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粉口中劉備的堅貞不屈體現在什麼地方 堅貞的物件是誰

時間 2021-05-07 07:20:23

1樓:校長950

劉備本來就沒有「堅貞」不屈,而是百折不撓。

不屈不撓、不為人下更適合。

劉備是和呂布一樣的人,都是出身邊地,憑著本事或者個人魅力,拉起一幫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武裝集團,帶著這些武裝東奔西走,輾轉於各路諸侯之間,尋找任何可以利用的機會壯大自己。

呂布有三姓家奴、劉備也有五易其主。

都是底層出身、胸懷大志、為成功敢於冒險、不屈不撓能夠包羞忍辱,不過乙個成功乙個失敗罷了。

本質上倆人都是探險家氣質,但是劉備的道德底線更高、戰略規劃更清晰,人生更加傳奇罷了。

呂布如果能掃平曹操、袁紹,滅劉備、孫權,統一天下,自然會有文人吹「人中呂布世無雙,仁義無敵安四方了。」

不屈不撓、堅韌不拔、堅強剛毅、弘毅厚重、不甘人下、仁義豪俠、心繫漢室、魅力四射、雄姿傑出、知人善任這些我都能認。

但是他堅貞不屈在哪?他堅貞個屁!

堅貞這個詞是指堅守節操、不向惡勢力屈服。

劉胡蘭、蘇武才是堅貞的代名詞。

真忘了許昌花匠是誰了?真忘了青梅煮酒誰倆人稱兄道弟在那嘮嗑了?真忘了孫劉聯盟時誰在示弱伏低做小促成聯盟了?

明顯是反義詞的含羞忍辱、含垢忍辱才更適合劉備吧!

「披髮入山」「得涼州還荊州」他作為乙個政治家,節操早就碎一地了哦!

呂布和劉備可是為了苟活下來頻繁跳槽的典型代表。

你說高順、陳宮、張任、龐德更加堅貞不屈才對!

2樓:夷陵破蜀陸伯言

看到一些粉絲的附加概念殊為可笑,關鍵吹劉貶曹踩孫還漲粉極快,但想想劉備對誰堅貞不屈了啊?

對漢室?對自己的漢室吧,打下個漢中進度條沒5/1就稱王了(非劉氏者不能稱王不代表姓劉就行)漢獻帝死沒死都不知道就著急忙慌稱帝了,我不是說有錯關鍵是政治家需要對誰堅貞?

可以說他百折不撓,個人魅力好,從北走到南,基本人人都想收服他,這個操作沒點實力與魅力並重搞不來,這個沒啥說的,但非要附加一大堆沒有的玩意還老是踩一捧一真有意思哦,劉備不僅投靠過曹操,孫權他也投靠過………………劉備投靠強者是忍辱負重,孫權就是政治底線底,真是人活兩世,全看粉絲。(陳述事實無意吹黑,有眼有珠者皆可看到)

3樓:

自衣帶詔後,劉備明確曹操為漢賊,矢志不移的討伐曹操,興復漢室,為之奮鬥終生,說這是劉備的堅貞不屈能有啥異議。

髀裡肉生時沒放棄,山窮水盡時沒放棄,於是有了赤壁之戰,有了天下三分。

比起坐擁江東,已歷三世,曹操一封信就嚇得群臣勸降的孫權如何?

比起拔刀立誓,與此案同,然後自己又派人迎曹操向曹操父子投降多次的孫權如何?

說劉備的政治底線遠高於孫權,說劉備的政治信念完爆孫權幾條街,這能有啥疑議。

假如劉備統一三國,那季漢和季漢後的歷史會是怎麼樣的?

賀書鳳 漢朝如果能第三次續命成功,以劉禪這種放權性格和兄弟兒子少的特性,基本平衡能有,於是應該能攔住五胡南下。於是估計這就夠創立起一種新的政治理念,就是歐洲的王權天賦。中國的歷史是在輪迴中達成了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的理念,覺得盛衰興亡乃歷史規律,但如果季漢續命成功那就不是這麼個想法了。就好像英中國人...

為什麼季漢粉說季漢是魏晉南北朝唯一的光,沒有季漢,這只是個充滿血腥,戰亂的時代罷了?

華北搶幣老大軍 很有可能,季漢君臣最好,如果季漢有多差,那麼其他肯定比季漢還差,就像我們現在生活的一樣,好不好,不是高層說了算,是你說了算 心月狐 題主您這問的有失偏頗啊。眾所周知,我大漢第三帝國是中華五千年來少有的正道之光,縱觀中國歷史也只有新中國能蓋過一頭。蛐蛐魏晉南北朝,算什麼? Rossi ...

如果劉備逝世時關張未死,那季漢之後的政治狀況會如何?

章武昭烈劉先主 如果關羽能撤回益州 那麼最關鍵的問題難道不是夷陵之戰劉備怎麼會輸?劉備夷陵之戰的一大敗因就是被陸遜的水軍抄了後路,有關羽統領水軍,誰乾掉誰不好說了吧 關羽回去了張飛也就肯定死不了了,前鋒部隊就是張飛統領而不是馮習張南 面對這種陣容,孫權第一次請降怕是得把江陵,否則真打下去,再被曹丕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