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時期,由周王分封的諸侯國是不是在名義上是屬於周朝領土?

時間 2021-05-11 23:09:48

1樓:海的地平線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從名義上講,周王室對分封地區擁有管轄權。但是分封之地多數其實並非是周王室的實際控制和占領地區。

眾所周知,周王室的分封人員大致可以劃分為同性貴族和異性功臣、先代貴族。

對於同性貴族,自用。周王室的分封地區大致分布在宗周和成周的王畿之地附近,起到封邦建國,以之屏周的作用;還有部分同性貴族分封到靠近強大異姓諸侯國和四夷的地區,以起到加強異姓諸侯和王室的聯絡並起到監管作用(有如楚國附近的曾國或稱隨國)。

而對於異姓功臣的分封則多在未開化的邊緣之地,美名其曰分封,實則是授予其軍權,而替周王室開疆拓土,推行教化,而異姓諸侯拓土所得的土地也歸其所有。著名的例子當屬秦國,也就是周王室感激秦人在犬戎之亂和平王東遷過程中的維護,封秦爵位,但授予的確實西戎的土地,需要通過自己的征伐取得分封的領地。

而對於先代貴族,尤其是商代的遺民,周王室在三監之亂後,大多通過將不同人群混合而組成新的國家來改變他們對原先族群的信仰,甚至改變祖源記憶,使之更好的融入周朝之中。也就是講不同姓的人群,集合成擁有統一的氏的群體,並在面臨四夷時合力共進,經過漫長歲月後成為全新的擁有統一信仰的政治體。

總而言之,周代的分封制下,無論周王室是否真正擁有對封地的管轄權,它都是在共主時代下維護周人禮樂文明的最好方法。

寫的過快,未核查史料,忘批評指正。

2樓:wadgogogo

名義上屬於,但有的回答說分封的前提是占有就很不對比如,齊國封那塊地,原本是東夷的,封了之後才打下來的燕國被分封的地區是狄人的地盤

如果你翅膀硬了,或是天子變弱了,那你就可以不鳥天子,這就是東周

3樓:耶扶蘇

當然屬於,分封的前提是占有,分封就是領主(周天子)對所有之土地的處分。分封之後,佔有權給諸侯,所有權仍歸天子,率土之賓,莫非王臣。對於不聽話的諸侯,周天子有權收回它的土地,或者懲罰率土的諸侯。

西周就有收回封國的例子,比如三監治亂後。還成處死過齊國的國君。另外,有好多國號重複使用,就是這種原因導致的現象,比如魏國第一次出現是西周時候就有,後來被收回。

4樓:軒轅幼女蘇妲己

用日本戰國的話語來說,對於這些諸侯國,周天子是可以「改封」,甚至直接「削藩」的,也就是說,周天子雖然不直接管理這些土地,但依然多少還是有些管轄權的,與那些名義上只是「臣屬」於天子的國,是有差異的。

舉幾個例子:

被改封的:秦(從商奄被遷到西垂為秦)、蔡

被削藩的:殷(武庚)、管、酆(=豐)國(按今本《竹書紀年》:「成王十九年,黜酆侯」;又按阮諶《三禮圖》:「豐,坐酒亡國」)

但要說周朝,或是周天子,對於這些諸侯國就有實際的管轄權,這些就算周朝實際上的領土嗎?那也不盡然,畢竟上述例子之中,除了酆外,其餘都是參與了三監之亂的「叛徒」,而酆也是違反了周的禁令,因此才被「削藩」;而除此之外,類似的例子在史書裡倒是不多,因此除非有什麼明確的重大違紀,否則即使是周天子,也不能隨便對諸侯國動手,因此應該還是屬於「名義」,而非「實際」管轄了。

至於說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覺得這算是種誤解了,首先,這句話出於《詩經·小雅·北山》「普」在原文裡為「溥」,而此篇的意思在於周天子(按《毛詩序》為幽王)對於勞役分配不均,使作者無法奉養父母,見《毛詩序》:「《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役使不均,己勞於從事,而不得養其父母焉」;而在《孟子·萬章上》也提到,「是詩也,非是之謂也,勞於王事而不得養父母也」,因此,雖然古人確實說了「普天之下」一句,但並不代表全天下都是周天子的領土;倒不如說,你有這麼多領地、這麼多臣民,結果卻把工作都丟給我(指作者),你跟其他人都能摸魚,這更像是諷刺周天子不負責任。

周朝是否確有由諸侯國組成「連 屬 卒 州」的制度?

劉思雨 從左傳看軍事組織有行 卒 伍。1 左傳 隱公十一年 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以詛射潁考叔者。2 左傳桓公五年 為魚麗之陳,先偏後伍 按周禮天子有六軍。百人為卒,二十五人為行,五人為伍。從論語上可以看出一些行政上的劃分,這個暫時不方便找。找到了再回答。 芋圓同學 確然是不存在這種體系的,這只是...

春秋時期越國並不是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為什麼越王勾踐可以當華夏的霸主?

薄荷硬糖 春秋時期的稱霸,本質上都是區域性的霸主 齊,中原東部 晉,中原北部 秦,中原西部 楚,中原南部 宋,中原中部 這些霸主是在各自的區域裡,不同的時間裡,整合了當地的區域勢力弭兵會盟 晉悼公死後,君權再度下移,晉國六卿專擅國政,興於內耗,意與楚國和盟。連續不斷的戰爭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也引起...

周朝的各諸侯國中,為何很多非公爵國國君諡號也稱公?

fdkyq 稱公的有三種情況 1,國君的爵位是公爵,所有場合都稱公。比如宋國。2,死後上諡號稱公,這對5種爵位都適用。3,一國的國民,稱自己的君主為公,君主活著的時候就這麼稱呼。死後上諡號當然也稱公。 桉州 齊桓晉文稱公一般都是後人尊稱或者在非正式場合使用。公羊傳中記載 諸公者何?諸侯者何?天子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