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時的環境下,李自成是不是不 愛國 ?當時是否有 國家 這個概念?

時間 2021-05-10 11:50:42

1樓:上善若水

明末清初文人查繼佐在他的《罪惟錄》和《東山國語》中提到尚可喜、耿繼茂曾經寫信招降李定國,李答書凜凜,內有「大王,中國舊人。倘同心相與,共獵中原,得土分王,遙護共主可也」。可見那時候是有國家這個概念的,起碼精英階層是有這個概念的,而滿清在當時不屬於「中國」這個範圍內。

至於李自成愛不愛國,高讚的幾位已經回答的夠好了。李自成家四代誓死抗清,留中華最後一寸國土,這都不愛國,你告訴我什麼是「愛國」!

2樓:電單車不充電

沒有,當時的人只有種族概念。

國共內戰為什麼解放軍打的相對輕鬆?就是解放軍普及了國家概念。

閻錫山心疼自己的山西兵,東北王心疼自己的關外兵。

人之常情。何況當時李自成也沒有資本主義意識。國家就是北京。控制北京就控制了南方稅收,錢和女人都全了,人生巔峰。

3樓:塔.拉夏

假設你工資一千乙個月房租八百。突然有一天你失業了。房東要把你趕走,還要把你僅剩的五十塊飯錢收走交房租。你會怎麼做?

中國的老百姓啊,被欺壓的再狠,有口吃的餓不死就不造反,老百姓不求吃好,不求吃飽,就想多少吃點活下去,這過分嗎?當連這點最起碼的需求都滿足不了,愛國?愛誰的國?

這樣的國通通砸爛了才好。

4樓:悟道

現在一般意思上的愛國是民族主義興起後的衍生泛化產物,在以前君主制度時叫忠,早在春秋戰國時華夷之辨就很深刻了,針對民族國土的歸屬感情是愛國,針對君主的是忠。李自成不愚忠,但他一直在抵抗滿清到生命最後一刻,其部下是明末抵抗外侮最堅決的部分,是民族英雄,也是愛國的。與其相對的明朝絕大多數士紳軍官,既不忠於君主,從君主角度看是奸,又沒有民族氣節,投降了的是漢奸,不抵抗混水摸魚輕抵抗的是不愛國。

另外看愛不愛國是和行為有關和結果不一定相關,張自忠打了敗仗喪師失土為國捐軀,誰敢說他不愛國,李自成要算不愛國,抗戰時所有打了敗仗丟失陣地的抗日軍人都是不愛國了。

5樓:

這個問題,唐朝時候的狄仁傑已經解釋過了。大概是這麼說的。

武則天:「如果我把天下又傳位給李家子孫(其實是她的親兒子),那我改了國號建立的這個大周朝,我所做的這一切,又有什麼意義呢?」

狄仁傑:只要陛下所作所為,能夠讓國泰民安,後人會記住您的。

你看,國的存在,是人們心中的認可,不在於國號,也不在於皇上姓什麼。

6樓:月入杯中

他不是不愛國,而是不忠君,古人強調忠孝,忠還在孝之前,不忠君可比不愛國嚴重,不愛國未必會判死刑,不忠君可是要掉腦袋的。

所以按傳統史觀,喊一聲闖賊沒錯。

7樓:妄想戰士

對百姓來說那天下是愛新覺羅家來坐還是老朱家來坐有太大差別嗎?我看控制狂朱八八和其後人的能力還不如滿韃子呢。塑造國家觀念那害得等到甲午戰爭之後呢

8樓:弗爾序

談不上愛國,但是你可以說當時明王朝的統治讓民眾難以忍受所以各地許多人造反,明王朝的內部陷入內亂,這個時候就會人心思變,勝者為王了。不論怎麼說李自成的確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順便幫了女真的忙。

9樓:許雲封之

在封建帝王時代談「愛國」是一件極為可笑的事情,真的。你可以說愛民、可以說愛人、可以說愛王,但你說愛國,就tm可笑了……

封建帝王時代的本質,人民是國的附庸,帝王是國的根本,這跟其他任何社會制度都是不同的。

社會主義可以愛國,資本主義可以愛國,共產主義可以愛國,唯獨封建帝制不可以。

10樓:錦八爺

16世紀的山東大地

餓食道殍,菜人斤稱,人肉按稱六文一斤,比狗肉賤,而你一樣都買不起。樹皮已經被吃光,只能去河邊挖紫泥充飢。

就在這時,一夥明朝士兵出現,災民一哄而散,你因為餓得頭暈目眩,無力逃走,被士兵揮刀斬下頭顱。

士兵嫻熟的削掉你額前的頭髮,裝入袋中,繼續前行。你的身體隨之被災民爭奪分食,骨頭拿回去敲碎熬湯。

這樣的畫面在全國各地上演。

與此同時,崇禎以每年60萬兩銀子的開銷給後宮妃子們買脂粉,這點錢,也就能買10000萬斤人肉。

又因為經費開支過高,於是崇禎下令裁撤了包括李自成在內的全國所有驛卒。最終李自成一呼百應,推翻明朝,崇禎自掛東南枝。

400年後,一幫衣食無憂的年輕人憶起當初,無不為崇禎扼腕嘆息。沒有人會記得地下那千千萬萬雙永遠合不上的眼睛。

11樓:湘西老土匪一名

前期可以稱為闖王,後期就屬流寇賊首,分別就是,你提出口號和治理方式,大家跟從了,但實際你有了地盤,能不能按照你的政治綱領去實施。因為,明朝起家也是這路子,但是老朱家在奪天下時,後面這部分是處理的比較好的。

另外,國家是個抽像概念,最為具體的就是民,你是在活民,還是在害民,這就看各自集團的處理了。拯萬民之於水火,可以上層政變,也可以暴兵爭天下,但你是拯救還是兵禍連綿,這事你說了不算,還得看身受的人民怎麼看。

當時的人是有國家概念的,只不過受封建影響,更多的忠於家天下的的概念,同近代的民族和傳統疆域的國家概念有一定區別。但對抵抗異族入侵,都差不多,相對國內或是同族不同國,抵抗更為堅決一點,也就是不適應吧,當然異族的統治方式一般也更為粗暴一些。

從非中原單一角度看,滿族也可以說是受壓迫者,長期也是受李氏壓迫的家奴族群,所以別人也就七大恨告天,只是奪取天下這種事,對他們也是一種意外,原計畫也不過是自立加蠶食。

立場不同吧,站明朝角度,那當然的不愛國了。但是呢,今人不生活在明朝,是一種代入,認為明朝歷史上是中原正統政權和我是有傳承關係的。但是中原不中原,它也不是人民政權,還是朱家政權,任何當時進步的革命起義,也都是愛國的,只是李自成當然沒能完成這一步。

綜合來總結,可以說他不愛國,至少是當時的明國。

12樓:懷劍聽雨

廢話,李自成當然是愛國的啦,不然,就會去南方活動了,而不是直搗黃龍殺進北京,不然,在北方在一片石打輸了以後就直接投降清朝了

正是因為李自成愛國,他才會更急於往北方發展以及急於滅掉崇禎

張獻忠這種直接鑽山溝的,明顯是對崇禎或者李自成的勢力服軟的表現

13樓:神州終見漢衣冠

當時哪來的國家概念古代封建制度就是坨shi忠的是帝王家是一家一姓和現代國家概念差距很大的。

李自成不「愛國」?不是爛到根子裡逼得百姓吃不上飯哪個百姓有好日子不去過去造反?

贊同高讚答案提到的「你愛大明,大明愛你嗎」都爛到根子裡的東西有愛的必要嗎從上到下都腐壞的差不多了。

還是那句話不要拿今人眼光看古人。

14樓:乙個帥比

當時的明朝愛李自成嗎?顯然不愛。我雖然算是個明粉,但你這問題也太侮辱人了,這意思就是無論怎麼被欺壓,都得愛國,乖乖被壓榨唄?

15樓:Besephine

以現在的語境當然愛國,以當時的語境就是獲得天命。

萬民都希望有人能推翻明腐朽的明朝,重建秩序,代表著明失天命,英雄豪傑都能來問問鼎之輕重了。

李自成順天應人,所作所為總體當然是「愛國」的。

你看那努爾哈赤的年號就是天命,缺啥補啥。

至於天命所鍾的李闖失敗了,那只能說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畢竟事是對的也不見得能成。

16樓:嘻嘻嘻

封建時代的國家

是君主及其家族的

是官僚士大夫階層的

你等匹夫湊什麼熱鬧

「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

「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這話是顧炎武說的

當時就是這麼認為的,改朝換代這事,不用你等匹夫插手,自由皇帝士大夫插手。

要不打爛大明官僚機構亡國保天下,要不人將相食,亡天下,自己想吧。

17樓:荻 生

我以乙個皇漢的角度來說句公平話,崇禎確實是把自己玩死了,大明不該亡,但是崇禎的渣操作,亡國不冤枉。

而李自成呢,他罪大惡極不在於造反推翻了大明,而在於他太菜了,皇帝都當上了,卻毫無志氣,山海關一敗,就狼奔豚突,長腿開掛,轉進如風,正面再剛一下八旗鋒芒的膽子都沒有,最後部眾崩潰,身死於山民鋤頭之下,何其衰也!比他幾個下屬郝搖旗李來亨都遠遠不如,何其可笑(張獻忠也是這個套路,敗亡的模式一模一樣,何其可怪),何其可鄙!

18樓:吃不到葡萄說葡萄甜

你說你在路上看到乙個人突發疾病去急救把人救死了能說你不是好人嗎?頂多算非法行醫罷了。李自成最多算非法革命。

不過話說回來,革命資格證哪考?

19樓:嘖嘖嘖

不要盲目愛國,黑人奴隸也是美中國人,你說他們該愛美國嗎?國家保護你的時候你才該愛它,保護奴隸主的美國,你一黑人奴隸,你愛?誰給你資格讓你愛白人的美國了?你也配愛美利堅,就你也配?

20樓:我是萌新

李自成倒是想愛國,可是不反自己要麼餓死要麼被人當韃子給砍頭領功,換作是你會怎麼選?如果是我百分百反了,不但能吃飽穿暖說不准還能當皇帝呢,皇帝輪流轉明年到我家,朱元璋可以從農民變皇帝我也可以

21樓:「已登出」

僅從字面意義上來講,大明是國,大順就不是國啦?

在中中國人心中,存在著天下這麼乙個概念,高於國家,低於世界。國家僅僅是乙個政權而已,天下才是中中國人內心深處真正意義上的界限。畢竟,嚴格意義上來講,歷朝歷代開國皇帝都是不愛前朝的……

22樓:秦王繞柱

你愛國,可國不愛你啊,朱家貴族地主豪紳富得流油,而你連飯都吃不上,那還留這個國幹什麼?官逼民反,不得不反。你以為你穿越到明末你能是朱家貴族?

23樓:脂肪細胞是白眼狼

我就納了悶了

知乎上每次有原生家庭剝削女兒補貼兒子大家都異口同聲讓女兒趕緊跟家庭斷絕關係

要知道父母再爛最起碼小的時候還給過一口飯吃,給過幾件衣服穿。

父母再爛最起碼不會把你逼得餓死了

明末國家給這些農民什麼了?

所以明末國家剝削農民補貼士大夫剝削的都快餓死農民了,農民還不能跟它斷絕關係了?

24樓:曲徑通幽處

古代中國的觀念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認為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是皇帝的臣民。所以,談不上愛不愛國,因為朝是凌駕於國之上的。

所以,中中國人的態度是,是否擁有禮樂教化,所謂華夷之辯,沒有種族國家之分。這種觀念在古代一直到清朝末年。清朝在法理上也只有旗民之分,沒有民族之分,雖然旗人中多數是滿洲人。

自然而然,中國普通老百姓自古就覺得誰當皇帝都無所謂,種族概念是很淡化的。大家都是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有野心有能力又有時運的當然是希望自己做皇帝。

近代以來,中國民族主義崛起,我們才有了民族之分,有部分人也才開始對於歷史上中華大地上的少數民族政權充滿批判。在古代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忠於皇帝才是道德正確,如果不忠於皇帝,肯定是認為這個皇帝不是順應天道的真龍天子,而起義領袖或者是外族的領袖就很有可能會被視為天選之人。當時有識之士通常會認為戰敗求和才是為國為民,誰能盡快把戰亂解決掉,使天下太平,海內一統,誰就是真龍天子。

李自成是怎麼死的?

曹彥士 五月初,李自成行至湖北通山縣境九宮山下,突然遭到當地地主武裝的襲擊。當時跟隨在他身邊的只有義子張鼐和二十餘名士卒,當地團練不知道這就是名震遐邇的大順軍,更不知道大順皇帝就在這二十餘人之中,就一擁而上。混戰當中,李自成和隨從侍衛被擊殺 大螃蟹 因為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在崇禎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李...

《冰與火之歌》中如果羅柏不悔婚,在當時的情況下,他自己的婚禮會不會是血色婚禮?

菸灰圈 波頓和佛雷的背叛不是因為羅柏悔婚。卷二中二丫在赫倫堡當波頓侍酒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決定背叛了。佛雷一向要站在勝利者一邊,波頓想要的是北境。當時的局勢 黑水河剛打完沒多久,獅子玫瑰聯合,二鹿大敗,羅柏引泰溫回西境的計畫完全泡湯,臨冬城沒了,繼承人也沒了。這時羅柏還沒悔婚,或者至少這個訊息還沒來得及...

孔子的有教無類,在當時是很先進的說法嗎?

有教無類講的是不論學生的出身,孔子都教,打破出身論,自然是很激進的說法。當然了,孔子的有教無類不是說什麼人都教,腦子愚鈍不開竅的,孔子也看不上 元本初 嗯。開創了私學的先潮。在西周時期,只有貴族才能受教育,原因有很多,比如教材短缺,經驗積累少,行業分工不明顯,社會階級的分化等等。但貴族壟斷教育也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