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到底是誰的兒子,有沒有可能是袁熙的

時間 2021-05-06 00:32:20

1樓:Roby

1,老曹家好人妻這事兒就不細表了;

2,老曹本身就是夏侯氏過繼給曹騰的後代;

3,老曹從一開始就不拿皇權當回事兒;

你們真的就那麼確定曹魏皇室對血統純正這件事兒這麼執著?

你們自己是帶著之後幾千年的累計規則去看那時候的故事呢吧?

2樓:「已登出」

不可能。

曹叡肯定是曹丕的兒子。

1.《三國志》關於曹叡的歲數記載有兩個。乙個是《明帝紀》曹叡在建安二十五年被立為武德候時是15歲。

按照這個計算那曹叡出生於建安十年(205年)。建安九年八月鄴城破,曹丕得到甄姬,十月懷胎,建安十年曹叡出生完全對的上。

另乙個是曹叡駕崩時36虛歲35實歲,那麼曹叡出生於建安九年(204)年,也就是說曹丕得到甄姬最多4個月曹叡就出生了,這曹丕能相信?曹丕又不像他老爹喜歡假兒子。就算曹丕為色所迷,曹操能相信?

就算曹操不清楚,卞夫人能相信?這可是曹操的長孫,很有可能是曹家未來的繼承人。曹家一堆大臣、宗室能相信??

沒有乙個人懷疑過??

所以曹叡建安二十五年十五歲才是合理的歲數。建安二十五年也是黃初元年,黃初七年曹丕駕崩,曹叡繼位時是22歲,在位12年,駕崩時只有34歲。

陳壽估計是搞錯了曹叡的歲數,包括之後魏元帝曹奐的歲數陳壽也搞錯了。

2.袁熙常年鎮守在外,跟甄姬也是聚少離多,最起碼在曹操包圍鄴城之前,袁熙就已經不在鄴城了。鄴城3月被圍,8月被破,如果在鄴城被圍之前甄姬就懷孕了,曹丕見到她時,她最起碼有6個月身孕。

這能瞞得住?

3.曹丕一共十個兒子,他死的時候除了曹叡還有5個兒子,不存在不能立別的兒子的情況。更何況甄姬被賜死之後,曹叡失寵,曹丕的確有立另乙個兒子曹禮為太子的念頭。

4.曹丕的性格連他不喜歡的大臣都容不下,何況是乙個失寵之人所生的非親生兒子?要真是這樣,別說立太子了,估計曹叡早就暴斃了。

5.曹丕為了爭儲,為了長孫地位才留下曹叡更不可能。曹丕比曹植大五歲,曹叡出生時曹丕18,曹丕13,曹丕還怕不能在曹植之前生出兒子?

而且,官渡之戰剛結束,袁紹的勢力雖然有所損失,但仍然是北方最強勢力,這時候曹家坐不坐的穩江山還未可知,這就開始爭儲了?況且這時候曹沖還在吶…

這個問題是真低估了曹操、曹丕、卞夫人還有曹家一堆大臣、宗親的智商。

3樓:

楊駿自知素無美望,欲依魏明帝即位故事,普進封爵以求媚於眾。——《資治通鑑·卷八十二》

楊駿根基不穩,想學魏明帝曹叡大封群臣收買人心。可是曹叡身為嫡長子又很聰慧,有什麼好害怕的呢?

4樓:太初

知乎怎麼這麼多喜歡YY的智障呢?是不是自己的兒子曹丕看不出來?曹操死的時候曹睿15歲了,即便曹丕看不出來,曹操看他們父子的五官對比看不出來?瞎YY。

曹叡比較合理的生卒年(205—239)。

5樓:

曹睿應該是曹丕的兒子,首先曹操,曹丕都很器重曹叡,都是把曹睿當做繼承人來培養的。如果不是親生的…不可能把曹睿作為繼承人吧。曹操,曹丕智商有多高…曹睿是曹家孩子的可能就多大。

其次,看看曹丕的後宮跟曹睿的後宮,幾乎一模一樣的經歷,說不是親生的都不信好嗎

第三,就算曹睿是袁家的孩子,依曹操對養子的喜愛,曹丕承認曹睿的身世又不會有什麼問題…為啥一定要說曹睿是自己的娃…這個邏輯不通啊

最後,別忘記甄姬死後,曹睿一度失寵,要是曹睿身世有一點懷疑,曹丕怎麼可能再把他交給郭皇后扶養,確立起他嫡長子的地位。而且那個時候曹丕除了曹睿還有好幾個兒子,他幹嘛不廢了曹睿。應該還是因為曹睿畢竟是自己的兒子,到死不捨得

至於曹睿出生的年份,上面的回答很好了,無非是因為甄姬一年之內就生了曹睿,曹睿駕崩的歲數是虛歲還是實歲的問題…應該是虛歲,曹睿可能駕崩時是35歲零幾個月…陳壽直接算成了36是很有可能的

6樓:逆旅行人

首先曹叡不可能是袁熙的兒子,當時袁熙遠在幽州統領一州呢。曹操攻城,包圍鄴城將近半年。(在鄴城一周圍起鴻溝的那種)那麼這半年袁熙是沒可能去鄴城散播香火的。

如果曹叡是袁熙之子成立,意思是曹丕在見甄宓的時候,甄氏已經是大肚子了。

7樓:檀十一郎

武文二帝智商會如此不堪嗎?曹操就算死的早管不了那麼多,曹丕就算為了自己繼位撒謊,老曹家還有曹彰曹真及眾多

二、三代也不是撒比。曹睿血統只要有一絲可疑,這些人能不把他拉下來?

8樓:

曹操和曹丕又不傻,難道他們不會算日子嗎?如果明顯不是自己的孩子,怎麼可能把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給了袁家的孩子,要知道曹操傳位給曹丕乙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喜歡曹睿,如果曹睿是早產的,曹操能不懷疑?

而且當時知道曹睿生日的人肯定很多,如果曹睿生日不對,難道曹操不怕別人恥笑嗎?當時知道具體時辰的人不去推算曹睿是誰的孩子。幾千年後,連曹睿是哪一年生的都搞不清楚了,現在竟然有人根據曹睿那不靠譜的年齡來推算曹睿是誰的孩子了?

這也太可笑了,謠言和陰謀論在事實清楚的太陽底下是沒有市場的,只有等烏雲遮住了Sunny,事實已經模糊不清時,陰謀論者才有機會跳出來。

9樓:劉蔚

如果曹丕納甄姬立刻寵幸並懷孕,且在當年生曹睿,除非在年初1-2月懷,11-12月生,那曹睿的虛歲在駕崩時為37。

如果204年8月納甄姬時已經有孕,女性懷孕3-4月時很危險,4月以後身材有明顯變化,而且如果曹睿出生時按計算嚴重不足月的話都會成為一件大事被記錄。所以都不可能。如果被納時懷孕1個月內,而在被納之前沒有記錄袁熙入鄴城,所以也不可能。

應該是年齡計算時虛歲導致,曹睿應在205年生,240年正月虛歲36。

10樓:辰夕

曹睿字元仲,這個諧音本身就讓人浮想聯翩。

曹丕的兒子多數早夭,活著的年紀也小,只有曹睿各方面都是最適合的,但曹丕到了彌留之際才肯立儲,甚至一度想立舊妾之子為嗣,這到底是出於什麼考量?陳壽在同一本史書上對年齡的記載卻有兩種說法,最大的可能就是曹家官方造假希望消除民間的懷疑,但這樣做確有些欲蓋彌彰之嫌。

事實已經沒辦法知道了,但是從疑點看來,曹睿是袁紹之孫的可能是存在的。

11樓:隨心所欲

恐怕曹丕和甄氏兩人自己都不確定曹睿是誰的孩子,早生子在那個時候雖然不常見但也有,曹睿長得又像他的母親,但曹丕對待甄氏和曹睿的態度又讓人生疑

12樓:

曹睿是誰的種其實並不重要,因為曹睿自己又沒有留下後代,他死之後繼承帝位的是養子曹芳。這個曹芳肯定是曹操的後代,至於是曹操哪個兒子的後代就說不准了,因為沒有記載。有史書提到是曹彰的孫子,曹操的曾孫。

所以,即使曹睿不是曹丕的後代,那等他死了之後皇位還是回到了曹操後代中。只是曹操的後代已經不行了,很快就要被司馬取代了。

13樓:漁父

佩恩灬不再固執 :

近日有幸拜讀金性堯先生所著《三國談心錄》一書,首篇即是《魏明帝生父之謎》,金先生在文中引述了乙個極具想象力的觀點——魏明帝曹叡並非曹丕親生。

關於這個觀點,筆者現將金氏原文摘錄如下:

甄氏總算生下乙個明帝,能為其屈死的亡母報仇,但這裡卻又留下乙個很有興趣的疑問,即明帝的父親究竟是誰?後人為此而議論紛紛,因為甄氏原有前夫的,這疑問倒也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史為證。

先讓我們看一看《魏志·明帝紀》:景初三年春正月,「帝崩於嘉福殿,時年三十六」。如果由景初三年上推三十六年,明帝的生年應是建安九年,但曹丕之納甄氏,也在建安九年八月,甄氏怎麼會生下明帝呢?

如果確是曹丕所生,至早應是建安十年。裴松之就說過:「魏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鄴,文帝始納甄後,明帝應以十年生,計至此年正月,整三十四年耳。

時改正朔,以故年十二月為今年正月,可強名三十五年,不得三十六也。」近人冒鶴亭先生《疚齋日記》因而說:「則明帝為袁氏血胤矣。

」盧弼《三國志集解》也說:「竊謂承祚(陳壽)此文,實為曲筆,讀史者逆推年月,證以甄夫人之賜死,魏明之久不得立為嗣,則元仲(曹叡之字)究為誰氏之子,可不言而喻矣。」

盧氏的意思是說,陳壽原是知道應作時年三十五的,如今偏寫上「時年三十六」,這就是故意給讀者以暗示:明帝是袁家種子。

冒鶴亭先生系近代著名學者,而著有《三國志集解》的盧弼,在三國學界更是享有盛譽,這二位均認為魏明帝並非曹丕親生,而是甄氏前夫袁熙之子,其論斷顯然有相當的權威性。但由於這一觀點並沒有足夠的史料來作支撐,因此不能算作蓋棺定論,說到底還只是「一家之言」,金先生在文章的末尾也提到了另外的觀點。

為方便讀者,這裡一併將相關文字摘錄如下:

陸侃如《中古文學系年》,釐訂諸家之說,定曹叡生年為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卒仍為景初三年(公元239年),年三十四。即是說,曹叡是曹丕生的。作三十六,是承祚誤記,別無深意。

至於金先生究竟認同哪種觀點,由於文中並未明言,後學自然也不敢臆測,從文章標題《魏明帝生父之謎》看,或許是認為這個問題難以定論,尚需存疑吧。

但經過考證後,筆者認為,冒、盧之說貌似有理,實則無據,有極大的臆測成分,其實只需仔細研讀《三國志》相關原文及裴注,是不難得出「魏明帝曹叡確係魏文帝曹丕親生」這個結論的。

根據《魏志·明帝紀》記載:明皇帝諱叡,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愛之,常令在左右。年十五,封武德侯,黃初二年為齊公,三年為平原王。

如果假設曹叡於景初三年正月丁亥駕崩時確實是三十六歲,我們經過反推之後將會得出如下年表: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  曹叡一歲為甄氏所生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 曹叡十五歲封為武德侯

黃初二年(公元221年)  曹叡十九歲封為齊公

黃初三年(公元222年)  曹叡二十歲封為平原王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  曹叡三十六歲駕崩

我們不妨再參照一下《魏志·文帝紀》中關於曹叡受爵的相關記載:(延康元年)五月戊寅,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后,封王子叡為武德侯。

我們知道曹丕繼位魏王后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這年十一月他逼漢獻帝禪位,並改元黃初,因此,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黃初元年事實上是同一年,即:曹叡被封為武德侯是在黃初元年(公元220年),這一年曹叡十五歲。

而我們按曹叡三十六歲駕崩所推出的年表卻顯示他是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被封為武德侯的,與《魏志·文帝紀》中的記載整整差了三年。難道《魏志·文帝紀》弄錯了?

我們知道,建安二十二年時,曹操身為魏王,尚未辭世,王太子曹丕除了官拜五官中郎將以外,並沒有受爵,連曹丕尚無爵祿,那他的兒子曹叡被封作武德侯顯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相反,如果到了延康元年,曹丕繼位魏王,假天子之名追尊先祖,同時將自己的兒子封侯則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魏志·文帝紀》的相關記載應該是準確無誤的。

按照《魏志·文帝紀》的記載推算,曹叡應生於建安十年五月至建安十一年五月之間(黃初元年五月封其為武德侯時,已有十五歲,則其生辰必在建安十一年五月前),即使取極限值計算,甄氏懷孕的時間最早也要在建安九年七月,而在這一年五月,曹操已經圍攻鄴城,此時袁煕遠在幽州。   至此,我們不難得出結論,曹叡駕崩時年三十六的說法,是絕難成立的,更遑論什麼曹叡系袁氏之後了。

儘管魏明帝曹叡的身世已不再成謎。但還是留下了乙個問題——為什麼《魏志·明帝紀》會將曹叡駕崩時的年齡記作三十六歲呢?難道陳壽做錯了一道這麼簡單的算術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筆者以為,有必要提及一下陸侃如先生的觀點。

金先生在其文末提及的陸侃如先生,是著名的國學大家,所謂「釐訂諸家之說」,儘管筆者不知道陸先生是如何個釐訂法,但定曹叡生年為建安十一年,深為筆者所認同,很有可能也是依《魏志·文帝紀》的記載來作的推算。只是筆者竊以為,陸先生將曹叡辭世年齡算作三十四歲,尚有值得商榷之處。

因為曹叡雖然卒於景初三年,但具體時間卻是這一年的正月丁亥,如果曹叡生於建安十一而且其生日不是在正月的話(當然,我們不能排除其生於建安十年的可能),那麼從建安十一開始推算,他駕崩時應當只有三十三歲,需要明確一下的是,這個三十三歲是指三十三虛歲,也就是將他在建安十一年出生時算作一歲,如果換算成公曆的話,這時的曹叡其實只有三十二周歲,還沒有滿三十三周歲。(事實上,由於曹叡曾經在景初元年,根據有司的奏呈「以為魏得地統,宜以建丑之月為正」,將這一年的三月改為四月,曹叡死後,繼位的曹芳又將曆法改了回去,因此,他駕崩的那個月,如果按先前的曆法算,其實應該是十二月。)

因此,筆者認為在計算曹叡生卒年時,是不宜將景初三年也算作一歲的,陸侃如先生算作三十四歲,顯然是將公元239年也計算在內了。如果不算公元239年,曹叡駕崩時當是三十三歲。

如果曹叡果然生於建安十一年二月至五月間的話,那麼筆者再作乙個大膽的推測:因為「三」字第一筆為一橫,誤看作「一點」是極有可能的,第二筆為與「六」字第二筆同,而第三筆又是一橫,誤看作「兩點」也是有可能的。即,所謂的「年三十六」很有可能乃是「年三十三」之訛,古人將「三十三」誤抄成「三十六」,這或許才是造成曹叡身世成疑的真正原因。

望採納 。

曹睿到底是誰的兒子?

蟹妖。先占個坑放結論,曹睿是曹丕如假包換親兒子,年齡不對是因為抄寫中出現了錯誤,崩年應為三十三而誤讀為三十六。可以想象一下六的連筆字是不是和三很像 莫言輕許 三國志載曹睿景初三年 239 卒,時年三十六歲。倒推的話是建安九年 204 出生的,而那年八月曹軍才攻下鄴城。所以曹叡是袁熙的遺腹子。可以去看...

于禁 有沒有可能是詐降?

從現有史料來看,就是簡單的戰敗投降。其實這種事情沒什麼需要去辯護的,根本不用大費周章地分析。三國時期有投降經歷的將領不差于禁乙個,光襄樊一戰,關羽 龐德 徐晃哪個沒有投過降換過主。曹丕氣死于禁,無非就是氣量不足罷了。關羽當年降曹後跟張遼說 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

張飛有沒有可能是自殺

還相信愛情嗎 張飛一定是自殺!兄弟終於讓我遇到知音了!你想想啊,張飛怎麼可能不自殺?張飛如果不自殺那就不是張飛!不是張飛還能自殺嗎?不自殺那他就不伐吳了。不伐吳那他就不是張飛!不是張飛他還怎麼自殺!這一自殺那就實錘他肯定是張飛!是張飛就一定會伐吳,伐吳等於自殺!所以說張飛不自殺的就等於說這個張飛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