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行星的體積是否可以比地球大幾十倍?

時間 2021-05-11 22:51:09

1樓:penn

如果乙個行星真的適合人類居住,那這個行星很可能已經存在和人類形態基本相同的生命。換句話說,是地球和所處的空間環境,決定了出現碳基生命的概率,以及生命的形態,而不是什麼我們很幸運,地球正好不冷不熱,還有保護罩,等等等。假設存在幾十倍地球重力的岩質行星,那肯定不適合地球人居住,但是不代表就不可能產生生命,甚至是非碳基的。

退一光年說,就算你很強壯,健身房硬拉5t,你去到那個星球,也是身無分文,買不起房,因此還是不宜居。

2樓:charlary

這實際上是乙個很複雜的問題,現在已知的結論是地球的孿生兄弟,金星和火星都比地球小。而且火星已經小到連必要密度的大氣都維持不了(當然因為小所以外核容易凝固,從而丟失磁場保護也是一定原因)。所以可以認為火星是宜居行星的下限。

至於說上限,可以參考海王星的質量是地球的17倍,體積是地球的58倍。這已經完全不是岩質行星,另外如果幾十億年前就把海王星放到宜居帶的話,很可能要比現在小得多,大量的氫會被太陽風吹跑。

這裡面要特意說一點,現代行星研究已經證明在岩質行星和氣態行星之間還有一種冰行星,也就是海王星和天王星,其主要成分是水。天王星和海王星與木星土星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行星。相比之下,他們更像被冰包起來的地球。

也就是說冰行星和岩質行星間並沒有明確的界限,或者說人類並不知道是否存在過渡態的行星,也不知道質量和軌道半徑之外的其他因素對行星狀態的影響。根據現有模擬的結果,如果乙個行星的質量是地球的二倍,那麼它就很可能表面完全被水覆蓋,變成一顆純海洋或者冰凍的行星,如果根據地球的經驗,這裡面可能會產生一些海洋生命,但是因為海洋環境的穩定性太高,很難產生高階生命或者智慧型。如果是地球10倍以上,那麼海洋的狀態將完全不同,這時海底的壓力已經高到可以改變水的狀態,形成冰-7或者超離子相,就幾乎不可能有類似地球的生命存在了。

3樓:Maymaycece

行星重力速度水星  0.378

金星  0.905

地球  1.000 以地球的重力加速度為標準比較火星  0.379木星  2.529

土星  1.066

天王星 0.903

海王星 1.096

冥王星 0.069

4樓:

那些用GM/R^2來求地表重力加速度的人是高中物理沒學好嗎?還是說我才是高中物理沒學好?萬有引力公式難道不是在只有當兩個物體足夠遠可近似看成兩個質點的時候才能用嗎?

5樓:動力俯衝

木星靠著它的固體核心慢慢攢起了現在木星的模樣,而那個核心多大呢?現在模擬的結果都在10~20倍地球質量之間。

如果放到宜居帶,它就攢不成這麼大的氣態怪物,但是也會比最濃厚的類地行星大氣層(金星在他面前就是個塵埃)濃厚許多,而大氣層濃厚的結果就是極其劇烈的大氣活動,以及極高的溫度,甚至會像木星一樣達到能讓氫金屬化相變的程度,這就意味著幾乎所有材料都會被分解成最簡單的分子或者離子,根本不可能有大分子,更別提生命體。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是高層大氣,可能有最簡單的生命體。

6樓:I老蔡

其實體積大"幾十倍", 貌似很多, 實則直徑相差不超過5倍. 就當是4倍吧(體積就是64倍). 接下來就是代公式

質量為m的物體在地表的重力 mg = GMm/r^2

所以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就是: g = GM/r^2 = Gρ(4/3)πr^3/r^2 = (4/3)Gρπr

正比於密度和半徑.

所以如果和地球一樣的密度的話, 它的表面重力加速度就是地球的4倍.

對於陸上生物可能有點麻煩, 體型會受到限制, 小型動物和昆蟲問題不大, 但是飛行也變得困難. (按照地球上的陸地生物肉體強度的話, 所有物種體型縮小到原來的63%即可活動自如, 比如人類平均身高80厘公尺??)(誤, 63%也至少1公尺嘛, 算抽了)

水生動物問題不大. 額, 想到這裡有個解決方法了: 地球人過去就泡在水缸裡吧.

索性把房子都建在水面上, 相互竄門就游過去, 不會游泳的就戴個救生圈什麼的, 反正只要腦袋露出來就好.

有提到自轉的, 再偷懶一記, 假定自轉角速度和地球一樣......更簡單了, 因為相同角速度下, 向心力正比於半徑.

所以, 赤道處向心加速度為地球的4倍, 不計算了, 反正結果約為:0.135m/s^2 相比於4倍的重力加速度,忽略不計吧.

大氣壓力, 這個要看這個星球的"素質"了. 這個和星球本身的體積和密度沒有太過直接的關聯.

也偷懶吧, 假設和地球一樣的大氣層? 那大氣壓力就是4倍. 人體一下子進入有點吃不消. 得慢慢過渡, 等到體液和組織內溶入的氣體平衡才能出來.(有點像倒過來的潛水病).

4倍大氣壓看似挺高, 其實就相當於戴著呼吸器潛水40公尺.

這一點的問題還不及4倍體重來得嚴重.

7樓:筒隱陸奧

岩質星球

行星和衛星無所謂,最好有水

聚變能源

電解金屬氧化物獲得氧氣

全合成澱粉,蛋白,維生素

挖到地殼下幾百到幾萬公尺,封好

自給自足的宜居星球

8樓:Dante

不行。星球過大的體積的可能會產生過大的引力。那會瞬間把人的脊柱壓扁。站都站不起來。

補充:有乙個叫做「地球相似指數(ESI)」的指標可以用來衡量星球的宜居程度。如果題主對這個有興趣可以看看百科(維基)的內容。

9樓:聖槍遊俠張大喵

乙個比地球大十幾倍的星球引力該有地球的多少倍?人能否在十幾倍重力下生存?作為乙個對天文學和物理學沒什麼認識的人,只能想到這裡了。

10樓:

提醒你們一下,「宜居星球」指的是適合【人類】居住,說什麼其他生物或者其他生命形式的人麻煩審題可好?

理論上來講宜居星球條件極為苛刻,包括引力適當(密度限制)和磁場保護,而且無論是體積或者質量比地球大幾十倍的宜居星球的存在可能性極為低。

也許有吧,我們目前還沒觀測到。

11樓:田三川

萬有引力定律推導可以看到,相同密度的均勻天體其表面的重力大小正比於自身半徑,而質量正比於半徑的三次方。所以相同均勻材料構成的天體(比如說都是矽鋁酸鹽和鐵鎳混合物,雖然地球物質分部有明顯的分層,但這裡我們不妨假設地球的物質分部也是均勻的),其表面重力與質量數值的三次根號成正比。所以若真的有乙個與地球成分類似的岩石行星(比如它吸附的氣體很少不足以成為氣態行星),質量是地球四十到七十倍,那麼它表面重力應該是地球表面的3.

4~4.1倍。其地表面積應該在地球的12~17倍。

這樣的重力下,如果想順利生存,必須將人基因改造一下,減小人類體型減輕身體負荷、加強骨骼強度、增強心臟平均功率(4g左右的重力需要更強勁的心臟、更短的運輸距離才能將血液幫浦至頭部)。

有部分朋友還會想到地殼活動,如果沒有適量程度的地殼運動,就不能完成地幔、地殼、大氣、海洋的物質迴圈,不利於生態環境的穩定發展。那麼在前文中「和地球構成相差無幾但質量幾十倍的岩石行星」上,是否也能有適當的地殼運動呢?這裡面主要依據散熱模型的選擇。

比較樂觀的理想模型是:熱量的發散和地幔熱對流的強度類似於重力(因為都與星球質量成正比),所以即便重力大了,但地幔熱對流強度也在等比變化,所以其地殼活動的強度最終也會類似地球。(看上去確實是個不錯的結果)

但是呢,上面的推論條件都限定得極為嚴格,也忽略了成倍壓力和廣義相對論對地質演化的影響。宇宙中很難找到這樣的星球。更普遍的情況正如其他答主說的,這樣大質量的岩石行星在形成過程中就會吸附海量的氫和氦,變成氣態行星。

同樣,我們的地球由於引力不夠,每年還回損失不少氫和氦(被熱運動和宇宙輻射加速從而逃逸出地球)。

12樓:亞萌

什麼是宜居行星?

宜居行星(habitable planet、life-bearing planet),天文學專有詞語。是指適宜人類生存的行星。

看明白了吧?是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不是說適合其他生物居住的行星。

宜居行星的幾大必要條件:

1.該行星所圍繞的恆星不能太大(需考慮紫外線輻射,過大的恆星會放出大量的輻射);

2.該行星所圍繞的恆星不能太小(行星需要靠得非常近才能足夠溫暖,導致潮汐鎖定,一面永遠對著太陽一面永遠黑暗);

3.該行星所圍繞的恆星必須非常穩定;

4.該行星必須在宜居帶內;

5.該行星所圍繞的恆星必須是單星,或者至少離其他伴星要非常遠(不然行星軌道會被擾動,一會貼到太陽上,一會跑到天邊);

6.最好外層軌道上有幾個大行星充當保鏢(比如太陽系裡的木星土星,強大的引力使小行星或者彗星撞向自己,讓近日行星處於相對安全的宇宙環境);

7.行星必須是類地岩石行星;

8行星表面重力必須和地球差不多;

9.大氣層氣壓必須和地球差不多 ;

10.大氣層成分不能太離譜 ;

11.地殼活動不能太劇烈;

12.有強力的保護傘(必須有磁場保護)。

可以看出來,這些條件是非常苛刻的。宜居行星必須是巖制行星,不可以是氣態行星。而體積比地球大幾十倍的巖制行星是不可能存在的。

原因無他:體積是地球幾十倍的巖制行星,因為引力的緣故,會鎖住巨量的氫氦,從而變成乙個氣態行星。如果你把木星撥開,你會發現木星的核心,其實就是乙個巨大的岩質行星。

更重要的是,重力問題,如果你在體積是幾十倍地球的行星上,你會馬上被自己的重力壓成一團爛泥。

我感覺題主並沒有深刻理解宜居行星的概念,宜居行星並不是指需要非常勉強才能生存的行星,而是指原本就比較適合人類生存的行星,基於這一點來看,體積過大的行星,永遠不可能是宜居行星。

13樓:張軍玲

你的描述不清楚。

什麼叫大十倍。

體積大還是質量大。

體積大也不能,質量大也不能。

很多人不明白其中道理。

所謂宜居指的是,有含氧的大氣層,星球表面溫度在水的熔點左右。

第二項是距離恆星遠近決定的。

而大氣層則是星球本身引力大小決定的。地球再大或者再小一些,大氣層都將不復存在。沒了大氣,不要說呼吸了。宇宙射線和恆星發出的紫外線,就足以殺死所有地表生物。

14樓:葉同學

體積達到地球的幾十倍,那應該是個氣態行星了,這種情況下人類可不可以在上面生訪問決於人類的科技水平,也許人類能在乙個個巨型的行空堡裡生活吧。

橙矮星的行星是否比地球更宜居?它上面的生命會怎樣適應公轉週期更短和光譜特徵等自然條件?

宜居,應該是對人而言。即使地球,外星人看到也會說不宜居,地球四十多億年的歷史,宜居的時間很短。外星也是演化的,正好宜居嗎?如果宜居,都會有人居住吧,當然,那是外星人。看到別人家挺好,你說,這地方被我發現了。 暮雨聲煩 先說結論 是。論據有二。1 橙矮星的質量是太陽的50 80 僅有少量的類太陽恆星的...

如何看待科學家發現 24 顆比地球更宜居的星球?

風聲鶴唳 好吧事實上我自我相信宇宙中類似太陽地球的宜居星球千千萬萬億億不過 SO care 人類母親連火星都登陸不了太陽系都還沒走出去外面發現了什麼都離我們很遠很遠遠到有生之年系列我們都不可能真正走出太陽系除非外星科技大發現地球科技跳躍式發展按照目前的科技發展有生之年太陽系內移民還是有希望的。星際移...

在比地球大兩倍的行星上的外星人速度力量是不是也比地球人大兩倍?

如夢 首先,有些東西,是不能線性計算的,比地球大兩倍,無論是體積還是質量,大兩倍將不適宜人類居住,當然現在大部分地球上的東西都活不了,該行星距離恆星的位置及公轉週期都會不同 還有,地球上比人類力量大兩倍的生物,有的是,大象長頸鹿鯨魚東北虎,力量是人類一半的也多的是,牧羊犬狒狒啥的,既然地球上就有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