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六國遺族起義,用的是故國的文字還是秦的?

時間 2021-05-12 02:21:06

1樓:

張楚、項氏政權所用的文字很可能是楚文字,秦末戰爭時間雖短但並非沒有出土的文字資料。

2023年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八號古井中出土了一枚記有「張楚之歲」的觚,簡文為楚國文字,沿用楚國的大事紀年方法,以頭年之事紀次年之歲,「張楚之歲」即秦二世二年。兔子山遺址是益陽縣官衙署所在地,有學者推測應是益陽當地響應陳勝吳廣起義抑或起義軍統治益陽時期的簡牘。

▲出土張楚之歲觚

另乙個可能的證據是裡耶秦簡中的楚簡。裡耶秦簡出土時候有個奇特現象,發掘裡耶古城一號井時發現簡牘最上層有10多枚寫有楚文字的簡。文物出土的層次是上新下舊,埋藏越深層的年代越久,但是在裡耶古城一號井簡牘出土卻是大量的秦簡埋在楚簡下面,出現了發掘層中上舊下新的錯位,考古人員對此百思不得其解。

武漢大學陳偉教授推測這些楚簡可能不是戰國時楚國的,而是秦滅後楚人的。當然學者還有其他的解釋,這些楚簡的時代還未定論,存此一說備考。

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

二十年風雲激盪兩千年沉寂後顯真容

2樓:彩虹爸

個人意見回答。

就官制來說,確實應該是按六國舊制。其他大部分應該是按秦制。

以楚來說是因為楚在滅秦過程中出力最多,聲勢最大,也是最開始反的。

中間答案已改動

為什麼楚國的稱呼跟其他六國不同,因為楚國一直都被視為南蠻。故而在對於官職的稱呼也與中原各國大相徑庭,甚至包括秦(這一點從屈原的詞賦中看得出些許端倪)。

然而貨幣的話,應該是會按照秦來繼續。因為戰國時代,貨幣過於混亂。燕齊的刀幣,秦的方孔,楚的蟻鼻錢,趙魏的空首布。

很多時候兌換都是很費神的事情。甚至包括度量衡以及通用書面文字(小篆)都應該沿用秦制。服飾也應該是照六國舊制。

其他的暫時想不起來了。

因為本身是楚人,所以小時候對這些歷史東西很感興趣,鑽過一些簡單的。

3樓:芋圓同學

好問題!先給結論:六國遺族起兵之後,制度仍沿續六國之舊。

六國之中,楚國制度特點最為鮮明,請以楚國為例論述。

1、陳勝起兵之後,以楚制建制,證據如下:

陳王徵國之豪傑與計,以上蔡人房君蔡賜為上柱國。

上柱國是楚國官制中僅次於令尹的高階官吏。

陳王使使賜田臧楚令尹印,使為上將

楚制,令尹即相當於六國的相國

上柱國、令尹是楚制之中最重要的兩個官職,皆見於陳勝所建制度之中,其為楚制甚明!

2、項氏建制也以楚國舊制為核心,證據如下:

以呂臣為司徒,以其父呂青為令尹

司徒一職見於列國,也見於楚地,令尹則為楚國獨有!

義帝柱國共敖,將兵擊南郡,功多,因立敖為臨江王柱國一職也為楚國獨有參功:凡下二國,縣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將軍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馬、候、御史各一人。莫敖,史記集解謂其為楚之卿號。

在地方制度上,項氏也沿襲楚國舊制,表現為縣令稱公,如

(灌嬰)擊破柘公王武

【索隱】:案:武,柘縣令也。

楚命蕭公角將兵擊越,越大破楚軍。【正義】:蕭縣令。楚縣令稱公;角,名。

臣瓚在項羽本紀的註解中曾說:「時立楚之後,故置官司皆如楚舊。「鉤稽史冊,臣瓚之言不虛。

陳勝、項氏所復興的楚制對於後來的漢制影響頗大,如劉邦初起兵自稱沛公,沛公之意與沛縣令同;劉邦早期所推行的爵制,有執帛、執珪等名號,明顯是楚制。由斯可見,六國起兵之後是復興了六國舊制的。

服飾

戰國秦漢之間服飾變動不大,無所謂復興不復興。另一方面,戰國時期六國的服飾趨於一致,而其式樣,也都可以在後來的漢朝找到。

戰國之時流行深衣,其形制,《禮記·深衣》記載:

古者深衣蓋有制度,以應規、矩、繩、權、衡。短毋見膚, 長毋被土。續衽鉤邊.要縫半下.袼之高下.可以運肘.袂之長短.反詘之及肘.帶.下毋厭髀.上毋厭脅.當無骨者.

具父母.大父母.衣純以繢.具父母.衣純以青.如孤子.衣純以素.純袂.緣.純邊.廣各寸半。深衣是戰國至兩漢之時的常服,在周、秦、齊、魏、中山等國的遺址之中均有發現。

除深衣之外,褝衣也是戰國之間列國通行的服飾。

《九歌·湘夫人》:遺餘褋兮澧浦《方言》:褝衣,江淮南楚之間為之褋

戰國之際,常服既然通行,自然無所謂復興與否,唯楚服與中原略有不同。

《史記·叔孫通列傳》

叔孫通儒服,漢王憎之;乃變其服,服短衣,楚制,漢王喜。

【索隱】:案:孔文祥雲「短衣便事,非儒者衣服。高祖楚人,故從其俗裁製」。

服飾之中,唯一有鮮明特色的,當屬冠冕。

《後漢書·輿服》記載有高山冠

高山冠,一曰側注。制如通天,頂不邪卻,直豎,無山述展筒,《獨斷》曰:「鐵為卷梁,高九寸。」中外官、謁者、僕射所服。

太傅胡廣說曰:「高山冠,蓋齊王冠也。秦滅齊,以其君冠賜近臣謁者服之。」高山冠為齊王冠,田齊後人復國,或當復此舊制,其他如楚國之獬豸冠,或也在此例。

貨幣

並沒有任何文字記載六國復興之後,恢復了六國的幣制,傾向於認為無,理由如下:

1、從陳勝起義(前209)到漢朝建立(前202),七八年間,天下風雲激盪,群雄並起,相互攻劫,並沒有乙個穩定的環境可以使列國推行幣制改革。

2、六國遺族雖然復興,但大都出自張楚法統,在對秦的問題上使得其同氣連枝,恢復舊幣制無疑是自設壁壘。

3、漢朝建立後,不見有廢除舊幣制的舉動,僅見改革秦制。

《史記·平準書》

漢興,接秦之弊,丈夫從軍旅,老弱轉糧饟,作業劇而財匱,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於是為秦錢重難用,更令民鑄錢。此中更無一語指出關東六國曾經恢復六國舊幣制。

綜合以上而言,六國在貨幣方面應並沒恢復舊制。

文字

@白開水君提供了乙個很好的思路,但其所提出的兔子山出土」張楚之歲「簡文並不能成為乙個很有力的論證。」張楚之歲「出自兔子山遺址八號井,該井中所出土的簡牘並非都是楚國文字,楚文簡牘僅佔其中的少部分。

我的看法是:列國並沒有恢復舊有文字,但六國文字在日常使用中可能還有一定的遺存,正如我們目前的簡繁並用一般

理由如下:

1、同貨幣,在短短的七八年間,六國所致力的是相互攻戰,爭奪領地,對於文字、貨幣改革這種見效慢,短期內甚至會引起社會激盪的舉措,沒有慾望,也沒有環境去推行。

2、漢初不見有改革文字的做法。

3、從出土簡牘來看,也看不出有文字變動的傾向。

益陽兔子山J1、J5、J7出土的是西漢早期的簡牘,字型為秦或漢初古隸書。

江陵張家山漢簡的年代約當於呂后時期,字型為隸書

臨沂銀雀山漢簡稍晚,約在文景,字型為隸書

秦並六國的戰爭算侵略戰爭嗎?

肥腸粉 雞同鴨講 歷史的侷限性 白細胞吞噬大腸桿菌的戰爭算侵略戰爭嗎?獅群捕獵角馬群算侵略戰爭嗎?智人圍攻尼安德特人算侵略戰爭嗎?商湯滅夏,周武滅商算侵略戰爭嗎?回到問題,不能脫離當時當地的具體時空來考慮 對於當時的秦國,算統一戰爭 對於當時的六國,算亡國戰爭,但沒滅種 對於今天的我們,不算侵略戰爭...

《大秦帝國》電視劇集中,六國分秦的說法是否可信?比如燕國在彼時並不與秦國接壤,如何瓜分秦國的土地?

作者編的,主要是刻意營造出一種內憂外患的形勢,然後某中國人民忍辱負重 團結一致,共赴國難,接著大國崛起的主流思想。細想一下就知道不可能,書中說六國會盟,瓜分秦國?是因為秦國弱小 蠻夷。首先,秦國弱小嗎?秦國並不算弱小,秦本身在秦秋時代就是四大國之一 晉 楚 齊 秦 何況在電視劇集的開始,秦國還打贏了...

秦滅六國的時候,為什麼其他國家不援助?

老趙 當時除了楚國,其餘各國早已被削弱的不堪作戰了,從秦兼滅戰來看,只有趙 楚進行了抵抗,其餘各國已經拿不出像樣的武裝了。譬如今日世界形勢,假如中俄被削弱,你認為還有國家能抵抗美國嗎? 景大狗 當時南韓已經是秦國偽軍了,就差主動投降 燕國 齊國不用秦國出手,就已經快被趙 楚 魏打沒了,這三國實力上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