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說中科院是真正搞科研的地方,而不是高校

時間 2021-05-06 16:33:26

1樓:clark

搞研究,前提是沒有生活壓力+興趣。所以,要錢給的多,興趣不足也被錢吸引的有興趣了,錢多給人的反饋就是成就感;二是興趣實在是大,錢不多也要搞,前提是吃飽肚子養的起家。

另外,搞研究就是心要沉進去,高校繁瑣的事太多,要麼教不好學生,要麼搞不好研究。兩個都搞好的都是人傑!

2樓:Hwizhi

so what?

中國高校數量多,層次豐富

中科院不搞教學(現在有點搞了)

中國高校科研人員人數和科研成果都不比中科院少,前100名的高校科研人員水平和成果比中科院前100名的科研人員水平高成果豐富

3樓:孫衛

很奇怪的問題,乙個是科學研究,乙個是科學技術研究,兩個概念有不同。純科學研究,特別是基礎理論研究,國家體系就是中科院。但是科學技術研究不僅僅是中科院,各大學,各個行業都有相關專業和行業的學術研究,科技研究等。

例如,電力的理論和應用研究,就是在電力科學研究院,和中科院沒有關係。例如,核能研究,主要在中核集團,和中科院也沒有關係。所以這個問題對於科學技術研究的定位存在偏差。

4樓:flydemoth

從高校走到中科院的人試著答一下

首先,這個說法肯定是錯的。

有那麼一點CAS的人的自我麻醉吧,CAS一百多個所加起來體量估計超過了全國任何一所高校,總是說自己在做更接近實用的研究(說高校做的太基礎),然後雖然沒有具體的統計資料,但縱觀網際網路巨頭,或者各個產業巨頭,想到的除了聯想,似乎跟CAS直接相關的也不多。而跟高校直接相關的,至少有(或曾經有)清華同方,北大方正,等等。

其次,科研的定義也沒有那麼狹隘。

高大上的領域,天體物理是不是科學呢?對撞機有沒有意義呢?再到接地氣的,熔噴布怎麼做,怎麼提高生產效率,一次性口罩到底可以戴多久?

這都是科研的範疇,淺顯的,諸如口罩吸附量到多少就不能戴了,深奧的,吸附量隨時間變化規律,為什麼,以及對不同成分的吸附量,這都是科學,並不能說,我今天做的對明天的工業化或產業有利,我就是科學,你做的應用領域還不知道在哪兒,那就不是科學。

CAS成立之初可能真的有支撐國家工業的想法,我們也真的變成了製造強國,但試想,如果沒有為數眾多的高校做的基礎研究,我們真的可以這麼快做出這樣的成績嗎?顯然不能。

最後,存在即合理,CAS在長久沒有本科教學的情況下,站在其它高校的肩上,在整個國家的支援下,做出任何貢獻都是它的責任,CAS跟高校沒有任何理由站在對立面。

5樓:木星小美

我感覺是中科院給我的感覺就是工作人員 oe科研人員每天做實驗做實驗沒有學生的感覺,沒有其他的活動可以參加,只能做科研。

當然資源也是非常豐富

6樓:Viva

我想,這個都說,應該是二十年前,或者十年前,但是,現在肯定都不會這樣說了。

師資角度,當年中科院建立都是老一輩科學家們,如今都已經年邁,即使了培養出來的一輩學生,也已經快到了退休的年齡了,故而系統內部,相比傳統是成長型高校,中科院也是逐漸得缺少新鮮血液;同時,這麼多年培養出來的學生,也是大部分待國外,或者去高校,也只有一少部分又回到了中科院系統,但整體上,高校的師資也是在水漲船高的大幅度提公升了,甚至也有更勝一籌的。因而再把中科院定義為真正搞科研的地方,可能與那些實力強勁的985高校相比,還是略為牽強。

生源角度,很多年前,985高校的學生喜歡去中科院系統,如今優質生源的985學生大部分出國了,或者這樣說,出國的比以前多了,去中科院的則是一少部分了,那中科院的生源哪兒來呢,那便是和多年前的高校生源一樣了。

對於科研資源,主要還是資金,現在可謂已經是各地開花了,而且花開得比中科院系統更美了,而且刺還沒有那麼鋒芒。

論科研氛圍,杭州,北京的非中科院系統的高校研究中心等,也已經是可以和中科院系統比肩甚至更甚了。

anyway,我想如果你能去科研成績更好的高校and其他非中科院系統,那便不會選擇傳說中"真正搞科研"的中科院,當然,如果你不能,那你還是會去中科院,因為它仍舊是傳統型的研究所。

7樓:

高校包羅永珍,中科院專精集中。對於不同的群體,這兩種體系的優勢也不同。如果你是研究員/教授,高校裡的職業發展一般更有優勢。

如果你是研究生,想要專心搞科研發文章,那麼中科院更有優勢,理由如下:

1、中科院的環境較為單調,沒有大學那麼大,各種活動也少很多,能夠最大程度將時間用於科研;(當然,因人而異)

2、中科院的待遇大多比高校要高,生活上完全沒有後顧之憂,能夠投入更大的精力用於科研;(當然,與地域等因素有關)

3、中科院的科研資源較為集中,平台可共享的資源也比較多。

8樓:

中科院當然是真正搞科研的地方,因為人家叫科學院,科學院不搞科研誰搞科研?

但是要是我來選的話,我還是選高校。

第一,高校學生多,周圍很容易形成美食街以及夜市。就算這個高校在極端的窮鄉僻壤(不太會吧),有生意做就肯定有人氣。好吃的多,好玩得多,你做科研累了出來玩玩,是極大的放鬆。

而研究所就那麼幾個人,肯定沒人為了做幾個人的生意跑到你門口來。反觀研究所大多都不在市區,即使在市區也往往不為人知。說起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算是名聲夠震撼的吧,位於徐匯中心地帶。

不過我想問問,誰第一次去上海有機所特順利找到門的?還是挺難的吧。另外門口全是做病號飯的。

中山,龍華,腫瘤三個醫院在業界名聲哪個比得上上海有機所?但是人家就是不做你生意,誰讓你人少啊!

第二,中科院的存在目的就是科研。這就是說,科研一根指揮棒,所有的事情都要圍繞它來轉。這一點是雙刃劍。

好處是會把所內人際關係變簡單——學術上的競爭對手。另外一切為了科研的思想也會讓你的學術產出變得高效而穩定。壞處呢,就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對於業界發展經常懵然不知。

高校除了科研,還要授課。授課不光是要傳授知識,還要傳遞思想。這樣一來,科研之外的思想交流就會更順利更高效。

9樓:皮卡丘

你不想搞科研就算去了美國科學院也白搭,你若想出成果那麼二本院校也可以一展身手。我覺得中科院下屬那麼多科研院所讓人更覺得科研氛圍濃。

10樓:chaos

以前中科院不承擔教學任務的時候,老師的考核主要就是科研,並且也有更多的時間搞科研吧。大學老師還得有教學任務,時間比較少,產出沒那麼好。 這個是其中之一的原因吧

11樓:

科研氛圍和中科院哪個所,哪個高校有關,一概而論的說法都有問題。應該說好的單位都是真正做科研的,而不是它的性質。同等條件下,中科院科研氛圍會好一點,畢竟專業做這個。

12樓:will

整體而言,科學院相對而言,學習環境更單純,科研氛圍更甚一點,學生畢業從事科研的人數和比例相對也高一點。只是相對,不是說高校不科研哈。

中科院每天在研究什麼?

艾凌粥粥 今天有幸跟著貌美人善的博士後姐姐進了中科院一起研究了乙個專案只看到了乙個小小的組 在生命科學研究院 怎麼說呢 很大可能是受了這個姐姐的影響吧 感覺大家都在一起站在祖國的科研前線,也都很認真努力打破了我之前對於外中國人才有這樣寬泛視角以及對於知識探索的感覺吧挺喜歡的啦 每100人裡 10個搞...

心理的話,中科院是什麼證書?

元氣森林 關於心理學方面,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頒發的心理諮詢師證書。不論是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還是中中國人事人才培訓網的心理諮詢師證書都是不具有從業資格,只是乙個培訓類證書。不過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是國內唯一的心理科研教學機構,他在行業內認可度還是比較高的。要是有想考證的需求的話,可以考慮報考中國科...

考研是清華好還是中科院好

清北考保研韋老師 中科院的話看你考那個所呢 核心的所,比如北京的電子所,自動化所,軟體所,計算所之類的實力和清華大家各有伯仲 但是中科院的非核心所 一些京外的所的話,實力就和清華差很多了 中科院的好處在於學費住宿費全免 國家的專案比較多 平均每個老師每年招的人很少 我知道軟體所差不多乙個老師一年招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