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杜甫草堂,武侯祠遊客如織,而李白墓,李白故里卻幾近無人問津?

時間 2021-05-31 09:28:58

1樓:Imi

試問其中多少人,是去緬懷憑弔心中的英雄?有是有的,為數肯定不多。

水至深而靜謐,情至深而無言。真正深切執著的思念與仰慕,已經鑄成了生命的一部分,無需去拍照打卡的。

那份「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心痛,那份「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清雅,那份「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壯懷激烈,時時刻刻縈繞在心頭,不論咫尺還是天涯。

2樓:伊平

(1)成都杜甫草堂是杜甫生活過的地方,不是杜甫故里,與李白故里不好比較。

(2)杜甫在成都草堂留下許多著名詩作,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也是吸引遊客之處。

安陸李白紀念館

3樓:大西

旅遊景區,很多人重在打卡,杜甫草堂和李白墓核心差異在於景區本身的差異很大。

不然,同樣是杜甫,為什麼杜甫墓,杜甫故里遊客比杜甫草堂少得多呢?!

4樓:汪汪汪汪汪日天

哪有這麼複雜,因為杜甫草堂在成都市中心,旁邊有浣花溪公園,錦里等密集景點圈。李白故里,你知道在哪嗎,四川省都江堰市下面的江油縣,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你會為了乙個李白故里(我記得還有個什麼一燈法師公園)而專程去嘛。

5樓:徐若舟

杜甫的一生,雖然也有奔波不定、漂泊無依之時,但他在成都生活了四年,在成都寫了不少詩,並且留下了故居(也就是著名的杜甫草堂)。趕到如今,旅遊業興起,成都人民為了發展旅遊業,因此加大力度宣傳杜甫在成都的遺跡。此為有跡可循。

杜甫仰慕諸葛武侯,寫了著名的《蜀相》、《八陣圖》,以及其他十多首關於諸葛的詩。可以說,諸葛亮與杜甫兩人跨越時空,互相「吹捧」,精誠合作,實現雙贏。沒有杜甫的詩,諸葛亮的武侯祠或許也沒有那麼出名。

諸葛亮的蜀國都城如果不是在成都,或者說如果武侯祠不在成都,杜甫無人可贊,無古蹟可詠,也就不會有這麼多關於成都的詩。此為「攀龍附鳳」。

杜甫關注民生,其詩被稱為「詩史」。因此在人民群眾(不只是文人墨客,還包括販夫走卒)之中,聲望甚高。此為民心所向。

李白遊歷廣泛,平生多歷輾轉,也沒留下什麼真正有價值的故居。單就這一點來說,題主的疑問便可以解答了。

而且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作品逼格太高,普通百姓看不進去。

他崇拜的物件是謝安,又不如諸葛亮那般造福一方百姓。以上。

6樓:chenc

李白跟杜甫只能說齊名,李在杜前估計是因為李要大一些,成名在前,所以當時的排名就在前,佔了便宜。

草堂在成都,武侯祠也在成都,所以遊人多,這是正常的。要是這三個都是成都,相差不遠,去看李白的人很少,那才值得我們思考思考

7樓:二叉樹

李白病逝於安徽當塗縣(現屬馬鞍山市),葬於當塗縣大青山腳下。大青山那裡有個比較大的墓園,裡面碑刻很多,有李白自己的作品以及從古至今憑弔他的作品。

馬鞍山採石磯景區還有乙個李白衣冠塚、太白樓、青蓮祠、捉月台。捉月台,就是傳說李白醉酒,跳到江裡面捉月亮被淹死,然後騎鯨飛公升的那塊巨大的大石頭。話說,為什麼長江裡會有鯨魚?

因為杜甫有兩句詩:「若逢李白騎鯨魚,道甫問訊今何如。」後人把這兩句詩和李白捉月亮的傳說一結合,就生成了「捉月亮-淹死-騎鯨魚飛上天」這個新故事。

每年重陽節,馬鞍山會舉辦國際吟詩節,除了國內的人,其他國家尤其日韓也有詩歌愛好者參加,辦了三十多年了。

回答問題就是:李白墓並非無人問津,我去的兩次,雖然談不上摩肩接踵,但起碼是絡繹不絕。

8樓:陌上無花

要紀念什麼?

李白?杜甫?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他們留下的不是那些,而是這些

如果真的要紀念,請站在山中大聲背出這些詩句

9樓:吞聲躑躅不敢言

個人粗淺的看法是兩個原因

1:杜甫草堂和武侯祠在成都,有大城市旅遊景區的紅利,李白故里只是乙個"18線城市"

2:不管是李白墓還是李白故里,都有不止一種說法,比如說李白的出生地,到底是四川還是山東還是吉爾吉斯斯坦?李白本人到底是山東人還是四川人還是隴西人還是外中國人?

李白杜甫齊名後世,為何杜甫生前沒有像李白那樣受人追捧?

磨磨唧唧 千秋萬歲事,寂寞身後名。杜甫自己早就意識到,偉大的天才在同時代不一定有偉大的伯樂,偉大的作品往往需要經歷時代的檢驗,傾聽歷史的迴響 小說讀者 杜甫的詩,不受人欣賞,或者說古詩的古典立場看,杜甫的詩並不是好詩,我的記憶是韓愈發現了杜甫,杜甫的詩,對後來的詩人的影響,超過李白,這是他所以有現在...

燭之武退秦師中 秦軍為何撤退?

冬瓜 我來給題主乙個反面案例,扮演秦穆公的那位選擇了相反的決定,題主來看看結果。先來看秦 晉 鄭三國的地圖,從西到東一字排開,秦鄭不接壤,對吧?然後是德意志帝國統一的第一次戰役,普魯士 奧地利聯合進攻丹麥,瓜分了丹麥的荷爾斯泰因 奧 與石勒蘇益格 普 奧地利與丹麥也不接壤,對吧?然而,這個戰果分配是...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為何傍晚送人遠行?

Louzorro 根據各位的回答,我總結認為 因為武判官歸心似箭,所以急於回家。軍隊可能一般不在上午舉行宴會,所以在中午午宴時舉行了送別酒會,結束時是下午,不算太晚,所以武判官立即出發。而且由於每隔三十里有一處驛站,也不用走太久的夜路。這樣可以早點到下一站,明日又可多趕路,滿足了早日歸家的願望。 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