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類的科技樹是「錯誤」(與最優路徑背道而馳)的怎麼辦?

時間 2021-05-06 19:18:21

1樓:蟻鵝

我還是丟擲我一直的觀點——從終極意義上看,人類根本不可能認識世界的終極本質。

所以你所謂人類的科技樹有沒有可能是錯的,不可能真正得到答案。人類唯一能做的,是盡最大努力去認識世界,並總結其規律,然後為己所用。現在的科技幫到了人類,那就是有意義的,或者說相對來說是對的。

你提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超出人類能力的。

2樓:骷髏森

要是真有那麼明顯的錯誤,說明我們這一片宇宙的法則在宇宙中不具有普遍性,否則我們無法解釋的現象應該遍地都是,層出不窮,如果說現在的科技是錯誤的,某個神是正確的,那麼很快信這個神的團體很快會成為世界的主流,就像科技把各種宗教都乾到二線去了。

等那幫外星人來了,那就得乖乖提拔學我們科技的冷門專業的人員來專攻這一片宇宙。

3樓:Liang

答案是肯定的。科學本就是一種基於經驗主義的認識世界的方法。它假設,只有經過實驗驗證或可能被實驗驗證的論述,才是符合科學的。

也就是說,如果哪一天,實驗不能再給與科學這種支援了,我們便可以懷疑,科技樹是不是錯了。

如果這種假設不成立了,我們眼中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呢?我們可以假想,當科學深入到更廣闊的宇宙或更微觀的領域時,實驗不再能驗證科學家提出的任何理論。那麼,世界對人類來講,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我想到了赫拉克利特。下面關於赫拉克利特的評述多出自尼采。

赫拉克利特說,世界是宙斯的遊戲。或用更為物理化的語言說,是火的自我遊戲。就像藝術家對藝術作品的創作,我們可以看到,藝術家是如何超脫地凌駕於藝術作品之上,又參與到藝術作品之中。

如果你硬是要問宇宙為什麼是這樣,赫拉克利特會說,這是一種遊戲,對它不要太當真,特別是不要用道德的眼光去看它。後世對赫拉克利特的思想出現了誤解,將他世界遊戲的基本審美觀降低為關於世界的實用性的思考,將赫拉克利特的物理學變成了一種粗暴的樂觀主義。

4樓:向月而歌

當然有這種可能。

不過人類的科學,和其他任何世界任何物種的科學沒有任何關係。即使有高階文明的科學與人類相反,也是他們慢慢研究出來的,和人類走的是一樣的道路。人類的科學是實事求是,一點一點推出來的,是這樣,也只能是這樣。

5樓:蘭斯神甫

首先,人類沒有「科技樹」這種概念,反而是成千上萬種可能性,同步進行試錯。只有符合當前時代技術環境的最優解,才會得到最大的發展。其他技術發展會放緩或者暫時封存,作為技術儲備。

而且即使是所謂科技樹,也沒有「對」「錯」,得到發展的,只有當前時代條件下的最優解。

科學是沒有科技樹這種概念的。

打個比方,遊戲中,螺旋槳飛機科技樹後面是噴氣飛機。但現實卻是,這兩個不是一條「科技線」上的產物,兩者是在同一時代,並行的兩條科技樹。並不是螺旋槳這一條科技樹走到死路,人類發現了乙個比螺旋槳更好的選擇,棄螺旋槳而選擇噴氣式。

兩者是同時存在、並行的。

按照理解,螺旋槳就是「點錯了的科技樹」,因為看上去「走到頭了」。一開始就發展噴氣機多好啊?!但是,同時代的材料學、空氣動力學等未必能支撐得起啊。

這就是現實,這是發展中階段性的最優選。

科技樹是事後諸葛亮的小聰明。在科技前沿求知摸索的學者面前,只有千萬重迷霧,唯一鼓勵他們前行的,是遠處忽隱忽現的微弱星火。有窮極一生才華,致死都未看到自己追尋的目標開花結果,鬱鬱而終,過世百年之後。

突然大放異彩,開花結果。

就如加特林與馬克沁,乙個在18世紀就大殺四方的大殺器,曾在平壤城下,壓得日軍抬不起頭。但最終在穩定與射速上被馬克沁壓過一頭。一時間,加特林銷聲匿跡。

如今,在現代科技和電氣工程的幫助下,加特林才再次展現出自己無與倫比的殺傷力。

就如外燃機和內燃機、就如滑膛與線膛…新時代、新技術總有機會讓它們重新煥發新生,重回神台。所謂的錯誤也並不是「銷聲匿跡」淪為廢物,而是應了著名詩人林則徐(他兒子)的那兩句詩,苟(劃掉)「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成為人類前進的基石。

6樓:灰矮人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是自然科學問題,這是乙個哲學問題:對選擇的恐懼,對未知的焦慮。a

遠到原始人要面臨要吃眼前未知的漿果還是去狩獵兇猛的動物?面對的可能是生存還是死亡。

近到要去創業還是考個公務員?面對的可能是人生的起落。

小到是否和剛識的心怡姑娘去看美展還是吃一頓美食,面對的是可能下次是否還能見面。

大到人類是否應該進行轉基因農作物的發展,面對的可能是人類的繁榮和滅亡。

但能怎麼辦呢?不選擇就沒有前進,不前進就會更快的失敗。

所以如果選擇不是因為傲慢或怯懦、不是因為貪婪或魯莽,那考慮那麼多幹什麼?

7樓:Horace

人類漫漫長河中,難免會落到區域性最優。但是我們採用的是智慧型演算法,不是沿著一條路徑的數學優化,所以只要時間足夠長,我們在大尺度上總是會向著最優的方向前進。何況我們現在連任何區域性最優都沒找到過,何談big picture

8樓:造神計畫

現有科學的基礎是客觀現象,即自然界。科學只是對客觀現象的描述語言(某種程度)。所以唯一,且可以被不斷完善。

外星如果和地球的科學體系不一樣,那只能說明有兩個自然界,兩個宇宙。

9樓:蟻鵝

首先第乙個問題,人類的科技只適用於我們這個宇宙,假如存在平行宇宙,那麼另乙個宇宙也存在另一種科技,且那種科技比我們的文明先進程度更高,這是可能的。

第二,我們無法絕對確知我們的科技體系是不是最優的,科技不是孤立存在,它必然要和現實生活結合,我們在實踐中會調整科學發展的方向和優先順序,達到相對最優的形態。

10樓:w2014

什麼是科學?

牛頓力學是科學,相對論是科學,量子力學是科學。

但是它們不是科學的全部。

如果說科學是一條河

那麼它的源泉就是對事物的觀察和實驗

只要還有人堅守著科學最基本的要求,科學就不會滅亡。

牛頓力學,相對論,量子力學,這些不過是那個人類或許永遠不能找到的絕對真理的一定條件下的近似

它當然可能是錯的。不,不是可能,有很多條件可以讓它們失效——我們知道。

但是,哪怕,我是說哪怕有一天,人們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不過是乙個持續了億萬年的巧合,或者可以說是人存原理的作用…

那麼我們的科學真的是徹底錯了嗎?

不,不是這樣的…

我們這一套科學的研究方法,科學的世界觀,以及為了科學而使用的數學工具,還都是存在的啊…

而且呢…我們也可以看出…億萬年來萬有引力都只是巧合成立的概率…要遠遠低於從海浬取乙個水分子,正好是特定的那乙個的概率…

就像之前的乙個腦洞問題

如果科技遇到魔法,會怎麼樣?

我的答案是。分析它,解釋它,重現它,利用它。

是的,這棟大廈很簡陋,看上去破破爛爛的

但是,哪怕黑雲壓城,它也依然屹立不動

因為,在這棟大廈的腳下,是名為數學的基石。

因為,構成它的,是那一塊塊名為實驗的基石。

如果有一天,我們發現了鬆動的部分,那就把它換掉

如果有一天,我們在大廈之外發現了無關的磚塊,那就把它壘上去

這是科學的大廈

這是人類的文明

這是理性的榮耀

千年?百年?

這大廈,終將通向天上的國。

11樓:蝸牛

從你的問題中得到的乙個很重要的資訊,你認為人類是可以選擇科學之外的方式的。但是我以我有限的知識告訴你,並不是我們選擇了科學,某種程度上這是一種偶然中的必然。說偶然是具體科技發展的時間、地點、人物等等,說必然是因為這必定會發生。

12樓:

科學是超越對錯的,它其實意味著乙個人選擇怎樣活著。

科學的精神特質不是堅信,也不是懷疑,而是實事求是。

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就曉得有多難了。

當某種假說與統計結果出現矛盾時,是輕輕鬆鬆挑選符合預期的結果,以成全不靠譜的假說,還是費心費力修正假說,以適應既成事實,這是擺在每個搞科研的人面前的考驗,也是擺在所有想做點有意義的事的人面前的考驗,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重做一雙鞋子的,更多的時候是削足適履。

選擇削腳不一定混得差,選擇改鞋也有可能一事無成。因為錯誤的道路成千上萬,正確的可能只有一條或者少數幾條。只靠賣膀子力氣拍腦袋純蒙的話,有很大可能會蹉跎一生。

尤其是點錯科技樹,確實會讓更多的人做無用功。而人性厭惡風險,又捨不得沉沒成本,很難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堅持當初的理想主義。

但這不是放棄科學精神的理由。

對於生理上的成年人來說,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活得沒有意義,一事無成;但對於精神已成年的人類來說,世間最大的痛苦並非一事無成,而是沒有原則、渾渾噩噩。

不過要求人時時刻刻都這麼實在,確實強人所難,人又不是鐵打的。實際上,只要在本專業中有所堅持,就有資格稱為科學工作者了,出了專業也可以不那麼科學地活著。

13樓:譚少雄

科學是不斷進步的,發現誤區再加以糾正,從亞里斯多德到牛頓物理學,再到愛因斯坦相對論。隨著科技的發展,光速不變的相對論越來越弊端顯現,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衝突,廣義相對論不能解釋地球歲差。

場速可變的相對性原理建立起新的理論,簡單明瞭地解決了相對論的錯誤。

14樓:橢圓的土豆子

人類發展出現代科學是必然結果。

當年義和團也許歪打正著,點的是另一條天賦,然後他們被幹爆了。

再然後中中國人就開始點現在這一條天賦了。

我們假設當年義和團點的那條天賦,發展到後期就是你說的神級文明,吊打科技文明的存在。

那我們可以知道,這條天賦是典型的前期弱成狗,後期才能超神。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前期不強一點,還有後期可言嗎?

當年中國如果堅持義和團那條天賦,期待後期超神,現在還會有中國嗎?

因此,對和錯是相對的。適合自己,適合時代的,才是對的

15樓:仵讀

科學只是乙個工具,乙個過程,並不是目的。科學發展的過程也是乙個在不斷深化認識中不斷發現錯誤不斷修正的過程。

另外我相信隨著科學的不斷深化會逐步解釋清楚中國古代的「氣」、「五行」、「陰陽」等理論。

16樓:庄建西

科學本來就是錯誤的嗎?不是的!沒有這個可能!

但是科學從最開始就存在著乙個思維缺陷倒是應該引起科學家們的注意。科學起源於宗教文化,宗教文化的思維缺陷也就植根於科學的思維方式之中。科學是從質疑和否定上帝開始的,由於在思維方式上還是一致的,這樣就與宗教在相同的思維方式之上形成了乙個對立統一體。

在科學沒有徹底把物質世界認識清楚之前這個統一體就是客觀存在的。

中國文化是一種明智文化,不支援宗教信仰。與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區別在於思維方式的不同。不同點主要有兩個。

一,中國文化是系統整體思維方式。二,中中國人不僅僅在運用主觀意識思維,還運用了客觀意識思維。就是現在常說的第三感覺。

中中國人運用第三感覺認識到了元氣的客觀存在,建立起來乙個元氣論,在元氣論的基礎上又發展起來中醫針灸氣功等學科。中中國人認為元氣是宇宙最初的存在狀態。元氣還參與並主導了生命運動的發生和發展。

生物體表現出來的靈性就是元氣的多維時空屬性。許多生物體表現出來的神秘現象運用元氣論都能有乙個很好的解釋,宗教就失去了滋生的土壤。

由此可見,中國哲學的元氣論是很重要的。科學研究深入到一定的物質深度,就要認真參考一下中國哲學的元氣論,來彌補自身的思維缺陷。

如果人類科技樹先點出了成熟電動車這條路,現在的燃油車還會出現嗎?

核動力家裡蹲 電動車的出現和商用化和內燃機車是同時代的,18世紀已經有出現。是儲能跟不上。發展到現在才開始可以和乙個60L容量的鐵罐子對抗。 戴高樂 艾森特 會然後曇花一現 我說的前提是電池能量密度極高 1立方公尺質量不超過1噸並且可儲存超過2300度電並且充滿一塊150度電量的電池用時不到40s的...

人類在科技領域永不停歇的攀登與探索,意義是什麼?

因為有壽命的極限,所以需要不斷研究高效率的使用生命的各種工具。比如省時間的工具,比如新物質或者空間的探索,比如哲學意識形態的過去和未來,等等。我說得不好。意思是一代代人在堆疊知識去進化,為了下一代更有效的使用一生。這裡希望槓精不要糾結貧富差距或者剝削等等。人類的大方向是這樣的。這也是我粗淺的看法。再...

如果現在人類的科學理論的發展方向是錯誤的,那麼真正的科學理論有多麼強大?

lion187 我覺得不能算錯的,只能算乙個發展階段。現今科學發展還是不錯了。但人的理解力還是有限,只能一點點兒發展。比如很多理論還是有前提假設條件的,因此理論計算也是比較接近於真實值,但仍然與現實存在 誤差 我覺得更高階的科學,會消除這種假設。但這依賴於理解力的進一步提高。如果把牛頓力學仔細的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