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為什麼會出現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

時間 2021-05-11 15:56:57

1樓:鹽選推薦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個事,值得我們細說。

為什麼呢?因為漢武帝這個人,看起來並不像個喜歡儒家思想的人,而更像是秦始皇再世。

漢武帝是乙個性格非常強悍、非常想大有作為的皇帝。他的性格、做事的方式,都酷似秦始皇。他在統治期內,也是拼命地搞財政擴張,千方百計汲取更多的財政收入,然後「做大事」:

東並北韓,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同時還興修起數十座雄偉的宮殿和自己的豪華陵墓,不斷搞聲勢浩大的巡遊。最後搞得老百姓承擔不了這樣大的壓力,各地開始造反,西漢差一點兒亡在他手裡。

這樣乙個人,當然不會繼續用黃老之術來作為指導思想。黃老無為,而他是「大有為」。但是也沒法繼續用法家思想,因為法家思想已經臭名昭著。

有乙個叫董仲舒的人建議說,不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這個建議,其實和漢武帝的性格並不那麼合拍。儒家和法家不一樣。儒家並不是乙個馴服的學派。

它是頭上長角身上帶刺的。法家是拍馬屁的能手,「法今王」,誰在位,我就擁護誰。儒家是「法先王」,批評在位的君主。

所以法家是沒骨頭的,儒家是有骨頭的。

儒家首創「民貴君輕」之論,認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甚至說出「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寇仇」這樣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聽起來仍然很大膽的話。儒家公開主張稱,如果皇帝不仁,臣子可以推翻他。

所以直到漢武帝的父親漢景帝在位的時候,還有一些儒生堅持「推翻暴君有理」的湯武革命思想。《史記》記載,有乙個儒生叫轅固生,在漢景帝面前和黃老學派的黃生爭論乙個問題:商湯推翻夏桀到底是什麼性質。

到底是正義的革命事業,還是以下犯上的大逆不道呢?轅固生說,商湯推翻夏桀是合理的,為什麼呢?民心就是天命。

夏桀胡作非為,失去了民心,就應該被得民心的人推翻,這是天經地義的。

而黃生卻說:「冠雖敝,必加於首。履雖新,必關於足。

」帽子即使舊了,也要戴在頭上,鞋子不管多新,也只能穿在腳下。「桀紂雖失道,然君上也。湯武雖聖,臣下也。

」臣子推翻君主,這就相當於把鞋子戴在頭上。君主不管有什麼過錯,都不能推翻。而且只有臣錯而無君錯,君主有過錯,臣子應該勸諫,你不能有效地勸諫天子,反而把他殺了,你就是大逆不道,是篡弒,這沒啥說的。

轅固生一聽,說了這樣一句話:「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意思是那按你這麼說,咱們高皇帝劉邦推翻秦朝的皇帝,是大逆不道了?

2樓: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個概念是後起的,在當時並沒有這樣的說法。武帝的罷黜百家,實際上指的是立五經博士,即所謂「罷黜百家,表章《六經》」,罷黜的是五經以外的諸子、傳記博士,因此這是制度層面的乙個具體事件,並不需要上公升到整個國家的學術指導思想層面。之所以立五經博士會發生在武帝朝,則是由於挾書律廢除後儒學開始迅速發展,至武帝時各經皆已數代相傳、蔚為大觀,此時朝廷徵召經師、立五經博士已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通觀整個漢代,從來沒有獨尊儒術,正如漢宣帝所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舉例來說,儒術和政治關係最密切的是「禮」,然而整個漢代(包括西漢、新朝、東漢)的禮制幾乎都沒有明確的定製,而是雜用秦代的禮儀(以明法為核心)和儒家禮學者所製禮儀(以禮義為旨歸)。

所謂「獨尊儒術」,是後世儒家學者在追憶歷史時對「漢家儒宗」董仲舒的一種不切實際的包裝和幻想,這和他們竭力誇讚三代聖王、 表彰儒家仁義思想、神化周公和孔子的光輝形象沒有什麼不同。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董仲舒原本並沒有多大影響力,是班固在《漢書》中極力抬高他,才有了他在後世的地位。

3樓:食食物者為俊傑

很多人印象中諸子百家並存應該是含情脈脈的、相互禮讓的,儒家推進禮樂教化、墨家推動文化建設、法家推動法治、道教推動國家恢復,各家各司其職,然後中國各項發展指標都會強過其他國家乙個時代,實在佔據文明制高點。

其實不然,諸子百家是水火不容的,先秦時代各學派就開始互相攻奸,甚至不惜偽造史實、創造聖論,到了秦代達到白熱化,不論坑儒真假與否,起碼焚書是真的,漢代以後學派矛盾屢見不鮮,比如竇太后就因為自己是黃老學派信徒就殺害儒者。

在後世,即使是儒家一家獨大了,仍然會分門別派、組黨攻奸,何況當時儒家未尊、百家並存的時代呢,最終會選擇儒家,不過是因為其他學派都是紅刀進白刀出的硬刀子,儒家看起來像軟刀子吧,最起碼尊儒後沒發生對百家大開殺戒,在儒家社會,其他百家的知識也能留存下來。

4樓:

@口味蝦 這地洗的,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摳字眼的確沒有罷字,你能告訴我黜字怎麼解?就是廢,免,罷的意思,你告訴我不是罷!用語不同意思就是那個意思。

5樓:陳小陳

僅作share ( ▽` )…

個人覺得這是統治階級需要一種思想薰染被統治階級從而使被統治階級更好地信從統治者,更好地鞏固統治。粵教版的高中歷史教材也說儒家思想恰逢天時地利人和,使儒家思想從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到漢代的一枝獨秀。其實,思想信仰是一把利器,既可為你所用也可致你毀滅。

最近接收得比較多的是中中國人有沒有信仰,有信仰好還是沒信仰好,既包括個人也包括乙個民族乙個國家,那麼問題繼續來了,究竟有信仰的民族更能長久還是沒有的更能長久。想想就覺得這個問題實在要用生命去見證……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記起一件我印象很深刻的事情。一泰國老師很信佛(其實泰國東北部的人大多信佛),她問我信什麼,我說我什麼也不信。

她很驚訝,繼續問那在中中國人們信什麼?(^_^;)其實呢,這個問題有點複雜,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說,只好有點詞窮地說,額…………那應該是信共產黨吧。我並不是想以偏概全,或者也只是無知。

轉念又想起早二三十年的語文教科書……

6樓:劉國峰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西漢之前,春秋至秦,儒墨兩家為大。至秦時,諸子百家,六國遺後反秦,至於秦滅。

儒家講究內聖外王,積極入世,信奉者形成了後來的士大夫階層,當然,士大夫階層的形成除卻儒家理念,罷黜百家確是其直接誘因。

而墨家多是遊俠兒,強調兼愛,理念功利性極強,且是鉅子老大乙個人說了算。這種理念無法被統治者接納。

反觀儒家,孔子說必也正乎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首先,君為大,統治者可以接受;其次,這種正名理念對於維護社會秩序非常有效。

武帝之前,文帝等多信奉道家,講求無為而治,與民修養。積攢得來的實力,成就了雄才大略之武帝。

帝國日益強大,昭君出塞的事不想再見,於是武帝尋求了新的治國理念。除墨,道之外,備選的只是兩家,儒家和法家。秦以法滅,血淋淋的教訓就在不遠,於是儒家就成了最佳備選。

洽此時,出現了儒教創始人董仲舒,一力改造,宣揚利於統治階級的儒家思想。

於是乎,董仲舒二次上書之時,與武帝一拍即合。儒家一躍成為國教。

至於為何罷黜百家,還不是秦末諸子百家反秦的教訓麼。秦時,已有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的先例。

壞的經驗教訓要吸取,好的更加要吸取不是。

於是武帝罷黜百家以愚民,獨尊儒術求萬世之舉,行矣。

7樓:風嘯吟

所謂百家其實就五家,王、道、儒、法、墨。內容及區別就不解釋了,安當時的情況來說,法家就好用,而儒家只能用在和平年代,從戰國到漢一直打戰,當然用法家,漢朝統一了全國,自然用儒家了,說了獨尊真的獨尊了嗎?沒有,最大的贏家仍然是法家,法家倡導國家應只用一種學術制度作為國家思想,秦漢以前戰國時代各國都沒有統一的學術制度作為國家思想。

秦使用了法家、漢試用了儒家,而實際上衝漢以後看時逐步指定的典章也是法律的雛形,屬於法家思想,其實最大的贏家還是法家!

8樓:邱磊

秦用法暴虐,徭役苛稅繁重,百姓飢寒交迫苦不堪言,漢初建立時高祖劉邦提倡節儉休養生息,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核心思想「仁」符合該時代特徵,而且有利於思想的一統

9樓:陳廣才

大神們都回答了。社會需要穩定,有乙個統一發展方向,而人民又由於連年戰火,不願意再起事端的時候,達成了某一種共識,意識形態也會半推半就地逐漸收緊。

10樓:臥看游絲

在外無資料,隨手憑記憶回答。

首先回答,為什麼是儒家。因為儒家是顯學,從戰國以來的顯學。這在戰國的很多書裡都可以體現。

哪怕是莊子和韓非子裡,孔子也是以大賢的樣子出現的,雖然可能是過時的或者沒看到最根本的人…但你可以體會到孔子的地位。還有乙個關鍵,在於儒家特別注重教育,基本上除了具體技能以外,儒家的精神教育是最出色的,在上層人士中影響最深。所以儒家復興的種子一直埋在知識人的心中。

在漢高祖的時候,就有復興帝王禮制。在漢文帝的時候,又有一次儒家復興的嘗試,但是失敗了。所以一直以來儒家的努力並沒有中斷過。

只要有良好的根基,總會出現乙個天才的人物遇到良好的運氣可以復興,董仲舒就是這樣的人。而前面法家的思想已經臭了,道家的思想給政權帶來的合法性不夠。再怎麼說也該輪到儒家了。

其次,為啥要獨尊。其實我認為,獨尊儒術並不是斷絕其他先秦思想。不過是在儒家的框架下統合先秦的各家思想。

而且獨尊並不是滅掉其他思想。只是官方支援一種思想而已。漢武帝下面實際上啥人都有,而且以縱橫之流為多,但是都以儒術自飾。

所以漢武時期所謂的獨尊儒術不過是乙個儒學架子。而這個架子是統一意識形態的需要。

再次,為啥是漢武時期出現這個改變。當時漢朝承平日久,大家肚子吃飽了,就自然開始搞文化。漢朝搞的文化必然是整合先秦文化。

當時有兩大文化整合系統,乙個是以《淮南子》為代表的道家系統,乙個是以董仲舒為代表的儒家系統。其實都是大雜燴…所以,漢武時期的文化整合有其歷史時機。最後董仲舒代表的儒家思想比較適應大一統的環境,又比較能支援有為的君主,於是被武帝看重也是自然之理。

獨尊儒術對中國兩千多年的思想影響極其深遠,因為儒家解釋了國家的合法性,儒家壟斷了作為國家工作人員需要的知識,進而壟斷了教育。而宋以後,更是深入基層,一道德,同風俗,決定了傳統中國的思想底色。但是這都是後續的影響,在當時,其實也就那樣,大家可能並未驚奇。

11樓:心海泛舟

穩定壓倒一切

經過了春秋和秦的紛亂,人心思定,統一高效的管理是精英階級的呼聲。儒家只是符合條件的工具而已,而且儒家本身也在這次運動中被閹割了…

如果漢武帝時期沒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那麼儒學在古代還會成為正統思想文化嗎?

桃源閒客 答案是還應該會的。就像人騎自行車,既不能挺直了身闆直線騎,也不能身子一直左斜或右斜著一直騎,這樣就會一直轉圈而不能前進了。最合理的方法就是身子左右搖擺著騎才能更好地控制車輛前行。在國家治理的思想運用當中,儒家大概就是這樣左右搖擺的中庸思想,搖擺的幅度不大,也不是求取的中線。而其它的思想則不...

如果當初董仲舒不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是推崇尊墨家。後面我們還會經歷清朝喪權辱國的挨打時期嗎?

Sunnybeast 這是歷史必然性。因為董仲舒本身是個牛人,皇帝才會信任他,牛人自然懂得諸子百家,所以他選擇儒家,可以說是歷史必然性。當然如果說他選了墨家,放心,過不了多久,會出來另外乙個牛人,拿儒家替換了他 人醜故事多 歷史的發展自有其千古不易的客觀規律,有其必然性,董仲舒只是那個被時代選中的人...

怎麼看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當今應該怎麼做?

梁春全 獨尊儒術就可以龔固統治了,尊上輕下的思想,讓老百姓不學到知識,一直愚昧下去,只有不憾重負的時候偶然造反。統治才能長久,不要把墨家攪進來。發展了科技對統治者不利。 暴躁的猴子 孟子之理想的政治制度,與柏拉圖 共和國 之主張極為相似 孟子之理想的經濟制度 此就原有之井田制度,轉移觀點,將其變為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