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裡是先有的需求還是現有的供給

時間 2021-07-15 17:32:08

1樓:徐生

先有生產,後有交換。交換的時候,供給和需求同時存在,這是長期整體來看的,在市場來看的。

開始是物物交換,雙方互為賣方和買方。後來是貨物貨幣交換,供貨方=供給方,購貨方=需求方。

其中,不排除這樣的可省略的情況:有的時候有的地方,有人賣東西沒人買,有人買東西沒人賣。

亦即,這些大體上來說,屬於斷續的零散的情況,不是普遍持續大規模存在的情況,因而可省略。

另外,譬如,講愛慕,看內心,可能小張先愛慕小李。談戀愛,看行為,就可看成雙方共同進行。

供求是市場的交換的供求,不是單相思、單方面的事情。這樣來看,現實可行的供求是同時產生。

那或許說,自古以來人們就一直想買長生不老藥。可是來到市場一看,人們排大隊,持幣待購了?

供求機制中供求雙方既相互依賴又相互對立是什麼意思?

2樓:John

供需只是人們為了研究商品經濟而設定的概念,經濟活動是無數個等價商品交換的集合,不斷的生產商品供給社會進行交換,只有供給,需求在現實經濟活動中也是供給,比如,乙個簡化模型,社會只生產糧食和電視機,是兩個經濟組織生產供給社會進行交換,也可以認為是相互需求,假設當年糧食絕收了,也就是市場的糧食供給沒了,那麼電視機的所謂需求也就沒了。

3樓:小糖

一般角度而言,先有需求。沒人需要,廠商生產出來虧本賣的話,都沒有激勵的。但是你說乙個量劃分的話可以分出部分量是有了供給,再有需求。

有了電燈泡廠商,以前好多人估計也沒明確說我想要白熾燈,生產出來了,老百姓一看還挺好用,也跟著有了需求。那後面一批的市場量中這個供給就是先於對應的需求的啊。不知道對不對

是先有的鹹味還是先有的鹽?

哪有教育理想 是先有的人,人沒了,對於人來說,這個世界存不存在都沒有意義。鹹味還是鹽,都是人認識世界,為了方面和區別,取的名字。非要有先後,肯定先有鹽,嘗試後,把這種感覺,命名為鹹味。 安克非 鹹味 是一種概念,是一種主觀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鹽是自然界存在的客觀事物,鹹味 是人通過味覺器官品嚐過鹽...

謎語是先有的迷面還是先有的迷底?

漫天飛羽沒藍拉E 不知道這樣舉例恰不恰當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實際上說的就是結果和推導過程的出現初中老師讓我給大家出日常一道題的時候我都是從答案去設計題目,從最簡單的方程不斷增加難度來出題,導致我一直覺得不夠難,半個小時才出了一道題 老師給我說這不隨便寫的嗎,直接寫了個很複雜的計算方程 就是這個方那個...

是先有電視機,還是現有人們對電視機的需求?

彩迅集團 1958年中國第一台電視機面世,直到今天電視機依然是廣大人們家庭一員。根據需求創造的產品才有可能存在如此長的時間,因此首先是人們對電視機的需求。電視機的出現早期主要滿足了人們對資訊傳達的需求,後期滿足了精神娛樂的需求。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電視機將通過智聯網,實現人們生活方式公升級的需求。先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