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劉備,孫權誰更愛才,識才,用才?

時間 2021-05-08 19:19:34

1樓:老胖子與海

曹操愛才識才。但是團隊核心還是穎川集團,諸夏侯曹之類的。家底厚,有的挑。

劉備愛才識才,且能盡用。因為織蓆販履起家,沒得選。

孫權pass。

2樓:「已登出」

此貼為尋仇貼,從其他地方一路追殺過來的:

司馬炎識人比昭烈帝強在?荀勖?馮紞?

郝經:荀勖、馮紞諂附於充,夤緣勢位,沽銜小慧,協圖大奸,立賈后、出齊王,深樹禍本,宋邵雍有言:「晉室之禍不在於石勒長嘯上東門時,在荀勖夕陽亭之一語。

」嗚呼!既亡魏又亡晉復亡中國,既覆賈氏,又覆荀氏,小人患失一至此哉。

唐長孺:王祥除掉孝行以外毫無事業可稱,何曾、荀勖在歷史上更是奸妄之徒。

再來看看昭烈帝:

(陳壽)評曰: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踩人不是這麼尬踩的,既然你欺人太甚,就別怪人踩回去了。

哦,孫權晚年不昏庸劉備就沒有比的資格了呀!那麼把這句話換成:「孫權要是呂壹案和二宮之變前死了,那麼評價會很高」是不是也成立呢?

照這個邏輯,我覺得可以把主語等地方改一改,換成:「馬謖要是南征後北伐前去世了,那真是蜀漢一大損失啊!」,可否?

「假設司馬懿在鹵城之戰中戰死了,他可以得到乙個忠良的稱號」,是嗎?因為孫權早死,又因為孫權用人失誤率沒有曹操高,所以孫權比曹操更會用人對嗎?講道理就孫權晚年這些操作來看,用人水平能不能超過曹丕都是個問號,至少曹丕在繼承人問題上不至於讓這個大臣冤死那個大臣冤死。

曹丕也就軍事不如孫權罷了,被孫權騙了一波。

再者,孫權早年就真沒有用人上的失誤嗎?

《三國志孫皎傳》:後呂蒙噹襲南郡,權欲令皎與蒙為左右部大督,蒙說權曰:"若至尊以徵虜能,宜用之;以蒙能,宜用蒙。

昔周瑜、程普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雖事決於瑜,普自恃久將,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幾敗國事】,此目前之戒也。"

孫權你有事沒事讓程普分走周瑜一部分兵權幹啥呀?把指揮權全權交給周瑜或者程普乙個人不好嗎?

哦,你不看看孫權得到揚州有多長時間嗎?不看劉備得到荊州益州有多長時間嗎?劉備是從一縣之地發展到乙個半州,孫權上台的時候雖然局面不能說很好,但是好歹還有兩代人留下的基本盤,最起碼還有保底乙個郡的地盤。

打完赤壁之戰,孫權的揚州幾乎無損,孫權還通過向劉備借路進入了交州,開始了對交州的統治。而劉備得到的荊州確實有些殘破,正如龐統所言「荊州殘荒」,荊州為什麼殘荒?還不是因為接二連三的打仗?

先打赤壁之戰,後打南郡之戰和荊南平定戰。荊州的襄陽郡和人口大頭南陽郡都在曹操手裡,劉備得到荊州6年後就失去了三個郡,人口資源能一樣?

再看看益州,益州這邊被曹操遷移了不少百姓,人口肯定沒以前那麼多了。而孫權的揚州還得到了10萬淮南民,誰的資源更多國力更強不是顯而易見的嗎?平時你們這種人那麼愛叫囂,說什麼蜀漢哪怕水淹七軍的時候國力都不如東吳,說什麼蜀漢自始至終國力就沒超過東吳過,這時候怎麼不認了呢?

原來屁股決定一切啊!

《三國志吳主傳》:初,曹公恐江濱郡縣為權所略,徵令內移。民轉相驚,自廬江、九江、蘄春、廣陵戶十餘萬皆東渡江,江西遂虛,合肥以南惟有皖城。

濡須打得比漢中好看,怎麼看出來的呀?反正諸葛亮司馬懿對於漢中之戰都沒有否認曹操的大敗。

《漢晉春秋》:司馬宣王謂夏侯玄曰:"春秋責大德重,昔武皇帝再入漢中,【幾至大敗】,君所知也。」

《諸葛亮集》:及至孟德,以其譎勝之力,舉數十萬之師,救張郃於陽平,勢窮慮悔,僅能自脫,辱其鋒銳之眾,遂喪漢中之地,深知神器不可妄獲,旋還未至,感毒而死。

另外我很好奇孫權自己當主帥除了打贏黃祖還打贏了誰?劉備當主帥還打贏了曹操、蔡陽、楊奉、黃忠、李嚴、吳懿、費觀、夏侯淵、張郃。比什麼不好偏偏要拿孫權和劉備比軍事,夷陵之戰損失確實比逍遙津之戰更大,不過逍遙津之戰孫權也是大哥不笑二哥,而且孫權每次都能被對面少數人擊退或者擊敗,夷陵之戰好歹也是人數差不多的情況下敗的,要比爛的話不妨這樣比吧。

孫權要是軍事水平比劉備高,幹嘛不自己來和劉備對線?還要陸遜出手?

諸葛亮說劉邦不如劉秀,僅僅只是因為立場問題而已,諸葛亮不去推崇復國的光武帝,難道去推崇改朝換代的漢高祖?

3樓:

要說識人之明,三人可以說在同一級別,識人水平之高,毫無疑問都是高手在中的高手

要說用人,三人的側重點就不同了

曹操的基本盤是曹家和夏侯家的親戚,雖然五子良將立功甚多,但始終被曹家壓了一頭,很少有方面軍讓異姓帶隊的

孫權可能是繼承兄長勢力的關係,再加上吳國本身地方勢力很強大,導致了孫權用人,基本都是一些大族的人才,而非清一色親族,周瑜,魯肅,陸遜,都是一等一的人才,用人技術高超,不用多言(其他人不乙個個點名),雖然打仗不行,但用人方面,我想沒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

劉備在識人和用人上,實際要比曹,孫更高半酬的,像關羽這樣的大將,成名後喜歡,那沒什麼了不起,在賣豆子的時候就發現他是未來的人才,才是劉備厲害的地方

比如荊州用諸葛,漢中用魏延,黃忠做先鋒,這些人在跟劉備之前,都是默默無名之輩,像黃忠這樣60多還勇猛衝刺第一線的虎將,在跟隨劉備之前,幾乎毫無戰績可言,居然帶隊砍了地區司令夏侯淵...

也包括劉備點評的馬謖,"夸夸其談"

如果沒有劉備,很多三國的名人恐怕無法被歷史所記載,劉備作為識人用人第一名,應該沒什麼問題

愛才方面,不用過多的證據,劉備》曹操》孫權,這應該沒有人反對吧?

劉備愛才不僅靠的睡覺,還讓眾人信任,經典黃權投魏實在讓人感動

曹操早期還是非常愛護人才的,後來那條不歸路就不說了,荀彧的事就是個例子

孫權不說了,晚年胡搞八搞的黑歷史太長了,連陸遜也無法善終

4樓:高玉龍

你把曹劉拿來比,我覺得還說的過去。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確實做到了;劉備招攬人才的本事更有一套,不然也做不到以一州半對抗十州。這裡我挺劉備。

孫權算個什麼玩意?就不說別的,你知道夷陵之戰火燒連營以弱勢兵力把劉備打的託孤的陸伯言後來是什麼下場麼?

5樓:布鹿

人才看曹操:這人能成事,我還是跟著他比較好。

人才看劉備:不管這人能不能成事,我都跟定他了。

人才看孫權:附近也沒什麼人能跟,就跟他吧。

6樓:劉協

曹老闆1.唯才是舉,不論出身,重用郭嘉、程昱、荀攸,等,只要有才華,都會得到重用。

2.善於發現人才,提拔于禁,樂進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大將。

3.重用差點害死他的賈詡

4.聽聞許攸來投,赤腳相迎

5.呂布手下的張遼也被曹老闆的誠心打動,歸降6.在袁紹手下幹事的陳琳,在一篇檄文裡將曹操和他的祖宗十八代都罵了個遍,而曹操知道他有才,所以在打敗袁紹以後也沒有殺他,而是收為己用。

還有收徐庶等等很多例子,這難道還看不出來曹老闆愛才嗎

7樓:宇文

說到重視人才,渣權的表現:

1.把張昭家門堵上;

2.氣死陸遜

3.「善待」孫策、周瑜後人

看我十萬大軍縱橫合肥,nnd,張遼你別過來,靠,你再來我就跑了啊

8樓:oli

孫權吳大帝防守能力還行,「生子當如孫仲謀」,可進攻能力太爛,八百十萬流傳千古。

如果不是因為愛才識才任才,如何能夠赤壁拒曹操、夷陵敗劉備、石亭賺曹休、陶璜攻交州?從江東六郡發展到江南三州,不就是能夠任才才能打下來的嗎?

反而看曹劉,絕大部分地盤都是自己親征的,自己統軍能力足夠,不需要部下過多幫助。諸葛武侯一輩子都沒打下啥地盤,關羽第一次當地方統帥就丟命丟地。劉備儘管人人黑,打地盤能力還是呱呱叫的。

9樓:鯫生

愛才曹公: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先主:三顧茅廬,君臣至公

吳主:荊賢以喻,承明歸服

識才:曹公:吾之子房;吾之韓信;周亞夫之風……

先主:如魚得水;雅愛信正;有害巴者誅三族……

吳主:張昭為師;四督為翼;虎臣奮威宣力;趙諮、鄭泉不辱使命;吳范、趙達兼通術數……

用才:曹公:張遼柳城斬蹋頓;徐晃樊城陷敵圍;虎步關右平宋建;田疇為導掃烏丸……

先主:白帝託孤遺盛軌;親待亞於諸葛亮;發行直百實府庫;擢拔重將鎮漢川……

吳主:陛下以神武之姿,涎膺期運,破操烏林,敗備西陵,禽羽荊州,斯三虜者當世雄傑。皆催其鋒。

聽說這還要分三六九等排排坐?分出個「最」和「更」出來:)

10樓:鳳舞

愛才——曹操。

多次發布求賢令,「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可見其意。

且能體現出愛才的關鍵是惜才

對待關羽,他竭盡全力地拉攏,即便無法挽留,也放任而去。

對待沮授,陳宮,知道對方一心求死,只好成全對方。

對待賈詡,張秀,他不計前嫌。

對待陳琳,完全沒把罵自己當回事。

連呂布這種二五仔,也想過收為己用。

降將在他陣營中成名的也有很多,如張遼、張頜、徐晃等等。

「吾任天下智力」,這不是嘴炮。各路人才往曹操那跑也不完全因為皇帝這個招牌。甚至可以說這就是他爭奪天下的核心理念。因此在愛才方面,曹操遠遠超過劉備和孫權。

識才——曹劉差不多,比孫權稍強

識才是識人的一部分,這是考驗對人性的認知。因此識的不止是良才,還有蠢材。更重要的是,識才是作為領導非常重要的能力。沒這個本事,怎麼稱霸一方?

但在這方面,我認為三國時代的不少謀士要比君主厲害。

曹魏集團,荀彧和賈詡在這方面顯然要比曹操高明。

像「驅虎吞狼」,「離間韓馬」這種計策,必須對人的認知非常到位才能做到。且荀彧能給曹操推薦一大堆人才。

同理孫吳集團,魯肅和周瑜在這方面就要比孫權高明。但早期的孫權太年輕,想想他晚年對東吳四大都督的評價,應該說非常到位了。

而劉備集團,劉備和諸葛亮差不多,畢竟諸葛亮後期相當於蜀漢一把手。

用才——劉備

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劉備比曹操孫權高明的地方在於——信任

舉例來說,馬超在投奔劉備的時候是個什麼處境?孤家寡人。也只有劉備敢收留他,且能將其安置在合適的位置上。

先主遣人迎超,超將兵徑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

劉備伐蜀,馬超的加入加速了劉璋的投降,這也是劉備最願意看到的成果。畢竟只要聽說馬超,必然知道這是個狠人。

而馬超另乙個作用是在羌族的威望。

章武元年,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犛鄉侯,策曰:「朕以不德,獲繼至尊,奉承宗廟。曹操父子,世載其罪,朕用慘怛,疢如疾首。

海內怨憤,歸正反本,暨於氐、羌率服,獯鬻慕義。以君信著北土,威武並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颺虓虎,鑑董萬里,求民之瘼。其明宣朝化,懷保遠邇,肅慎賞罰,以篤漢祜,以對於天下。

」涼州雖然不在劉備手裡,但意圖非常明顯。馬超也完全能接受這個位置。

用乙個人才,既要發揮他的優點,也需要培養他的忠誠度。馬超這樣的人居然對劉備忠心耿耿,可見劉備用人之高明。

再比如魏延,魏延督漢中前,雖然「數有戰功」,資歷並不夠。

劉備大膽任用魏延,也激勵魏延立軍令狀。一方面給魏延信心,一方面堵別人的嘴。

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

「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先主稱善,眾鹹壯其言。先主踐尊號,進拜鎮北將軍。建興元年,封都亭侯。

且我們要注意,張飛的資歷和能力都是夠的,更不存在忠誠的問題。而劉備將蜀漢北方的門戶交給魏延,這是何等的眼力和魄力。

反觀曹操和孫權方面,宗族意識還是太強了。外姓,降將,這些人相比「自家人」而言,能力和位置的匹配度是不充分的。

而白帝託孤更是古今罕見的君臣模範。很多人糾結「君可自取」的字眼,問題在於,就算是給諸葛亮「自擇蜀漢繼承人」的權力,那也不是其他君主能做到的啊。

且事實上,諸葛亮做的比任何人都出色。「鞠躬精粹,死而後已」是回報劉備對他的信任。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對劉禪,是忠。而對劉備,是報。

綜上,曹操用人,如果這個人有十分力,那麼他可能出十分力。若為降將,外姓,他或許沒機會出十分力。

孫權早期用的是父兄留下的班子,中期相對賢明。晚期就……

而劉備用人,這個人才往往能出十二分的力,甚至更多。

曹操 劉備 孫權 誰文治武功更好

文治 我個人還是孫十萬文治第一。雖然孫十萬這逼殺功臣,侮辱臣下,不思進取,光會背刺,但我還是覺得在文治上他要強於曹老闆和昭烈皇帝。曹老闆的班底是曹氏夏侯氏加潁川士族為核心,兵權一直牢牢握在手裡。所以內部前期就是鬥鬥外戚和部分激進保皇派,困難集中在後期想稱帝時來自世家的反對。這部分曹老闆走的有些艱難,...

劉備和曹操誰更接近正常人?

一城風絮 曹操更正常點,弱小到壯大怎麼也屬於徐徐圖之的路數,東征西討一步步做大,雖然經常也面臨險境但總能柳暗花明!劉備 這哥們前半生幾乎都在刷人望,城池兵丁要啥沒啥,就是有人望!蹉跎大半生如果繼續刷下去估計會成聖!一策隆中對讓乙個理想主義者或者說乙個修身主義者幾乎完美的跨越到乙個現實主義者!歷史告訴...

曹操 劉備 孫權的武藝是什麼水平?

東吳大帝曹玄德 曹家父子好劍術,這是肯定的。史料記載曹操又是夜闖張讓家,又是手刃數十叛軍,雖然存疑,但也不會差太多。他父子二人的劍術造詣,說是當時一流,也不過分。但劍術好並不等同於善於衝鋒陷陣,關羽突襲斬顏良,呂布率精騎衝陣一天三四回,這方面曹操肯定不太行,一來年紀大了,二來不符合他自己的軍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