無益。實際上我認為這是金庸寫書過程中臨時變計畫的結果。謝遜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