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知道自己做不好就會拖延,導致做不好的事情越來越多。現在有點抑鬱,是不是很失敗,是不是咎由自取

時間 2021-06-02 04:36:53

1樓:布嚕布嚕

可能有焦慮存在,看看是不是你要做的事,如果是,慢慢做,不要再情緒不穩定時去做,給自己乙個習慣(自律)慢慢改善拖延症的問題

2樓:路人

按阿德勒的目的論來說,你只是為了不想做好,而給自己找了乙個藉口。

一件事兩件事做不好又有什麼關係呢,人生路這麼長,如果都把時間精力放在沒做好的這幾件事情上,那愛迪生能發明燈泡麼?

3樓:貓八兩

人生狀態不過如此,我們只要接受我們是普通人,本就是普普通通的,慢慢做總會做好,有時候,一直被網上的成功學否定,拖延症什麼的,你需要的拋棄自我標籤,認可自己,自我鼓勵。自我否定是最難受的。人生本就艱難,最怕的是自我否定,接受自己,鼓勵自己,慢慢走。

4樓:吳越方

老闆昨天說我業務能力差,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這樣??其實,不是業務能力差,是你沒找到方法。同樣的道理,你不是做不好,而是沒找到方法

5樓:難胖小姐

那就從現在開始改變呀,不要在逃避了,逃避是沒用的,最後該你做的別人不會幫你完成。

下次在遇到做不好的事情,先嘗試著找到突破口,哪怕是一點點,每天都有進步的那種,當你最後完成的時候會很有成就感,加油!

6樓:憨憨的自我世界

你從現在開始慢慢改變還不晚,做不好那就一件件的來,這件事情做不好那就換另一件,或者你也可以詢問、尋求一些你的室友,同學的幫助,生活就是這樣,有事情做才會充實自己,你不比別人差,你只是心思更加細膩,想的比別人多而已,最好的辦法就是化壓力為動力,既然想做出改變,想變好,那就使下勁來。不定時的給自己心理暗示,多給自己一些鼓勵的讚美詞,生活很美好,你也會更美好,不要總想著自己是不是個loser.和別人相比自己顯得很失敗,這樣想只會讓自己陷的越來越深,做自己就好,努力過了就會有收穫。

其實,說實話,我和你一樣時常會有這樣的想法,但是想來想去就只是在想,何不做一些可以改變自己的事情呢,看看書,堅持鍛鍊,只要有改變,有所成長就是收穫,大學說白了就是乙個社會的縮影,身處其中,作為普通人的我只能苦笑,我的經歷告訴我你不做出一些改變,你只會永遠的在那裡獨自鬱鬱寡歡,所以,不妨大膽走出來看看Sunny,看看真實的自己,發現自我。

7樓:夜落烏啼

自已做不好分兩種情況,第一是這件事情本來是能做好的,你認為做不好,這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現。第二這件事是真正的做不好,超出你個人能力的範圍了,這就要請教別人或者要靠團隊。因為任何人的成就感都是幹完之後才獲得的,所以拖延症是一切工作的死敵,這點尤其重要。

別抑鬱了,打起精神努力幹活,不管幹得好與不好,都去嘗試,勝不驕敗不餒,你會擁有乙個美好的明天。

8樓:姜紫柚

1、有部分的大學有一種只提供給本校生的選擇叫做「轉專業」,如果你們學校也有這一項,那就趙老師或者教務處打聽一下相關條件,然後保持自己現有專業成績至少要差不多,在校表現好一點,有利於轉專業的順利實現。

2、學校的心理諮詢室一般會提供基礎的心理諮詢和心裡診斷,但是大概率上是給不了精準專業的心裡診斷,如果你只是想找個可以被傾聽和可以放下顧忌進行理性對話的地方,可以去試試,但是如果你自我感覺不是很好,還是要找專業的地方進行診斷,或者找學校心理諮詢室的老師做一下心理醫生推薦。如果你不想外出感覺在學校心理諮詢室目前就能解決你的問題,那你和學校心理諮詢室作登記的負責人說明一下你的情況,也許可以優先安排你的。

3、如果是困於險境不知道如何改變,既不想浪費時間和金錢,也覺得在現在的環境下真的不能堅持下去,第一:和父母進行溝通,說明自己的情況,然後通過家長和導員介入與學校進行換專業的溝通,可以通過校內考核或者其他學校提出的要求進行專業的轉變;第二:破釜沉舟,重新再來,重考;第三:

暫時放下自己的喜好情緒,只從增長知識和鍛鍊能力的方向出發,努力將這四年大學生活國的充實,多的對得起自己,然後辛苦一點,認定你喜歡的專業之後在大學期間報乙個雙學位,順利拿到本學位和雙學位的相關證書,然後準備跨專業考研,打好基礎,在大四的時候跨考你喜歡的專業;第四:大學是乙個綜合能力培養的地方,專業知識只是幫助你能系統地更有利於精於某乙個方向,但是畢業之後你會發現,所學專業真的不是就一定等於就業方向的,只要你足夠優秀,有能勝任工作的能力,跨專業就業且在領域內作出成績的人真的是大有人在的。

4、這個世界上除非自己真的放不過自己,不然就相信真的會存在天無絕人之路的可能,如果你沒有看見這個可能,不是它來得太快太小,是你沒有時刻準備著所以才不停的錯過。從小事開始做起來、從當下開始動起來、從每乙個可以改變你未來的瞬間準備起來,你一直做好準備在等著機會,機會就會出現在你眼前。

陌生人,祝好!

9樓:柒零70

想知道是做了發現和預設有出入?還是? 每個人都有擅長和不擅長的部分,提主是面對所有的事物都有這樣的想法?

還是? 在這能和提主相遇證明提主是乙個積極探索和反思的人;那麼當提主面對拖延時是自動選擇遮蔽、亦或逃避呢?還是勇敢的選擇面對、接納、和擔當呢?

如果再次面臨拖延時提主不妨嘗試著面對、接納現狀,從內心接受所面臨的問題,然後可不可以嘗試著跳出這個習以為常的思維、換一種方式、一種角度、一種立場去重新思考問題,去重新審視內在的潛力,去重新獲取動力和欣賞自己呢?「成功和失敗差異在於成功的人多失敗了一次」,所以失敗、挫折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是不可或缺的,同時也是我們學會擔當的成熟標誌和見證,是不是這樣呢?

10樓:招財大白兔

感覺你對自己很不自信,萬事開頭難,很多事情開始做起來比較難,順手以後發現也就那麼一回事,不要現在心中先否定自己。

既然知道自己做不好,就去想想是什麼原因導致自己沒辦法做好,找到源頭,慢慢提公升自己。建議你可以先從簡單的事情開始做起,慢慢給自己找回自信,量變引起質變,相信你會慢慢好起來的。

11樓:張琦琳

首先要克服心態,你認為你做不好,那就做一次不論結果是做好了還是沒有做好最起碼你做了。能克服第一次就能克服第二次,相信你會越來越好的

12樓:向陽生長

引用:知道自己做不好就會拖延?

不!恰恰是你對自己有著完美的期待,才會導致你拖延,因為完美的終極是嫌棄。

你印象中有兩個自己,乙個是過度完美的理想化的自己,乙個是現實中的自己,他們兩個的認知正在衝突著(現實的衝突- 比如事件沒有達成導致挑戰了,理想中自我的完美形象),所以形成了你現在當下的自我感受(認知產生的情緒)。

解釋:通常來說情緒有兩個作用,

*乙個是把認知快速的轉變為行為(情緒是認知的催化劑,是變成行動的催化劑),是把想法快速轉變為動能促使行動的一種激素分泌的加速結果。

*但是當認知不能通過情緒催(行動的催化劑)轉變為行為並達成自我預期的時候,產生的這種情緒會在思維裡停留,它會形成大腦的自我保護與再平衡,比如它會產生喜悅的,悲傷的焦慮的各種情緒,通常這種情緒只是一種大腦自我的代償和在平衡功能,正因為他是完全屬於個體的,自我的情緒畫的內在體驗,所以他對於事物的發展本身並沒有太大幫助(所以不能變化為行動力去自我探索,自我成長能力的情緒只是感動自己用的)。

關於心理諮詢,其實學校裡面排的心裡諮詢從人員配比角度來說確實不夠用,你可以選擇平台類諮詢比如壹心理,簡單心理,心樂土,壹點靈心理等。

所以當初期(事件引發)的情緒並不能促使你行為達成的時候,他產生了一種歸因和歸罪邏輯,在大腦裡反覆的折騰著你,讓你形成了一種責怪邏輯,因為規矩的責怪邏輯,它是大腦意識中的一種自我保護模式,把所有的原因歸結為外部關係(受害者人格)了以後,我可以迴避的自我成長,甚至我也可以把這部分原因全部怪在自己的能力上(抑鬱/焦慮的人格衝突),也可以去迴避能力成長需要的挑戰和成本投入,

在上述這個前提下,你的另一層自我需求能力給啟用:被需求

通過這種方式需要他人來關注你,來幫助你來給予你能量,但是你又因為理想中完美自我的形象卡住了你向外去尋求社會支援系統的這個步驟,所以你一直在原地打轉,沒有找到突破點。

路徑:自我緩解的路徑通常來說是通過瑜伽適度的有氧運動,比如戶外運動,配合的MBSR正念冥想(並不清楚你產生上述這些情緒化的反應,它持續時間有多久,通常是需要1:3的比例,比如你已經上述的這種自我認知自我情緒化的反應,已經持續乙個學期了或者兩個學期了,那你投入的影響運動和相關的療癒時間至少要對等/翻2-3)來達成自我的心理調整和療愈(清除已有的固化認知,重新寫入新的人格信念在第1階段裡,通常需要20~30天才可以擦寫一條自動化的習慣認知,再通過另乙個20天到30天,重新寫入一條新的認知信念)。

13樓:酒蠍子

前幾天剛看了《士兵突擊》,快30的人了第一次看。

你難受這個事本身沒問題,覺照未滅。但是你下一步的方向應該考慮心理脫敏,麻木是個中性詞。

找不到方向就先找根蠟燭,想辦法點亮它。藉著光找找方向。可以把目前的專業當蠟燭,也可以另找;即便點蠟沒有什麼回報,可以更了解自己。你對自己本質的認識是偏激的。

有機會看看《士兵突擊》前10幾集,看看許三多掄錘。

14樓:不器

覺得怕做不好就會拖延只是說明你對做好有更高的要求。而這個更高的要求可能是對自己的苛責,如同你現在的體能只能遊五十公尺你卻要求自己遊70公尺。另外通常不去做一件事情是因為這件事情吸引你的程度不足以讓你採取行動。

15樓:再見之前

不是。你很棒,只是你身邊沒有乙個可以告訴你這一點的人,所以才會如此難受和脆弱。

我,只能告訴你我做的選擇——活著。

無論有多少萬次想死,都要堅持不踏出最後一步。

生活中發生的痛苦的事不會只有這一件,也不會像他們說的,隨時間過去就消失了。但是,只要堅持活著,就能一點點堅強起來,雖然痛苦不會消失,但是只要活著,工作賺了錢,自己咬咬牙去做心理諮詢,就能好一點,痛苦也會消失一點,或者活著去遇見乙個可以修補你創傷的人。

最後就是,我們活著,經歷那麼多的事,會做錯選擇,也會做錯事,甚至會走一些彎路,這都沒關係,都可以重新開始,只要最後能讓自己幸福。

16樓:安娜下午茶

你想解決什麼問題:1.換專業?2.拖延症?3.完美焦慮?4.父母的期待?5.責任心?

1.換專業:如果這是唯一解決之道,問題就簡單了。看看學校關於轉專業的規定,努力符合標準。

錯過時間怎麼辦?退學重考個喜歡的專業。浪費時間怎麼算?一直拖延不是更浪費?

總之,都需要努力,行動。

2.拖延症:解決了動機,剩下的就是培養習慣。習慣了有效率,進步報償會讓你厭倦拖延。行為習慣培養,心理學有一套相當成熟的解決辦法。

3.完美焦慮:事到十分才算好?六七分也湊合。

4.父母的期待:父母是好父母,就是我提不起精神,滿足不了他們。那也沒辦法,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他們也只能乾瞪眼。

5.責任心:發展才是硬道理,很多事情最後都落到這裡——我能不能面對現實?能不能為自己負責?答案是肯定的,問題變簡單,痛苦也減少。答案是否定的,回到原點,再迴圈一次。

明知道自己做不好的事情還會一直嘗試,是不是一種病?

可能你撞了南牆才會回頭吧,遇見了黃河才會死心吧,可能你偏要一條路走到黑吧 但是你不去嘗試,怎麼知道自己做不好呢,一時間的失敗沒什麼,但是你要明白你努力的方向呀 可以 覺得每個人可能內心深處都會有和你一樣情況的,不甘心自己做不好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只是可能大多數人的理智能告訴自己,我也是又長處的,能接受...

為什麼有時候明知道有些事情做的不好,但還是得過且過?

你做事情追求短期利益就是期待做過這件事情馬上就想看到回報。現在我們好像都患上了叫做焦慮症的病想做的事情很多想去的地方很多計畫妖都好多好多的書。但是真正去做的時候就沒有了頭緒多有一種無從下手的感覺。總想一口吃個胖子。我想我們應該放下這種焦慮未來有太多的不確定踏踏實實的走好當下的每一天。想看很多書找張紙...

為什麼越在乎的事情,越努力做卻越做不好?

女孩的貓 個人看法 既然自己很在乎,而且努力了,也做不好,一是可能超出了你的能力範圍,這時,就不要太糾結,因為你盡力了。二是,中間出了問題,所以,沒走過一段路,要學會回顧一下過去,然後反思一下,找到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再努力去改正。但最終,不管是否成功,你都會有收穫。 yydancing 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