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晚清有誰取代李鴻章能把不平等條約簽成平等條約 同樣丟失國家領土,李鴻章比韓復矩高尚在什麼地方?

時間 2021-05-09 05:37:42

1樓:26terry

乙個國家如果戰敗了,城下之盟必定是喪權辱國。

普法戰爭有誰能讓法國不割地賠款?普奧戰爭有誰能讓奧地利不被踢出德意志?一戰有誰能讓德國不割地賠款?

二戰有誰能讓法國別把貢比涅森林車廂拉出來?有誰能讓德國保住龍興之地東普魯士?

2樓:入鞘

首先吧,你再辯論,那也不算平等條約,頂多算是相對溫和的不平等條約,確實,辦事能力可以,但是這就是好人了?貪得錢不算了?這就是個有用的壞人,和和珅差不多的。

3樓:紫色格調

就說馬關條約吧,我不說什麼乾貨了,因為好多答主回答了。我看了一下,觀點大致跟我相同,能拿出的都是史料,我就大致說一下觀點吧。

中堂大人,最能讓人感受到人格魅力就是,在《馬關條約》簽訂期間,中了一槍沒死為國家省了多少錢,國家都受著他的恩惠。

如果中堂大人死了,說不定連《馬關條約》都不用籤,在座各位不會不知道日本當時在和大清比國運吧,不會不知道當時日本在沒簽《馬關條約》的時候,都快窮的揭不開鍋了,四捨五入,都要亡國了吧?

不會吧?不會吧?

只能說,中堂大人像一陣春雨,不過是日本人的。

4樓:「已登出」

現在流行讓我去當他的身份了嗎?你取代崇禎能讓明朝不滅亡嗎?你取代溥儀能讓大清不滅亡嗎?你取代道光能打贏鴉片戰爭嗎?

都不能!那就能說明他們不是無能之輩了嗎?

把國足換成你,就能獲得世界盃嗎?那國足豈不是世界最牛的嗎?

5樓:劉笑

拿馬關條約來說,如果你說簽字的人只是去簽字,那就沒人能簽成平等條約。

但,李鴻章,清庭首臣,你除了那不知真假得挨了一槍,爭取到了什麼?

日本自己也快崩潰了,但凡再堅持,結局都可能不一樣

6樓:無功即過

不如換個問題:哪怕是讓我去跟伊藤博文談,能談出更爛的結果嗎?

極限賠款,割祖宗龍興地,割東海門戶,換我去難道他伊藤博文就敢張口多要乙個紫禁城?

你拎著乙個考三百分的人,理直氣壯地問誰高考能考751?既然大家都考不到,憑什麼非得說人家三百分的是沒認真學習?

黔驢技窮至此,我笑出聲了都~

7樓:邵亞瀛

晚清那種協定關稅、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隨便送的,真的現在外交學院抓個學生仔穿越成當時籌辦夷務的老爺,都覺得實在是躺著都能扳回來一些

8樓:望雲山景

瞧這點格局,根本沒意識到問題所在。

想吃肉喝湯,一定要去做狗嗎?

既然做了狗,就要有替主人挨罵的覺悟。

而不是來問,誰能做乙隻不挨罵的狗。

9樓:Samuel Solomon

想於晚清籤平等條約?但凡是個人就能做到——不平等的一概拒絕不就行了!

大不了籤不成,大不了對方繼續開戰,大不了把帶清這個腐朽沒落的封建王朝一起解決了。

而且只要是把李鴻章替換了就非常有可能形成以上局面譬如僧王,別管是不懂外交還是也跟蹄豬一樣想簽平等條約,其結果就是至少搭進去了一座萬園之園。

到現在為止那些斷壁殘垣仍然在那裡放著,人們不會記住你是不是想簽平等條約,甚至是簽成了平等條約也不會被銘記。

人們只會記住這些破牆爛柱子的叫國恥!

從那以後,帶清元首也學乖了——只要嚴令李鴻章去籤條約他就不會抗命。

所謂的嚴令,也是表象,實際上到了這種地步李鴻章想不去都不行。

所以,想取代李鴻章?除非你能做得了帶清的主。

10樓:月城

把李鴻章換成曾、左、張、袁這四位,有可能對國家更好。

李鴻章是老太后手裡的雙刃劍,雖然談判不堅決喜歡妥協退讓,又拉幫結派撈錢,有損大清利益,但他對大清的忠誠度獨一無二,起碼在老太后看來如此。因為他是個馬仔,絕不會覬覦老闆位置。

權衡利弊,老太后還是覺得利大於弊,用著放心。

反觀曾、左、張、袁這四位,能力是沒的說,但忠誠度是個疑問。誰知道他們想什麼?

這不,老袁就是個教訓。

11樓:沉默的噴神

左公。我知道左公也不一定,我看了前排的一些史學大佬的回答,被深深折服。

我才疏學淺,不學無術。我對滿清的腐朽只是略知一二。

但我還是相信有人能逆轉乾坤,我就信到左公身上。

請不要和我擺事實講道理,說左公也不好使,行麼?

讓我抱著這個希望行麼?

——————DEEPSON

12樓:靜心安神

打不過想要求和,怎麼可能平等。平等要靠實力維護的,就算簽了平等條約,晚清也無法保證條約的執行,那等於沒用。因此 ,沒有人。

13樓:666

邏輯清奇

有一種在茅坑裡找食物的滑稽感

長在屎坑里不能證明李鴻章是老白蓮

要證明你偶像是老白蓮,得找到他超拔高潔之處,絕不能用它和光同塵同流合汙的平均撲街仔水平來論證

14樓:麥克斯韋的蘋果

這個問題挺有趣的,打了敗仗還想簽訂平等條約?這是個什麼腦迴路???

還有他們怎麼黑李鴻章李大人李中堂的?

哦,原來是把他幹過的事說了一遍啊,那沒事了

15樓:

誰都不能,但同樣是不平等條約,有人就能讓不平等的部分少一些。

比如說左宗棠、曾紀澤

為什麼列強喜歡與李鴻章談條約,就因為他能出賣得更多

16樓:黃巍

馬關談判第一天,中堂大人發揮自己健談的特長和伊藤博文一通海聊,內容實在是太過於驚人。

看看,鼓吹日本人打自己的國家打得好打得妙,打完了還要鼓吹日中友好,攜手合作和歐洲列強抗衡。知道你是為了吹日本拉關係,可這不是中國官場這是國際談判啊,國家的臉面都不要了嘛?

第三輪談判,中堂大人把日方媾和條件電告總理衙門,希望把這些條件轉告德英俄三國,引起干涉,還是戰前那套乞求列強調停,毫無新意。這倒是讓我想起蔣介石那套國聯的把戲,真是如出一轍

之後就是中堂大人挨了一槍的故事了,這一槍可把日本人嚇了一跳,生怕引起國際非議從而獲得干涉藉口。於是日本人同意了之前一直沒談成的停戰要求,中堂大人這一槍沒減一億兩銀子倒是打出個停戰。

整個談判過程就是伊藤博文提出條件,中堂大人哀求,扯皮,大談中日友好亞洲對抗列強之類的故事,既愚蠢又無奈。

中堂大人要是早生個兩千多年,大概就是燭之武,審食其之類的角色,可惜列強說話向來是拳頭大的才是真理,中堂大人翻來覆去只會引乙個/一群列強來干涉另乙個列強的把戲,弱國外交令人無奈。

當然你要是覺得他可憐,想想這局面是誰造成的,淮軍為什麼打成稀釋一灘就可憐不起來了。

另外,甲午這個坑慈禧不背

17樓:西西Jason

簽約的對等情況一般是由戰爭情況決定的,如果是相對來說勢均力敵的,那談起來能軟磨硬泡搞一年都有可能,或者是利益方多的,比如一戰後巴黎和會就談了很久,但是最後簽約結果也是比較對等。比如抗美援朝中國當時局面上是占上風的,但是實際上損失非常大,兩邊背後都耗不起了,所以談的也是同意停戰,然後劃線而治,很快敲定。北宋那種簽約的情況還是比較少出現的,打仗沒輸簽約慫了,當然那也肯定有他們當時的考量和判斷,只是我們現代以現有資料分析就覺得虧了,不對等了,喪權辱國了。

如果戰場形勢是一邊倒,那弱勢方根本沒有多少籌碼能拿來談的,誰去都不會改變結果,最多是態度上比較硬氣,性格比較持重?討巧了能減少一點損失?但是整體來說肯定是不討好的。

在真正的實力面前,再好的嘴皮子就是紙皮子,對方也不傻,掠奪資源這個點算得精呢。

最多就是認知上出差錯,比方說庚子留學這種,把胡適年輕才俊等送出去留學了~這事兒列強的想法是中中國人的認知太差,導致太不聽話,要學點知識,認清現實,真正意識到強弱…

18樓:張江陵

沒有人。你們可以假設各種條件,但是現實是李鴻章之前的琦善,耆英,伊里布,奕訢等人,與李鴻章同時期的曾紀澤,崇厚,李鴻章之後的翁同龢,張之洞,劉坤一等人,都沒有簽下平等條約。

19樓:是L先生

李鴻章不是因為我們黑才遺臭萬年,他本身就已經遺臭萬年,他就是晚清腐敗無能的乙個縮影,無論是唯物史觀還是傳統史觀來看,他都沒得洗

20樓:鴨鴨鴨

李鴻章是奸臣不是因為籤條約。而是它這條大蛀蟲帶著它的親朋子孫,壓榨斂財,蛀國家的骨,吸百姓的血。令人髮指!!

現在蛀蟲的子孫帶靠著那乘載了多少百姓骨血的資本發了家,大肆洗地。

別想了,不可能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