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是洞還是球?

時間 2021-05-12 07:28:24

1樓:Journey

即是球又是洞,隨著觀察的角度不同變化。比如乙個圓柱體,可以看成乙個圓和乙個長方體。比如一張紙,破了乙個洞,那個洞的範圍就是事件視界,二維的人觀測不到是什麼?

只能靠猜,是乙個洞還是乙個圓。三維的紙破了乙個洞,看起來是乙個球體,但實際上沒有球體,只有乙個洞。就像在乙個泳池,裡面有乙個大泡泡,觀察一下,是乙個球體,但是裡面什麼都沒有,泡泡裡面的東西什麼也看不到,可能是乙個洞。

2樓:陳雪明

黑洞不是洞。

黑洞是乙個未知的宇宙。

從黑洞的外在表現來看,黑洞是含有極其緻密物質的空間。

從黑洞的視界分析,黑洞是吸收光介質的空間。

《物質原理綱要》理論從物質的質量和電荷兩大基本屬性,建立了四元物質論,從黑洞的外在表現推測,黑洞物質適配四元物質論所假設的基本粒子:太陰子。

太陰子是本宇宙天體的原始物質粒子。

3樓:林邪

黑洞就是乙個地心引力無限大的星球,把一定範圍內所有的東西都吸過去,甚至光都被吸過去,所以人眼看起來就成了什麼都沒有,而那個範圍就是視界。 這是我個人的理解。

4樓:

當然是個球。關鍵是球有很多種。

地球是個三維球體,大多數星體也是。

中子星是個六位球體。

黑洞目前認為至少壓縮了九個維度,也可能更多。 也就是說他可能是個九維球體,可能是10維,也可能是十一維。

5樓:萊卡夫卡薩布蘭卡

我用最通俗的話來說吧,黑洞本身,等於「不存在於這個時空」,就好比,你身邊的任何東西,你的手機,你的車子,你的狗,都是跟你同在乙個時空的物體,遵循同樣的物理規律,互相作用,相互平衡。而黑洞本身等於時空扭曲的的現象,怎麼說呢,就是你無法和昨天的你見面一樣,黑洞等於在你存在的這個時空的非這個時空的存在,這麼就非常容易理解了。說到外觀,可以說它行成了乙個球形區域,但本身屬性更接近乙個洞,四周都是洞口,無限像內部延伸,但本質上,黑洞屬於時空外的區域。

粗淺看法,見仁見智。

補充一下,我想說的更明白一點。在黑洞內部,光速可能只有幾公尺每秒,也就是在我們這個時間作為時空衡量的尺子也會無限度的縮小,那麼我可以理解為,黑洞本身受巨大質量和引力的作用,時空已經趨於終結。也就是說,在黑洞內部,時間幾乎完全停滯,是一種無增無減,無生無滅的狀態。

6樓:

在四維世界裡應該是個洞,但是在我們這個三維世界裡看到的就是個球了。

可以想象一下我們是生活在二維世界裡,只能看到一根水管的橫截面,那麼一口咬定水管是圓環型的,因為在二維世界裡它就是圓環型的。但是我們從三維世界的角度看,水管顯然不是圓環。而二維世界裡看到的,只是水管在二維世界裡的投影而已。

7樓:APPLE

你覺得井是圓還是洞?

那是圓洞,圓和洞不衝突,圓是二維投影的形狀,洞才是三維上的本質。

同樣,黑洞是球洞,球是三維投影,洞才是四維上的本質。

8樓:高玉龍

從四維空間看我們所在的宇宙,黑洞就是三維膜上的乙個破洞,所有靠近它的東西都會朝那裡滑過去,然後從洞裡離開那個膜。

這跟我們在三維世界裡看地上的洞的效果是一樣的。

當然了,黑洞在三維觀察者看來就是乙個所有光都照不透的黑黑的球形,視界球面內的一切對我們來說都不可知。

9樓:禁與千尋

洞,指的是物體表面出現塌陷或者缺口,物體或者人會跌落陷落進去而已。同樣的他表面存在乙個不會陷落的地方。否則像水面那樣子都能沉沒的,反倒不會叫水洞了。

黑洞本身就是乙個球狀的,它是通過引力吸附物體,而不是物體在某個表面陷坑掉進去。

這就好像磁鐵能吸附小鐵屑一樣,我們總不能說磁鐵有洞吧。

之所以叫做黑洞,是因為黑洞能讓把光也吞進去,在遙遠的地方看起來好像宇宙中突然有了乙個洞,什麼東西到了那邊都消失了。

就好像遠處看白紙前面的乙個黑球,我們只會認為是乙個圓或者乙個洞,圓是形狀屬性,洞是我們感覺一些事件在圓附近消失。

應該說,球形是黑洞的基本屬性,洞是一種能力,吸附能力。超強的吸附能力。

這就好像滾雪球吧,越滾越大,黑洞也是,越吸越大,可能早期就是一小球,後來變得超大,以至於有一天連光都能搞了,我們再也看不到球,只看到了洞。

10樓:吃的很飽

密度無限大的時候真是無法想象的。

在我的想象中,它是塌陷的,實體已經不在宇宙這個空間,而是被彈了出去,它就像……痔瘡!

是的,用力過猛,從裡世界到外世界去了。

至於形狀。。菜花型

11樓:Loktar

這東西的逃逸速度超過了光速,內部自成乙個世界,根本不可觀測,其實我們或許就生活在更大宇宙中的乙個黑洞裡呢。如果要說形狀,也只能從三維世界上看,可能是個球體,甚至是乙個點。

12樓:M3小蘑菇

我覺得旋渦和黑洞有共性

把絕對平坦的理想水面看成乙個二維世界,那麼旋渦就會把這個二維世界在三維空間中扭曲,越接近旋渦中心,扭曲程度越大

並且由於接近旋渦中心的平面(水面)會被拉伸,因此水面上的二維物體(依託於水面的座標軸)如果處在旋渦中,也會被拉伸

越接近旋渦中心,移動得越快,資訊也就越難逃離旋渦,如果二維世界也有人在觀測乙個大旋渦,那麼在距離旋渦中心若干距離以內,該二維世界的一切資訊都無法逃離該旋渦,那麼二維人就會認為這是乙個「黑圈」,在圈外無法探測到圈內的任何資訊,進了圈內就無法逃離

乙個理想的旋渦模型,二維面可以無限接近於渦心(奇點),但永遠無法到達,並且旋渦中心的空腔類似托里拆利小號,即表面積無限,但體積有限

13樓:李不禹

在三維的空間中是球,但如果把這個三維的黑洞搬到四維空間去看,或者把第四個座標軸當做因變數去畫出引力勢關於位置(xyz)的曲面(曲體?),就會發現它是乙個三維膜上的洞,球形洞,洞底方向指向垂直於三維膜的第四個維度。

14樓:

如果只是科普性了解的話,可以理解為球形洞

三維空間看上去是球,更高空間維度看上去是洞。

我們來看什麼是洞:在三維空間裡,包裹分割乙個三維空間區域的是面,當這個面出現乙個由線為邊界的缺口的時候,我們把這個缺口叫做洞(3)。

退化到二維空間,包裹分割乙個二維空間區域的是線,當這條線出現乙個兩個點為邊界的缺口的時候,二維生物會把這個缺口叫做洞(2)。

那麼,當三維的我們把乙個二維宇宙戳出乙個圓形窟窿的時候呢?

在我們眼裡,這毫無疑問是個洞。但是二維生物會很困惑——顯然,空間上這是個圓形區域,與二維生物認知裡的洞(2)顯然並不一致。

在二維宇宙的視角上來歸納一下這個圓窟窿的特性:首先空間形狀上它是個圓;其次以一條曲線為邊界,這個邊界上的時空不連續,沒有辦法以任何手段探知這個圓內部的空間屬性,甚至幾乎無法純理論上描述這個圓內的物理規律。

補充乙個,二維空間生物不是平面「上」的螞蟻,而是平面「內」的生物,所以並不存在「穿過這個洞到達另一面」。至於穿過這個窟窿的邊界會發生什麼,二維生物很難理解,就像我們很難解釋穿過黑洞視界會發生什麼一樣。或許「發生」這個依賴於時間和因果關係的概念,在時空不連續的地方都已經不再存在。

當然這只是科普性的模擬。就像平面宇宙上的圓窟窿不符合平面宇宙上任何物質或空間的概念一樣,「黑洞」的概念用傳統的「洞」來描述顯然也是不準確甚至不正確的。以上僅僅是一種淺顯的、具象的、易於理解的邏輯模型,而不是真實的、正確的答案——畢竟我們目前還無法跳出這個宇宙去描繪黑洞真正的樣子。

黑洞到底是洞還是球?

包大胖 首先我們要確定的是,黑洞它不是洞!洞的特徵是有邊緣,中間是空的。黑洞的形成大家都知道了,目前科學的理論就是恆星在生命的末期,收到自身引力的增大而塌縮,最後有可能被壓縮成乙個點,或者不需要壓縮成點,可能引力達到某個數值也能形成黑洞。因為黑洞內部構造目前無法被觀察,目前也沒辦法判斷黑洞裡面究竟是...

蟲洞 黑洞 白洞是什麼?

Leo Han 這題我會 要明白這些,先要明白什麼是引力 我們可以吧宇宙想象成乙個床單,有四個人啦這它的四角,如果我們放乙個球,床單就會凹進去,如果在放乙個球,那個球就會按著凹陷朝重的球走 那麼,黑洞就是乙個密度超大的大球被放在床單上那麼蟲洞就是上下兩冊的同乙個地方都有乙個很深的坑,它們碰到一起了,...

蟲洞的入口是黑洞,出口是白洞,是這樣嗎?

空集 白洞只是乙個假設,為了解決黑洞的能量守恆問題提出的。但是我們有了霍金輻射,這個問題也就隨之而解決了。所以白洞是否存在,目前不得而知。蟲洞也是假設,產生蟲洞需要極其大的時空曲率。因此對於蟲洞是否存在,我們也不得而知。黑洞是乙個天體,並不是 洞 李澄宇 對!至少蟲洞理論的發明者與其信徒是這樣認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