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清晉國荀氏 中行氏 智 知氏之間的關係?知還是智?

時間 2021-05-31 06:03:23

1樓:朱小傑

補充一下,「知」和「智」不算通假字,先秦的時候其實就是乙個字。「知」的本意是知道、了解,「智」是後來從「知」字裡面分化出來的,用來代表「智慧型」義,區別於原來的「知道」意。

所以,本來只有「知」字,但「智」字後起以後,後人(大概是漢代以後的人)去改古書,按照自己理解,把有些「知」改成了「智」,但這種修改是否有違原意,並不好說。《論語》裡有很多例子,「知」和「智」都能講通,但意思就不一樣了。

結論是:原本只有「知」氏,現在的人寫作「智」氏,只是尊重漢代以來古籍上的習慣寫法。

2樓:輕舟

簡單來說吧。

有個國家叫荀國,被晉國滅了

有個原氏的人被封到荀國,就改荀氏了

後來荀氏有兩兄弟同在晉國為將,可能是為了區分帥旗,所以在此時分家其中乙個是中行將,於是他就成了中行氏

另乙個被封在智地,所以他就成了智氏

智與知是寫法不同。

在那個時候氏沒那麼重要,可以分開叫智X或中行X,也可以統一叫荀X後來中行氏被智氏聯合趙、韓、魏給滅了

後來智氏被趙氏聯合韓、魏給滅了

但智氏又分出來乙個輔氏

3樓:三種不同的紅色

紅色為中行氏,藍色為智氏。

荀息為晉獻公重臣,晉獻公死時將驪姬之子奚齊託孤於他,晉獻公死後,大臣里克、邳鄭作亂,殺奚齊。荀息又立卓子,里克又殺卓子,荀息死之。

逝遨不見於《左傳》,《史記·趙世家索隱》引《世本》雲:「晉大夫逝遨生桓伯林父」,可知逝遨為荀林父之父,荀息之子。

魯僖公二十八年,晉國建三行(即三軍),以荀林父為中行(中軍)統帥,荀林父遂改氏「中行」。

荀首受封於智,故稱「智氏」,智即知,兩字相通。

至於什麼時候稱「荀」,什麼時候稱「智」或「中行」,從上圖可以看出,隨時「荀」和「中行」,或「荀」和「智」之間,可以隨意稱呼,簡而言之,「荀」是乙個大集合,「智」、「中行」(包括沒有存在感的「程」氏)是它的幾個子集。中行氏從頭到尾,每一代都同時被稱作「荀」,智氏大多數也都被稱作「荀」。

如何評價分析魏晉時期的潁川荀氏?

四度居士 地域經濟,歷史環境,政治體制,人文精神,那個人事官僚土地資源集中體現的時代。倫理就是個形式嘛。官二代,怎麼評價。一樣嘛。 劉軒鴻 潁川荀氏世系圖 汝南袁氏,自袁紹雄踞四州達到頂峰,官渡之戰後衰落。弘農楊氏,楊震之後雖然也四世三公但是勢力不大,楊彪受氣 楊修作死。自西晉初年司馬炎重用三楊達到...

為啥當時的晉國不是范氏代晉而是三家分晉

王梵宸 春秋之世,禮崩樂壞。晉國,諸侯之大國也,天下莫強焉。據陶唐故地,守天下之脊,左擁山河之固,右抱太行之險,北阻戎狄,南臨伊洛。曩者曲沃代翼,小宗凌侵,而大宗夷滅。武公既立,桓莊之族甚眾,逼脅君上,如曲沃故事。晉侯遂屠戮公室,而以諸卿為公族,不續群公子,由是公室卑而卿族益驕,其始作俑者,獻公也。...

如何理清宋朝的歷史?

匠之道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朝代,他們的統治區域都在南方,甚至連國號都一樣,這就是宋與宋。前乙個宋,是指南北朝時由劉裕建立的宋,不算劉裕實際控制東晉的時間 成立於公元420年,滅於公元479年。後乙個宋是公元1127年北宋滅亡後,宋徽宗第九子 康王趙構南下建立的宋。在公元960年趙匡胤篡位建立宋朝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