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要不停地探索太空?

時間 2021-05-06 11:04:00

1樓:蓓子求好運

其實這裡邊的原因有很多,對於浩瀚的海洋,科學家們還是有著濃厚的興趣的。在神秘莫測的深海中依舊藏有眾多的秘密,而這些未知的一切還是有很大的探測價值的,這一切都在等待著人們的探索,只是說相對於外太空而言,深海的吸引力遠遠沒有外太空強烈。而實際上還是有一些科學家們,在默默的探測著深海,只是探測的深度有一定的限制。

因為探測深海不像我們探索外太空一樣,在外太空中人類所要承受的壓力是真空,而在深海中人類要承受的壓力可比太空中要大很多。而且隨著下潛水位的不斷增加壓力也會隨之增加,以我們人類目前的科技技術對於深海的探測還是有一定限制的。

還有就是深海中的未知生物有很多,其危險性就不用多言了。相對於外太空而言就不一樣了,人類在對於外太空的探索中到目前為止,實際上並沒有遇到什麼生物。

2樓:小黃餅

第一為了好奇心,為了了解這個世界;第二,為了生存,宇宙中有對人類而言幾乎無窮無盡的資源,文明的生存和發展依賴於這些資源產生的能量和物質。所以綜上,我們必須要探索太空。

3樓:茫然又一歲

有時想想,除了好奇心,我們觀察星空的目的是什麼,對人類的繁衍生息似乎並無意義。後來發現其實也有實際意義的,在地球上內捲了一億多年的恐龍從未思考過頭頂的星空存在的意義,直到有一天他們再也沒機會去思考。

4樓:ElSrior

人啊,當我們將視野從腳下的土地延伸到頭頂的星空,這就叫格局

生命的起源、進化和演變,時間的產生、發展和變軌…等等,這種對生命本質追根溯源的苦苦求索讓人擺脫了困於眼下的狹隘認知,不僅加深了人對生命意義的思考,也提公升了人本身的認知格局。

在茫茫宇宙中,人類作為一粒塵埃何其渺小,生命的產生又是多麼美麗而幸運的存在。在這種巨集觀的強大認知角度下,什麼個人的生老病死,榮華富貴,生活的酸甜苦辣,人事的悲歡離合,都不過耳耳。

卡西尼號從土星環遙拍地球(網路圖)

我們人類就像是宇宙中的孤兒,但我們卻不曾停止對時間和生命起源的探索。

5樓:菲想家科幻文創

分享幾個名人的觀點吧

赫胥黎說:

「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無窮的,我站在茫茫無邊神秘莫測的汪洋中的乙個小島上,繼續開拓是我們每乙個人的職責。」

卡爾·薩根站在人類生死存亡的角度,回答了這一問題:

每乙個行星社會總會遇到來自太空撞擊的危險,所以任何乙個長期存在的文明社會都不得不發展太空事業——這不是由於探險或浪漫的狂熱,而是為了可以想象的最實用的理由:要活下去。

……如果人類的長期生存受到威脅,我們對人類去其他世界的探險就負有基本的責任。

現代宇宙航行學的奠基人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也有相似的觀點:

「(宇宙間)有不可勝數的行星,它們好像是許多地球島嶼……人類只占有其中的乙個。但是他為什麼不能讓其他行星以及無數個太陽的威力為自己所用呢?……當太陽的能量耗盡時,合乎邏輯的行動便是離開太陽,去尋找乙個剛點燃不久、還在青年期的恆星。

」不向上攀登,難不成朝著地心發展。

6樓:楊雨

聖經上說,上帝造人,給了人乙個任務,就是繁衍增多,遍滿大地,然後管理世界。同時,他也給了人類乙個樂趣,就是永遠好奇,永遠想探索未知————所以,我們會一直探索宇宙,沒有盡頭,同樣,我們也會探索我們的大腦,比如人工智慧,但沒有盡頭。

7樓:六月

因為技術水平達到了,我小時候喜歡去我家地窖裡探險,因為未知,因為我的能力只能到達那裡,人們總是好奇,所以總是探索。就這麼簡單。

8樓:有種別拉黑

本能引領著我們的腳步。

太空就在那裡。

因為我們的祖先,他們就是這麼做的,無論是被迫,還是主動,他們登上了陸地。而後,該我們進入太空了。

企業家們為什麼要不停地掙錢?

EFFECTSTAR 每個人都有填不滿的慾望.假如是你,你會嫌錢多嗎?就算會.那你會甘願自己一手打拼出來的企業不如同行嗎?不如你的競爭者嗎?你想讓你那些仇人看你倒下看你笑話嗎?你會因為錢賺夠了就讓你的企業慢慢走向滅亡嗎?肯定不會.是個人都不會.畢竟是自己打拼出來的.將來自己退休還會教孩子.讓孩子繼承...

為什麼羅家倫不停地請辭校長職務

乙個小號 清華大學歷任校長校園名稱及起訖年月姓名職務任期顧秉林校長 2003.4 清華大學 1949年1月至今王大中校長 1994.1 2003.4 陳希黨委書記 2002.2 至今賀美英黨委書記 1995.9 2002.2 方惠堅黨委書記 1988.9 1995.9 張孝文校長 1988.10 1...

太空探索是全人類的事,為什麼不成立乙個世界性的宇航局,各國按各自GDP的比例參股呢?

廉潔奉公和中堂 那美國一定是最高興的,因為任務分配美國一定是絕對的大頭。其次是俄羅斯,可以承接載人航天的大部分任務。中國一定是最不高興的,因為GDP出錢佔了相當部分,但因為航天水平,得到的任務分配和出錢的比例不適配。說到底,技術水平高的,比如美國,投入雖然高,但通過任務的分配,左手倒右手。中國出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