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7 日,袁隆平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測產為 1603 9 公斤創造了新紀錄,會有哪些利好?

時間 2021-10-27 22:54:52

1樓:老何哎

我們國家的糧食夠吃嗎?如果夠吃,那每年投入大量的金錢到這種科研專案上,豈不是浪費?這是來自以前的我的疑惑

直到2020和2021這兩年,我才明白:原來,我們國家挺「缺糧」的

2023年的特殊我們都知道,疫情的全面爆發必然會影響糧食的生產、運輸、交易等等,在這種情況下,糧食減產已經是必然的事情了

那麼那些糧食出口國第一時間會怎麼做呢?

絕對是做出限制糧食出口,比如越南、俄羅斯、泰國等等都出台了限制出口的措施

這是外部原因

再來說說2023年,河南特大暴雨

武漢龍捲風

北京沙塵暴

極端天氣對糧食的生產影響最大,而且中國發生了如此多的極端天氣,影響自然也是很大的,這是內部原因

而且中國其實是最大的糧食進口國:

小麥--2023年進口量約349萬噸

水稻--2023年進口量約255萬噸

大豆--2023年進口量約8851萬噸

如此看來中國的糧食夠嗎?確實是不夠的,這點其實袁爺爺早就說過了:

但是,中國的糧食也是「差不多」的,看上面的資料感覺萬噸很多,其實相對於中國的國內消費量,還是比較低的,而且中國的主糧的庫存充足,進口依存度較低,所以不必慌張

當然,庫存充足是除了大豆

中國的大豆對外依存度85%以上,而且由於中國經濟的平穩增長,大豆的需求也在增長。如此高的進口量,一旦出口國家減少出口,我們就可能真的有「斷豆」危機了

就像2023年的疫情,產量大國俄羅斯農業部長在7月初宣布了計畫將俄羅斯「糧食出口配額制」常態化。很明顯,是在「秀一波肌肉」

自己的軟肋是絕對不能被握在別人手裡的

那我們能做什麼呢?回答很簡單,把糧食產量搞上去。

但就這簡簡單單的幾個字,袁爺爺用了一生還沒徹底完成,他的後人還在繼續,繼續努力實現他的高產更高產的夢

現在我回想一下自己當時為什麼會產生開頭的疑惑呢

哦!原來那時的我,還不懂得居安思危的意思

2樓:資訊小助手

10月17日,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在湖南省衡南縣開展2023年南方稻區雙季畝產1500公斤攻關測產驗收,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36.1公斤。加上此前測得的早稻平均畝產667.

81公斤,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測產為1603.9公斤,成功突破畝產1500公斤目標並創造新的紀錄。

3樓:學究網

袁老人雖然不在了,但是袁老開創的雜交水稻事業還在繼續,袁老「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追求還在繼續,「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的夢想還在不斷傳承。

袁隆平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畝產大豐收,雙季畝產為 1509 5 公斤,這一資料意味著什麼?

說明什麼很明確,首先這個資料就是品種高產基因的體現,應該屬於是排除其他外界因素的產量對照組,與抗蟲 抗病 抗旱 抗澇等其他基因表達無關 其次產量這麼高也不用擔心土壤的問題,因為吃水稻吃的是澱粉,是碳水化合物,是光合作用固碳的產物。網上有些反智主義搞不懂這兩件事。中國一代農業水稻專家袁隆平,把一生的精...

裳Ashelia 2016 年 10 月 17 日的文章

以前天真地叫嚷著非學哲學不可,但是,不幸的是由於自己無能,高考的時候也是二本分數,但是,後來再三權衡,放棄了,覺得要學哲學還是讀個哲學A等學院比較好。武漢大學2013年在上海招生分數線 2013年哲學系哲學基地班招生名額有90人,而且,對於報考哲學系的普遍分數降低5 10分左右,所以你現在這90幾天...

如何看待 10 月 17 日 Fnatic 加賽戰勝 IG 小組第一出線?

噴塔電競 FNC能贏IG,很大程度在於第一局IG選的陣容都偏重個人能力,Ning的拿手趙信被FNC截胡,逼著Ning拿盲僧,JL拿的卡莎不搞到後期作用也不大。而FNC這邊,上單厄加特 中單劍魔,下路小炮 布隆。IG雖然上單妖姬針對一下FNC的BP,但是卡莎和盲僧的pick已經注定了IG跟不上FNC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