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有用的 frameworks

時間 2021-05-30 02:47:59

1樓:羅生

快樂就一句話,自我認知上的得到。無論你做何事,你認為你有所得便會快樂。認同感,滿足感,優越感,成就感等如是,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有好多男人揹著老婆去網咖開黑打遊戲。

因為老友,認同感基本拉滿,因為遊戲成就感和優越感大概率出現。效率之高令人髮指,還不咋費錢。

2樓:小輝

我更傾向於成就感,滿足感!

想要快樂就得獲得持續的滿足感,成就感!就比如每天上班完成任務,下班後老婆孩子在家,然後放假出門旅遊,得獲得持續的滿足感!

這是我在美國呆2年,雖然賺錢但是我並不快樂,甚至有點抑鬱,我回國會很快樂,我在國內每天早晨和家人吃飯,然後有喜歡的美食,有朋友,就是工資不高。

兩種對比之下,很明顯如果不是考慮到錢對生活的重大,我不會在美國。

3樓:

現在的我也不知道什麼才是快樂了。

曾經快樂過,也滿心歡喜過,期待過很多很多東西。可能是一開始就自私的要求很多,到最後兩手空空,心也是支離破碎的。

我說2023年有三個願望。

把自己洗乾淨,不想那麼髒

把菸戒了

然後做乙隻狐狸

然而一切宛如被挪動的複寫紙,難以回到從前了。

4樓:香知

因為快樂是一種精神「藥物」,讓人超脫現實地停留在舒適區。

「快樂」的精髓在「樂」,獨可樂樂,眾可樂樂,知足可常樂,苦中可作樂,其樂可融融。快樂像可樂一樣,生氣盎然、甜蜜爽利、廉價易得。

「快樂」的功效在「快」,樂在其中、樂不思蜀,它把樂者變成馳騁的白馬,把時光變成狹窄的縫隙,把一切都變得來不及。快樂像美酒一樣,香氣撲鼻、一線穿喉、引人入幻。

從尋歡作樂到樂不可支,該趁早明白快樂不可支撐、不可依靠,更不能觸及靈魂。

「快樂」一種精神藥物,用來醫治病態的緊張抑鬱情緒,但不宜濫用,以免成癮難戒、迷失自我。

5樓:

你是想問:人為什麼會快樂? 還是想問:人為什麼要快樂?。。第乙個問題好解決,根據人類對快樂的一般理解,可以從神經生理學方面來解釋這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則不那麼好解決,這看起來像是乙個開放性的哲學問題,涉及到人存在的原因和基本意義。。

對於我們為什麼活著,為什麼存在,據我所知,到目前為止,似乎沒有乙個較為明確的解釋。。有人說,我們只是偶然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有人說,我們是上帝創造的;也有人說,人活著本身就是目的,就是意義。我們可能並不需要為自己找乙個為什麼活著的意義。

如果活著本身就是意義,那麼我們需要做的可能就是怎麼樣活下去,也就是,怎麼樣生活。如果你今天、明天和以後都是活得很痛苦,那麼,你可能會不怎麼想活下去了。但也別擔心這個問題,因為生存下去,是我們的本能(我們所有生物學上的優勢可能都只為乙個目的:

生存),除非這個本能遭到破壞,比如,像那些帶有自殺傾向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通常都伴有生理上的某些病變(某些大腦結構、神經生化的功能性病變)

6樓:Miumiu Lee

我以前並不覺得快樂與不快樂有多麼的重要。

可是我想想,我做很多事情,難道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我快樂嗎」。

我努力工作,賺錢了可以給我爸媽,可以買買買,所以我快樂。

我跟朋友一起打遊戲,可以輕鬆娛樂,可以聯絡情感,所以快樂。

人生苦短,有很多事情其實沒有那麼複雜。

或許你更應該問自己,你做的選擇,讓你覺得快樂嗎?

7樓:

蔣勳先生在《生活十講》裡有句話大意如下:

對於鋼琴,只要小一部分人懂構造、會修理就好了,大多數人要明白的只是如何能夠彈出一手好琴。

可能人生的快樂很大來自不求甚解吧,管他為什麼快樂呢,只要能自己感到快樂,就是好的。

8樓:李工

基本贊同樓上邢壯傑的基因理論,簡單明瞭,符合邏輯。但還要補充另一類,就是人為直接刺激體內某些神經部位造成的快樂,如吸毒,抽菸,喝咖啡等,這種做法屬於作弊,就等於跳遠比賽不是在起跳線前起跳,而是跑過線多走幾步才起跳。這類作弊其實也能持續造成快樂,甚至如樓上說極大的快感,但可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9樓:

正因為我是學生物的,所以我才了解快樂二字遠非荷爾蒙可以闡釋:人類的神經活動過於複雜。這一題我想從哲學的角度來說。

按照叔本華的觀點,快樂是否定式,痛苦是肯定式。也就是說,痛苦是直接作用於我們,能夠被直接感知的,而快樂源於消除痛苦後產生的效果。(具體闡述可以參考《叔本華思想隨筆》。

)所以按照你描述中提到的場景,同學甲得到的快樂更多。所以還是努力的好。證明完畢。lol

PS:題主一看你的問題描述,我就知道你跟我是一類人,這個問題我也想過。不過受叔本華的啟發,有了點自己的見解。希望你會喜歡。

10樓:

感覺人有些屬性是預設的,比如通過基因,或者後天的道德灌入。

比如爬行腦和古生物腦裡面發生的一些過程,大腦皮層再怎麼分析,也不能確切的去改變很多。

有些人討厭自己自私小氣,但是他們很難改變這一點。

11樓:冰水

因為「對比」和「異次元世界的衝擊」!

人類猥瑣的心理,總會情不自禁地拿自己對比別人。用來判斷自己是快樂還是痛苦。我敢說,「人人都是」!

不信?舉個例子(請不要挑不可實踐的毛病!)

如果路邊的乙個乞丐,衣衫襤褸、蓬頭垢面、每天食不果腹、眼神閃爍著祈求的光。。。

(傳統意義上的乞丐)

他快樂麼?

不一定!why?分2種情況:

1.大家都一樣,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乞丐。都過著同樣的生活。

此時,他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另一種生活方式供他選擇,亦不知道他能做些別的。那麼,他快樂麼?至少不會痛苦。

2.上述情況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大家不一樣」!

如果按照職業劃分,乞丐與上班族處在異次元中。他看著那些人西裝革履、長髮飄飄、寶馬賓士、精神抖擻、手起一打紅色人民幣甩出、手落詩詞歌賦滿口。他還快樂麼?

不會的!只因為有了異次元的對比。

但是,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那個乞丐?因為社會不是乙個金字塔,有塔尖,只有乙個人站在巔峰指點江山!而是乙個梯子,沒有乙個人能單獨處在高處,都是一群人。

下層的看上層的覺得自己不快樂;看下層的反而覺得自己快樂;看平級的呢?長處和短處反覆的對比,鑑於不能像RPG遊戲一樣量化,所以形成了乙個怪圈。沒有人能走得出來!

所以,還是樂觀地、「為活著而活著」吧。反正都是乞丐一枚,不如做自己的國王。

12樓:邢壯傑

提到進化,快樂、痛苦、情愛什麼的都是浮雲。

基因在你的體內笑了笑:這些自以為是的東西,只是哥乘涼的地罷了一切的存在,都是為了繁殖,而繁殖的目的,就是為了基因的生存和傳播,人類只是個工具。

所謂快樂,如果你做了件對基因生存和傳播有利的事情,它獎賞你一顆糖。否則,它給你叫做痛苦的東西。

好吧,說著說著,我也很想和基因對對話,問它憑什麼,可惜我沒這個能力。

13樓:

快樂來自於滿足感。持久的快樂來自於持久的滿足感。

滿足感來自獲得。獲得物質滿足或精神享受可填補一時的空虛,進而得到一時的快樂。獲得通過給予達到的內心平和可撫平虛,因不想要而想不到得,而獲得滿足感,得到持久的快樂。

所以以愚見就是,快樂是簡化需要,獲得需要的,分享別人需要的。

這是很理想化的說法,在物化的世界不怎麼行得通。我不知道它是否值得堅持。

學兩個月聲樂有用麼?

輕年文藝音樂社 看題主所說的 有用 是指對聲樂的理解感悟和一些基礎的知識學到,還是可以精進一大步 只要學習是認真的,不管學多久都是有用的,但是對自己聲音 樂感的改變,就不是兩個月的時間可以做到的 Chester 如果你是個白紙,無論教你點啥都可以算有用。方法教給你,也需要你練和領悟。最好準備個筆記本...

兩個男人,兩個都有兩個的好,我不知道我該選擇誰,而他們則都知道雙方的存在,我到底要選擇哪乙個?

CareerDNA 你的這個問題突然讓我想起來前段時間看過的一篇文章,裡面講的是liking和wanting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舉個例子,在現實約會中,如果女生不斷使用矜持,那麼會增加男生追你的難度,根據研究表明男生的心理的變化是wanting加強而liking減少,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女生會遇到前任男友...

兩個多月的幼犬能接受兩個主人嗎?

腿長八厘公尺 看了前面的答案,感覺沒揣摩到樓主的意圖。我感覺樓主應該要表達的是狗狗會服從多個主人的命令嗎?如果生活環境頻繁發生變化,幼犬會不會不適應?對於第乙個問題應該是肯定的。在狗狗的社會中,真的會有乙個地位排名。它非常清楚自己在社會中的排名,比它排名高的它都會服從。當然,有的時候不同的狗認為的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