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連微積分都不會算,卻能侃侃而談 科學的盡頭 呢?

時間 2021-05-09 11:15:22

1樓:vstardustr

霍金在聊寫《時間簡史》的時候,說到過:書裡面每多乙個數學公式,書的銷量就會減一半,全書只有質能方程E=mc2,因此普及了全世界人的科學知識,讓科學不僅僅是象牙塔裡的人的研究,讓普通大眾得以窺見禁錮在數學公式裡的科學之美。

2樓:不學無術

因為「科學的盡頭」這樣的問題確實不需要多少智商就能想清楚,而微積分則要學習。不清楚題主要表達什麼,不過我向來對由誰來決定什麼問題只能由什麼人才能說的調調不肖!問出這樣的問題想必題主覺得自己很有發言權,想必題主數學不錯,怎麼圖書館裡沒有你的書?

3樓:RicardoK.Ls

微積分會不會與通達哲理並不衝突

實際上,世間的道理事物運轉的規律,又不是只有去學數學才能看明白的。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抵進這條道路的入口又不是只有乙個。無論學的哪門專業,從事的是哪個行業,宇宙運轉的規律總會體現在其中,任何人都能接觸的到,無非是每個人能不能感受到願意去理解感悟的差距了。

數學這種研究量化事物規律的學科,在哲學這方面,當然容易陷入空談,妄想,坐而論道的危險境地。擺脫的方法自然就是多聽多看多經歷多感悟。但在數學的強大影響下,自身的生活經歷可能不夠。

所以我建議學習數學時一定要兼併的學習另一門學科,最好是能將數學應用的地方,以數理思維入他行去感悟自己的思想。

4樓:漫無目的的路人

我爹是個警察,曾經在警校教過刑偵。他跟我講過他的四個同一批入校的數學老師同事,現在都評上教授了,在各大高校帶研究生。

結果這四個人裡面三個都開始吃齋念佛了,剩下乙個天天跑步,一到下午五點下班就順著學校操場跑三個小時馬拉松……

究其原因,說是因為信仰的缺失;

因為他們看不到他們所學的所教的這一切的真正意義;

所謂平常學的這些規律性的東西到頭來不也只是人們觀察得到的結論嗎?

真的能稱之為完全客觀的科學嗎?

這麼看是真的覺得自己在往前人給你挖好的坑里跳……我本人就是數學系的,有時就總感覺自己的思維邏輯在慢慢固化,有些證明不了的事兒根本沒有辦法用腦子想象的到,但其實它有可能真的存在……

其實細想一下真的挺可怕的……

5樓:ttsddd

很明顯,大眾普遍處在紅色剪頭的地方,於是說科學的盡頭是哲學,而科學家在理論未突破時處在綠色剪頭的地方,所以說科學的盡頭是哲學。

6樓:

這不就像段子裡常說的,北京的計程車司機能侃一路的政治嘛。

過年回老家,聽著在地里幹了一輩子農活的長輩們,對上面的一些事侃侃而談,他們可能沒讀過任何歷史或者政治專著,甚至正經書都沒看過幾本,那不也能侃侃而談嘛。只不過聽的人自己心裡有數,別當真就是了。

另外有的人,民科就民科,別用「推斷」這個詞,你那最多叫想象。

7樓:裝睡的露希娜

對於這個問題,我不想以對待問題的形式回答。因為這就好比在問為什麼動物要進食才能活下去一樣。我認為這只是人類好奇心的普遍體現,至於為什麼今天它能作為問題出現在這裡,我想與其說是問題不如說是部分人的偏見要更準確吧。

最後,送給題主一句話。你看這句就很不錯,朗朗上口:

我想知道上帝怎樣創造了這個世界,對這樣或那樣的具體現象我不太感興趣。我想知道世界的內在規律,其餘則是細枝末節。

這不是我說的,是愛因斯坦說的。

8樓:疑疑

題主連自己都不可知,卻侃侃而談其他人。

你看,這是人類的通性。

佛家說了解無常,體悟當下,但如果人真的只在自己能力侷限範圍內生活,怕是現在大家還是原始人。

所以,這道題,是辯證的看。

只不過,有些人進步太小,所以看起來談的比較扯淡。

我想不會有人說教員,連五十步外的靶子都打不中,乙個日本兵都沒殺過,居然敢寫《論持久戰》吧。

人是自我促進的生物,吹牛跟夢想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努力提公升自我了,而不取決於當下你的水平。

9樓:王人傑

這個問題我只看到了題主這種會高等數學的人對不會高等數學的人的優越感。

回到科學的盡頭這個問題,你可以說100>50,但不能說100比50更接近正無窮。更不是說不會高等數學的人就和愚昧無知劃等號,恰恰這些嘲諷別人不會會高等數學的人失去了尊重和敬畏。

10樓:案山子

微積分是知識,需要後天的積累。

科學的盡頭是意識,是智慧型,是先驗的,人人生而具有的。

智慧型與知識不一定正相關。

反而知識的積累過程到可能積累愚蠢與自大

11樓:東方神英

有些人嘲笑那些好高騖遠,不懂得腳踏實地的人對不著邊際的事情侃侃而談,但試問哪乙個科學巨匠不是懷揣著對科學未來的無限夢想而投身於科學事業中的呢?今天你看不起的酸腐書呆子,明天就有可能讓你刮目相看。

以下是霍金先生在著作《時間簡史》中的最後一句話,或許能很好地闡明問題的本質。

12樓:fe001-qs

我尋思,牛頓作為最早發展微積分的大佬之一(為了避免爭論,算他是和萊布尼茨一起發展的吧)晚年不也把科學的盡頭指向了上帝?

只許大佬玩真神學,不讓平民論偽科學?

13樓:啦啦啦

因為有很多更nb的人能把自己學到的抽象的知識變得簡明易懂而且很吸引人。而另一些嘛都不會的人把這些故事都理解了,從而就能像講故事一樣給我們整上一兩句了。

14樓:

我就知道有人會在這個問題下拿「科學的盡頭是哲學」這句話來扯淡。

然而事實上是,羅素、波普爾、維根斯坦……這些科學哲學、數學哲學方面的學者都有理工科背景 ,而且據說清華科學哲學研究不在哲學系而在社科那邊……

所以不懂微積分還是談個鬼「科學的盡頭」

15樓:

為什麼有些人疊氮酸鈉和硝酸銨都不知道,卻好意思談沃爾沃安全效能?

為什麼有的人連勾芡都不會,卻好意思談中西方餐飲文化差異?

為什麼有的人連公尺其林輪胎有幾個系列都不知道,卻好意思談自己吃過幾家公尺其林餐廳?

是啊,為什麼?因為人家樂意。

對於一些膾炙人口的結論,有必要知道其原理嗎?(知道當然更好)

我不是裁縫,但我也知道LV就位元步貴,我為什麼就不配說?

不會做就不配說嗎?

題主想要的答案可能很簡單,無外乎就是那些沒文化的人在裝B,知道幾個熱詞就得瑟。

但是那些會算微積分的人,都未必知道1+1到底等於幾。還沾沾自喜地帶著優越感去各個平台提問呢。

(即使什麼都會,我感覺帶著優越感提問還是挺不尊重人的,畢竟大家都是普通人。)

16樓:大角星

去問問馬斯克,還會不會算微積分?

我想,他肯定不會算了。

但是,如果需要他親自去算,他會很快恢復的。

或者,即使從來沒學過的東西,他也會很快學會。

這並不影響他用微積分,或超越微積分的思想去創新…李斯克也是這樣,楊斯克還是這樣…

微積分很重要,還是懂得為好,但有些東西沒那麼重要,不懂可能更好,更科學未來……

17樓:一水

微積分與科學的盡頭有啥關係?

根本不相關好吧!

科學是有條件的,也就是說:在某些假定條件的基礎上,所以科學處處都有盡頭。

因為只要超過前提條件,處處都是科學無法解決的問題……

18樓:不知道不知道

害,這有什麼,公園老頭連北京都沒去過卻能縱覽全球,能高談國家大事走向,能闊論國際風雲,言之鑿鑿有理有據,小夥子,我觀你天庭飽滿有大富大貴之相,改日定登大雅之堂,來聽聽?

說白了,就是不用負責,放出來彩虹羅圈翻花p,也沒有事,你以為沒有目的的謠言都是怎麼來的…讓部門發言人瞎說試試,別說鏡頭前,就是私下裡都要慎言。

19樓:伊生不是醫生

我把這個解釋為認知內和認知外。

如果「科學的盡頭」是乙個集合,我們在日常生活閱讀中會了解很多和他相交的集合,這樣會形成對他的認知。

微積分就是乙個單獨的集合。不接觸就屬於完全不知道的範疇。

就好比你會燒一道菜,那麼你基本就會知道其他菜的做法,好不好吃是一方面。如果完全沒有接觸過做菜,那你刀都是抖的

20樓:就這樣吧

這個問題太狹隘了,微積分的全部是科學,科學的全部不是微積分,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語言學家需要學好微積分嗎?語言學也是一門科學

21樓:

這個問題有點五十步笑百步。

牛頓發明的微積分,那他能不能道破科學盡頭?

牛頓之前出生的物理學家是不是都沒有資格談論科學的盡頭了?

大家本來就是說說罷了,無非就是證據多一點少一點的區別。擁有多少證據才夠資格?恐怕只懂個微積分也遠遠不夠。

提這個問題是為了聚眾攻擊民科吧?

其實用不著攻擊,他們真的只是說說而已,難道真的要把人們割裂成絕對專家和絕對文盲?往好處想,正是因為學術普及到大眾,才使人們的業餘生活變得豐富起來。

22樓:笑容逐漸消失丶

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如果我給你說你所知道的哲學和科學最後將會劃為乙個科目,你會不會覺得我在胡扯,我在浪費你的時間?

科學的盡頭是什麼?你知道麼?數學家知道麼?或者說有的科學家自己都不敢說自己知道。

那麼為什麼你所說的有些人會對這些東西侃侃而談呢?

因為他們有這方面的思考(吹牛的人除外),促使人類社會進步的就是思考。

個人認為只要認真思考了,那麼那個人說的東西都是有用的。至少對他自己來說是這樣的。

23樓:Decyclization

沒人比我更懂科學~

no one knows science better than me

還有,會微積分也就一般水平,會微積分和會解納維斯托克斯方程還不是一回事。

24樓:木魚

我不會算微積分公式,但是我知道他大概的原理,我個人覺得,大部分學科都是為了人們探求真理服務的,數學也只是一種方法而已,比如我有一箱桌球,我想知道這一箱有多少桌球,我可以乙個個數,但是我也可以通過一箱球的重量和乙個球的重量來計算,最終得出的結果,其實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會基於自己的認知而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們的認知都是有限的,但是每個人都有權利分享自己的世界觀,其實兩者並不存在衝突,對於我們來說,我們通過自己所掌握的規律,去判斷分析推理,所得出的結論,就是我們所認為的盡頭,而這個規律並不是指某乙個原理或者公式,而是事物發展的規律,老子也不會算微積分,甚至圓的面積都不會算,但是他能夠給我們提供框架,世界上並沒有人精通所有科學,但是每個人卻都在為探索科學盡頭付出能量。

25樓:骷髏

你要知道什麼叫思想和解法,思想和解法都是必要的,不會解法不代表不能談論,不會思想怎麼談呢?但是對於題而已,哪個不會也不行

26樓:行將就木

第一次寫

導數都沒學更別提微積分了之前了解過一點皮毛但是這都不重要至於科學的盡頭什麼是科學?按照普適的定義它有無數的分支,每個學科都可以說是有乙個盡頭或者沒有生物學不是應用化學化學不是應用物理學所以一概而談未免草率。

什麼是盡頭?對於物理大一統理論是嗎?對於生物,缸中之腦是嗎?

對於資訊,人工智慧是嗎?而這些所謂的盡頭都是建立在人類目前的認知基礎傷的。這些認知是大部分人類所共有的,所以侃侃而談又如何?

新鮮的想法科學的列車在證明和證偽中前進前進前進進

為什麼現在有些人都不會好好說話?

我本來是想提問,跟男朋友不能好好說話怎麼辦。結果看到這條。我本人是個急性子,我平時說話很委婉的,但是真的不能乙個問題超過三遍,或者明知故問那種,一下就燥了。就是感覺對方根本沒在認真聽,我就特別燥,這個毛病挺不好的。我好多朋友就是這樣鬧掰的,還有男朋友也是,現在被我整的也沒耐心了 哎 真挺想和人好好說...

為什麼我連自省都不會?

覺一 不會自省會不會是因為不知道怎麼才是 對 的,我們自省的時候會想我們那件事做的不夠合理不夠好,以後要怎麼做才會更好,那這個好不好就有個判斷,是不是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好或者是對,所以才不知道怎麼自省呢?因為你只是一句話,所以較難判斷你的點,姑且就按我的看法來講吧,如果是不知道怎麼做是對的,那最好的辦...

為什麼有些人寧願看漫劇都不會看影視劇?漫畫 動漫的吸引力在哪?

他的文字 我,從小學起,就看動漫,不主動看任何影視劇,更沒看過綜藝節目。偶爾有的晚上吃飯,我老媽邊吃邊看電視,我又不能離桌吃吧,就瞅瞅。實話說這一瞅,非但不吸引人,倒是實力勸退我。我老媽挑劇,劇名有 愛 字 甜甜戀愛劇 泰劇 某次吃飯又看到我老媽臉上露出那種姨母笑,轉頭一看,類似什麼霸道少爺愛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