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吳國是三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魏蜀是否會結成聯盟?

時間 2021-05-30 02:27:15

1樓:

參加戰國七雄,秦國為什麼會一統天下?還不是秦國合縱破了六國連橫才得以覆滅。

同理,兩個弱小國家不去結盟,就是等著被一窩端,國家始終以利益為主,至於什麼復興漢室都是政治口號罷了。

2樓:Dr.吳

按照題主的說法,僅僅是魏國和吳國的行政區劃的改變,在大環境不變的情況下僅僅是吳魏實力改變情況下,魏蜀也勢必會組成聯盟。

吳國蜀國聯盟不是因為曹丕篡漢不合法,反而漢獻帝的禪讓非常合法,而且曹丕稱帝後不久吳蜀也沒有針對曹丕篡漢而北伐而是為了荊州歸屬大打出手,吳國甚至在這期間向魏國稱臣。

其原因就是魏國體量太大,所以吳蜀只能報團取暖,所以就算換成吳國北定中原,魏蜀也必然會拋棄一切偏見報團結盟一起對抗吳國。只是那樣的聯盟也比原書吳蜀要脆弱的多,吳蜀為了乙個荊州的歸屬的都能大打出手,更不用說魏蜀為了名義上天下的歸屬又能容忍多久,當然蜀國那些能言善辯之士絕對不會讓蜀國在外交場合失利。

3樓:秋葉原

首先,題主的這個假設很難成立。吳國地跨揚、荊、交三州,基本上佔了南中國大部,人口不過二百多萬,不及東漢鼎盛時期的乙個大郡的人口。土地沒有開發成熟,則資源貧瘠。

世家門閥少,則人才匱乏。世家門閥佔絕對統治地位,則除舊布新無望。疆域廣而人口少,則應變緩慢。

焉能成為強國?說吳國偏居一隅是有道理的,中原才有發展潛力。

其次,我估計題主很想看到當權者自打臉面的結論,沒錯,作為國家來說生存的確很重要,有時候為了生存委曲求全也是一種策略,但是請不要以現代觀念去揣度古人。我們自己沒有信念,但是古人有!我們眼裡全是利益,但是古人眼裡除了利益還有道!

在現代人的眼裡,很難去理解什麼得國不正,什麼名正言順,什麼出師有名,但是這些看似無用的東西對古人而言卻很重要,很有號召力。

結成聯盟,便是切切實實地在政治層面達成共識,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劉備派使臣出使魏國,是為了伐吳這個大目標之下的權宜之計,也是迫不得已之下的一種試探行為。那曹丕為什麼要斬了使臣?按照唯利益論的邏輯,不是應該虛與委蛇,先同蜀國一起將吳國滅了,然後再統一天下?

因為曹丕心裡很清楚,在我這裡山陽公明明活得好好的,你蜀國就敢對我潑髒水,和你結盟我算什麼?我如何同臣下交代?我如何同天下交代?

因此,魏蜀兩國之間的結盟是毫無政治基礎的。

諸葛亮為了穩定形勢,為了北伐,委屈求全再同吳國結盟,若是沒有道義支撐,依靠強權光憑利益如何安穩人心?

蜀國以忠義立國,忠是延續漢祚之忠,義是凝聚君臣人心之義,忠便是要北伐,義便是要伐吳,權宜之計是可行的,但是若要違背大義,國家的根基就動搖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何況諸葛亮本身就是乙個為了理想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人,從性格上來說,要讓他拋棄理想苟且偷生,那是不可能的。

4樓:父慈子孝孫仲謀

無論哪個國家一家獨大,大到威脅到另外兩家的生存,另外兩家抱團是必然的趨勢,唇亡齒寒這種膚淺的東西是連鍵盤俠都明白的道理,是無法阻擋的,所以不要以為曹魏不能破壞孫劉聯盟就是曹魏的失敗,能應對眾弱抱團是自己統一的必經之路,這是繞不開的,恰恰相反,如果兩弱不聯盟了,恰恰說明了那一家也不能獨大了,已經不能給另外兩家施加足夠的壓力了。所有的什麼政治旗幟,理想抱負,種族習慣,都是談判桌上可以談的東西,唯有利益才是永恆的真理。

魏蜀在正統之分的名義上確實存在著很大的分歧,但真正有利益互通的時候,這些並不是什麼不可調和的矛盾,劉備很清楚自己這個旗幟成色是什麼樣的,夷陵前夕劉備不就派人去和曹丕拋媚眼了麼?曹丕態度倒是很堅決,直接把使者給剁了。劉備這個旗幟舉高高的都不介意和曹丕媾和,曹丕那是沒被逼到那份上,逼到那一步了,自然也不會介意。

諸葛亮也算是道德品質十分高尚的人了,形勢所逼也不得不承認孫權稱帝的合法性,言辭之中盡顯卑躬屈膝之態,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只有這樣做才能讓孫權滿意,聯盟的成立有一條鐵則,就是雙方必須都獲得利益,聯盟才會成立,蜀漢夷陵敗後,已經無力應對雙方夾攻,聯盟曹丕被打臉以後,孫權是唯一的救命稻草,不聯孫不行,但對孫權來說這並不是唯一的一條路,他獨抗曹丕問題不大,那幾年沒記錯的話孫權和曹丕互有攻守,石亭之戰算進去的話,孫權甚至還佔據了主動。所以他聯蜀也行不聯蜀也行。

那諸葛亮就必須給孫權以聯盟的利益孫權才會考慮同意聯盟,所以就算卑躬屈膝,放下一貫的旗幟,孫權偷襲荊州是公然的背盟,沒辦法,忍了,殺關羽也忍了,稱帝是公開的謀逆,也忍了,不但忍了還要湊著孫權的喜歡去說什麼二帝並尊的混賬話,舔著臉來承認孫權的帝位,諸葛亮掐的還是比較準的,孫權稱帝缺的就是這個,曹丕是不可能承認他的,想都不要想,那也不能自己稱自己的啊,諸葛亮來承認那正好,這是諸葛亮給孫權送的政治大禮,有了這份大禮,聯盟才符合雙方利益。

當年孫權稱臣曹丕的時候,給的不也是同樣的政治大禮麼?孫權當年承受的屈辱,這些都嫁接在了諸葛亮身上,當然,對政治家來說,這並不是屈辱,而是頑強的求生之路,你如果覺得這個很丟人,對不起,你沒資格當政治家。

如果吳最強大,和魏最強大本質上並無不同,諸葛亮劉備曹丕都不傻,關鍵時候誰還能在乎一些名義上的東西而不顧國家安危存亡呢?

三國時期吳國有哪些招降或叛變的角色?

龔匠 韓綜 252年 三國時期東吳將領,後投靠曹魏。東吳大將韓當之子,韓當死後,韓綜繼承其部曲。226年,孫權出征石陽 見東漢豫章郡 派韓綜守武昌,但韓綜在任上淫亂不軌。孫權看在其父份上,並不過問,韓綜卻心懷恐懼,帶領母親 家屬 部曲數千人投奔魏國,魏用為將軍,封廣陽侯。數次侵犯吳國邊境,殺害人民,...

三國時期魏國滅蜀漢,當時的吳國朝廷如何看待此事

klxmouse 蜀魏打了那麼多回合,你來我往,都審美疲勞了。誰想到鄧艾乙個穿插,兩船兵堵住出兵點,蜀國就滅亡了呢。你讓吳國去及時救援,恐怕得給他修條高鐵。再說自孫十萬以來,吳國的攻擊能力本來就不夠強。呂蒙陸遜乙個是擊關羽空虛後方,乙個是耗劉備直到對面犯錯。接下來我滿腦子都是三國殺的語音 全力攻城,...

假設三國時期蜀國與吳國的地理位置對換的話,劉備與諸葛亮有沒有北伐成功的可能?

仁者心動 如果劉備據有荊揚的話,以他的政治 軍事水準和從涿郡幽州一帶起兵救援徐州開始就積累起來的陸軍精銳,用諸葛亮或關羽 張飛這樣富於進取心的名將作為方面大帥,場面應該會比孫權時代好看些,戰線或許能推到淮南 襄樊甚至洛陽 青州淮北一帶 假令曹氏首都因擔心洛陽太過靠近邊境,依舊在鄴城 至少合肥曹家是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