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十年戰爭哈布斯堡王朝贏了會怎麼樣?

時間 2021-05-30 02:36:35

1樓:顧則羽

蛤堡難道沒有贏得三十年戰爭嗎?

普世的羅馬本來就是漂浮在德意志上空虛無縹緲的Phantom罷了,但哈布斯堡的權力和財富確實真實而觸手可及的東西。羅馬的皇冠不是一族一姓所能承擔得起的,蛤堡為了神羅的皇冠做的越多,其自身就越向毀滅滑落一步。

乙個鬆散、貧弱和諸侯林立的德意志才是蛤堡王座的根基,蛤堡的平衡術的精髓就是用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來賄賂敵人,以求攫取更多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勝利和榮耀屬於英雄,但是英雄往往短命,虎父多有犬子。

而蛤堡的黑鷹,在歐洲的上空盤旋了七百年。

2樓:十八千壇女兒紅

把波西公尺亞的新教給徹底洗掉,有這最重要的戰果,夫復何求?

歷史上的奧地利算相當走運了,三十年戰爭正好碰上奧斯曼帝國、俄羅斯沙皇國和英格蘭王國的虛弱時期,高門、莫斯科和倫敦對歐洲大陸事務的影響有限,沒有對天主教聯盟做出更有力的干涉行動來,純粹就是打了個醬油。這戰爭要是早幾十年或者晚幾十年爆發,可能就是福音派聯盟一邊倒地勝利的結局了。

3樓:路燈與領帶供應商

看了 @lbq 的答案有感而發,也寫幾筆。

三十年戰爭的結果已經是奧地利支哈布斯堡家族能夠爭取到的最好結果(確保了布拉格和約的有效),限制其進一步擴大的因素主要在於兩點——一是奧地利在經歷了長達乙個世紀的混亂和衰退之後根本無力消化更大的戰果;二是奧地利最大的敵人、臥榻之畔的盟友、德意志攪屎棍巴伐利亞在戰爭中也擴大了其勢力,導致奧地利仍舊無法整合帝國內部。

2023年的奧地利在經歷過和西班牙的分治、斐迪南一世的領地分割、馬克西公尺連二世兒子間的內鬥已經大大衰弱。等斐迪南二世繼位終於重新統一奧地利的時候,面對的是接近2000萬弗洛林的負債,其收益的主要組成部分——來自波西公尺亞的300萬弗洛林稅收則由於叛亂而蕩然無存。除此以外,奧地利的軍事力量爛的讓人絕望。

由於財政上的崩潰,奧地利在戰爭爆發時僅有1000人左右的邊防部隊和少量的宮廷衛隊作為常備武裝。當圖爾恩伯爵率領的波西公尺亞軍隊向維也納挺進時,奧地利軍隊包括布闊伊伯爵的荷蘭僱傭兵、支援的龍騎兵、少量常備軍、新招募的民兵以及動員學生後才勉強達到5000人,這支部隊也成為了後來皇家軍隊的主要組成。在萬人軍團已經成為常態的背景下,奧地利很難被稱為一流大國,依靠著這樣的底子也難以在戰場上取得更大的戰果。

另一方面,巴伐利亞的力量太過強大。馬克西公尺連公爵身為天主教同盟的領袖獲得了大筆的教會援助,從戰爭開始到白山之戰他從教皇以及同盟成員身上獲得了超過600萬弗洛林援助,同一時期皇帝僅僅獲得了38萬弗洛林教皇援助。因此,巴伐利亞得以維持蒂利和帕本海姆兩位名將指揮的20000名常備軍,相對奧地利軍隊強大的多,以至於白山之戰時巴伐利亞軍隊成為了天主教一方的領導者而非皇家軍隊,馬克西公尺連在戰後則獲得了選帝侯地位和上普法爾茨、政治地位上距離皇帝僅有一步之遙。

對於奧地利來說,如果在真實歷史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戰果、整合帝國,一方面必然失去其賴以維持財政穩定的西班牙和教皇金融援助,一方面則需要直面強大的巴伐利亞。斐迪南三世成功地將三十年戰爭變成了奧地利中興的轉折點,已經完成了他這代人能夠達成的極限。

4樓:精蘇天天落淚

看題主的意思好像是三十年戰爭蛤堡贏了,加強權威,再發力一波,順利完成神羅七改甚至八改?

可是現實不是遊戲哇,蛤堡就算贏了,也不可能像遊戲那樣拉拉關係就可以讓諸侯同意改革啊。

(另:奧地利蛤堡整合了波公尺,也不算輸吧,代價僅僅是承認了諸侯早就在實行的權力,並且割讓了一些並不屬於蛤堡的帝國領土)

5樓:聖路易

我不認為這完全是蛤堡的失敗。他們所重申的大多是奧格斯堡合約和布拉格合約的重複內容,我認為這是一種滿足利益需求後的妥協。波西公尺亞自從奧托卡二世被擊敗,魯道夫一世的女兒嫁給小文策爾,就一直和蛤堡不是很親切。

這場戰爭算是徹底的把波西公尺亞貴族來了個大換血。。。

6樓:勃艮第的貓戰車

首先要定義「輸贏」該怎麼判斷。戰場上,新教同盟確實在後期取得了幾場勝利,但是卻並不那麼具有決定性,而且天主教同盟的軍隊也同樣取得了一些戰果。實際上,《威斯特伐利亞》條約中,沒有投降方,不存在「戰勝國」和「戰敗國」這兩個不平等的主體,因此認為該系列和約是哈布斯堡王朝戰敗的產物並不合適。

@劍嘯寒州 以下是威斯特伐利亞系列條約中的明斯特條約的部分摘錄,是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之間的條約,自己感受一下長度。

7樓:蘇埃托尼烏斯

假設因為一些魔幻的原因,哈布斯堡王朝帶領天主教同盟打贏了三十年戰爭。那麼只會是奧地利與巴伐利亞這種天主教大諸侯矛盾的爆發,雖然在反對新教同盟上皇帝和天主教同盟是合作的。但皇帝要是想大搞神羅七改,想改革,天主教同盟不會比新教同盟好到哪去。

三十年戰爭裡面巴伐利亞就和法國勾勾搭搭了,算是黎塞留看重的暗中的盟友,還照會過二爺讓他不對巴伐利亞動手。如果奧斯曼像歷史上一樣打過來了,加強過的皇帝還會不會得到德意志諸侯的支援就有待商榷了,瀆聖同盟或許不僅不會破裂還會加強合作。

以上純屬腦洞暴論

8樓:lbq

難道哈布斯堡(奧地利)沒贏嗎?兩百年來第一次整合了波西公尺亞,而且還是對波西公尺亞地方勢力徹底清洗式的整合,這難道不是奧地利哈布斯堡兩百年來最大的勝利嗎?

至於哈布斯堡(西班牙),他們和法國的戰爭還在持續,在1648這個時間點還談不上誰勝誰負,畢竟法國的內亂已經要開始了。

三十年戰爭最大的輸家是德意志地區和波西公尺亞地區的老百姓,是波西公尺亞的地方勢力,是帝國本身,而不是哈布斯堡。

9樓:勃羅耶維奇

參考教會土地歸還敕令和布拉格合約,皇帝的威望會在全國範圍內提高乙個層次,新教諸侯的勢力會大幅下降……

問題在於斐迪南二世想不想搞集權

他顯然是不想的

歐洲為何會有百年戰爭八十年戰爭這種長期的戰爭?

肥雪 百年戰爭能打上百年其實也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1337年戰爭開始的時候還有乙個欠債人對債主說 這場戰鬥結束後的六年內還清債款 沒想到一打就打了百年多。而學者Deborah A.Fraioli則認為百年戰爭這個名詞雖說是歷史學家們發明的詞彙,但暴力地把所有衝突集中起來,把衝突開始的時間定在1337...

一年戰爭裡,如果沒有阿姆羅這個角色的話對戰爭走向有影響嗎?

longlond 白色要塞號接到雷維爾將軍的命令穿越裡海。0079.11 聯邦軍成立乙個單位去收集用於RGM 79 GM的戰鬥資料。天田士郎是10.08被任命為第8MS小隊隊長的,另外敖德薩是11.07開打的,按照聯邦軍的自爆打法感覺他們還並沒有拿到戰鬥資料,就算拿到資料也沒時間針對性訓練,所以感覺...

英法百年戰爭到底誰贏了

偶爾心碎 在英國的眼裡,法國一次次慘敗,被打的滿地找牙,連國王都被抓了,最後靠乙個女孩才挽回局面,忘恩負義的法中國人還將這女孩給燒死了。我們看的都是英語系的著作,感覺自然是這樣子了。 Frank 百年戰爭反轉了好幾次,最終法中國人在福爾迷尼戰役和卡斯蒂永兩大戰役一錘定音,徹底幹碎了英中國人。英王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