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發展,工作效率提公升百倍,20年後很多國家有沒有可能一周工作20 25小時? 你怎麼看?

時間 2021-06-02 01:19:53

1樓:王king

怎麼理解這個說法呢?比如:在法定一周休一天的時候,周工作法定時長是48個小時,而法定一周休二天後,周法定工作時長是40個小時。

但實際情況是社會平均生產效率越高的時候,國家、機構、企業和個人會被裹挾或主動超出社會平均生產效率才可以獲得高於社會平均的收入,那麼必然會帶來工作時間的主動延遲,保證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完成足夠多的成果。

並且,人工智慧取代大量已有職業工種的同時,會創造出一些以往並不存在的腦力勞動職業工種,這些職業需要從業者具有較高的受教育程度、智力水平,更側重於從業者的社會能動性、適應性、主動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

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會看到摺疊空間效應更加擴大化,在社會生產體系(人工智慧食物鏈)頂端的人群會更加閒適,獲得財富的速度更快;在社會生產體系(人工智慧食物鏈)裡面謀生的人群依然是社會的中堅力量,靠延長勞動時間獲得報酬,維持較為體面的生活;被社會生產體系(人工智慧食物鏈)拋棄的人群將無法創造價值,會淪為社會的負擔,通過福利體系來維持生存。

綜上所述,看清自己與世界的關係,梳理好自己的定位,著眼於自己能努力奮鬥的工作裡,最大化提公升自己的社會生產體系裡面的作用。

2樓:

工作效率提公升百倍伴隨著工作結果提公升百+N倍,需求永遠存在,效率越高,腦洞越大,需求越多,工作時長有三種因素影響:1.你被需求的程度(反之當你不被需要的時候等待你的是淘汰)2:

公司平均工作強度及效率(KPI)3.同型別公司的薪資與工作時長。

但凡存在比較,存在競爭,那麼要麼提公升效率,要麼延長工作時間,人的「貪欲」是無止境的,正是這種「貪欲」促使人類進步

3樓:九皋

當不需要壓榨體力的時候,就會開始壓榨腦力。

壓榨時長看鬥爭結果,並不取決於用什麼生產工具。

當乙個人沒有可以被壓榨的腦力時就會被拋棄,成為無用階級,看福利情況,或被福利贖買,或者跌入深淵。

無論狩獵時代,還是蒸汽時代,抑或是是智慧型時代,不成為先進生產力,死路一條。

隨著科學逐漸的發展,人工智慧(打字系統)越來越強,我們還有沒有必要手寫漢字?

tttfc 這個題目其實有點不好回答,畢竟隨著人工智慧 打字系統 的發展到底會發展到什麼程度沒有界定的話是沒辦法限制住發散思維的。比如如果科學已經發展到了使用人腦電波可以完成輸入,並且準確率100 我覺得手寫漢字就會徹底淪為一種藝術而不是技術。但是就目前來看,近五到十年的科技發展下,手寫漢字依舊是有...

人工智慧工作 10 年後有哪些發展路徑?

讀芯術 人工智慧可以創造新的虛擬勞動力,能夠解決需要適應性和敏捷性的複雜任務,即 智慧型自動化 並且對現有勞動力和實物資產進行有力的補充和提公升,提公升員工能力,提高資本效率。未來人工智慧的普及,將推動多行業的相關創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開闢嶄新的經濟增長空間等等 但我們要清楚 人工智慧是乙個工具而...

隨著人工智慧和網際網路的發展普及,為什麼尤其是中層管理人員必將大量減少?

顧而言他 其實有很多誤解。假設總體就業率保持不變。那麼某個勞動密集型企業配置了大量中層管理人員,因為技術普及,改用人工智慧機械人了,原有底層勞動人員都不要了,所以相應中層管理人員減少了,那麼這些底層勞動人員去哪了?如果還是去了另外的勞動密集企業,那麼中層管理人員數量又相應增加了,總體上數量並未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