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天生的情感,本能,比如對父母,對祖國的愛能夠用理性的決定論來解釋嗎?

時間 2021-05-12 22:58:14

1樓:慕使徒

情感是否是天生的,如親情是否是本能的也依然不得而知。我傾向於認為親情並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後天教養、相處建立的紐帶所帶來的。

對祖國的愛就更不用說了。

人的感情確實是美好的,如果你用世俗的角度來看的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並不一定要用完全理性的角度來看問題不是嗎?畢竟我們只是渺小的三維生物,形而上的自由對於我們來說並沒有很大意義。

對於我們來說,內心的情感和衝動已經讓一切足夠有意義了。

2樓:白堊CaCo3

人是高階動物,但也是動物,情感和愛可以被解釋,可以看看《自私的基因》這本書,對國家的愛更多的是環境的培養,古人很多都是家大於國的,甚至很多人沒有國家的概念,所以山高皇帝遠,依此可見對國家的愛更多是被培養的。

3樓:Freelance

人首先是一種動物,動物的本能如繁洐後代維持種群是受基因控制的本能,情感之類是人類智慧型開化後為了維護不同人群利益才自我馴化產生的。父母子女之間的情感鏈結也是這種自我馴化最直接的產物之一,其鏈結基礎在於血緣關係,不同時期的供養及保護關係。個人與國之間的關係是相對父母子女關係更間接的一種後天構建鏈結,相互之間也存在供養與保護關係,這種供養保護關係與父母子女不同時期雙向關係不同,是個人提供供養,國提供保護的單向關係。

但個人與國之間無血緣關係,相對父母子女關係基礎要弱。祖國是國之特例,即出生之國,可能與生活之國不同,不同時供養保護關係已不存在。祖國與生活之國一致時,供養與保護關係強弱會對個人與國相互之間情感產生顯著影響。

此兩主體(個人與國)相互地位認知不同會產生兩種不同觀點:

1.個人與國之間相互是平等主體,契約關係。

2.個人與國之間是非平等主體,隸屬關係。

不論那種觀點,供養保護關係穩定時與失衡破劽時的情感顯然是不同的。因此由1與2都推不出必然愛國或不愛國。決定論在以顯然是不適用的。

我們到底應該對父母懷有怎樣的情感?

曾試圖孤身一人反抗固有的親情血脈聯絡,用最理智思維去決定一切,所有人從陌生人開始,不在被所謂孝拘束,大概沒讀過萬卷書,不過倒行了不知幾個萬里路後,突然發現,約束我的不是舊俗,而是母親小心期待而蒼老的臉龐,他們或許因為生活時代,環境不同,與我們產生各種各樣代溝,他們也許老的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他們也有太...

虛無主義對人類的進步有意義嗎?比如對於兩性平等或者思想開放包容?

楊思基 虛無 只是某種感知 認知 認識 覺察 資訊 知識。觀測 了一番世界,然後給出了乙個 虛無 結論的這一全套過程就提供了諸如 意義 價值 道德 依據 等等本體的訴求應答。簡單地說 世界即觀察,虛無只是其中的某個認定。 零點六一八 虛無主義是乙個台階,而不是終點。稍微有點思考能力就能發現,虛無主義...

人類子女對父母的愛是天生的麼?

付博文 不是。如果子女對父母的愛是天生的,很明顯子女會愛自己的親生父母。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即使養育他們的父母不是親生父母,子女們也會愛這些父母,所以子女對父母的愛是後天的養成。 222227777 我覺得人類子女對父母的愛,是沉澱出來的。這有教育的成分,有社會的成分,有很多很多成分。但最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