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沒殺功臣,而劉邦卻把韓信等殺了,但後世評論秦始皇殘暴,劉邦仁義,為什麼?

時間 2021-05-11 01:07:21

1樓:加油

1秦法對貴族相對戰國時期嚴,漢法對貴族相比秦松。

2秦法存在大量侮辱性刑罰,比如啐刑,叫人對你吐唾沫,還有連坐等制度。漢法改成了杖刑,對貴族家族而言,有失門風比挨打嚴重的多。

3對民眾秦徭役過重

4對平民(地主,富農)秦也比漢嚴,當然如果是廣大勞苦大眾那就不同。

其他還有很多,總之,一秦法確實嚴苛,二秦漢價值觀感官受眾不同,三古今看法不同。

2樓:蜜思梅

有一點,古代人很容易發現,現代人反而不會注意。

漢朝提到韓信時,都是淮陰如何如何。史記裡寫韓信,是《淮陰侯列傳》。文書裡指名道姓的韓信,一般是韓王信。

沒錯,韓信雖然被滅族了,但他一直是淮陰侯。

還是挺仁義的?

3樓:千里馬

因為秦始皇的政策,害了不少老百姓。劉邦的政策,則恰恰相反。身為社會最底層的、人數最多的老百姓,自然認為劉邦仁義而秦始皇殘暴了。

4樓:夢想家

因為秦始皇是個強大的君主,他的強大能力使他不需要通過殺害功臣來維護自己的統治;而劉邦對手下的控制能力沒有那麼強,所以才會選擇殺害功臣。所以這不是殘暴和仁義的評判標準。不殺害功臣的始皇帝與殺害功臣的劉邦相比,英明神武始皇帝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可比老流氓劉邦多多了。

5樓:廣東沙麵

最關鍵的原因在於,秦始皇已經是末代之君了,秦朝就滅亡在他兒子手上,胡亥就是個大水貨,整個朝政都被趙高給把持了。秦始皇的上位是他爹他爺爺一代一代傳給他的,秦王得位是周天子賜予的,他並不需要殺功臣來鞏固自己的皇位,要殺的是兄弟,因為只有他們會威脅皇位繼承。

而劉邦是泗水亭長,皇位來得名不正,所以各個功臣都對他的皇位有威脅,所以他需要殺功臣,但是也不是趕盡殺絕,不謀反的功臣還是封地封賞的。

再乙個,皇帝是否殘暴關鍵看民生。劉邦廢除了秦朝的許多酷刑,同時通過休養生息政策,讓民眾的生活大幅度好轉,當然屬於仁義。

6樓:

不是說秦始皇本人殘暴,但是奉行苛法,老百姓人人自危與秦始皇也脫不了干係,劉邦實行修養生息,廢除苛法。對老百姓確實比秦始皇寬仁,對臣子,劉邦也不差的,不造反不作妖,飛黃騰達加官進爵。過得也不差。

劉邦確實比秦始皇仁義啊。如果非要兩個皇帝掙個高低排名,就是另一碼事了。

7樓:真那不進選拔不改

好乙個「沒殺功臣」

(趙)高曰:高固內官之廝役也,幸得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未嘗見秦免罷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誅亡。

8樓:

老百姓不管你殺不殺功臣,誰讓我過得安穩就吹誰。你看看秦始皇時期秦法多嚴苛,還動不動就是修長城。要是生在劉邦和文景統治時期有吃有喝能活命,是沒問題。

9樓:沒落

中國有一句俗話叫歷史交給勝利者書寫,大漢王朝400年的歷史還不得把劉邦美化的美輪美奐啊,400年之後人民漸漸的不就習慣了這麼去認為嗎?劉邦總不能說秦始皇有多仁義有多好?那他自己不就成了造反的小人了嗎?

10樓:李平

你這個問題就有問題,你的立場從一開始就站錯了。你為什麼會把殺不殺功臣和殘暴、仁義聯絡起來?如果站在功臣的角度來看,那應該是這樣。

但評價歷史人物,更多的應該是從廣大的勞動人民的角度出發才對。看看對於廣大的勞動人民,他們的施政到底是怎樣的才對。

11樓:種花家的兔子

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

得罪小人的人沒有幾個是好下場的,大家都知道為什麼緝毒警不立碑嗎?立了碑家裡人肯定會來祭掃,毒梟一開始是不知道緝毒警家屬的,一來祭掃就知道了,毒梟報復性殺人又不是沒有,怎麼保證緝毒警家屬安全?就是不立碑,因為緝毒警得罪的是小人,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岳飛怎麼死了?精忠報國有錯?但是精忠報國的過程得罪了小人,要是把皇帝換成劉備,劉備絕對雙手贊成讓位,但是趙狗不一樣,皇位比什麼都重要。

秦始皇得罪的是什麼人?焚書坑儒得罪的是誰?是小人!劉邦就算殺功臣,被殺人的至少不是小人,就像宋江殺李逵一樣,就算李逵知道宋江要殺他,李逵也會把刀磨好把頭伸出來

12樓:六珍聞

秦始皇沒殺功臣,但是為了豐功偉績,死了千千萬萬的人,這叫苦在當代,利在千秋。。劉邦殺韓信,彭越,客觀上消滅了異姓王,為文景武帝逐步廢除分封制,全國實行秦始皇的郡縣制奠定了基礎,這是功臣個人的悲哀,確是天下百姓的大幸。而且劉邦有約法三章,輕徭薄賦,休養生息這些政策,還是起義軍公認的諄厚長者。。

作為乙個普通農民,百姓,一般官吏生活在劉邦的時代是幸運的!

13樓:忽而白首

你以為你是韓信?又亂給自己帶入角色?忘了自己什麼身份了?屁股又歪了?

韓信造反一打仗死多少人?你會不會就是死在戰亂裡面的那個?

14樓:「已登出」

秦始皇殘暴是醜化的結果。當然他有好大喜功的一面,這使平民反對他。說殘暴也貼邊。他殺方士,他兒子再得罪了士人……

劉邦鎮壓的是叛徒,對平民可沒罪。嗯,對平民犯罪不多吧……關鍵是對士人不錯。

15樓:紅衣主教

不論怎麼說,秦朝滅亡透支國力,壓榨百姓是跑不掉的原因,漢高祖再怎麼流氓殺功臣,約法三章,寬待百姓,修養生息,輕徭薄役也是他的功績

16樓:王某某

評價都是讀書人寫的,秦始皇焚書坑儒,殺了一大批讀書人。劉邦殺的都是武將,沒殺讀書人。所以讀書人在史書上寫,劉邦仁義,秦始皇殘忍!

17樓:高原

始皇帝被後世戴了個「殘暴」的帽子,不是因為他殺沒殺功臣,而是當時秦的政策是高度嚴苛的戰時機制,他發動滅六國的戰爭後這個機制又極大強化,對民力消耗巨大,並在統一後延伸到六國,老百姓很慘。所以劉邦的約法三章一出爐立刻就收攏了民心,對比強烈啊。

另外我不認為韓信是劉邦殺的,或者說劉邦未必就想殺韓信,我認為他對如何處理韓信並沒有形成最終態度時,呂后先下了手,因為殺掉韓信最符合呂后勢力和豐沛集團的利益,所以蕭何也很配合。從韓信死後劉邦對蕭何的態度看,他對蕭何參與此事是非常不滿的。

雖然韓信和彭越、英布同為異姓王,但劉邦對他們三人的態度有極大區別,對彭和英只是利用,剷除是早晚的事,一有機會毫不手軟。可對韓信,劉邦把他改封楚王、再貶成淮陰侯,弄到長安養起來,那麼長的時間,以他的脾氣,想殺早動手了,一直不下殺手,還常常叫進宮喝酒,為什麼?目的很明顯啊,還是想把韓信改造成自己嫡系。

但呂后不會允許的,劉邦一死,韓信決不會受呂后控制,一定會爆。所以先下手為強嘍,劉邦預設了這個結果。

其實劉邦最厲害的一點就在這裡,他對人和事的態度是很靈活的,手下不管是豐沛嫡系還是其他功臣,只要不太出格想死也難。只不過他年紀太大了,他哪怕再年輕個十幾歲,韓信可能就真死不了。

18樓:卿朗

秦朝二世而亡,漢朝不會讚美秦始皇,只會說秦朝滅亡是注定的、秦始皇殘暴等等。

我們打個比方,如果秦二世有作為,秦朝延續了下了,秦始皇的形象一定會變,還是那種偉大的千古一帝的那種,後世讚揚。

簡單來說,秦朝早早崩塌,漢朝的時間還不短,長達四百餘年。

四百年,足以改變很多,古時候的竹簡,圖書,你覺得上面會記載什麼內容,漢朝的統治者會讓不合時宜的載入出現?

19樓:七哥哥

因為本質上劉邦的功臣認為推翻無道秦是要復周禮的,周禮是什麼?本質上就是分封制。推翻暴秦之後他們理應是類似於春秋時代的有政治軍事自主的一方諸侯。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講,他們是大一統的阻礙,該殺。

20樓:歇雨

乙個君王仁不仁,不是看他殺不殺大臣,是看他殺不殺百姓。始皇帝是千古一帝,他的功績我就不闡述了。但秦法嚴苛,才平定亂世就大搞基礎設施建設,老百姓確實不好過啊。

劉邦入關中,約法三章就平定人心,建國初期奉行黃老,打不贏匈奴就果斷和親,百姓才能休養生息,恢復生產力。你說後世百姓會說誰仁義?

21樓:言暗

因為秦皇統一六國

這一著就是損了六國全部貴族的利益

第二著統一度量衡,再次損了絕大部分讀書人的利益那時候史料記載權利不就是那些人麼,雖然因為史官的自覺沒法無中生有,但換個角度解讀一番,描述的殘暴些,也是完全沒問題的,不就是不再尊諱了嘛!老子不爽他,寫個史還給他尊諱?

22樓:兵臨城下

統治階級內部鬥爭殺成一團,只要天下不亂,民生安定,人民能過的更好,這就是明君。你功臣跟天下百姓有多大關係。秦粉的屁股歪的。

23樓:柏林

記得看雍正王朝的時候,雍正對弘曆說,什麼時候都不要得罪讀書人。為什麼雍正後世評價這麼差,故事千奇百怪不合情理,大概是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當官一體納糧嚴重得罪讀書人。

同理,也適用海內統

一、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更何況那時候認字寫字的也沒幾個人。後世歷史誣陷秦始皇已經誣陷到他的長相了,說他是個雞胸。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24樓:希奈

1,在當時那個年代,之前是群雄割據,逐鹿中原,突然出來乙個強大帝國,改變時代,一統天下。開創新世界的人自然不可能是唐僧。

2,秦朝二世而亡,二世無能,被項羽,劉邦等人群雄並起,新建立的劉漢,為證明自己的正統,自然有書寫歷史,說前朝壞話的可能

25樓:

在古代只有貴族們識字有話語權,!

祖龍太仁慈了,統一後沒有把六國的遺老遺少殺光,給了他們說壞話的機會!

劉邦在和項羽爭天下的時候他倆已經把六國遺老遺少基本都殺光了,能說壞話的都死差不多了!

26樓:哀-此去經年

秦始皇酷刑殺死的冤屈之人,被選擇性忽視了

而且韓信等,系確有反心;即使真誤殺冤殺了,除非打起了仗,一般死的只有幾個人。

始皇好啊,表面上是沒殺幾個人。

但是在那長城腳下,埋葬了多少無辜之人!

那始皇陵旁邊的,隨意乙個大坑就埋了的眾多任務匠,是自願留在那裡的嗎!

每一條嚴刑峻法後面,有多少無辜之人的亡魂!

後世著名皇帝裡,只是因為殺臣而有殘暴之名的,唯有朱元璋,而且他的殘暴之名從來不是因為殺臣,而是因為誅連的太多了。

為什麼楊廣殘暴,從來不是因為他害死了爹,殺死了哥哥,逼死了高丞相。而是因為大運河旁眾多百姓的屍骨。

有人會提武則天,可是對於武則天,史學界總是毀譽參半,對她毀不僅僅是因為她的酷吏,還因為她治下的武周國力下降,北方戰亂時有發生,而且還有手下殺良冒功的事情發生。

過去的史書,不懂何為歷史是人民大眾創造的,所以不僅表現出的是乙個個王侯將相的歷史,而且對百姓關注甚少。

但是,你可知道,乙個「屠之」後面,是多少人的性命,乙個「坑之」後面,又藏著多少冤魂?

所以我不喜歡項羽,始皇同理;儘管我無法否認他們的功績

27樓:三十七洞仙

殘不殘暴看對百姓,不是對那幾個零星可數的「王侯將相」。

你這問題提的,就是沒有群眾路線的問題。

不知道「以民為本」四個字嘛?

28樓:一蓑煙雨任平生

你們這些人代入感能不能別這麼強,乙個個都覺得自己是韓信英布,感覺人殺他們跟殺自己似的。要代入也是要把自己代入成老百姓啊,這樣你就知道誰仁義誰殘暴了。類似的還有朱元璋。

秦始皇到底死了沒?

荊軻刺秦舞陽 死了,我是荊軻,當年我先刺了秦舞陽,然後他讓我給胡亥當保安,一直到那次出巡,徐福送來長生不老藥,讓我試藥,我吃了沒事,他怕是慢性毒藥,等了三天才吃的,結果剛剛好過了保質期,當場吃死了 火丁火丁 我是秦始皇,我現在西安,我遇到一些很壞很壞的人,一些gangster,現在我需要你的幫助,給...

為什麼都稱秦始皇為嬴政而不叫趙政?

我說一點,始皇帝是嬴姓,趙氏,名政,稱趙政。不是你所謂的秦政,更不是秦氏。歷史講的很明白,先秦時期,男稱氏,女稱姓,縱觀史記皆是氏 名,舉例來說明 1李牧,嬴姓,李氏。2廉頗,嬴姓,廉氏。3商鞅,姬姓,衛氏,後得商氏。4項羽,羋姓,項氏。5趙雍 趙武靈王 嬴姓,趙氏。5呂不韋,姜姓,呂氏。始皇帝之母...

為什麼秦始皇那麼愛巡遊,為什麼後來的皇帝沒有同樣喜歡巡遊的了?

秦始皇喜歡巡遊,是因為在秦始皇之前,全中國歷史沒有比他擁有更大的領土的人,夏商周再厲害,其王室控制的地方都超不過河南山西陝西河北一帶,連山東湖北四川湖南安徽江蘇浙江都沒有效控制能力的。就好比你家的房子突然間擴大了一倍,你會忍住不去看看嗎?相比秦始皇,就是他家的房子擴大了10倍 吳兒夜啼張文遠 堯舜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