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微觀世界,生命真實存在,最低階的生命也是生命,喝水也殺生。慈悲何來?

時間 2021-05-29 22:54:57

1樓:信願持名

惟賢長老:佛說一滴水有八萬四千蟲,那麼喝水算不算殺生?

問:都說「一滴水有八萬四千蟲」,那麼喝水算不算殺生?而人身體的細菌算不算生命,身體的新陳代謝算不算殺生?

答:這些問題是乙個生理現象。在佛教的的律儀裡面,有很嚴格的規定。

《華嚴經.淨行品》中文殊菩薩的一百四十一願,行住坐臥都是當願眾生離苦得樂、永得安隱。如「下床安足,當願眾生,履踐聖蹟,不動解脫;始舉足時,當願眾生,越度生死,善法滿足」、「手執楊枝,當願眾生,心得正法,自然清淨;晨嚼楊枝,當願眾生,得調伏牙,噬諸煩惱」、「以水滌穢,當願眾生,具足淨忍,畢竟無垢;以水盥掌,當願眾生,得上妙手,受持佛法。

而且密宗還有咒子,也就是說於行住坐臥、穿衣吃飯間悲心不失,再以密咒使其往生,這就不能以一般的殺生來論。

摘自《惟賢長老答疑三百問》

2樓:金剛慧

生命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沒有生命可以避免。佛的慈悲,是告訴眾生真相,脫離輪迴,趣向涅槃。只要在人世間修行,絕對的不殺生,根本做不到,即便你修建寺廟,也會殺死很多小眾生。

所以,必須以智慧型權衡利弊,兩利相權其重,兩害相較取其輕。如果真要發慈悲心,那麼勇猛精進發心修行吧,早成佛道,那麼一切與你緣深眾生,最容易解脫,不管是被你所殺,或者殺你的緣深眾生!沒有甚深空性智慧型引發的四巨集願為根本的菩提心,你的世俗所謂憐憫心是杯水車薪,沒多大意義!

未證心性,談何佛心?不過是世間同情心而已。世俗之人以慈悲心來代替世俗同情心,不過是方便引用佛教名詞,加以讚美罷了,非是真正的佛心。

開悟後,若未能開啟此智,不名佛心。若得此心,可名為佛,但非究竟果佛。得此心之菩薩,可名為佛菩薩,並非一定是八地菩薩以上。

所以,你提此問,所說的慈悲,那是真正獲得佛心,也就是同體大悲心的菩薩,才會真有慈悲。其它未證心性獲得佛心者,只是學習慈悲者。真得慈悲心者,自然會以智慧型為眾生謀取最大程度利益,體現慈悲心性。

而未獲得者,只是向佛菩薩學習慈悲心行,學得好不好,跟眾生共業因緣和別業因緣關係很大。你責怪也沒用。若欲責他,更應責己:

你有慈悲心嗎?

3樓:普波居士

如果我們生活的世界都是微觀世界,那麼作為同乙個世界的生命體,以慈悲為懷,那麼這個水真不能喝了。

然而我們這個世界畢竟不是微觀世界,還是從我們身邊的事開始做起吧,一步一步來。自己先停止吃肉喝酒。不要自己肉蛋天天吃,不斷的玩殺戮遊戲,高興的看殺生的影視,然後又悲憫起微觀世界的八萬四千蟲來。

其實空氣中也有微生物,那能都不喘氣嗎?

現在確實有些人喜歡提微生物是生命、植物也是生命,不少人以此來抬槓,如果這些人都是吃素的,以慈悲心來講情有可原。可事實正相反,吃素的人沒有這麼提的,恰恰都是那些吃大魚大肉的人來講的,這出於什麼心理,想必也是不言自明。

4樓:執筆春秋

殺生肯定不是這麼理解,不然想像一下你從家門口到公司要踩死多少微觀世界的生命,那罪過就大了。佛祖也站也坐,這得擠死多少微觀世界的生命,是不是佛祖也有罪了?

5樓:陳榮軍

求生存是所有生物的本能,這是自然規律。低等的生命,也需要消耗更低等的生命作為生存的資源。物悲其類,慈悲是指對同類而言的。

6樓:莫提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首先我們要明白佛教中是如何定義「生命」這個概念的。

在佛教中,所謂的生命,和我們現代生物學或哲學所定義的生命是有區別的。

現在哲學來說,生命是指人與動物。

縱觀佛教典籍,經典裡面說明,「命」可以分為兩種:

一、指「命根」。即是五蘊的聚合體,是由色和精神所組合而成,色是什麼?物質的軀體。精神是什麼?是受、想、行、識。所以,佛教中的「命」是這個意思。

那麼「根」又是什麼呢?由五蘊所組成的身心,然後能產生「業」(也就是行為),由身心產生的業因最終形成了業力,我們受的果報及輪迴都是由業力牽引。

說點題外話,有人會問,什麼是造業,如何造業的,繼續看:

我們的軀體(也就是色身)在與外界接觸之後,產生一些身心的感受,並驅使眼、耳、鼻、舌、身、意等進行一些識的意志行為(即意業)。產生了意業之後, 進而便會推動我們造身體或語言之動作。那麼,身、語、意的造作(佛教稱之為「業」),便形成「業力」,並牽引我們受果報及輪迴。

在《大般涅槃經》有明確指示:

「眾生佛性,住五陰中,若壞五陰,名曰殺生,若有殺生,即墮惡趣。」也就是說,斷除由「五蘊」組合的眾生命根,才叫「殺生」。

另外,「命根」的梵文Jīvitendriya,是由Jīvita(生命)與Indriya(根)兩個單字組成。

佛教認為,所有生命的本體,稱為「命根」,還有另乙個稱呼:「壽命」,所以有兩個必要條件,能夠維持色身的暖(溫度)和識(意識)。命根一旦失去,也就是失去壽、暖、識,那麼色身就變成單純的色蘊堆積,最後分解為四大(地、水、火、風),即是死亡。

二、是指輪迴中流轉的「心識」,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靈魂」。

要想理解這一點,比如先來了解植物與有情眾生的分別。

上面已經說過,佛教認為只有意識/精神/靈魂的才算是有「生命」;而且這個「生命」是有「情識」的,即謂有感覺、有思惟的,就會被定義為「動物」。因此,佛教把動物叫作「有情」或「有情眾生」,並認為有情會輪迴。

反之,沒有情識的,亦即是沒有靈魂和不會輪迴的就是沒有生命。佛教認為植物沒有命根和靈魂。

《荀子王制篇》所說:

「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

7樓:木槿

如果沒有獅子吃草原上的食草動物,食草動物能把草啃完,失去生態平衡,不用太在意失去的那一部分,關鍵在於知道能去幫助的那一部分,劉備請諸葛亮出山時,諸葛亮說他不能匡扶漢室,劉備說:請先生救天下人

8樓:法界曼達娃

用電動轉經輪可以超度,語獅子的。還有平時可以手動的,回向給所有所殺所害,誤殺錯殺的的眾生。就是慈悲,再不濟也可以誦經回向!

9樓:汪達爾薩維奇

鑑於佛陀當年喝的是恆河水,這四萬八千蟲很可能真的是水裡面肉眼可見的蟲子,與微生物的概念無關——畢竟印度嘛,滿載浮屍的水裡面別說八萬蟲了,十八萬蟲也養得出來。

10樓:

佛祖能割肉餵鷹,不代表能為捨身成仁,有限的割捨和無私才是智慧型。

Ps:植物也有生命,所以素食者除了可能會更健康之外,不見得比食肉者更高尚。

11樓:liyvji

自然法則,逃不掉的。

違背規律而行,堅持什麼都不殺,那你作為乙個人就要餓死渴死。

人類若插手自然,是負責讓這個世界運轉得更好。凡事講究適當。當某種生物太多,就去控制它的數量,太少,就採取保護措施。讓自然界處於良性迴圈狀態。而不是不殺生。

我覺得這才是尊重自然本來的樣子,是真正為自然好,是真慈悲。

「佛觀一缽水,四萬八千蟲」佛真的知道世界上有微生物嗎?

上善若水 佛陀具有如所有智和盡所有智,如果我們認為佛陀不知道世界上有微生物,這樣的見解實際上是不應理的。雜阿含經四 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竭中國人間遊行。王舍城波羅利弗是中間竹林聚落,大王於中作福德舍,爾時,世尊與諸大眾於中止宿。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當行,共至申恕林。爾時,世尊與諸大眾到申恕...

一天喝八杯水那是多大的杯子?

德雲昀 準確來說。應該是1500毫公升到2000毫公升。但是對自己別苛刻,就一定喝那麼多下去。可以調整嘛。我目前用的是乙個有刻度的杯子,杯子的刻度400毫公升 北狗 一天八杯水,並不是強調一定要八杯水,這只是乙個粗略的概念。一般情況下,乙個人每天大概攝取1500ml左右的水就差不多啦。因此,用150...

結婚一年,孩子八個月了,我們三觀不合想離婚了,我該怎麼做?

軍華 其次,兒媳婦不是婆婆生的,肯定有很多地方互相看不對眼,這時候,你要和妻子好好溝通,人家跟著你過日子也不容易,知道嗎?你老婆心裡肯定有很多怨氣,這樣日積月累,賢惠的老婆也被逼成悍婦了。好好溝通,找出問題所在,別一下子扣個帽子你不講理,你脾氣大,而不問,她為什麼不講理,為什麼脾氣大?為什麼不努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