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 魯魚亥豕 之誤?

時間 2021-05-06 00:54:01

1樓:

《爾雅》雲:「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

注「體為肉,孔為好。」

體為肉好理解,但是好字釋作孔難以理解。

好出自石鼓文

孔出自石鼓文

雖然很牽強,但是還是不禁懷疑是二者形似導致意思的合併。

2樓:待寧

《紅史》(deb ther dmar po)在蒙古王統的章節,記錄了乙個元朝年號:「延祐」。

這個詞是以音譯的方式在藏文文字裡呈現的:

啊這……spen spe'u是個什麼東西……可以查到,spen ma是檉柳,而spe'u是小屋、樹幹。

所以這裡是「檉柳樹幹」的意思嗎?然而根據行文體例來看,這裡必須是乙個年號,且必須是「延祐」。但無論如何,從字面上看,這個對音是完全不合情理的。

這個時候要請東噶·洛桑赤列老先生來校注:

傳鈔過程中,從dbu med(無頭字)轉寫為dbu can(有頭字)時,y-和sp-的字形混淆了。

什麼?這兩個都能混?快請眼科醫生!(ya,spa)

但是看看dbu med呢?

前者為ya,後者為spa

是不是乙個「魯魚亥豕」級別的錯誤……

下面附上《紅史》蒙古王統部分有關漢語名物的對譯表,不得不說一些詞彙審音還是挺嚴的:

有趣的問題還有很多……

3樓:吳禪哲

英文中的flaunt和flout. 前者意思是誇耀,後者是蔑視,可以用在片語flout the law,輕視法律中。然而由於二者讀音近似,蔑視一詞經常也錯寫做flaunt,因此常常可以看見flaunt the law的寫法。

後來有些詞典,比如韋伯斯特,便給flaunt多增加了乙個詞義

4樓:

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卷四遐覽》:諺曰: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

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

唐–馬總著《意林》把「虛成虎」寫成「帝成虎」。

有乙個人說,有老虎來了!

我不信。

第二個人說,有老虎來了!

我不信。

第三個人說,有老虎來了!

所謂三人成虎,說的人多了也不去追究虛假了。

魯魚虛虎魯魚帝虎本身就非常魯魚亥豕

5樓:難得糊塗

居然沒有人說這個嗎?

《張遷碑》。這裡有不少刻工的「魯魚亥豕」之誤。

譬如這個最有名的

將「爰暨於君」的「暨」拆成了「既且」。

此外還有

「荒遠既賓」的「賓」寫成了「殯」

「臘正之祭」的「祭」多寫了乙個草字頭又添了乙個單立人,簡直沒這麼個字兒。

可見這位刻工的文化水平也許實在是不高。顧亭林還曾因為這通碑文錯字太多,認為這是個贗品。實在是冤枉古人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但是儘管如此,依然掩蓋不了《張遷碑》之為書法的藝術水平之高!似乎像《散氏盤》、龍門二十品以及此碑,書法之天真樸拙,無出其右者。

6樓:侯震的腰果雞丁

這傢伙叫「馬門溪龍」,發現於中國四川,乙個叫馬鳴溪的地方。

等等,不是「馬門溪」嗎?怎麼又是「馬鳴溪」?沒錯。恐龍的學名就叫「馬門溪龍」。但發現地點也確實叫「馬鳴溪」。

因為,當時那個考古學家,是有口音的……

另,宋人筆記有這樣乙個有趣故事:某鄉里有神像,名五撮須相公,大概是有五綹鬍鬚的意思,後來鄉人見他太孤單沒老婆,乾脆把附近另乙個神像杜十姨搬來,配成夫婦。

那「五撮須」相公,其實是春秋時期的伍子胥。而那「杜十姨」,其實是杜拾遺,對,就是大名鼎鼎的唐代詩人杜甫。杜甫曾做過左拾遺這樣乙個官,故後人稱之為杜拾遺。

鄉人不知,以訛傳訛。最終伍子胥變成了五撮須,杜拾遺乾脆變了性成了杜十姨。二人穿越千年終於結成夫婦。

7樓:「已登出」

在三國裡面有乙個特大號經驗包,名字叫華雄。沒錯,就是在演義裡被關二爺一刀劈了那位。

後來,在胡三省等人的不懈努力下,結果證明,關二爺劈的那位實際上叫葉雄。

8樓:偏聽則明

想起我的老家的村名

據說是在明朝建村的,在我們鄉算年輕了

當時遷入的人覺得這村有三座峰,峰像是鼎,就詩情畫意給這裡取名叫三鼎這三鼎的鼎字確實難寫,就簡化成了頂(繁體),之後簡化成了頂字。大家在建國前都是文盲,頂字的意思不管,讀起來差不多就好了。

建國以後,也不知道誰做的,可能覺得這個村名三頂不像樣,就把名字整成了山頂。(我們老家山三同音,讀起來也沒有什麼問題)(為此還有個有趣的事情)

山頂這個詞有些人覺得還是不夠雅,得改改,反正頂字和峰字意思差不多,於是把頂字改成了峰字。

從三鼎到三頂到山頂到山峰。

可實際上我們那是平地,而附近一座山上的村子叫田蓬。

9樓:理水

成都市青白江區。因建設川化而從金堂析出,以境域邊的清白江命名。然而由於請示檔案用了別字,結果變成了青白江。

雖然清白江基本不流經今青白江區,但在區西北角還是有一小段觸及清白江河岸。

10樓:嫩冰猶薄霜刃

抗戰期間,日軍進攻廣西,國民黨桂軍潰敗,在南丹縣六甲的火車站遺留下大量軍資,為免落入敵手,遂呼叫美軍空中支援,轟炸六甲車站。但是不知道是翻譯還是導航員的口音問題,美軍飛行員誤以為是「六寨」,遂起飛轟炸了50公里外的六寨鎮(此鎮並沒有火車站),死傷約7000-10000人,後不了了之。負責善後的桂軍中將莫樹傑將此事記在回憶錄之中。

11樓:雙笑生

當年,打假英雄王海舉報金山毒霸虛假宣傳。

因為金山毒霸在廣告中說自己在某權威防毒軟體測試中成績名列第一。但王海經查證發現,金山毒霸實際成績排最後。

對此,金山毒霸的廠家解釋為工作人員筆誤。本來是要寫「防毒軟體測試中成績名列倒數第一」的,一不留神,把「倒數」倆字拉下了。

12樓:徵舒

去看看高郵二王的書吧...《讀書雜誌》《經義述聞》什麼的,裡面各種校勘考證,尤其以理校為妙,不止魯魚亥豕一類現象,包括訛脫倒衍一類一抓一大把...

比較有意思的是據戴震所說的鐘伯敬本《水經注》(即明崇禎二年刻《水經注》四十卷),這一版本前有崇禎二年己巳譚元春《刻水經注批點敘》,此文說自己與鐘伯敬及蜀人朱無易評點,武林嚴忍公等刊刻行世,故而他們的評點注重文學成就。因此鐘伯敬看到「水出松果上」這句話時,認為很有意思,就在旁邊加了圈。但後來根據王國維校勘,「上」字在《永樂大典》本和明抄本中均作「山」,則「松果山」指山名,「山」訛誤為「上」。

但反過來想,「水出松果上」,似乎更有意境一些。

13樓:英國留學君

黃維 (1904一1989)本字悟我,後經蔣介石改名為培我。

那委員長為什麼給他改名了

因為委員長把悟寫成了培。

黃維以為委員長是要栽培他,就興致勃勃的把自己老爹取的字給改了。

14樓:布衣司馬

「魯魚亥豕」是兩典,亥豕出《呂氏春秋》;魯魚出晉葛洪《抱朴子》,本作「魯魚帝虎」。後人談魯魚多,談帝虎少,因為「帝虎」本身就揹著個糊塗賬

《抱朴子》:「諺云:書三寫,魚成魯,帝成虎。」諷那些傳寫刊印中的文字錯誤。

魚成魯好理解,畢竟都有個「魚」,這「帝」和「虎」怎麼看它也不像啊?正是因為如此,今本《抱朴子·遐覽》把「帝」作「虛」,成「魯魚虛虎」,顯然是後人因為不解而改之。

何時改的?當是唐後。

其實與「帝」相似之虎不是「虎」,而是「乕」。乕,虎字的異體。從漢到唐,相當長的時間裡「乕」才是主流寫法。

魏晉南北朝亂世,文字亦亂。唐代大治,在文化上也刮了一陣以復古為風向的「正字運動」,正是這場運動,字形更古典的「虎」替代經過隸變的「乕」成為官方正字。從此「乕」淪為異體。

只是「魯魚帝虎」,就地被改刀成「魯魚虛虎」,實在燈下黑。

「虎」直接來自小篆楷化,存古倒是存古了,然不似「乕」字歷經漢碑晉貼,這就是為什麼如今書法作品中「乕」的能見度遠遠高於規範漢字「虎」

可畢竟今人多不識「乕」,咋一見到連筆草寫的乕難免心生驚嘆……啥?這寫的啥?

於是寫乕不成反類屌,就成了另乙個故事

魯魚虎……

15樓:JokerLii

這個要提名【後母戊鼎】/司母戊鼎】

最初給該鼎命名的是郭沫若先生,稱其為司母戊鼎,他認為"司母戊"即為"祭祀母親戊"。另一著名學者羅振玉也曾認為:"商稱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

"於是,這一命名便一直沿用下來了。但爭議一直不斷,有多位學者提出,"司"字應作"後"字解,因為在古文本中,司、後是同乙個字。於是在此後出版的《辭海》對"司母戊鼎"作了這樣的描述:

商代晚期的青銅器,鼎腹內有銘文"司母戊"三字(或釋"後母戊")。是商王為祭祀其母戊而做。如今,把"司"改為"後",實際上是否定了從前把"司"理解為"祭祀"的說法。

大部分專家認為"後母戊"的命名要優於"司母戊",其意義相當於"偉大、了不起、受人尊敬",與"皇天后土"中的"後"同義。改為"後母戊",意思相當於:將此鼎獻給"敬愛的母親戊"。

2023年3月底,中國國家博物館新館開館,後母戊鼎正式由中國歷史博物館移至該館,亮相時鼎前的標牌已赫然顯示"後母戊鼎"。央視播出後,隨即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司""後"之爭也由學界擴充套件到社會爭論,令人尷尬的事情出現了:中國國家博物館、殷墟博物苑、中國文字博物館三個中國舉足輕重的博物館,在展示同一件青銅大鼎(殷墟、文字博物館為複製品)時,出現了不同的稱謂,位於首都的中國國家博物館稱"後母戊鼎",而在其出土地——殷墟、國內唯一以文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它的釋名為"司母戊鼎"

16樓:

李白的兒子究竟叫什麼名字?

李白是個特別慈愛的父親,漂泊在外時不時有家書往來,在詩文中亦多次提到自己兩個孩子的名字,按說這不應該成為乙個問題。李白《寄東魯二稚子》:「小兒名伯禽,與姐亦齊肩。

」《送蕭三十一之魯中兼問稚子伯禽》:「君行既識伯禽子,應駕小車騎白羊?」

白紙黑字,李白的兒子顯然叫「伯禽」。

本來很清楚的事,被李白乙個號稱「王屋山人魏顥」的小老弟搞得稀里糊塗。

魏顥是李白的私生粉,在交通和資訊都很原始的情況下,不惜全國各地堵李白,終於見到李白本白。這種略顯悲壯的追星之旅,讓李白本人也比較感動,加上李白向來寵粉的個性,兩人一見如故。適合兩個猛男的節目並不多,聊天、賦詩、夜飲、吹牛而已。

李白醉酒,開始向粉絲顯擺自己平生得意之事,其種不乏猛料,比如狎妓,比如殺人。當然,酒後真情流露,慈父李白也像全天下的家長一樣,情不自禁地聊起了自己的孩子。

多年之後,魏顥中了進士,並且自願幫李白整理文集,他在《李翰林集序》中提到了李白兒子的名字:「生子曰頗黎。」伯禽與頗黎差異之大,讓人無法忽略。

換言之,伯禽、頗黎,兩個版本,至少有乙個是錯的。問題是,一邊是李白的詩文「內證」,一邊是忠實粉絲的採訪實錄,都是十分可靠的資訊源,我們究竟應該相信誰?

郭沫若先生認為,這倆名字都是錯的,正確的名字應該是「伯離」。

名字的發音,我們應該信任魏顥,因為他的資訊源是交談的語音資訊,當時李白的發音肯定是「頗黎」;名字的寫法,李白的文集顯然更有權威性,因為作品集的載體從一開始就是文字資訊。換言之,正確的姓名,讀音必然是「頗黎」,而字形上,則必然與「伯禽」二字接近。「伯離」這個名字,就是這麼推導出來的。

有好事者問了,李白既為慈父,怎麼會寫錯愛子的名字?李白集的原始形態是李白的手稿,即便排除李白喜歡醉後落筆的寫作習慣,以李白創作的習慣看,他的筆速應該不會特別慢。從李白傳世書法看,他的字並不十分好認。

所以,答案是:在李白去世後,負責整理、傳抄、出版李白集的人因為形近,把「離」寫成了「禽」。這個錯誤的源頭可能是李陽冰,但絕對不是魏顥,魏老師整理的那個李翰林集已經遺憾失傳了。

說起來,傳抄者把「離」看成「禽」,除了字形接近的緣故,也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對李白個性的理解。「伯離」是乙個很普通的名字,缺乏個性,而「伯禽」卻是古之魯國國君、周公旦之子的名字。傳抄者大概會以為,李白卓爾不群,恃才傲物,以周公旦自詡、自稱國君之爹,或許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這種把李白當做特例處理、不以常理度之的想法,大概就是後世異化、神化甚至妖魔化李白的起源吧。

我覺得郭沫若先生的觀點聽起來特別有道理,加上他有是四川人,和李白算是老鄉,所以他基於發音的論述顯得更加不容置疑。然而,儘管看起來無懈可擊,但推理畢竟是推理,唐朝那個被父親疼愛的男孩究竟是否真的叫「伯離」,恐怕現在還不能像「觸龍」(或觸龍言)那樣得出確切的結論。

最後吐槽下魏顥,這廝是乙個跟名字槓上的人,除了引發「頗黎」疑雲外,他本身也是乙個改名愛好者,先後叫過魏萬、魏炎,魏顥是他最後乙個名字。改名過於頻繁,以致魏顥說事兒都懶得說年月,劈頭直接來一句「說起來那還是我叫魏萬的時候」,聽聽這像人話嗎?魏顥甚至連外號「王屋山人」四個字,都與「王屋山人孟大融」重複,讀李白集的時候,我承認曾有那麼一瞬之間,我懷疑過這個「孟大融」其實還是魏萬,畢竟他太愛改名了,一衝動連姓也改了也未可知。以上。

歷史上有哪些名妓?

楊子 秦淮八艷,具體是誰已經有人答過了,我就不重複了。霍小玉,霍小玉傳 趙盼兒,趙盼兒風月救風塵 李師師,這個太出名了不介紹了 薛濤,薛濤箋,女校書。梁紅玉,韓世忠老婆,巾幗英雄。嚴蕊,卜運算元 不是愛風塵 珠簾秀,朱娘娘,元代戲劇界天後 柳永柳大官人交往的妓女後世留名的也不少,不過不算太有名。 秦...

奧斯卡歷史上有哪些遺珠?

麥寇誠 我喜歡的五大導演,都是大遺珠,卓別林,希區柯克,庫布里克,斯科塞斯,諾蘭,五個人所處年代上居然也能正好串起來。這個帖子能很好區分真偽影迷。 楚門的世界 竟然沒得到最佳影片的提名?莎翁情史最終獲獎 幾近成名 同樣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 同樣沒有提名 社交網路 不敵 王的演講 菡夢君 怒答就201...

歷史上有哪些熊孩子?

曹彥士 武,字季鷹。幼豪爽。母裴不為挺之所答,獨厚其妾英。武始八歲,怪問其母,母語之故。武奮然以鐵鎚就英寢,碎其首。左右驚白挺之曰 郎戲殺英。武辭曰 安有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兒故殺之,非戲也。 搜狗輸入法 熊孩子 一種結合了 熊 與 孩子 所有恐怖特性的生物一旦作起來,殺傷力堪稱宇宙地表最強 比如,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