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是乙個什麼樣的人?

時間 2021-05-10 13:35:11

1樓:寒舟

周瑜在我看來,是乙個還有成長空間的名將,可惜天不假年。

很多人欣賞周瑜的能力都是從這三個部分來說的:

1、早年輔助孫策平定江東。

2、赤壁之戰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

3、看出劉備的危害,想要除掉劉備不果,結果劉備果然做大了。

其實拋開三國演義的影響,專看三國志的話,這三點都是值得商榷的。

1、周瑜早年在平定江東的過程中並沒有太多的表現。這個時候最耀眼的是程普,《程普傳》分別說「普皆有功」,「普功為多」。因此,孫策死後,按照正常程式是程普與張昭共同輔政,「策薨,與張昭等共輔孫權。

」再來看周瑜傳中的記載「策薨,權統事。瑜將兵赴喪,遂留吳,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很明顯可以看出,孫策死的時候,周瑜並不在身邊,而是帶兵來奔喪,然後結合孫權傳,可以得出周瑜在這個時候是旗幟鮮明地支援孫權的,因此才得與張昭程普共掌眾事。

而因為孫權對孫策的態度,對於程普這樣的老臣,有了可以替代的人後,當然是要打壓的,也就造成了後來的程普與周瑜不睦(張昭也是如此,不封丞相)。

從這裡可以看出,周瑜有著不符合年齡的政治眼光。

2、赤壁之戰知乎講解的很多,這裡避免爭吵太多就不多說了。我的觀點是,不管哪邊的功勞多,因為曹操軍已經基本喪失了戰鬥力,所以這場意義非凡的戰爭,其實沒有想象的那麼難。但是在這場戰爭中,至少,我們是可以知道周瑜是乙個合格的統帥的。

而且周瑜有著不俗的戰略眼光以及能分辨並聽取正確意見的能力。

3、周瑜針對劉備這點,我個人並不看好。很多人將劉備後來的成功歸咎於孫權沒有聽周瑜的話,實際上我們來看周瑜的謀劃:

「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周瑜確實看清了劉備,但也看輕了劉備。大家都知道,曹操對劉備的好是孫權不能給的,但依舊沒能消磨劉備的志氣。周瑜想這麼簡單地鎖住乙個會因為自己大腿長肉而哭的人怕不是這麼容易。

而且劉備出發的時候,諸葛亮已經勸諫,可見這邊也是做好了準備的。

4、周瑜的謝幕,是準備進攻西蜀,但是病死在途中了。對於周瑜進攻西蜀,我個人是不看好的,理由如下:

(1)赤壁之戰危急存亡關頭,孫權都只有三萬人給周瑜,那剛經歷過大戰的東吳能有多少兵力進攻西蜀呢?更何況在這之前,孫權還進攻過一次合肥,沒成功。

(2)劉備作為心腹之患真的眼睜睜看著周瑜平定西蜀麼?

(3)劉備進攻西蜀,有張松法正作內應,劉璋親自將劉備接了進去,後期還有諸葛亮張飛兩路兵馬共同進攻,尚且不那麼簡單。而吳國部曲強攻三峽,真的能打下來麼?

所以,從3、4兩點,我個人認為,因為年紀原因,周瑜尚不夠老辣,決策略顯衝動,還有成長的空間。

綜上所述,所以我對周瑜的評價因為他的政治水平跟戰略眼光,不出意外的話能成為一代名將。那麼意外是什麼呢?參考孫權怎麼對他兒子的。

2樓:東風猶自識將軍

偏題回答,非常認同 @貝蒙斯坦 的概括「極有野心」,但還是要對「孫權猜忌周瑜」提出不同意見

孫策時代,張昭是幕府長史,江東群臣之首,執掌江東軍政。而孫策在臨死的時候,把孫權託孤給張昭,並用遺囑給了張昭非常巨大的權力,主要三個內容:一是以保住江東為主,二是如果孫權擔當不起江東之主的職責,張昭可以廢立,(易中天認為自取之是讓張昭自己取而代之,而方北辰認為這個自取之是自行選擇的意思,也就是孫權要是不行,孫家弟弟裡讓張昭再自己選乙個。

這個問題上我贊同後者)。三是如果形勢不好,張昭可以率江東投降。可以說,孫策遺囑給了張昭監國秉政,實行廢立的權力,比起劉備臨終託孤諸葛亮也差不多了。

而從根本上來講,孫權和周瑜的理想是真正一致的,他們都不屬於孫策和張昭的「緩步西歸」派,周瑜就不用說了,勸留魯肅就是為了輔佐孫權一統中原的,孫權也說過:「若徒守江東,修崇寬政,兵自足用,復用多為?顧坐自守可陋耳。

」而其實當時的江東以張昭和世族大家為首的保守勢力非常強大,個人認為共同的理想是權瑜牢不可破的君臣關係的基礎,為此他們甚至站在了絕大多數人的對立面

基於這樣的並肩作戰,孫權給了周瑜「與長吏張昭共掌眾事」的權利,這相當於幾乎違背了孫策的意願,賞賜也是「寒暑皆百領,眾將皆不及」,在質子問題上孫權只帶周瑜在母親面前商議,已經是相當於「心腹」的存在,這點諸葛瑾和步騭是看得最分明的了:瑜昔見寵任

對於這樣的信任,很少流露內心真實想法的周瑜也是有回應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建安七年蔣幹來挖牆腳的時候,周瑜說「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計從之,禍福共之」,畢竟周瑜是乙個「臣擇君」的聰明人,自己家又和賈詡、荀彧家都有淵源,當初能棄袁術而投奔孫策,如果孫權對他有提防,讓他不能完全施展自己的才華,他難道不會離開江東去投奔最有希望一統天下的曹操嗎?

至於赤壁南郡之戰,諸葛亮來時周瑜正在鄱陽出差,孫權本身是主戰的但其他人除了魯肅都想投降,孫權沒有任何理由不問周瑜的意見,況且當天談完話也馬上召他回來「排眾議」了至於「不全力支援」和「分兵權」也並不存在, 一來周瑜敗了對孫權百害而無一利,十幾年江東基業會毀於一旦,二來在各個山岳鎮守的將士一時掉不開,曹操又來的急,「五萬兵難卒合」,事實上孫權已經調動了當時所有能調動的人,甚至把自己的侍衛都送去了前線給周瑜調遣,「續發眾人,多載資糧」至於分兵權,實際上東吳當時是沒有大都督這個官職的,打仗都是左右督,況且「事決於瑜」,程普的不聽令只是後來打江陵時的個人行為後來周瑜擔任南郡太守,有自己的功曹(漢朝的二重君臣觀),西川又山高水遠,但他提出伐蜀計畫時孫權還是依照他的計畫答應了。

在巴丘病逝後,孫權親自在蕪湖迎接靈柩,這在當時是迎接兄長的禮儀,葬禮的費用也全都自掏腰包,這是東吳之後任何人都沒有的待遇

《建康實錄》雖然沒有像三國志裡一樣反覆記載周瑜去世後孫權對他的惦念,但用一句話概括了孫權的態度:權終委信無別。個人認為非常精確。

3樓:陽丶

周瑜,字公瑾。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帥哥,一表人才,時稱「周郎」。赤壁之戰使他成名,歷史上他並未與諸葛亮爭鬥,也並不嫉妒諸葛亮。

可惜天不假年,天妒英才,在周瑜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英年早逝了,年僅36。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4樓:田偉哈哈

劉備: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蔣幹: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

王朗:周公瑾,江淮之傑,攘臂而為其將。

程普: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江表傳》:年少有美才

韋昭: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

孫策:周公瑾英雋異才。

孫權:周公瑾雄烈,膽略兼人。

總結一下,文武全才,情商極高。

高曉松是乙個什麼樣的人?

衝破黑暗 他是個理想主義的精英。儘管很多人在批評高曉松這那,但是假如把高曉松過的生活定為人過的生活,那麼批評他的大部分人過的都是牛馬一樣的生活。 xnboxer 時至今日,高曉松被中國人所唾棄,但是在海外,輪子 gangdu和taidu卻對高曉松推崇備至 所以,高曉松到底是個什麼人,你品吧,你細品 ...

岳不群是乙個什麼樣的人?

袁曹學紅樓夢 多年以後回顧 笑傲江湖 忽然發覺,岳不群是個值得同情的人,他身上揹負了太多的責任。管理乙個江湖門派,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情,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要為各種亂七八糟的事情費心傷神。推敲一下,氣宗和劍宗到底說的是什麼?氣宗其實在隱喻中國傳統的儒家文明,氣節,劍宗隱喻西方科技文明,或者奇技淫巧。...

倫納德是乙個什麼樣的人?

不受社會價值觀影響的人,不社會化的人 高功能社交障礙?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他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不會被任何公眾看法所影響。倫納德其實非常聰明。懂得會避免傷病保持最佳狀態,很多人黑他輪休。這麼說吧 你們想看KD瘋狂一整個常規賽,下賽季因為傷病報銷。效果跟輪休沒區別,都看不著。好歹倫納德這種,背靠揹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