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荀彧反對曹操進公加九錫,而這提議卻是荀攸提出的?

時間 2021-05-05 17:44:43

1樓:

王莽也是先進公、加九錫,然後登基為帝的。曹操確實有稱帝的想法,荀彧忠於漢室,肯定會反對。而且當時許多人投奔曹操是看在漢獻帝的面子上,出於正統。

2樓:想想過去看現在

個人理想不同,導致方向不同,是很正常的,也最終決定了自己的結局和歷史定位。

根據正史來看,荀彧的歷史定位是要比荀攸高很多的。

3樓:兮嘉

先問是不是,後問為什麼。

加九錫不是荀攸提出來的,真要說是董昭等人提出來的吧,參見荀彧傳中有:

十七年,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勳,密以諮彧。

是否曹總授意不得而知,不過董昭作為郭嘉死後曹總的貼心小棉襖為了拍馬屁什麼的主動提出也是很有可能的。不過當時曹總一派希望曹總「更進一步」的人其實並不少,參見曹總本紀:

魏略曰:孫權上書稱臣,稱說天命。王以權書示外曰:「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侍中陳群、尚書桓階奏曰:(太長了,略)

夏侯惇謂王曰:(太長了,略)那個略的地方不多講了,反正大家都是同意渣權觀點的。當然稱帝和加九錫畢竟還是不同的,不過站在曹總的角度來想想,有些事他也是騎虎難下的吧,你想做征西將軍,你手下的人樂意嗎?

不樂意了後果如何,不用講。

再講荀攸,雖然加九錫不是他所提,但他是勸進之首這是無疑問的,參見曹總本紀:

魏書載公令曰:「夫受九錫,廣開土宇,周公其人也。漢之異姓八王者,與高祖俱起布衣,創定王業,其功至大,吾何可比之?

」前後三讓。於是中軍師陵樹亭侯荀攸、(名單太長了,略)……勸進曰:(勸進的話太長了,略)

關於荀攸此人,以前回答過這樣乙個問題荀攸這樣的人到底是品德無可挑剔還是城府深不見底? - 歷史。荀攸為何在荀彧死後仍然會成為勸進之首的確是個值得人深思的問題,不過我不想走向陰謀論。

誠如前文所說,曹總集團內部有很多人是希望曹總「更進一步」的,既然歷史的潮流浩浩蕩蕩,加九錫此事已勢在必行,站在家族的角度又何必螳臂當車不如順勢而為,將損失減到最小,將利益最大化,這才是乙個合格的軍師該做的,不管對曹總,還是對荀氏一族而言。

4樓:

我一直都是這麼理解的:

荀令君之死在前,荀攸成為勸進之首在數月之後。

荀令君的死並沒有在潁川士族中激起反抗,但是從心理上應該是刺激到了這些潁川士人,尤其是作為同族的荀攸,荀攸內心作何感想不太清楚,但是現實中選擇與曹操合作,順應時勢,保全家族,不失為一種政治遠見。

其實不僅是荀攸,在荀彧死後,很多潁川士人都參與了勸進。

另外,荀氏家族中所謂的忠君思想隨著時事的變化已經發生了改變,後來荀彧的兒子還成為了司馬氏篡魏的重要幫手呢。

5樓:焚卡拉

逗我麼- -!

加九錫這種基本是擺明要篡位的主意~明顯是曹操自己想的好吧~,找個人說出來而已啊。

而為什麼都是荀氏家族的人提出來的,可能是理想不同,也可能是求穩的家族投資吧。

6樓:陳聖

首先我覺得乙個唱紅臉乙個唱黑臉。我們都給你提出出來,到時候主公接受哪乙個是你的事。因為有的話領導人說出來不合適。

其次曹操進公加九錫自家人也會富貴,但是當時的時候還未到,朝庭內時機還不成熟。所以提出來是為未來鋪墊,拒絕是暫時不行。以後是可以的。

假設曹操封王加九錫,荀彧如果當初不是反對者而大力支援曹操加九錫,結局會怎麼樣?

鷺島笑笑生 1,首先如果荀彧知天命,改而支援曹操稱王,影響其實並不大,因為曹操稱王是板上釘釘的事,容不得半點含糊,以荀彧為首的潁川士族大概也深知如此,所以荀彧如果支援,只會改變其個人命運,榮獲善終。2,進一步,曹操稱帝,這時的阻力會很大,因為一漢宗室還在,二天下並未一統,所以大概率曹操會當周公。假使...

荀彧為什麼要直到曹操試圖晉為魏公並且加九錫才決裂呢?

Junker 五代時期,河東監軍張承業張公公為李克用父子鞠躬盡瘁了一生,也是到李存勖要稱帝自為了才看清他的真面目 與之決裂。他們心裡總是對強權人物抱有幻想,低估了人性的貪婪。荀彧熟讀經史,自然知道跟隨王莽這樣的人,只能留下千載罵名。當時還沒經過東晉五胡南北朝 五代十國這種亂世的教育,作為大名士表面上...

荀彧為什麼選擇追隨曹操而不是劉備?

浪兄筆記 下面是荀彧不選擇袁紹而選擇曹操的原因?1 曹操這個人相對不錯,比較務實。首唱義兵不說,聯軍打起來的時候,不顧自身安危,真槍實刀的進行了追擊戰鬥,雖然是失敗了,但這種實際的為了漢室天下的行為,在我們讀書人中留下了很好的映像。這也是我們這些士人,需要依靠的勇敢力量。2 當時袁紹和曹操還是盟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