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戰失敗後就死掉了,曹氏還有沒有可能篡漢?

時間 2021-05-30 19:54:15

1樓:夏夜風華

那時候曹老闆就死了的話,他基本上就是第二個袁紹...

曹丕曹植這兩個繼承人想要篡位必定面臨曹老闆大合夥人荀彧的對立,他們能不能搞過荀彧都是個問題...

2樓:於連

篡漢是不可能了,諸夏諸曹還在,曹丕和曹植曹彰也沒到你死我活的地步(畢竟乙個媽,又有袁叔叔家的前車之鑑),不過曹沖可能又要英年早逝了。曹丕肯定無法接過曹操的全部大權,接下來估計啊曹丕襲爵,曹仁夏侯惇掌軍,下面外姓將領各種開搞,荀彧當丞相,老鐘當司空共掌大權。至於曹丕要是真的是人才自然能重新上位,最多當個竇武或者梁冀了。

3樓:詢博望君兮

建安十三年曹植才16周歲,就比曹沖大四歲而已,就這年紀和資歷拿什麼和曹丕爭?而且丕植關係在建安十七年(曹老闆搞事)以前是非常融洽的,他們倆交友圈高度重合,兄弟日常就是在鄴城西園遊宴寫詩。

我倒覺得如果曹丕有能力,曹操就是在赤壁之戰死了,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大影響,反而能避免晚期的內耗,崔琰,毛玠,楊修,楊俊,丁儀都會有個好結局。

4樓:鋼鐵蝸牛

不啊,東吳那邊戰鬥力很強的,赤壁之戰雖然曹操兵敗,不過達到了削弱東吳的作用,讓土燮不敢投降東吳,假如曹操死了,土燮會直接投降東吳,以劉備的兵力完全沒法打,整個南方基本落在孫權手裡,曹操那邊肯定要內部整和,這個時候益州劉璋的選擇就比較關鍵了,如果張魯投降曹軍,那劉璋就只能投降東吳,那最肥沃的地方都在東吳這裡,慢慢曹魏就不如東吳了,如果張魯投降東吳,那劉璋只能投降曹操,到時候曹魏無力管張魯,東吳能順勢吞掉益州

5樓:

沒有可能。

篡漢,你就是第二個董卓,天下群起而攻之。

不篡,會變成袁紹袁術這樣的諸侯。繼續諸侯混戰。贏了,走曹操老路。輸了,也就是別人的墊腳石。

6樓:業精於情

曹植當時是隨軍出征的。如果曹操死了,大概率出征的武將和曹植也都死了,曹操的留守部隊只有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陳登李典這些了。留守鄴城的曹丕會被推上曹操的位置,壽春和荊州大概率守不住了,獻帝會被遷到鄴城,之後曹軍會在南陽淮河一線與孫劉聯軍拉扯,長安潼關一線與西涼拉扯。

這樣的局面就和光武帝的局面很像。曹丕只能賭,孫劉如果內訌火拼,大概率可以狗住,過10多年劉備一死,在加上一些戰功,篡漢還是有可能的

7樓:陳聖

赤壁之戰,公元208年。

魏文帝曹丕,出生於187年冬,208年是20周歲。

孫權,出生於182年,公元200年孫策去世。

生子當如孫仲謀。曹丕兄弟十幾二十歲,能力肯定是不如孫權的。就看大臣是否一致了。

8樓:郭英俊

瀉藥基本還是這個路子發展下去,只是丕世子可能年紀輕輕就要告別聲色犬馬開始幹活兒了。

我的觀點:

1、曹操赤壁之戰的前提是北方已經統一,且相對穩定。即便這個時候他死了,智囊團沒散,主要將領沒散,整個架子倒不了。比較可能亂起來的是世子之爭可能會提前,但以當時嫡長子在傳統裡的份量,撐起曹家的主要謀士和將領基本還是擁護丕世子的多。

2、其他軍閥的攻擊能力不太行。

9樓:洛公子

曹操的提前逝世不會改變任何歷史,只會使之後的一切延遲而已

從官渡之戰結束,曹操/東漢,已經基本掌握了天下十四州中的九州,剩下的荊益揚交涼,馬騰是一直站在曹操一邊的,涼州就相當於曹操的地盤,益州的劉璋懦弱無能,荊州的劉表患得患失,揚州的孫權弱雞一窩,至於交州,蠻荒之地毫無意義

這樣的基本盤,曹操怎麼可能被翻盤?

至於赤壁之戰,非人力可為,失敗是注定的,北軍在長江上永遠不可能鬥過南軍,秦滅楚也是陸戰,何況曹軍當時已感染時疫,戰力大減,而由曹操自燒戰船從容而退,之後又能在合肥江陵江夏等地部署至少三四萬的兵力,赤壁之戰即使損失慘重,曹軍依然有很強的軍力,不是當時的孫劉可以戰勝的

如果曹操此時逝世,曹丕與曹植的繼承問題反而解決了,在此時曹操雖然很寵愛曹植,但此時的曹植剛年滿十七歲,並且沒有什麼軍事政治經驗,是不可能和大他五歲並且文武雙全的曹丕競爭的,不存在內亂

問題就是在於外戰,幸虧曹操已經打完了官渡和赤壁,剩下的戰役只要不浪,曹軍依然是穩操勝券,張遼可擋孫權,徐晃可破馬超,樂進可刷關羽,張郃可取漢中,韓浩史渙可護中軍,也不存在外憂

10樓:萬載月寒腸斷客

肯定沒了。

因為公元208年曹操的地盤沒想象中那麼大,人心思漢依然是存在的。

如圖,曹操確實佔據了中原最富庶的地區,但是赤壁之後曹操集團遭遇了諸多危機,不限於涼州馬韓奇兵,漢中之戰無力回天,關二爺威震華夏,這些事件,沒有曹老闆的曹氏集團能不能抗住是要打問號的,更致命的是曹氏集團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至少在哪個時候,曹植是對遺產有一定的分配權的。曹操外憂內患,挺過去的概率很小,曹丕和曹植也不像他們的父親那般。並且漢室內部的復興力量也沒有放棄,直到漢中之戰依然在鄴城起兵呼應先主,曹操死的越早,他們搞事會更順利,畢竟曹操開始為篡漢做準備也是赤壁之後的事情了。

最終天下的走勢很難說,肯定會更為混亂,我傾向於天敵死了的劉皇叔會再興漢室,成為正統的漢第二十五帝漢烈祖昭烈帝。

11樓:詭之形

還有很多宗族將領、名將和名臣。他們的利益大致與曹氏相聯絡,大多數人還會讓曹丕繼承曹操的位置,至於曹植等人的性格,爭位還是算了吧。在穩定一段時期後,等到曹丕與那些人的利益協商後,便能篡位。

至於孫劉,曹操不攻擊孫權,他壓根不會把南郡給劉備,以孫權的脾氣,張松很有可能被罵,以孫權壓根就不能對魏國形成威脅。

12樓:馬小虎沒尾巴

首先曹軍在赤壁應該沒有慘敗到什麼地步,肯定沒有到華容道描寫的那種情況,不過曹操確實在花容說過風涼話,吐槽這裡適合伏兵。曹軍主動撤退也有瘟疫(據說是急性血吸蟲病)的部分。不過曹操自我評價赤壁之戰說: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有點強行挽尊的感覺。周瑜確實把天時地利人和發揮到最大。

蔡瑁張允作為荊州豪族也都活得好好的,曹操兵退到江陵的時候確實擔心後方不穩馬上回到大後方休養生息五年,如果曹操陣亡,會有很多不安定因素。比如西涼,比如不斷入侵合肥的孫權,比如還沒有立嗣。但是曹操南下也不是毫無準備,1、令馬騰及其家屬遷至鄴,做了實際上的人質,以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曹操用兵漢中,西涼軍閥人人自危揭竿而起。。

有點資訊不對等,反應過度的意味);2、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治地位;3、殺了數次戲侮及反對自己還在東吳使者面前亂說話的孔融,以維護自己的權威。

還有就是攻下鄴都之後,曹魏幕府就已成型,實際統治範圍內,大家都遵幕府調令,是團結,知道誰才是核心的。曹魏比東吳複雜就在於除了幕府還有漢朝廷,袁紹一直擔心的掣肘,但是曹操在鄴都建府,把老家讓做漢都,有效的躲了清靜,還保留了整套內政班子。

曹家的爭儲問題,主要是曹操自己的猶豫,時間一長形成兩個集團,但是說實話,,曹植那邊乙個能打的都沒有,一群無恥文人。。然後所有將領都高度自覺,不參與,這是很了不得的事情,連許諸這樣的內侍型都知道在這個問題上避嫌,像曹洪能說出"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公"這種話,說明這個團體在組建初期就已經超脫了親戚關係,是乙個目標非常遠大的政治團體,我覺得穩定下來應該問題不大,經濟內政都還有天然優勢,但是能不能跋扈到篡漢的地步要看人事。

13樓:建寧太守霍弋

劉備集團應該還是會歷史那樣先奪荊南四郡,再取益州為根基;孫權方面一定會死盯著劉備,有可能會捅劉備一刀。孫劉無暇北顧。

而北方,我個人認為是不會大亂的。因為那個時候曹操兒子雖幼,但曹氏宗親還有很多人在,朝中漢室忠臣可能會出來鬧騰一下,但一定會被壓下去的(血腥鎮壓)。然後曹氏宗親掌控大權,權傾朝野。

但是呢,劉備的入川、攻取漢中之路會更加容易;因為北方已亂,要進行內部整合,很難再南下攻漢中。孫權方面北線壓力會減少,會更加注重劉備的成長,其攻取荊州的時間可能會提前。

14樓:Amro0093

曹氏還立什麼國,曹丕曹植才幾歲……曹營手底下降將客將那麼多,幾個夏侯能保住宗族就不錯了,北方一片大亂,劉備怕不是要第乙個打回去了,2333

曹操赤壁之戰為什麼會失敗?

南北對陣,關鍵在長江,而長江之險在於水軍。水軍強大則保證製水權,退可憑江固守,進可得水運之力於各渡口四線出擊,糧道亦可暢通。北軍,進攻迅猛,陸戰之力,無人可擋其鋒。然則南方氣候,夏季潮熱,冬季濕寒。異地大兵作戰,一不識地形,地利,二無基礎,糧草補給難以為繼,三則氣候不適應。水戰不突破,不跨過長江,久...

曹操在劉琮投降後有什麼理由不發動赤壁之戰?以當時的形勢保境安民是否才是上策?能守得住嗎?

冷菌 赤壁之戰就是個意外!為啥這麼說?過去我們總認為,曹操是想南下打孫權。其實剛好相反,曹操要打的是劉備和劉琦。為啥不打孫權?一是曹操在荊州剛站住腳,當然先打實力弱的劉備 二是當時曹操的士兵已經水土不服了,他不可能冒險去打實力更強的孫權。有人說,曹操不是給孫權寫信了嗎?說帶著80萬大軍,要和孫權較量...

曹操如果贏了赤壁之戰會發生什麼?

龍子燁 曹操贏了官渡之戰,一統北方,如果贏了赤壁之戰,則天下大定,三國歸魏,銅雀春深鎖二喬,自然沒有下部的司馬懿登上歷史舞台,起兵篡魏,建立晉朝 MrWmRs 統不統一先不說,魏國開國皇帝肯定要做起來的。赤壁之前曹操就在想篡漢稱帝,礙於外有勁敵,內有漢朝元老阻撓,另外在當時民心不穩,無法支援他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