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隋唐宋明漢服形制不盡相同,可現代漢族人卻不能改形制呢?

時間 2021-05-12 20:12:59

1樓:

首先漢服各種款式在明亡前都是有脈絡的而不是很多人誤以為歷代漢服不同其實到明亡前都是一脈相承的

2樓:

反對下所有認為「形制不重要」的回答。

不是不能改啊,如果說形制魔改的也是漢服,那直接做天馬行空服不就得了?很多人都沒有自己穿過,更不要說自己動手做過了,他們說改良,怎麼改啊?有沒有試過?

其它同袍對這種改動接受程度如何?

終於可以貼圖了。

3樓:拔稔碎草

改可以,你莫佔原版形制的位置啊!

就像前幾年的曲裾,跟秦漢時期的那個曲裾從來不是一回事,還是參考了和服做的,根本就是和服浴衣與和服十二單的兒子(您家曲裾槽點可太多了,您說您是看著帛畫復原的曲裾,那我就奇怪了,畫裡沒有的辣麼大乙個和服腰封哪來的,想穿和服直說吼不吼哇)。可以叫它現代曲裾,或和元素曲裾,但佔人家正統曲裾的位置幹啥?除非讓我們都失憶,把所有人衣櫃裡的馬王堆曲裾沉海,再讓曲裾的文物和資料蒸發,你就可以稱你的衣服為曲裾了。

你應該承認,你是發明了一種新形制,而不是改良了一種舊形制,你「改良」的時候都沒有見過出土文物,你拿頭改良?

我見過有人撕曲裾,有人撕齊胸襦裙,有人撕魏晉風,就沒見過有人撕短袖上襦、撕假兩件、撕華風lo裙,這些改良款一出生就宣布了自己是改良漢服漢元素啊。

在有出土文物的基礎上,進行技術性改良的,比如打孔馬面,就能被大多數人接受,請您睜開眼睛看看,打孔是創新,是基於出土文物的自然改良,沒有群眾抵制它

話說咱共和國乙個泱泱大國,完全於建國後新發明的形制,不敢取新名字嗎?賣的時候還要假借別的朝代的名義?中國生活水平吊打那些朝代好吧。

繞回今人發明的新形制能不能納入漢服體系,我認為需要通過時間的檢驗,現有漢服體系裡的衣服至少都曾被主流社會接受。在這一點上,新形制被漢族主流接受前,中國風T恤都更有資格稱為共和國漢服。我不知道中國人民會不會接受你的和服魔改,反正我身體力行地去抵制了,讓我放任您的魔改和服成為漢服,除非日本沉沒。

4樓:大麵包大饅頭

這事問黃漢,漢服圈去。你說改,衣服不必認真,。人家罵你韃子亡漢之心可惡。。

你說衣服怎麼能亡國?他們就罵你混賬,還說華夏復興,衣冠先行。。。我是醉了。

你們自己想辦法,反正旗袍這點比漢服好太多。還有現在誰穿古代服裝????

5樓:長是人千里

不是不可以鴨。在漢服基礎上進行適合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良,也有很多好看的漢元素的!在嚴格要求上完把漢服和漢元素區分開就好。

不過就是有些漢服警察就喜歡批鬥那些穿漢元素的人,指責漢元素是對漢服文化的破壞之類的,不用理他們的啦。

為什麼現在崇尚漢唐宋明的人那麼多,特別是明朝,而不是其他朝代呢?

Pure 因為很多人只是懷念漢唐明吊打周邊的時候,因為清朝之前,日本每次想入侵,都被吊打,然後滾回去。哪怕是元朝,把日本嚇得喊 神風,神風。清朝哪怕贏一次呢?給中國帶來的永遠只有國恥,條約以及幾百年來的積貧積弱。最後和日本還搞了個滿洲國。所以我朝幾次對外戰爭,幾次對內平叛,都以勝利告終,因為真的輸不...

為什麼漢服一定要追求完全和舊形制一樣?

很不喜歡漢服控們用 形制 這個詞來指責其他可能不符合他們認為的漢服形式 個人覺得漢服也需要推陳出新,與時俱進。只是韻味不變就可以了 韻味大概就是 ps.蓋婭傳說並沒有這種韻味 這麼多年了,北韓服旗裝藏袍壯族服裝苗族服裝維吾爾族服裝回族服裝土家族服裝 省略一萬字 都改的認不出來了嗎?沒有復哪有興,總不...

為什麼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沒有漢唐宋明那麼更吸引人?

1.忠君問題。因曹魏篡漢,司馬效之,南北朝更是如斯,至隋唐初方定。後世王朝面對這段尷尬的歷史,作為建立秩序的統治階級是肯定不想提及的。2.門閥問題。後世無論是士族還是皇族,怕是都會閉口不談。3.中原王朝統治力問題。羞於啟齒,便盡量遮掩。4.民族問題。雖然五胡盡滅,也無有後裔民族,本不該忌諱。但乙個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