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芽技術還有前途嗎?

時間 2021-06-01 11:44:51

1樓:雲裡物裡科技

可能在人們手機筆記本上用的藍芽不多了,也就是用來連線藍芽音箱之類的。

但是在商用上的藍芽技術是呈現乙個增長趨勢的,我們是基於藍芽技術研發產品的,所以說這方面的市場較為了解,尤其是在物聯網發展迅速的背景下,短距離無線通訊模組需求量劇增。各種智慧型裝置上都可以用低功耗藍芽模組來傳輸資料等等。

在藍芽技術聯盟發布藍芽5.1和藍芽5.2的標準後,應用的場景也就更多了,如我們正在測試的藍芽5.1AOA定位,精度可達30-50cm,這個場景應用非常大。

所以說藍芽技術還是有前途的,不要只看到手機藍芽和筆記本藍芽,那只是一部分而已。

2樓:塗鴉鐵皮

當然有前途!特定條件下還是有很多裝置用藍芽技術的。

尤其在2017 年 7 月 19 日,藍芽技術聯盟(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 簡稱 SIG)宣布,藍芽技術開始全面支援 Mesh 網狀網路。全新的 Mesh 技術可以支援裝置多對多傳輸,並特別提高了構建大範圍網路覆蓋的通訊效能,Mesh 技術將更加適用於樓宇自動化、無線感測器網路等需要,讓數以萬計個裝置在安全、可靠、穩定環境下進行傳輸、傳輸資訊的物聯網解決方案。

優勢

1.藍芽聯盟(SIG)國際標準協議,實現真正互聯互通;

2.微安級別的低功耗技術;

3.同時支援手機藍芽直連控制和閘道器遠端控制;

4.本地場景聯動,應用於高階照明領域;

5.適用於商業照明,大規模群組控制;

6.方案經過藍芽聯盟認證;

7.超高價效比的照明解決方案;

8.簡單易操作,靈活組網,高魯棒性,系統更加穩健;

9.跳頻技術,不易受 2.4GHz 頻率通訊干擾;

侷限性

1.併發訊息處理能力差,可能造成網路堵塞;

2.沒有閘道器時,不能遠端控制;

3.穿牆效能弱。

3樓:dycsk

為什麼要使用藍芽,主要是因為藍芽功耗小,續航能力強,應用在移動裝置上。目前只有藍芽能滿足大多數的資料傳輸和比較高的續航能力,不過現在又有一種新技術,功耗更低那就是Zigbee,紫蜂技術可能以後會取代藍芽技術。

4樓:fanfan

就目前來看前途還是很好的。就wifi、nfc、Bluetooth這三種無線通訊而言,各有各的優缺點。Bluetooth相較於wifi通訊,可以不需要sim卡、流量

Bluetooth相較於nfc功能多,支援三種,一是元資料,二是流資料(音訊),三是廣播

目前Bluetooth一直處於發展的狀態,提公升速率、提公升通訊距離、降低功耗等等

而且就目前看來,這三種短距離無線通訊方式還沒有到能被另外兩個取代的地步。但也許Bluetooth的技術上的公升級緩慢發展甚至稍微有一段停滯期。。。

5樓:Mr.Q

如果未來指的是10年以內,那藍芽還是有前途的,雖然在現在的無線傳輸技術中不先進,但技術未必敵得過市場,現在藍芽裝置的存量那麼,,各個先進技術又不能達到壟斷的資格,那麼連逐步取代也不行,每乙個現有商品都在這條路上走,越走越遠。

6樓:只看不發

掐指一算,藍芽已經默默無聞的陪伴人類發展了18年了……以前覺得新奇,方便,高階的技術,因為索尼愛立信全線產品的運用和助推,養活了眾多品牌。現在索尼愛立信沒了,其他品牌對藍芽一方面沒那麼在意,好像感覺藍芽就是可有可無的技術,一方面已經沒有品牌像當初索尼愛立信對藍芽那麼熱衷了。我覺得,因為索尼愛立信沒了,藍芽吃棗藥丸……

7樓:

藍芽是有前途的

傳統藍芽(藍芽2.1、藍芽3.0)在音訊裝置上的應用一直在增加。隨著今年穿戴裝置的興起,藍芽4.0也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藍芽4.0的技術特點:

速度:支援1Mbps資料傳輸率下的超短資料報,最少8個八組位,最多27個。所有連線

都使用藍芽2.1加入的減速呼吸模式(sniff subrating)來達到超低工作迴圈。

跳頻:使用所有藍芽規範版本通用的自適應跳頻,最大程度地減少和其他2.4GHz ISM頻

段無線技術的串擾。

主控制:更加智慧型,可以休眠更長時間,只在需要執行動作的時候才喚醒。

延遲:最短可在3毫秒內完成連線設定並開始傳輸資料。

範圍:提高調製指數,最大範圍可超過100公尺(根據不同應用領域, 距離不同)。

健壯性:所有資料報都使用24-bitCRC校驗,確保最大程度抵禦干擾。

安全:使用AES-128 CCM加密演算法進行資料報加密和認證。

拓撲:每個資料報的每次接收都使用32位定址,理論上可連線數十億裝置;針對一對一

連線優化,並支援星形拓撲的一對多連線;使用快速連線和斷開,資料可以再網狀拓撲

內轉移而無需維持複雜的網狀網路。

通俗的說就是省電、距離遠。這一技術將在穿戴裝置和智慧型家居上應用廣泛.

最簡單的應用就是防丟器,子機通過藍芽與手機連線,超出一定距離就會自動報警並在手機上顯示子機丟失的位置。以後愛丟東西的人有福了。還能用子機遙控手機,做到拍照、錄影、錄音等簡單功能。

至於其他在穿戴裝置上的應用以及未來穿戴裝置的發展,參見另乙個答案。國內眾多公司投身可穿戴裝置,這裡面真的蘊含很大的大機會嗎?

8樓:Levin Jin

新一代藍芽smart功耗超低,正是這樣,才可以避免使用厚電池造出了目前最薄的無線鍵盤

世界上最薄鍵盤的厚度僅為0.49公釐

9樓:沈允杭

藍芽技術還是有前景的,藍芽4.0支援低功耗藍芽,耗電量極低,睡眠模式一般是4-7個uA,廣播狀態是1個mA以下。低功耗藍芽裝置匹配和接入時間比傳統藍芽大大降低,低功耗藍芽15ms就可以匹配上。

10樓:NicDino

藍芽是一種短距離的傳輸標準,主要的應用在於一些小型的裝置和移動終端的互聯。而WiFi是移動終端與網路互聯的技術,藍芽和WiFi處理的是完全不同的問題。比如藍芽耳機,無線耳機(其實也是一種藍芽技術,使用A2DP標準),無線麥克,甚至於你的手錶都可以通過藍芽與手機或者電腦進行無線連線。

不一定是手機上面有藍芽,電視機、電冰箱神馬的也可以有藍芽。

另外,藍芽是一種不斷在發展的技術,到現在擁有三種類別和四個版本,位元率已經從1Mbps發展的將近54Mbps的境界,在傳輸速度上似乎要與Wifi分庭抗禮,不過藍芽最致命的弱點在於高功耗,一旦開啟藍芽,它就會持續進行搜尋並試圖與裝置保持連線,這個過程的功耗是很大的。所以藍芽技術的未來在於如何降低功耗,同時保持高速的傳輸速率。總體來說,藍芽還是會不斷發展的。

11樓:申陽

好的,我們可以看到藍芽的核心特點是:短距離,低成本,還有一點是高速。

1.短距離基本不能稱得上優勢吧,忽略。

2.低成本。算是還存在一定優勢,但是現在硬體水平的發展基本還保持著摩爾定律的趨勢,整體的製作成本下降得很快,這點成本基本可作為次要因素來考慮。

3.高速。藍芽3.

0標準中的極限傳輸速率是24Mbps(4.0標準的提公升主要是在低功耗上)。而802.

11n標準的wifi傳輸極限速率可達600Mbps(最新的802.11ac標準雖然未普及,但據稱要達到1Gbps的速率),另一方面wifi在不同訊號強度下的自動調整基本可保證穩定性的問題,其優勢已經十分明顯。

4.還有一點,現在的電信廠商已經把很大精力投入在了4G網路上面,對於藍芽的重視大不如前,算是一種馬太效應吧,藍芽似乎難以殺出重圍。

不過,藍芽以其穩定性、安全性、低功耗在一些小型電子裝置中還保持著優勢,比如藍芽耳機,藍芽滑鼠,但是受以上4點原因影響,其在通訊方面的江山已經越來越小,前景堪憂。

區塊鏈還有前途嗎?

18年讀計算機研究生,選了區塊鏈方向。已經2年多過去了,似乎依舊沒什麼好的應用出現,並且兩年期間花了大量時間研究區塊鏈,發現這個技術並非能有很好的應用場景,雖然不得不承認位元幣這類的貨幣應用不錯。近期秋招畢業季,更是沒什麼公司在招聘區塊鏈崗位,上上屆做區塊鏈方向的學長,已經轉去做應用開發了。看來是我...

現在學廚師還有前途嗎?

Eric 不曉得題主的前途是多大的前途?我個人覺得廚師挺好的,以後自己開個店挺不錯的。但是廚師很辛苦,每天都要在三四十度左右的爐火旁炒菜,基本上每天上班大約12小時吧。如果菜好吃餐飲行業很賺的,民以食為天,無論未來什麼樣,廚師都是乙個很好的職業。 友好之道 這是個手藝活 餓不死人 民以食為天任何時候...

電子墨水屏還有前途嗎?

光稜鏡 E ink是真正有機會替代紙張的顯示技術。因為現在主流的顯示技術裡,只有E ink是反射光的技術。早期的lcd也有過反射光技術的面板,但是現在已經全部都是透射背光顯示了。本質上就是透過乙個半透膜看光源。而oled連那層膜都沒有的,它自己就是光源本身。E ink不是,它更多的被稱作電子紙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