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是質量均勻的標準球體,還會自轉嗎?

時間 2021-05-31 04:32:58

1樓:董軒

這個問題問的頗有些民科趣味。

其次,我不是地球科學的專業人員,甚至都不是理科專業人員。但是民科思維還是一眼看得出的。

地球質量分布並不均勻,地核部分大量分布鐵、鎳等重元素,其密度接近鐵的密度。地幔,地殼主要以矽氧元素組成的石頭為主,其密度約為2.6克每立方厘公尺。

所以地球平均密度為5.5克每立方厘公尺。

顯然,若假設地球自轉速度不變,如果重元素不集中於地核,而是平均分布的話,地球自轉所蘊含動能會增大。

如果假設自轉總動能不變,則地球自轉會減慢。

這個假設沒有什麼意義,任何乙個有大學物理基礎的人,都能計算出地球自轉會因此減慢了多少。

但是,地球自轉的動量本身就是乙個初始值。是自太陽系逐漸形成時所具備的。

所以,地球質量分布是否均勻,和地球自轉的原因有什麼關聯嗎?

沒有關聯。

但是許許多多的民科,以王金甲為代表的一群人,硬要整出一套「地球內外差異自轉」等一些荒謬的理論。儘管主流科學也承認地球內外自轉有那麼一丁點的角速度上的差異。但往往科普工作者中了民科們的圈套,陷入了無休止盡的論戰。

我已經解釋完了,防止你看不懂,打個比方。

這就好比,你家裡有兩個地球儀,外表同樣大。乙個密度大,乙個密度小,你盲選乙個,用手撥,使其轉動。你選擇哪個地球儀完全是你的心裡活動,但是無論你撥動哪乙個,它都會轉動的。

只不過你的力氣恆定,轉不同的地球儀,他們的速度不一樣。

但是地球儀轉動的原因是你用手撥動了它,並不是因為其密度導致它自己轉動。以上。

如果地球的自轉突然加快,那麼月球是接近地球還是遠離地球?

許思洋 如果地球自轉突然加快。那是對月球是沒有什麼影響。對自己就有很大影響。首先。乙個早上會變成8個小時,乙個晚上也是8個小時。每天16個小時上學一般都是45 5或者45 6。或者40 5 40 6。如果是40分鐘,假設是40分40 5是200分鐘上學時間再減去18個小時。也就是。18 601080...

如果地球的體積是現在的100倍,2023年人類能否探索完整個星球?

amage99 所謂 探索完 怎麼定義?如果說每個原子都要找到那也太過分接近抬槓了,那麼 把地球的球面打上邊長10公尺的格仔,每個格仔都曾經有人到過。這個定義不過分吧。那麼,即使地球沒放大100倍,就是現在的地球,到2020年的今天,人類也沒能探索完。 RNAVision 體積是三維量,變大100倍...

如果地球是透明的,向下看能看到地球另一端的人群嗎?

作大死的風子君 光學上有個最小分辨角的概念 不管是什麼光學儀器,只要是有光圈,看一定遠處兩個同波長的光源,成像出來就會連在一起分不清了。隨距離增加就像這樣 公式是 1.22 波長 光圈直徑a 下面做題 觀測者和對面人群頭部的距離為d 其實腳部頭部差不多,都已經那麼大距離了 人群身高近似為sin 取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