嚶 字作為乙個書面用語是如何發展到今天的 嚶嚶怪 的,應看作語言文化的喪失還是語言文化的演變?

時間 2021-06-05 10:17:16

1樓:

語言文化的喪失

這說法有點嚴重了。什麼是喪失?我們一路走來喪失的傳統文化太多了,90年代生人開始相信聖誕老人了,開始在麥當勞必勝客過生日。

他們不知道阿福,沒放過風箏,沒見過長命鎖,沒上過八仙桌,沒爬過大門檻,所以,過去傳統的東西在他們看來,是沒有質感的,是蒼白的。

語言文化也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如果說文言文文化、古詩詞文化作為語言文化的一部分,已經喪失了,那還說得過去。但僅僅因為乙個「嚶」字的遷意,就看作語言文化的喪失,這有點太過於小題大做了。就比如乙個中中國人向他國主義諂媚,就說整個中華民族都失去脊梁。

其他人肯定不允許,所以其它文字也不同意題主的說法。

那語言文化的演變呢?

這種確實是存在的,而且一直都在,除了「嚶嚶嚶」,還有「麼麼噠」「嗚嗚嗚」,甚至「吃飯飯」「睡覺覺」「學習習」。語言文化主要在傳播過程中發生演變,而有些語言文化的演變是無意識的、偶然的,可能因為手誤、口誤或者輸入法的原因,識別為其它片語,剛好在當時的聊天語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從而流傳開來。而有些語言文化的演變則是有意識、人為的,例如最近LXL的「做頭髮」、「麻辣燙」都是給人強行賦予其它內在涵義,並被社會大部分接受和認可。

語言文化的演變歸因於通訊工具的快速發展,以前天南地北,交流不便,語言不通;現在全球各地,即時通訊,互相交流。你可能覺得「吃飯飯」疊音很有意思,但可能在四川當地很常見;你可能覺得「你這人兒」兒化音很有意思,但在京津一片很常見;你可能覺得「不要醬紫」嗲音很有意思,但在台灣當地很常見,不同語言文化接觸產生的新語言文化不斷傳播,就成了現在語言文化的演變。

你也許還會問這種趨勢是好是壞,繼續發展下去會不會又是傳統文化的喪失?

怎麼說呢?泱泱中華少說也五千年了,時間還在不斷推移,並不是所有的傳統都值得被儲存流傳下來,也不能因為為了保護傳統文化就停止創新創造。老祖宗們留下來給我們的實在太多了,我們也不能全部

哎呀不說了,公司下午茶

2樓:杜玉橋

一,擬聲詞本來就是語言的習慣構詞法,幾乎所有語音都會存在擬聲詞

二,實詞的虛詞化似乎是漢語(和日語)的一種趨勢。比如「首鼠兩端」中的「首鼠」逐漸演化為「躊躇」「猶豫」

和「汪洋」演化為「茫洋」「茫然」(以上兩例來自音韻學的「因聲求義」原則的推論,都來自萬獻初老師的音韻學公開課課上原例)

*三,總結其他回答。

1,這本來就是其中乙個用法,不影響這個字整體的意思,更扯不到文化缺失這麼深刻的課題。

2,雖然網上很多人這麼用,仍然只是部分人的用法,就像你附近的小團體會給別人取滑稽的暱稱,有時候是表達厭惡,但是有時候只是作為親密關係間的一種樂趣,解釋過度顯然無益。

3樓:微言大義的翅揚

「嚶嚶」本來就是哭聲的擬聲詞啊……

呃,現在有些二次元網民愛賣萌裝哭,這很正常啊。

這跟是不是書面用語有個什麼關係呢。

你不理解……就算了唄,人家這樣說又沒侵犯到你的人身自由。

作為乙個毛筆字的初學者,如何練習筆法?

mohnny 我建議上去就站著寫。記得當初學畫畫的時候,字是順帶練一練。畫畫一般是站著畫,拿筆也很隨意。但是好處是拿筆比較穩了,大概可以拿到筆最上面吊著手腕寫。站著練的好處就是筆真的拿的穩!拿穩筆之後再好好琢磨琢磨帖就好啦 123 如果僅僅是初學者的話,沒必要學什麼高深的理論知識,也沒必要去買多麼專...

作為乙個口吃患者,有哪些字或者詞,發音比較困難?

作為幾十年口吃患者,最容易發不出的就是開頭是B和G這兩個音。有一次超市,售貨員問我要不要塑料,全身勁兒都使出來都沒說出乙個不字兒,最後使勁兒搖頭.腦袋疼 做報告時都得事先把開頭的是B的字兒替換掉 難受 口吃大多可以改善,說話不要急,把每個音節都要專門的去練,一定會有所改變的 遇到某些字或詞發生口吃,...

作為乙個INJ如果發展出了Si會造成什麼後果?

Spuro infj.我在發展Si.體驗是生活更有規律 更健康,做家務 做飯。會去記一些關於人和事的細節,從而迴圈連系提公升到Ni。有幫助。Si不高,也不打算發展得很高。有幫助就行。不要妖魔化哈 忘記 首先不要發展和信奉 陰謀論 他們總是讓人恐懼,但在現實層面沒什麼意義。si和ni本身意義上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