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公尺和華為同時開始造車,哪家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他們的區別是什麼?

時間 2021-06-02 03:30:33

1樓:科技松鼠會

造車也是涉及晶元的,短期華為有可能在晶元上卡脖子,做造車上游方案解決商成功可能性更大。

所以,華為短期動作很多,在新能源汽車上布局也是相當迅速,但是還沒做整車方面的內容。

小公尺目前還沒有太多相關動作,但雷軍是賭上自己身家和名聲,長期看小公尺汽車肯定是要做好的。

小公尺的優勢就是流量,這個能夠為小公尺爭取更多商業資源和技術支援,也能保證後續銷量市場。

汽車晶元雖然在效能要求上與手機晶元有很差差距,但是整個產業鏈大同小異,分為設計、晶圓製造、封裝(生產)、測試、生產裝置、刻蝕材料和晶元設計軟體(EDA)幾個環節。

美國佔據主導技術壟斷地位的是EDA環節。但剩下幾樣,在西方世界中呈現技術擴散狀態,被他們控制市場和技術。設計方面還是高通、英特爾、ARM、AMD、三星知名巨頭以及相關投資的企業等。

別說汽車晶元的技術要求不高,但是整個產業鏈在別人手上,而且2023年汽車晶元還是最匱乏的。

華為總不能為了造車去打造乙個汽車晶元的產業鏈,這也不太現實而且實現難度很大,造出來晶元在市場上競爭力可能是非常低。

小公尺,目前來說走的應該是先收購車企,然後用相關資質和技術去研發自己的汽車,這個跟華為模式不一樣。

2樓:

小公尺成功可能性更大,大勢如此。

前些日子小公尺官宣造車,雖然只是PPT,全網沸騰了6天多,單在知乎就包攬了5天熱榜前五。

對比一下:

之前被罵是抄襲的當時同樣是PPT的華為鴻蒙系統剛發布,在知乎熱榜前5呆了1天半。

這種待遇天差地別,這就是大勢所趨,小公尺必定勝利。

3樓:分分鐘的事情

如果這兩家同時開始造車的話,華為的成功概率更大一些。

新能源汽車繞開了傳統燃油機和變速箱的相關技術,而國內相關產業鏈已經趨於成熟。

不論是華為還是小公尺入局,成功的可能都非常大。

不論是智慧型車機,還是無人駕駛,華為都具備不錯的技術優勢。

比如最近發布的 MDC810 智慧型駕駛計算平台,算力高達 400+ TOPS ,這顯然是小公尺難以企及的。

強大的算力是無人駕駛的基礎。

從整理來看,華為的資金要更具備優勢,小公尺對於造車投入只有 100億美金,而華為已經在打通造車的邊緣產品了。

未來卡脖子的技術不在整車,而在於相關產業的配件。

很明顯,這依然不是小公尺的強項。

造車對於華為來說,顯然不是門檻。

4樓:大鳥

華為汽車研發結束了才對外宣布,出道即巔峰,直接王炸。小公尺啥都沒有就敢瞎吹也是沒誰了。

5樓:一水遮夏

華為現在除了殼子底盤輪胎內飾不造之外,其他的都給你造好了。

小公尺現在除了車不造之外,其他的廣告和營銷都給你搞好了。

你說我看好誰,我肯定看好小公尺。因為一款產品是否成功,最終還是要看營銷是否到位。

你說他們的區別是什麼,我想可能是愛吧

6樓:物到未來

華為已經明確表態不會造整車了,有內部檔案強調:不造車,誰再建言造車干擾公司,調離崗位。

大家都知道在台積電不能給麒麟先進製程的晶元代工後,華為2023年其實並不好過。所以,對於當下的華為來說,如何減少資金壓力的同時,還能為未來發展爭取到更多的利潤,就成了華為是否造車以及如何造車的取捨關鍵。2023年4月,華為曾在上海國際車展上表示:

未來汽車價值的構成70%不會在傳統的車身、底盤上,而是自動駕駛的軟體,以及計算和連線的技術。結合汽車硬體利潤不高和經濟環境不確定性風險極大的現實去考慮,「華為不造車,幫助車企造好車」的定位,其實更符合華為的長遠利益。是基於自身的優勢,而不是選擇進入陌生領域。

7樓:大勃浪

而且應為不是面對消費端的,所以也不怎麼宣傳。所以很多人不知道華為都幹了啥。

下半年有部分或全部採用這些方案的汽車上市。

我沒有貶低任何一家,畢竟競爭的產品越多,消費者越能找到合適自己的產品。

8樓:manlian

就目前的狀態分析的話,前期小公尺大概率會占上風,要是長遠看,小公尺是否能成功不知道,但華為一定會成功。華為偏重研發,厚積薄發這個很好理解。小公尺則更看重利潤,這個東西是一定的,上市公司嗎,但到底是由於雷軍的原因還是股東的原因就不清楚了,當然雷軍現在一直在喊著搞研發,至於效果嗎拭目以待吧。

藉著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比亞迪,昨天剛看了片文章說今年一季度,新能源銷量,小鵬蔚來等多家中國產品牌銷量都比比亞迪高,唱衰比亞迪,我其實一點也不擔心,我認為現在的比亞迪有點當年華為的意思,詳細的就不分析了,但我認為如果現在的這些品牌最後只能有一家活著,我相信一定是比亞迪

9樓:韭澀踩漆

某菊:我們不造車(那個叫造車的誰誰誰,哪個部門的?來人啊,拖去2012實驗室007三年),看一看瞧一瞧了喂,各位親,我們賣的是高速可移動資料中心智慧型座艙。

輪子?什麼輪子?不懂你說啥,智慧型座艙有各種形態,可以搭配四旋翼、軌道…以及其它。

淨水器大廠:全球首發中德合研德原公尺一號,年輕人的第一輛汽車,經安兔兔實驗室測試,百公里加速高達3.9000000004秒。

10樓:柏銘007

當然是華為更容易成功。

華為重視製造業,它本身就製造大約半數的手機;小公尺是輕資產運作,對製造業沒有太多經驗。汽車業恰恰需要懂得製造業,華為這點優勝。

汽車製造需要鉅額資金投入,華為的淨利潤是小公尺數倍並且累積多年,營收是小公尺四倍,資金實力優勢明顯,更容易成功。

華為有晶元,在自動駕駛技術上研發多年,估計華為的自動駕駛技術領先於小公尺,相比之下小公尺可以依仗的東西實在太少了

11樓:Mr.黃

華為,現階段華為有很多電動車想關的專利和產品,華為要造車相對簡單許多。

而小公尺專利和產品基本上沒有,說難聽點小公尺現在在車企領域還是個空殼子,要從頭開始研發或者收購專利,用聲望和金錢拉汽車領域的人才加入組成造車班子

12樓:夢想與現實

必然是華為,其實華為造車到現在基本上只差乙個外觀設計這一步了,從電機到電控到電池管理自動駕駛雷達車機系統都已經能在公開市場上售賣了,差的只是自己造整車的決心

13樓:李梓樹

看怎麼操作了

如果真的是從「零」開始,這兩家不和任何傳統車企合作,一口一口的從頭開始啃汽車相關專利技術

雖然我覺得這就是比誰死的慢一點的比賽,但大概率華為會贏,畢竟家底比小公尺厚太多,也不存在上市之後被投資人影響決策的情況

如果不是從零開始,只是說做中控和汽車軟體層面的研發,其他的交給傳統車企完成的話

華為略有優勢,小公尺不至於太慘,並且走的路子會比較接近,誰贏都有可能

14樓:

按照小公尺做手機的風格,造車應該也不會介入上游。華為現在做車機,不做整車。兩個目前沒有競爭關係。

如果華為造車,應該會全產業鏈介入,畢竟有了晶元不能生產之痛,真要造車,還不得從部件到整車全面介入。但是這樣介入,產業鏈也太龐大了些吧。感覺短期內華為不太會造車。

當然,如果中國汽車行業完全沒有可能被卡脖子的節點,那華為可能會造整車吧。

15樓:柳鵬

華為一年的研發費用有200多億美元;

小公尺造車,10年的投入是100億美元。

對比一下,大概能知道兩家的差距麼?

從體量上看,兩家還不在乙個層次上。

如果,華為真的下定決心做乙個事實,

還很難有哪個對手敢說,有必勝把握。

16樓:許不二

怎麼算成功?做出個車來就算?還是市值高算?

兩家的手機都各自成功著,為什麼汽車領域不行?

以雷軍的尿性,做手機之前就籌謀挺久,坑了黃章,現在造車想必也不是心血來潮,之前也投資了新勢力車企。

這兩家都是不缺錢不缺背景不缺人才的公司,也都不是那種沒有把握就官宣的公司,相信兩家都會在汽車領域有所建樹,晶元就是例子。

華為的車定位和小公尺肯定不太一樣,我大膽猜測,小公尺第一款量產車會在20萬上下,華為35萬以上。

東北這邊電動車真的不行。目前來看,如果高速路能配合電動車無線充電,那電動車就真的站起來了。

17樓:武漢理工大學餘運彪

「餘老師」腳得,這廝木有法子相比底事兒,辣兒跟辣兒呀?「理論」上,逗闊能成功,也逗闊能失敗。一切也都只能在他們逗進行辣嘗試之後,方能知曉。

成功需要各種因素,並非只是侃「名頭」底。一鳴驚人底有,屢戰屢敗底有,戰無不勝底有,「偶然」底有,「必然」底有,等等,辣情形,一學期底「課」逗講不完底辣,「同學」!既然木有可比性,辣爍「區別」,辣耶木有啥意思辣。

「他們」造車與否,逗祝好運!另外,希望華為早日度過難關,在所擅長底領域,闊以永遠成為一座「豐碑」。做好一件事兒,辣逗不絲一件容易底事兒辣,齊頭並進或雙峰對峙?

呵呵!「數學」上,闊以一加一等於二,實際上,現實中,等於零,甚至於負數底,比比皆是。理論聯絡實際,爍一下容易,闊是辣,「尼」做一下侃?

世上不乏聰明人,但是然鵝,闊以持之以恆底,鳳毛麟角。

18樓:Great-Marketing

他們沒有區別,所以他們成功可能性均等。

因為:一,他們目前與汽車領域距離相等。都是跨越。

二,他們的基本財力雖然有差別,但是拿出一部分可用資金進行投入的可能性均等。

三,他們倆造車誰更容易成功,關鍵是他們的「汽車概念」(產品創新的觀念)。他們想拿出什麼樣的汽車!這直接決定難度與進度。

比如:直接使用當前通行汽車硬軟體,僅僅進行外在形象的設計以及品牌的建構,那麼幾乎可以確定的是,明年就可以拿出產品投放。

19樓:楊兵

兩家都有可能成功,各自發展方向並不完全相同。小公尺的汽車布局其實很多人早已看清,只是沒有小公尺的資金實力和雷軍的用人膽識去實現。小公尺做的不僅僅是車,其布局是賺有錢人的錢,生態圈定位已相對清晰,是很多人的共識。

華為也是萬物互聯的思路,但比較前瞻,發展方向不同。更精準於自己的專注通訊、網路、無人駕駛及相關AI智慧型服務領域定位。兩家都不會達成整個產業鏈通吃,因這是汽車產業投資所需要的資金量決定的。

20樓:eechen

肯定是華為呀,因為華為和比亞迪都在深圳,而且也一直都有合作,從5G到HiCar,燃油,插混,純電,動力型別隨便挑,換個標就能開賣.

比如賓士的DENZAX,就是比亞迪唐EV的套殼.

21樓:沉默是金

華為。天時、地利、人和優於小公尺,錢多,硬體、軟體經驗多於小公尺,前期已經開發了汽車軟體,先發優勢明顯。

天時:國家政策紅利的風口。

地利:深圳。

人和:員工持股。

22樓:

這個問題不存在。。因為華為不會去造車的。。

你這個問題改成,《樂視造車破產,小公尺開始造車能成功嗎,他們的區別是什麼》會更好

華為和小公尺只論系統哪家的好點?

腦殼怎麼這麼疼 利益相關,前小公尺六釘子戶,現榮耀30p使用者。小公尺系統完爆榮耀,榮耀這系統就離譜,各種不好使。不說別的,先說私密性,小公尺有私密便簽,我經常拿來寫日記。榮耀沒有。小公尺的私密相簿需要密碼才能開啟,榮耀私密相簿僅僅是隱藏起來,右上角點一下就能顯示,我尼瑪,那還隱藏個屁啊,純脫褲子放...

小公尺和華為都推出了膝上型電腦,哪家的更好一些呢?

偉鵬 華為的電腦產品線,和手機產品線有點類似。具體來說 1 硬體價效比不是最高的,總有個別地方拉垮,比不過競品。手機螢幕總是拖後腿,筆記本就是記憶體拖後腿。2 總有一點特色東西,比如多屏協同,講生態 不過自由度沒有手機高 榮耀獵人的散熱結構 3 做工方面同價位不錯的水準 4 也有割韭菜的機型。5 有...

不引戰 小公尺和華為兩家你認為哪家更注重使用者體驗?

黃榮浩 憑心而論,是小公尺。MIUI上有個小公尺社群,裡面的使用者真的可以提意見,工程師看到了會去改進的,就比如揚聲器聲音小,工程師一下子就改過來了。 不管不想不問 所以我想說的 1.MIUI12真有那麼好嗎?2.系統UI真能代表使用者體驗嗎?先說第一點,MIUI12發布確實令人眼前一亮,是一次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