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類在思考死亡的時候會特別恐懼?

時間 2021-05-11 17:41:24

1樓:不知火冒三丈

我想大多數人主要是因為怕疼吧。覺得死亡前都會伴隨疼痛或者難受,但是如果想開了,把死亡也想象成另一種狀態,也就沒什麼可怕的了。死亡是生命的結束,但誰也不知道生命的另一端是什麼。

我個人認為,與其去思考死亡不如現在好好活著,我們對死亡一無所知,但我們應該懂得如何活著。

2樓:冷冷

小時候特別喜歡思考死亡後的感覺,感覺死後如果意思真的消散,也就像睡覺不做夢一樣的感覺吧,應該不會很恐怖。所以現在感思考這方面的事情反倒感覺不到恐慌。

3樓:夏爾

我感覺人在想未知的事情時,通常都會這樣,比如想到以後你會覺得渺茫或者嚮往又或者沮喪,當看到別人死亡時,我們活著的人會感覺那是痛苦不堪的,是生命的終點會有千百個不捨,所以每當想起死亡時都會感到害怕,其實我感覺真正面臨死亡時,我指的是自然死亡,我們可能就沒有閒暇時想的那麼可怕了,我們那個時候大多年邁家中一切安妥,有家人在身邊陪伴,死的安心,家中若不順,生活磕磕絆絆,死的解脫,我想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大家就會對死亡有了更多的想法,而不單單是求生本能的害怕

4樓:臥馬客

我認為人不是害怕死亡這個過程,而是害怕死後無盡虛無中的空虛感。對自己存在意義的否定,對「我」的無限眷戀,對可以預見卻又無法改變最終結果的無力感。那種在可見的未來裡自己終究會陷入一片虛無的恐慌,真的讓人害怕。

在這種虛無面前,宗教也只是一種逃避,神也毫無意義。如果不能跪著生,那我幹嘛不站著死呢。這就是我一直不信神的原因

5樓:狐幼稚

誰不怕死?怕的是沒死透,在棺材裡或者火葬場裡,那一瞬間突然醒來,然後看著自己死,那才是最難受的,我也是死亡焦慮症患者,我也不知道怎麼克服,或許把生活過得更痛苦點,就會慢慢淡忘了

6樓:李時珍滴皮

我現在解不開心結我也好怕,雖然說我們這樣獨一無二,經歷各方面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是還是好怕那種無我的狀態,太獨一無二意味著就永遠消散了,你的世界宇宙就已經消失了,哪天就算有這麼巧,一樣的量子,一樣的物質行成了你,但是經歷,還有可能不是人的高階物種,也不是你了,當我糊塗的時候想著不想糊塗的活著,當想多了發現萬念俱灰,所以你想的差不多就停止吧不去想,想太多知道太多未必是件好事,傻乎乎活著吧

7樓:

有個通感症的醫生,據說他看到病人身體某個部位疼痛的時候,自己也會跟著痛,而且聽到某個特定的詞也會產生反應,比如聽到牙疼,他就不能控制自己,真的牙疼了。一天,他從醫院的辦公室出來,看見了一具屍體。。。。。據說他事後的話說:

我當時感覺自己陷入一片無盡的虛無恐慌之中,像什麼都不存在,身體僵硬在原地。過了10多秒之後,我無法控制自己,跑去衛生間吐了半小時。。

這可能是活人對死亡體驗的最直接感覺。

8樓:鬥谷於菟

作為乙個比較早熟的無神論者,我在初中的時候就考慮過死亡這件事(莫誤會,不是考慮自殺),印象深刻的一點是,考慮死法我是無感的,無論是砍頭、分屍、中毒、上吊、還是溺水,我心中毫無波瀾甚至有點想笑。但是一想到死後自己就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感覺不到了,我脊背上就一陣發涼,對這種空虛的恐懼讓我幾次思考不下去。之後的一段時間讓我認識到:

宗教裡無論是天堂還是地獄,還是來世,不都是對這種空虛的逃避麼。

現在我認為我大概想明白了:對死亡的恐懼於生物而言不是一種缺點,而是一項能力。生物之所以為生物,乙個特點就是可以對外界環境做出反應,這種反應多數情況下可以「保證其個體持續存在」,而死亡則標誌著這種反應的喪失。

當面對死亡時,生物為了生存首要的任務是逃脫死亡而不是靠近並研究它。那麼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擁有對死亡恐懼能力的生物將會更加主動地避免危險,逃避死亡,從而提高自己的生存機率,更容易延續物種。人類作為目前生存優勢最大的物種,有這種能力想來不是什麼異事。

9樓:包姑娘

很符合我現在的狀態,回答這個問題時已經凌晨兩點。

身體稍微不舒服就怕是有什麼大病,開車也特別小心,總之一切都會聯想到死亡。經常在知乎上看「人死的時候會有什麼表現」之類的話題。

即使知道人類不過是茫茫宇宙中異常渺小的東西,喜怒哀樂和生死都是再平常不過的事。還是會異常恐懼死亡,經常幻想自己死亡的時候會是什麼樣的,會是眼前閃過很多小時候難忘的畫面嗎?會因為放不下自己在乎的人而無奈地流淚嗎?

10樓:青銅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程度的這種恐懼,可能非常怕,也可能很無感。

個人覺得,是對未知恐懼的程度

我們怕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後的自己

有沒有意識等等

如果,有一天

科學家向人們宣稱

人死過後會進入乙個全新世界,人死之後會在那個世界繼續生活有主觀意識

那我想,死亡對人們來說,就沒那麼可怕了

11樓:聖道與禪修

特別懼怕死亡呢有幾種原因

一是嗔心重,自己的心相續裡斷念的部分太多,總是不夠明覺,心就容易不斷地起昏沉、起斷續,這時人的恐懼心就會越發嚴重,強烈地感覺到需要依賴什麼而佇立。

二是不善心在不斷生起,這可能是過去的不善心在成熟,心在不自覺地導向不好的方向,也就是覺得不好的情緒、年頭、事情要來臨。

第三種,這裡講的也很關鍵:很多人由於缺少無痴心所,也就是說,這一生結生的心本身就不夠明覺,總是想不清楚事情,只能依賴自己的思維,也就是思心所來不斷地自我定位,努力以集起的方式來確認自己。這樣的狀態類似於用腦過度,或者心思使用太用力。

那需不需要害怕死亡呢?

不需要恐懼,

在了解了死的真相之後也不應當恐懼,

恐懼也將因為了知而趨於止息。

普通人的心呢,也會很自然地不斷生起,不斷相續,即使是死亡,也是這一生一結束,就立刻生起結生心。普通人的心也是相續不斷地集起,不會斷絕的。眾生正是以這樣的相續心結生到各種生命狀態裡,以結生心的接續來佇立於命。

那如果嗔心嚴重了,也就是恐懼心嚴重了、自我傷害的傾向嚴重了會怎麼樣呢?心會越來越散亂、不明覺,這樣心就在不斷地受苦、漏,這時活著的體驗就非常差了。

佛陀常常教導所有的人、天人,應當堅持布施,不斷地布施,以前善、中善、後善的心快樂地布施。

所有的修行者呢,都依靠布施來積累最基本的福德,以讓自己的心導向善,讓自己的心生起善,讓自己住於樂,這樣心會獲得不苦、輕安、快樂、明覺的利益。

那有了這樣善的心呢,如果又能夠學習佛法的智慧型,有對正法的皈依,當然,最重要的,在生活裡能夠堅持戒律

這樣就能讓自己的善心不斷增長,心的相續品質越來越高,超脫愚痴的無痴心越來越強,心將獲得明覺,獲得不苦,獲得超脫生死的智慧型利益。

可能這裡講的不太容易理解,但只要堅持學習,哪怕只是這一篇文字翻來覆去地閱讀,思維怎樣是苦,怎樣是不苦,怎樣是心,怎樣是心的善、心的苦快樂,

也能夠直接地帶來心解脫的利益。

這就是佛法的威力咯

只要以信心來領受,來踐行,就能直接獲得心最上的利益。

只要堅持思維怎樣是苦,怎樣是解脫,學習依照教導來如理作意,就能不斷解脫苦的集起。

能夠懂得多少呢,這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只要讀來,只要有信心,就能讓心直接獲得寂靜、明覺、快樂的利益。

所以,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在做的非常非常簡單,

了解自己的心,

讓心快樂,

讓心領受善的利益。

那祝你快樂

也祝你擁有壽、美、樂與力

成為修行、解脫的助緣!

薩度~薩度~薩度~(隨喜)

為什麼人類會感到厭倦

木櫻草草 生活千篇一律,平平淡淡,沒有不順,同樣也沒有驚喜,眼界太窄,在生活中的興趣太少,沒有朋友交流傾訴苦楚,心理上不甘平淡,無力改變現狀或者患了懶癌不願改變自己與自己的生活 杜拉拉 因為失去了目標,沒有了慾望 我非常贊同叔本華的這樣一段話 從最低等以致最高等的意志現象所展現的各階段中,意志總是孜...

為什麼人類從小的時候開始學習?

王默默MO 人類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就具備不斷學習的資質,沒有人不學習,不學習就是廢物乙個,這個社會,哪怕最簡單的工作都需要學,你要生存,學習是你唯一的條件! 鄧曉曉 因為剛出生的娃什麼都不會,而人活在世上必須掌握一些知識。不僅人類,所有的動物生下來就被父母帶著學習的。如果你覺得讀書難,你想想,你會吃飯...

當你們思考死亡的時候會有什麼感覺?

似錦不吃糖 在今年暑假,我的伯伯討債被刀直中心臟而亡。第一反應,是震驚,不安。第二反應,這是在開玩笑。第三反應時候,我媽媽認真的看著我,我不知道如何回答。可能,就是無法回答吧。千人有千面。很多人對待死亡的方式不同,可能是坦然,是惶恐,是不安,是無措,是不甘。但它真實的發生在你身邊,你面前時,任何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