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空局 Solar Orbiter 太陽軌道探測器發射,將作出怎樣的科學貢獻?對它有哪些期待?

時間 2021-05-06 01:34:19

1樓:Pjer

亮點是「首次太陽極區的高解析度成像」。

太陽軌道SolarOrbiter探測器是歐空局2023年啟動的專案,是由歐空局領導並開發的太陽探測器,可以首次對於太陽的極區進行高解析度的觀測。

這是官網上的介紹:「近距離研究太陽,首次進行太陽極區的高解析度觀測,洞察日地聯絡。」

如官網上說的一樣,SolarOrbiter的主要科學任務是探測太陽極區,這是乙個對於人類來說非常陌生的區域。對於太陽極區的詳細研究可以讓我們更加全面的認識太陽本身。

有以下問題是SolarOrbiter關心的:

太陽風等離子體和日冕中的磁場是在哪和如何產生的?

太陽上的瞬變過程如何影響日球層以及空間天氣?

太陽是如何產生這些充滿日球空間的高能粒子?

探索太陽內部的磁場活動是什麼樣的,以及這些磁場和日地空間以及近地空間的磁場的聯絡。

發射之後,7年的計畫服役期之內SolarOrbiter將會和Parker Solar Probe(PSP) 帕克太陽探針探測器展開聯合觀測,對於太陽風和日冕加熱問題提出新的見解。

)SolarOrbiter的亮點是極區高解析度成像,攜帶有以下成像裝置:

極化和日震成像儀:可以測量磁場,提供光球磁場的高解析度完整成像

EUV高解析度成像儀(EUI):類似SDO/AIA,對太陽大氣的不同高度進行成像

EUV光譜成像儀(SPICE):提供太Sunny球和日冕的光譜成像

X射線的光譜成像儀(STIX):提供從4到150 keV的X射電成像

日冕儀(Metis):提供同時的紫外線(121.6 nm)和日冕的偏振可見光成像

日球成像儀(SoloHI):對太陽風中的準穩定和瞬變流動進行成像

熱盾前面開的鏡頭窗背後就是這些精密的成像裝置:

在非觀測時間,這些鏡頭窗上有的鏡頭蓋是蓋上的保護精密觀測裝置不受極端環境影響。

除了成像裝置還有用於太陽風測量的粒子探測器,以及磁場和射電輻射測量的儀器。

上乙個嘗試對於極區進行探測的探測器是Ulysses 尤利西斯,也是歐空局開發的。

Ulysses 斯探測器:

Ulysses從2023年開始服役,到2023年6月退役,當時它的任務就是到高緯度去看看。

但是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所攜帶的載荷沒能實現高解析度的成像,只攜帶了射電探測和粒子探測儀器。

即便是這樣,Ulysses也是第乙個到太陽高緯度探測的儀器,給我們帶來了寶貴的資料,驗證了高緯度太陽風速比中低緯度要快很多這一事實。

可以理解為是Ulysses是SolarOribter的「探路者」。

SolarOribter最新的計畫發射是在 2023年2月10日04:03UT 也就是北京時間12:03。如果按照計畫發射的話就是,正月裡的大中午,就著餃子看發射。

不過這個發射還真的是一波三折,一推再推,一開始定的是2023年發射,在2023年的時候被推遲到2023年10月,然後又被推到2023年2月,然後又被推到2023年2月,也就是不久的馬上。

希望這次不要再鴿了……

參考:https://

如何看待阿聯酋探測器成功進入火星軌道?

陳弘毅 根據定理 中國擁有的技術都是不值一提的。我們可以對天問一號成功入軌稍稍放心一點了。澎湃新聞給出的這個第五個到達火星也是很有意思,其實我的第一反應,還以為是前四個都到達火星地表了。目前成功登陸火星並成功進行地表探測的僅有美國一家。俄羅斯和歐洲都只停留在成功入軌這一階段。日本也算入,你給翻譯翻譯...

超級神岡探測器比起其它中微子探測器設計精妙在哪?

超級神岡設計目的是探測質子衰變的吧。沒聽說過其他什麼有名的實驗測這個的。話說,質子壽命在理論上可以認為是無限長的,物理學家似乎對於質子壽命也不太有興趣,而這個實驗也沒能推翻這一結論。所以,日本人花了很大精力去證實了乙個學界不太有興趣的理論是對的,我只能說真的很符合日本人做事認真 較真的性格。中微子應...

迄今為止有人造探測器墜入太陽嗎?

毛毛熊 飛出去所需最小相對地球速度16.7km s。而要想墜入太陽,你需要正對著太陽飛也就是把切向速度減為0,否則你的軌道將是個偏心率很大的橢圓 這裡忽略太陽半徑相比於軌道半徑 因此乙個需要30km s,乙個16.7km s,也就是能量比為3.23 此處誤 飛出太陽系不是1 2m 16.7,而是用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