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在 WWDC20 上正式公布 Mac 將採用自主研發 ARM 處理器的計畫,這意味著什麼?

時間 2021-05-06 05:41:32

1樓:

希望mbp以後的gpu和散熱不再拉垮,那還有理由繼續買mac。

gpu不指望能玩3A大作,起碼開啟乙個直播,不會轉風扇吧。。。。

當然了,能夠在mac上偶爾玩一下普通的遊戲還是挺好的。ipad/ipone跑遊戲都很輕鬆,就mac開個windows本核顯能就能玩的遊戲風扇都要轉爆,太離譜了.....虛擬化啥的暫時不指望了,反正也不折騰windows,ide什麼的還能用就行。

android開發者沒準不用除錯機了,直接模擬應該挺快的。但虛擬機器沒有適配萬一有時候要用下linux呢。Office會不會小毛病更多了呢。

總之很糾結,又希望傳統劣勢gpu和散熱得到改善,又怕mac以後用起來更麻煩了。

2樓:集邦bot

整合軟硬體所帶來的好處,不僅是在產品開發與設計上能擁有更高的自主性,相較於其他競爭對手,也能形成一定的准入限制,對手無法輕易複製。以現今的智慧型手機市場為例,即便蘋果在市占率排名第三的位置,但從獲利表現上看,仍是各大手機業者中的佼佼者。就技術和量產商用來看,初期蘋果應該還是採取漸進式的方式逐漸更換arm架構的處理器,因為直接全面的更新是有難度的。

在現階段來看,伺服器整體生態系統仍然是以英特爾為主,arm陣營雖然有產品推出,但還是要考量到運算效能表現與AI等相關運算運度的工作處理能力,再加上伺服器本身的生命週期較長,若沒有一定的靈活度與穩定性,替換掉既有的Intel平台沒有那麼容易。此次WWDC上,蘋果也表示會花上兩年時間進行轉換,這主要還是考慮到蘋果自有的生態系統仍需要對arm架構處理器相關的軟體與函式庫來有所適應。過往習慣X86架構的合作夥伴,也必須要有所應對。

蘋果MAC的換芯計畫,大約需要兩年的時間來完成。

arm架構和x86相比,兩種架構各有所長。arm架構在低功耗與晶元面積方面佔優勢,x86則是在晶元效能與多工處理的表現上占上風。基於這樣的技術背景,適合的應用市場也有所不同。

隨著台積電在先進製程上的不斷進步,確實對arm陣營不斷公升級核心頻率與提公升運算效能有所助益。而Intel的先進製程優化表現在近年受到阻礙的情況下,雖然可以通過核心數量的增加或cpu架構優化的方式,來提公升處理器的效能,但在某種程度上,對於arm陣營來說,卻是乙個難得的奮起直追的機會。所以在邊緣運算或是在物聯網等領域,訴求功耗表現的終端應用,x86架構的劣勢會愈趨明顯,這也給arm架構帶來了一定的機會。

那這是否意味著以後買蘋果會更加便宜呢~

3樓:水王實驗室

【新品發布】水王帶你快速了解2023年WWDC 20蘋果線上發布會(二)iPad OS系統的發布與更新

4樓:這是稱呼了

我在想,MacBook 會不會死而復生。

個人非常非常喜歡 MacBook 的輕薄設計。不過由於極致輕薄,它有著拉胯的效能以及難以安放的散熱,還是難以下手。

蘋果似乎也認識到這一問題,於是終於砍掉了它。

現在ARM處理器正在被運用在蘋果電腦上。那麼這些問題其實可以初步解決了。

作為不帶任何字尾的產品,從這幾代 Macbook 來看,它可能是蘋果用於探索未來產品的手牌。有了它,蘋果可以不考慮效能不考慮成本,而是做乙個展現自己設計功力的產品。所以總給我一種感覺:

它沒有終結,而只是暫時離去。

雖然感覺很難,因為現在iPad Pro已經將Macbook 80%的應用面都搶去了。

但還是非常期待。

5樓:lyp

對於其它專業的生產力需求,windows & Linux & x86才是最適合的。

哦,再加乙個:蘋果的家用ios遊戲主機來啦,以後就用大螢幕手柄玩王者榮耀和吃雞啦。哈

6樓:kevinzzi

簡單來說,乙個唯一一家在電腦端與微軟、移動端與安卓對抗這麼多年依舊堅挺的公司,這次把自家移動端、電腦端連線在一起,你還要質疑他什麼?

7樓:

意味著需要特殊計算單元的應用場合蘋果可以直接上自家定製了,而不是等intel去支援。

舉個例子,Face ID終於有機會上Macbook系列了。

以後蘋果想要Mac擁有測量各裝置空間方位的硬體,隨便加。蘋果想要Mac成為AR的家庭計算中心,沒問題。這就是給未來鋪路了。

大眾關心的效能、相容性、帶動其他廠商等等,都是在向過去看。蘋果作為開發者公司,應該為未來打算,視野和民眾是不同的。

Mac使用自研晶元,這樣一切蘋果想加入的特殊硬體,都可以隨便加對應的計算單元,自由度提高了。

民用計算機市場,多長時間沒有本質性的創新了?希望以後可以有更多可能性。

8樓:默語

意味著什麼,現在蘋果站在乙個矛盾的路口,是發揮出a12的全部效能,讓老使用者手中的mac變得價值銳減,還是一點點擠牙膏,折騰消費者和開發者。

我就問一句:今年的macbook還值得購買麼,你知道年底要發布搭載arm的新裝置了。想必糾結這個問題的不止乙個,這跟蘋果歷年公升級不一樣,powerpc轉x86是擁抱更好的生態,現在是反其道而行之,不要以為羅塞塔模擬器能幫你完成過渡。

9樓:

這個問題一直出現在tl,說幾句非專業的見解。

乙個cpu的效能不只是看其理論計算能力,比如3GHz的運算速度,實際上不會一直以這個速率執行。

x86的計算能力很強,但有一部分時間在中斷,recall,排隊。檢驗乙個cpu的performance,可以讓它跑標準的程式,看看時間花費。

有些人把mac的arm處理器說成Intel和Nvidia的結合體,我很好奇跑tf或pytorch的表現會如何,會不會comparable或者outperform i7?

另外根據美中國人的作風,當mac的arm誕生之時,就是intel降價之日,還有會多少人買蘋果的帳?

10樓:MIRROR

看到蘋果的ARM架構桌面處理器,我最先想到的是中國產CPU,一條路是買的X86做晶元,另一條路是純自研架構和晶元,x86授權還是被英特爾卡脖子,但是幾乎沒有任何生態。不知道以後國內的晶元廠商能不能像蘋果用ARM架構,並且完善生態

11樓:Zergmind

對華為來說意味著一級強心針。

蘋果已經在前面示範過了,全平台打通,完全可行,華為想做的蘋果已經做到了。

這還想啥,追就完了。

12樓:黃倬熙

蘋果向來帶節奏之王

這次改變很可能加速推動pc實現arm化

那麼,國內研發arm晶元很強的某廠商可以開始吹牛批跟進了時機成熟了筆記本上某990soc或許不錯

13樓:Mark Lee

我在天真的想:蘋果全家桶的處理器架構都統一了,那麼是不是代表著:

比如我今天要編輯乙個100G大小的PSD檔案,明顯我的A20X MACbookpro執行很慢。這時我通過i count 工具讓我A20晶元的iphone 18pro和ipad,通過WIFI8網路加入進來,結果還是不那麼快。

於是,嗖嗖嗖!1秒鐘執行20個濾鏡……

唉,編不下去了…………

14樓:魔王自強

2023年的時候,蘋果從powerPC換到x86,現在才過去15年,又想從x86換的ARM。可能蘋果覺得未來ARM能取代x86吧。

我不認為目前的ARM能取代x86,我相信蘋果也是這麼覺得的,所以我說未來。

而ARM到底能不能取代x86?我個人認為是可能的,但是真到了那一天的話,用於取代x86的ARM晶元,也會做的又大又笨,擁有超高的TDP,也會使用散熱風扇,也會增加一堆特殊的優化指令集,也會外接顯示卡,兩者的區別,也就是名字和指令集不同了。

至於這波蘋果的操作能掀起多大波瀾,這要看蘋果到底能給開發者多大紅利了。如果開發者願意遷移到ARM,就算未來的Arm還是更同價位的x86效能沒得比,蘋果照樣可以讓用ARM的MAC在市場上又一席之地。如果開發者不願意遷移到ARM,哪怕ARM以後真的碾壓x86,但是用ARM的MAC也還就是ipad增強版。

15樓:

請問現在要買電腦不著急一定要蘋果的系統那麼有必要買最新的16macbook pro 麼會不會以後就沒用了是不是可以先買個Windows然後今後等arm的MacBook Pro完善了再買

16樓:大鳥不會飛

a12x剛出來的時候,蘋果說a12x有比肩膝上型電腦的效能,網上很多人說指令集不同巴拉巴拉,所以你連和x86相比的資格都沒有。現在蘋果就出了a12z的晶元放在電腦上給你看,不知道當時嘲諷a12x比不了x86的同學去哪兒了。

17樓:

這意味著,可能會打擊像我這種買Macbook用來裝windows(X86版本)的使用者。

現在的電腦配置在Intel的CPU之外,還有Nvdia和AMD的GPU,這兩種U定位完全分道揚鑣,但為什麼不能融合?蘋果的CPU都具有GPU功能,功耗又小,效能還不弱,在消費級市場,綜合能力強於Intel的CPU,為什麼不替換掉?

即使今天,使用Intel CPU的MAC,也還是要提供顯示卡GPU配置,功耗散熱都是問題,說實話,效能也感覺不到多麼厲害。

18樓:朱先生

這是和winter聯盟正式開戰了。

幾年內,pc的平時輕度使用份額應該會被蘋果和安卓陣營蠶食,重度使用那部分就看晶元效能能不能跟的上了。 安卓這邊也估摸著會開始幹這事情了。

另外華為也肯定會有相應的應對,估計也會對安卓蹭蹭不進去。

對於使用者來說,除了需要高效能來辦公的,還有我這樣的重度遊戲愛好者,會發現根本不需要高效能的pc。如果ipad能夠像現在switch一樣增加底座模式,並且作業系統支援這樣的切換,這樣的電腦就能適合大部分人的需求。

19樓:聖嬰

ARM chromebook香的一批,反正是我用過的最理想化的跨平台裝置,能跑安卓、linux應用,而且接下來會上parallels。

如果蘋果硬體生態以統一的芯打通了整個軟體生態,我就不信巨硬不藉著東風好好的讓Microsoft store搞起來。

對於第三方軟體開發商來說,能讓產品在移動網際網路裝置上跑總是好的,銷售渠道相對也更完善友好,這一天遲早要來。

反正這一波如果順利,除了牙膏廠,感覺其他各方都有利,包括期待在晶元領域彎道超車的中國。

如何評價蘋果在 WWDC 2017 發布的 iMac Pro?

夢仙忙著在思考 聽說連記憶體都不能自己DIY公升級了?看了透檢視,總覺得這散熱設計壓不住165w的CPU加250w以上的GPU,螢幕別烤黃了吧。 市民蔣先生 不能拓展的高配機器都是耍流氓啊,看看去年的Macbook Pro 15寸,最頂配的過了半年就成次頂配了,和誰說理去?還是等年底支援拓展的Mac...

如何看待2023年蘋果WWDC發布會?

香草味辣醬 小程式 地圖 還有耳機的更新感覺更多的是為眼鏡 AR應用的鋪路嘗試,總之WWDC只是個前菜,看9月發布會除了手機有沒有新品了,要是還是只發手機,那真挺沒意思的了。 clay 我認為吧無非就是幾點 第一ipad和mac的距離更近了,新macOS Big Sur 也算給了微軟蘇菲重重一擊,將...

如何看待蘋果 WWDC20 演示的 Mac 裝置採用的是 A12Z 處理器?

孫力 所以x86版的macOS 11 beta做的比 10.15還爛不是沒有理由的。蘋果估計未來兩年x86版的也就是常規更新,不會再費時間修小bug和優化了。建議準備買x86 mac的慎重考慮。 船長 A12Z採用7nm製程,擁有多達100億個電晶體,整合八核CPU 每秒運算高達五萬億次。這個效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