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工作者最看不習慣的數學方法是什麼?

時間 2021-05-06 02:17:46

1樓:L.CCC

比如第3章寫了一堆定理,然後第12章算某個東西的時候用到了其中的乙個,就寫一句由(3.*.*)得啥啥啥,我還得翻過去看。

特別是看pdf時。

2樓:

還只是乙個即將大四的本科生,數學物理的專業基礎課全部都上過,活得很痛苦。

大概是學數分二的時候,老師證明實數完備性的七個定理,一塊又一塊的黑板,完完全全的蒙蔽,從此我認定了自己不適合學數學。

在我眼裡,分析的那一套想法,我都看不慣!大二開始所有的分析課程全部自動遮蔽,乙個是沒興趣,二是聽不懂,三我一旦get到一點點東西,到了遇到物理問題的時候,比如我算個積分都要糾結求和符號能不能挪進去,摔筆。

不過我有這個感覺應該是自身太菜,但是實在是提高不了數學水平和數學思維能力,智商不夠大概是我看不慣與極度痛苦的根源吧。

3樓:未白

我說乙個吧,高等數學上的Stokes公式,數學裡的表述是這樣的:

作為乙個非數學系學生,我看到這個公式的時候完全摸不著頭腦,更不知道怎麼應用。好在高數很貼心,還介紹了乙個「簡單的」記憶方法:

果然,用上行列式,這個公式好記多了呢(手動滑稽)。

再來看看物理上的斯托克斯公式是如何表述的:

乙個向量場的旋度對曲面的法向投影,等於向量繞該曲面邊界的環量。

相信學了向量分析的同學一定深有體會。

4樓:暗金

有次做高數題,是乙個證明題,然後我比較菜,死活想不出來該怎麼下筆,然後看了答案,上面寫著:

依題意:不妨設x.......

我當時就驚呆了,這個不妨設讓我感覺我智商被壓制了,然後從頭到尾就寫了乙個公式,

剩下的就是:即......

答案突然就出來了,看完以後感覺自己很懵逼。

5樓:

我不是物理工作者,我只是高聯選手。

最看不慣的當屬單老師《袋鼠不等式》中,莫名其妙就把式子配好了,連個讓我思考的餘地都沒有,弄得我一度對高聯絕望。(OS:霧草這透明的怎麼配的我是不是應該去補一補因式分解)

據說單老師用來配方的軟體比電腦還貴

6樓:GB18871

沒什麼是看不慣的,只是寫數學書的時候能不能把已經證明的結論用大字型單獨放在前面,或者另外寫一冊,我真的不要看證明過程。最好多出一些數學手冊,拜託了。

7樓:蒸汽木偶

物理裡面,對於多體問題想辦法求出個解析解,可以研究一下天體運動什麼的。然而三體問題就沒有解析解了。但是數學家確找出一些相當特殊的多體問題解,然而這些解對研究現實問題沒有幫助…

8樓:

利益相關:準應用物理學小碩,本科工科,可以說是門外漢,但喜歡物理。

我們一致表示很討厭「近似處理」

因為如果經驗不足,你就永遠沒辦法準確地知道應該在哪一步進行近似?要不要近似?按什麼規則近似?

憑什麼近似?又憑什麼不能近似? 過早近似能有多大的誤差?

如果不近似後面還能不能做下去?....

9樓:Ready-Player

本科階段的基礎數學的嚴格定義,我還有興趣仔細推導一下。但是畢竟工科,力學專業,在之後的學習裡是越來越受不了複雜的數學定義或者定理,就希望得到乙個直觀的說明,最好有鮮明的幾何或者物理(自然現象)與之對應。分析的過程(證明的過程)最好改成乙個分析思路(證明思路)的論述,而不是複雜的數學分析過程,本身描述自然規律已經很頭疼了,求別在用什麼集合論,群之類的東西折騰我們了。

o(╥﹏╥)o(知乎到底能不能編輯回答?寫了半天也不修改)

10樓:落梅箋

大概是古典化證明吧,總覺得證明這種東西簡直是沒有必要,數學的框架在我看來是公理化的,先給出明確的公理,然後能下無數個定義,再又這些定義又能產出無數個定義,可是到最後……要這些定理和定義幹嘛?特別我們搞物理的是基於現實和實驗的,研究的是具體的運動過程,給出運動方程,邊界條件,初始條件,就能給你展開一幅巨集大的畫面,比如大部分電動力學教材都是開局乙個Maxwell方程組剩下全靠推,還有本人研究的聲學,從基本的質量守恆定律,牛頓第二定律和物態方程,就能推導出聲波方程,進而分析各種各樣的性質和在生活中的運用,給人的感覺是自然而然順水推舟的,匯出結果時和生活中的現象比較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有可能是本人數學思維實在有限,記得由於研究需要,去數學系蹭過一些課,但實在是對於證明真的不感冒…

11樓:Peter Tam

我最不喜歡的是,明明知道結論是正確的,還要設法去證明它。多煩人啊!

我現在就經常用各種方式尋找答案,然後設法去證實它,不是證明它。有些無法證實的,過後可能會發現問題,並給予修改。那也比困在乙個問題上,沒有進展好。

12樓:子軒

作為物理初級玩家,最典型的就是,公式證明什麼的,不存在的,拿來用就是了。

於是到現在還是歡快的用著積分表。

4.28更新

數學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物理的突破,所以數學工作者什麼的,惹不起惹不起…x_x

13樓:supersarah

不能說看不慣

其實也不是什麼數學問題,數學方法,還是個物理問題。

不過,前幾天我終於弄明白了,為什麼有人(也算數學粉吧),包括一些物理背景的人,會認為『雙生子佯謬可以在狹義相對論框架下解決』,而且,『愛因斯坦也不是不會犯錯誤』(在狹義相對論能不能解決雙生子佯謬問題上)

他們認為,如果乙個座標系 S 固定在地球上,S' 以勻速比如說 0.8c 離地球而去,並且一直保持,那麼,在 S 系中看到地面人靜止,時間流逝不變;看飛船人以 0.8c 高速離去,高速返回;因此,飛船人年輕。

在 S' 系看地球人高速離開,時間流逝變慢;看飛船人先靜止,然後以更高的速度離開,追上地球人,時間流逝遠遠慢於地球人,綜合考慮,仍然是飛船人更慢。因此,兩個參照系裡看,結果都是一樣的,雙生子佯謬解決——以上是自然化語言,或許,有人更願意用『學術化』一點的說法:閔科夫斯基度規下的世界線。

然而,也有人認為,這並不是雙生子佯謬。物理學家在提出這個佯謬的時候,他的 S' 系不是乙個『純』慣性系,以 0.8c 高速離開永不回頭......

他的 S'' 系是貼在飛船人身上的,這才是物理上的雙生子佯謬。S' 系是 trivial 的,對我們來說如此,對物理學家和數學家來說都是如此,對愛因斯坦以及其他支援相對論,反對相對論的科學家而言,也是 trivial 的。廣義相對論解決的雙生子佯謬,不是 S/S' 系的問題,而是貼在飛船人身上的 S'' 系,和貼在地球人身上的 S 系之間的問題

14樓:

沒有,因為物理要用大量使用數學,而不規範的數學甚至錯誤的使用數學自然會遭被吐槽。

但數學系做數學大多數牽扯不到太多物理,最多只是了解一下基本概念,沒有太多可以吐槽的地方。

如果非要說看不慣的話,我可以自己YY乙個不太懂物理,確非要吐槽物理的人。面對不懂的物理問題去空談自己的觀點,確實很值得去吐槽ta一下。

15樓:慢悠悠

物理吐槽數學:「就一經驗學科,一點都不嚴謹,自個兒都推翻自個兒N次的東西。」

數學吐槽物理:「那tm你還用!」 →_→

不管數學還是物理,都是人類認知社會的工具,他們只是分工不同,沒有高下之分。希望大家互相理解吧。_(:з」∠)_

16樓:說與山鬼聽

泛說的話:會的都習慣,看不慣的都不會。

比如,做凝聚態的人覺得微分幾何有啥用,但做拓撲絕緣體或全息凝聚態的可能就很喜歡這種語言。做量子可積的用代數表示論溜得飛起,他們的文章做強關聯的人一般不看。至於做弦論、圈量子引力的,學的數學是多一些,不過沒什麼,這不K群、khovanov上同調、Langlands綱領還在前面等著吶~

以上僅適用我等芸芸普通物理工作者。各路大佬會的太多,才能照著喜好、隨心所欲、挑挑揀揀。

17樓:朱zz

嗯,總是不幫忙證明,讓你自己證明系列,好像很容易的樣子,然而推了很久推不出來,找學霸也推不出來!

由此可證真是萬惡的字眼,要是有大神會的話,可以順便幫忙推一下

18樓:青箏

不是物理工作者,但我比較崇尚那種大統一理論、超弦理論等理論,這種理論可以從一般到特殊的實現演繹推理法。

如果像「兀」這種東西,人們說他是無限不迴圈的,如果沒有用數學方法可以將其歸納證明他是無限不迴圈的數,就是從特殊到一般合情推理法,這樣會覺得有點憋屈的慌嘿嘿嘿。

19樓:

物理學家證明奇數都是素數:

1,根據定義,忽略

3,符合假設

5,符合假設

7,符合假設

9,實驗誤差,忽略

11,符合假設

13,符合假設

好的,資料收集夠了,足以證明假設!

20樓:

記得以前去數學系上微分拓撲,來自波蘭的高個兒教授突然想要證乙個結論,證到一半掛了黑板。於是大家群策群力,在黑板上寫了又擦、擦了又寫,跌跌撞撞花了一節課終於湊全了證明。

看著寫得亂七八糟的黑板,教授興奮地說道:Now I see! It's trivial!

Mathematicians can prove only trivial theorems, because every theorem that』s proved is trivial. -- Richard Feynman

數學家只能證明「平凡」的定理,因為每乙個經過證明的定理都是「平凡」的。——理查·費曼

21樓:

除了少數對鐵鏟有興趣的工人會仔細研究如何正確使用鐵鏟,而且會不時吐槽廠家以外;絕大多數建築工人更關心隔壁售樓部年輕漂亮的售樓小姐~

22樓:SnailRun

物理要做的是,給出需要的物理方程,並在解出它之前給出乙個定性的分析和大致的結果。解完之後把數值與預期比較,選擇是否相信這個結果,並不關心其中用了哪些數學手段~

23樓:江月

這個「看不慣」對我來說不會有。如果問數學工作者最看不慣的物理方法,可能某些人會有話要說。因為數學的思維方式有著深刻的邏輯性,沒什麼好去反駁的。

而物理的研究更多是靠想象力結合實驗的基礎去構建理論體系。在基礎物理這一塊,想象力所佔比例更多。

24樓:梁昊

哪怕是面對乙個很小的問題,先來上三四個定義,在給來上兩三個引理,然後再證最後的定理

對,這樣的話每一步都很直接,沒有跳躍,但是真的只有看到最後一步才看出來你是想解決這個問題

你認為乙個物理工作者從幼稚到成熟的過程是什麼?

晴雨散 看似在問乙個物理 數學 程式設計師工作者,從幼稚到成熟的過程是什麼?實際上是在問,人從幼稚到成熟的過程是什麼?但,何為之成熟,何為之幼稚。這個是誰來定義劃分,按照什麼條件來劃分。好像有了答案 怎麼完成?怎麼做?做得好不好?你是不是也感覺到這非常的主觀。是的,成熟實際上是人類的一種感覺。就像春...

考古工作者

hunter 引錢穆 國史大綱 凡讀本書請先具下列諸信念 一 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否則最多隻算一有知識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識的國民 二 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否則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國史,...

社群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的差別?

逸晨夢雪 個人理解 現在意義上的社會工作者都是嚴格經過培訓,考出社會工作者證書的人,也就是他們是有一定的資歷的,經過專業的學習,有專業的理論和方法。而社群工作者,簡言之,就是在社群工作的人員,比如居委會大媽。 夢露 在我看來,這兩個是不同的概念,針對社會工作者服務物件是個案還是小組還是社群,它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