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疊系,侏羅系,或近2023年左右的文明都在地下?且年代距今越遠,埋藏越深?

時間 2021-05-12 05:47:46

1樓:七么九八

文明嘛、、肯定是被埋起來的更容易儲存下來,我想應該還有更大一部分的文明被風化掉或人為毀滅掉沒留一點痕跡,當然這是歷史或者考古學的問題。談到地質上的問題,也許就算回到」地心「,也只是那些構成文明的碳氫氧氮磷硫矽鋁鐵鈣鈉鉀鎂balabala原子了

2樓:

要理解這個這個問題首先要理解為什麼地殼一直在迴圈,迴圈過程又是怎麼樣的。

地球是個球體,球體表面積是一定的,有的地方表面積增加,那有的地方表面積就必然要減少。整個地球表面的確是在迴圈,這個迴圈主要是在板塊運動的驅動下完成的。(如圖)

板塊運動

地表分為陸地和海洋,因此地表地質作用的迴圈也可以分為大陸地殼迴圈海洋地殼迴圈。

大陸地殼迴圈完成方式主要是盆地沉降造山作用,大洋地殼迴圈主要是通過俯衝帶消減大洋中脊裂開完成的。

洋殼的表面積增加減少主要是通過洋中脊增生和俯衝帶在海溝處的消減完成的(如圖所示)

洋殼迴圈過程

陸殼的表面積增加減少是通過盆地沉降和造山作用完成的(如圖所示),例如印度恆河平原就在沉降,而旁邊的喜馬拉雅山脈在隆起。

陸殼迴圈過程

回到你的問題,為什麼老的地層都在地面,越往上地層越新?這就是由於盆地在沉降,老的地層上面不斷沉積新的地層,所以會有越往上越新的特點。下面就是乙個典型的沉積盆地的剖面示意圖。

盆地沉積示意圖(無視斷層)

岩石在地下一定溫度下其中的礦物會重新熔融,然後變成岩漿,通過地幔對流參與到下一次迴圈中,所以人類的文明遺跡根本無法到達地心就化為岩漿了。火山作用在整個迴圈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地殼的迴圈過程不只是火山作用完成的,不要過度簡化這個迴圈過程就可以理解了。

3樓:知無

同為石油行業,我大學學的地質知識忘的也差不多了,但是大概看懂了題主的疑惑。總的來說這個問題涉及到的知識不少,沉積、構造、層序地層等,但是大多其實是常識問題,講道理您這地質完全沒入門……

首先,地球表面地層不是靠火山灰一層層覆蓋形成的,主要是靠河流、海洋、湖泊的沉積形成的。

你舉例說的侏羅紀是地質年代單位,是指西元前1億9千萬年到1億5千萬年之間這麼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形成的地層叫侏羅系地層。

侏羅系地層不是靠火山灰一層層蓋到地下的,而主要是侏羅紀時期的海洋、湖泊等沉積形成的。也就是說,侏羅紀時期的恐龍腳下踩的土地不是侏羅紀形成的,有可能是三疊紀甚至更早,但是海洋、湖泊、河流一直在沉積那些形成的地層才是侏羅系地層。所以侏羅紀時期不是地球表面哪都形成了侏羅系地層,因為有的土地是在地表沒有沉積。

隨著構造運動,之前海底變成陸地,陸地變海洋,海底又沉積形成另乙個地質年代的地層,而陸地則沒有甚至可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給你剝蝕掉、削掉了,然後這麼往復……如果這個你想明白了,你應該就明白了地球表面地層不是迴圈的。

再說文明,文明又不建在海底所以不會被沉積作用埋在地下,而且地質運動極為緩慢。等哪天人類文明生活的地表不太適合生存了直接往跟適合地區遷徙就行了,為啥要坐地等死。最多也就是一些遺跡可能埋在地下,文明是不會埋在地下的,咱2023年發展來的人類還不至於弱雞到跟恐龍一樣被構造運動帶來的氣候變化給滅了。

還有我沒太明白你這個問題和你搞石油有什麼聯絡……

4樓:Freeman

樓上都說的很詳細了,沉降和沉積是地球演化的重要過程,只要有載體比如水風搬運沉積物,他們就會最終沉降下來,地質是以Ma為基本單位的,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會不斷沉降,最終形成地層。地層就是時間的過程體現。

5樓:伊卡魯斯二號

什麼三疊紀、侏羅紀,你以為它們一開始就是時間概念嗎?錯!它們都是地層的概念,是同一類岩石存在的那個地層,時間是根據地層倒推出來的。

前提是這個文明所處的位置在沉降地區,如果是在山上等侵蝕為主的地區,早就被抹平了。地球的表面充斥著流體——空氣與水,它們的流動產生的外力作用,不斷削峰平谷,試圖把地球變平。如果有一塊持續不斷下沉的地殼,那裡不是積水成湖,就是積沙成漠。

地面還是會保持海拔不變,但是堆積的沉積物會越來越多。所有的湖泊都逃不過被填平的一天。

寧夏平原

圖上可以看出,在地殼下沉的地方,黃河帶來的泥沙一層又一層地堆積。很自然的是老的在下,年輕的在上。

更恐怖的是貝加爾湖,貝加爾湖底幾千公尺厚的沉積岩簡直要嚇死人不償命。就這樣,貝加爾湖仍然有千公尺深,沉降的速度之快可見一斑。

沉降區域往往會產生油氣資源,所以油氣資源圖可以近似的對應地上的沉積盆地:

(這張圖乙個特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一片紅的鄂爾多斯高原。雖然叫高原,但它其實是個盆地。還記得西氣東輸通過的靖邊嗎?)

當然它們只在沉降的那段時間和區域存在,出了這段區域,你會發現沉積岩層越來越薄,最後消失不見了,稱為「尖滅(pinch out」。沉降不是俯衝作用,當然不可能直衝地心,持續的時間也是有限的。只不過地球滄海桑田,地表上每一塊裸露的地表幾乎都經歷過上上下下多次的變化,所以地球表面絕大部分都被沉積岩覆蓋了,不論高山還是深谷。

高山由於隆起,時常會暴露出深埋地下的非常古老的沉積岩。

左側大陸右側海洋,橙粉交界即康拉德不連續面

別說沉入地心了,其實它們連莫霍面附近都到不了。在大陸地殼的下方,有一道康拉德不連續面(Conrad discontinuity

),劃分開了低密度的矽鋁層,與高密度的矽鎂層。矽鎂層是玄武岩質的岩漿巖,因為密度太大,大陸表面的沉積岩是沉不進去的。地殼的質量主要還是岩漿巖。

而且,絕大多數岩石沉降到地殼深處後,因為高溫高壓,全部都變質了,稱為「變質岩(Metamorphic rock

)」。大理石是典型的例子。這種東西裡也很難找到文明和生物遺跡。所以即使是矽鋁層的深處,也沒有古老的沉積岩,只有剛剛變質的變質岩。

大陸地殼穩固長久而且很厚,不容易看清楚,但海底地殼又年輕又薄很容易看清楚。看一看海底地殼就知道了,沉積不會無止境的,更不會突破地殼沉入地心的。

大洋地殼剖面

圖源 @雲舞空城 。所謂玄武岩、輝長岩全都是岩漿巖。玄武岩是噴出,輝長岩是地幔岩漿侵入。

對海底地殼而言,它的主體來自洋中脊的噴發和底部地幔的上湧,怎麼都和沉積不搭界,除了表面那一層沉積物之外。岩漿巖裡你想找到生物遺跡和動物殘骸?Minecraft裡你也不會試圖在岩漿裡游泳對吧。

裸露在陸地上的大洋地殼

圖源@鯨魚 ,海洋地殼,表面上就是一堆岩漿冷卻形成的枕狀玄武岩,哪有歷史沉積的影子呢?

大洋板塊有個有意思的特點,它向俯衝帶擴張,所以從洋中脊到俯衝帶沉積層越來越厚。

6樓:雲舞空城

假如人類現在滅亡,幾億年後能留下什麼痕跡證明人類曾經存在過且達到了高度文明?

鄱陽湖還有救嗎?

泰山是如何形成的?

如果石油真的是按有機成因形成的,那怎麼解釋超大規模油藏的形成?

地質學上的盆地概念是指地殼長期穩定沉降的區域,體現的是地殼在垂直方向的沉降運動。

沉降的原因,要麼是拉張構造背景下,地殼往下掉,——雙斷裂谷盆地

單斷裂谷盆地

要麼是擠壓構造背景下,地殼向下彎曲——

前陸盆地

在這樣的構造背景下,自然會出現新地層在老地層之上的現象。油田都位於近代或者古代的沉積盆地中,所以老地層自然會深埋地下。

然而這與2023年前的古文明在地下的關係並不是很大。

7樓:許小仙

地層層序律:a.疊層律,地層未經變動時則上新下老;b.

原始連續律,地層未經變動時則呈橫向連續延伸並逐漸尖滅;c.原始水平律,地層未經變動時則呈水平狀。這就是丹麥地質學家斯泰諾著名的「地層三定律」

為什麼說寶馬三系是女生開的車?

已登出 開寶馬三系的都是有點小錢的年輕人以及喜歡激情的人,並不是女生!寶馬320Li這款車的定位,它主打的是運動型豪華轎車,外觀非常的犀利時尚,很受年輕人喜歡,而且車身看起來非常的協調,一點都不浮誇,日常使用完全夠用,但是它沒有那種商務的範,而且也不穩重低調,所以中年的成功人士一般都不會選擇這款車,...

為什麼新三系在網上風評這麼差

陶坤 這說明大多數評價的人不是BMW3 Series這個級別車型的消費者。網上對新3系的差評大多數來自於操控樂趣沒有以前純粹了。在這些人看來,純粹的 偏執的 甚至是難以日常使用的才是真正的駕駛者之車,是BMW3 Series應該有的樣子。但是對於3系的潛在車主來說,對3系的期待可能不是一成不變的,以...

上汽通用別克 雪佛蘭為什麼敢全系三缸?

北辰 也不知道通用中了誰的邪,還是被誰給忽悠了。雖然買了通用三缸車的車主評價都挺好,可是你把成熟的四缸一起放上來賣啊,躺著能賺的錢不要,非要試一試,畢竟,你不試,也不知道能把自己玩的這麼慘。活生生地把自己整的沒存在感。 胡說的山東海鮮 未來,電車才會是主流。從特斯拉開創的實用版電車開始,到現在百花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