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之間的科技水平有多大差距?

時間 2021-05-11 23:24:18

1樓:Alex-bin

中國是一座大廈,很大,大到可以和美國比肩。但是有些主要承力結構是拿來主義。裝修的越來越豪華,讓人以為這大廈很好很完美……所以中國需要全球化……很需要。

就本人在的汽車行業來說,日本基本在各個方面吊打中國,不論是傳統的汽油車還是混動電動氫燃料。國內電動車基本屬於組裝廠,根本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難聽點就是一堆忽悠企業。混動專利早被豐田本田壟斷,德國美國也就能吃點湯,我們就連湯都吃不上。

氫燃料現在就日本稍微成熟點。日本不做純電動,是因為他們覺得純電動是非常簡單的技術。汽油車就別說,差距大的嚇人,基本屬於讓你抄都抄不明白的。

再到汽車各個零部件,這方面就更沒有我們的事了,變速器發動機各種感測器,中國產的大部分廠家都不會用,都是進口,除非主機廠自己逆向。車身材料就更嚇人了,外資零部件廠基本不會用國內的鋼材,大部分從日本進口,寶鋼勉強能站,其他的基本屬於弟弟。

2樓:小蘿蔔羅

科研科技這東西是需要時間去積累的,還需要大量的金錢投入,日本二戰前就是科技強國了,幾十年前就進行了巨量投入加上社會穩定才有今天的成就。

3樓:冬己

我覺得不管怎麼樣?中國的科技會越來越強大的,畢竟中國的人口眾多,有很多高科技人才也會助力中國的科技更加發展,國家現在也加大支援科技方面的經費

4樓:眸中春色

中日之間的差距主要在於科技水平,中國的科技遠遠落後於日本。2023年的時候,一位日本經紀學教授在跑遍大半個中國後感慨地說,差距100年有些誇張,50有些保守,應該差距在80年左右吧。

5樓:胡姐

中國和日本之間的科技水平,隨著中國領域全面崛起而日漸縮小,像在軍事領域、高鐵方面甚至還取代日本,但在有些方面如精工製造業方面,同日本還是有一些差距。

6樓:小兔子掰掰

重大的研究成果往往要經歷長達幾十年的研究,而且諾貝爾獎也有滯後性,比如2023年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發現青蒿素是在70年代。中國科技研究起步晚,但是發展迅猛,相信再過個二三十年一定能追趕上來。

7樓:

日本馬桶什麼樣子我不知道

北京回遷房,130平公尺,兩衛。當地算是土豪級別的裝修了。

中國產馬桶。那個智慧型按鍵,有熱水沖洗,按摩,除味,加熱。3000多。

說這麼個小例子。

8樓:小玄玄

這樣的問題很有意思!如果把不同時期的回答比較一下更有意思!

說一下我自己的觀點,世界五百強中美各一百多家,遠遠超過其他國家。以中國的體量,只有乙個美國(或許加上乙個歐盟)夠資格當中國的對手。

科技的發展是需要人才和大量的資金,這兩樣中國都不缺,缺的是時間。所以中日之間的比較就是個笑話,中日都會回到該屬於他們的位子。

9樓:哈利波特菌

日本當前諾貝爾獎不少根本不能說明日本當前的強大,只能說明30年前日本在科技文化領域的成就,因為諾貝爾獎必須得經過差不多長達30年左右的驗證才會頒獎,中國屠呦呦青黴素的獲獎成果也是很多年前取得的。第二日本作為老牌的發達國家自然有其產業優勢,比如汽車、基礎材料領域、醫療器械。但是科學領域不只只有汽車、材料,還有航天、基礎物理、超大部件製造、新能源,網際網路等等日本在這些領域貌似沒有一家這些年崛起的公司,相反在這些前沿的領域只有中美競爭。

基礎材料領域(發動機、醫療器械等)需要的是時間資料的積累改善。我們起步晚只要時間夠長追趕上是遲早的事情。

10樓:心若芳洲

看著一大群日雜在這裡舔得滿嘴金黃,俺就想笑。如今的日本,已經被中國壓迫得上氣不接下氣,都快瘋了,還有這麼多人對著它們跪拜,這就是中國與日本的最主要差距吧。中國只要不內亂,穩穩地搞下去,20年後,日本就得跟在咱們屁股後面連滾帶爬。

為啥?咱們地大人多,內力充沛;咱們文化深厚,智力超群,區區日本,暫時領先而已。當年,咱們教它們如何穿衣服、如何造房子、如何讀書識字、如何懂禮儀……將來也要擔起這個責任。

別急,俺們是中中國人,只要自己不搞自己,沒人會比俺們優秀。

11樓:礦石類天妒種

諾貝爾獎因為要求必須頒給正確的,被證明的理論。所以有10到20年的緩衝期,獲獎的相關理論研究貢獻大多數是在10年甚至20年之前就已經完成,所以說,諾貝爾獎衡量的是中日兩國20年前的科技實力對比。

12樓:

遠的不說,大家用的電器,中國產的耐用還是日本的耐用。

汽車更不說了吧。

這些東西跟科技水平無關?自欺欺人呢?

差距有多大沒有個量化標準不好說,也不可能乙個人都知道所有行業。

但是我們應當明白,中國至少電器和汽車這些日常使用的東西,比日本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的。

都說我日吹,人不正視自己能進步嗎?中國電器超越索尼了?中國汽車超越兩田了?中國什麼時候天下第一了?我說的事技術上的,而不是銷量上的。

就說單反吧,要用單反商用的,誰家不是日本貨。

13樓:wanghuaqing

無意中看到了兩年前的帖子,兩年前人們對中日科技差距的觀點,對比現在日本已被中國遠遠超越的現實, 心中無限感慨,時間總會證明一切。

14樓:「已登出」

日本人一年乙個諾貝爾獎。

施一公一年乙個諾獎級別。

日本人有小保方晴子,相關人員有的自殺有的中止科研生涯。

我們有韓春雨,死不認賬,相關人員幫著打圓場。

個人覺得韓很有可能被二本生源坑了。

15樓:江樂

隨口說一句:大概是建交後吧,鄧訪日,看了某田生產線後感慨萬千,差距以千里計。今時今日不說核心技術,起碼生產線不輸,家電也不像當年崇拜日貨了,先解決有沒有,再解決好不好,起碼我們已經走在兩者之間了。

16樓:靳東明

其實大家分析的很有道理,現在國內的科技在某些方面確實還不錯,確實是領先世界的,但是還是總體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就比如說上面的朋友提到的,中國人的整體的素質問題,一下子要求是不可能也不現實的,只能是在以後逐漸改正吧,這個可能是漫長的等待,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不能一概而論,說國內不好,是落後,但是也能夠保證你不受戰亂,能讓你吃飽飯在這吐槽,已經很不錯了,對吧

17樓:須盡歡

就自己所從事的行業來說,以多聯機來講。室外機的核心部件國內是生產不出來的。無論是大金,三菱電機,東芝,日立等等日系品牌怎麼相互競爭,歸根結底是他們在競爭。

民族品牌格力,美的算有點實力的。可是核心部件,比如壓縮機,都是從日系品牌那裡買的,就算買,有時候買的還是日系品牌淘汰下來的。不過最有意思的是在一些節能規範,或像IPLV或者COP之類的評定標準下,中國產品牌的機器表現出來的效能資料反倒更好。。。

唉。。。其實反思的又豈止空調乙個方面。不是說格力美的等不好,而是確實有差距。

其他中國產就不說了。。。

18樓:王學軍

但凡對比中日中美都喜歡拿對方強的比我們弱的,中國人自卑情緒。中國錯過了前幾次世界性的工業革命,現在資訊IT 比日本差嗎?日本有IT 航天較中國如何?

我們要彎道超車,發展時間短要有所取捨先戰略層面先做最有價值的。日本嚷嚷中國山寨他們,美中國人說新幹線運營速度200公里,中國高鐵380公里,實驗速度更高,日本難道不是落後中國嗎。

19樓:

對@莊呈展上的三幅圖提一些我的看法

對第一幅圖沒有異議

第二幅圖正說明日本的困境

1. 那些50年前的專利大多失效或變得沒有任何意義2. 專利申請數量的下降深刻的反映出日本當下全面衰退的狀況,特別是當你參觀過日本的研究機構,你就會發現他們都是一群老頭

第三幅圖

恰恰證明中國科研實力的強大

國家的科研實力不是看每百人中研究人員數量,而是由研究人員總量決定的就像中國的人均碳排放低的可憐,而卻是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國一樣

20樓:Knify love

建議看一下日本的貨幣與人民幣的差別。日本的紙幣拿出來都是很新的,且日本的紙幣製造是加入高科技的,自然狀態下會捲曲,所以除了國家其他人是製造不出假幣的,他們也沒有驗鈔機。

21樓:楊栩

我們國家和日本的科技差距還是很大的,更重要的是社會對科技創新和增大科技投入的牴觸,學術界被金錢主義包圍著,很大程度上束縛了科技創新的增長和發展。

22樓:

看到許多朋友拿資料說事似乎很有道理,中日之間的差距確實很大。究竟多麼大大呢?鄙人最近在看一部紀錄片,叫《日本科學技術》,裡面有介紹許多產品的製造過程。

對比一下就知道差距了。你說差距在於技術本身?我看還真不是,細節決定成敗用在國家上也成立。

23樓:張一弛

美日德可以把一整塊材料送進加工中心挖出一台V8引擎,而我們最近終於能自主研發V4的了呢!

Stay foolish, stay hungry.

24樓:

我是通訊行業的,說說我的感受。

在一些新生的技術行業裡面,中國不輸給任何乙個國家,比如通訊行業,華為中興打得全球所有通訊廠家灰頭土臉,國際上基本都屬於領先地位,日本在這個行業上並不領先。

手機行業的話,Sony真的能跟小公尺華為比?不過元器件確實有很多是日本的,因為基礎科技上確實和日本有差距

25樓:甘霖

自己研究幹嘛,買現成的不就得了。自己造的有歐洲造得好,買個北洋水師。

不賣,你們這幫搞技術的就是笨,跟有圖紙的人搞搞關係,把圖紙弄回來,我們自己造,這多快。

自己研究,你得研究到啥時候。

26樓:

博士生作為科研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看看兩國給博士生的待遇就知道了。

科研是腦力體力活,不是懷著一腔熱血使勁就能憋出來的,不給博士生們好點的待遇,怎麼專心給你科研?還要頂著社會上博士生怎麼會沒錢這樣的言論壓力。

而且,一腔熱血什麼的不提高待遇誰有激情有動力。我不否認有人就是懷著崇高的理想,但現狀就是博士生作為乙個個活生生的人,不是超然物外的聖人。

27樓:

作為材料人說句話,還沒工作,但是我們有上關於材料行業基本現狀的課。

基本上,上課過程就是被被美國、日本兩國輪流吊打的過程。

目前各種新材料的工業製備的現狀基本是,生產用的機器自己造不了,必須進口日本或者德國的,然後進口了裝置之後,製造出來的材料的效能還是和日本、美國有著三五十年的差距。

所以說,就材料這種基礎領域來說,日中差距還是巨大的。

28樓:Sure

差距固然有,主要是經濟因素造成的,乙個國家科技經費投入越多,科技就越發達。可喜的是中國經濟目前發展的要比日本快很多,GDP已經超過日本,所以我相信,科技上趕超也是遲早的事。

29樓:JUNE

我覺得第一用佔GDP百分比和人口比例來說明問題不是很合適。

日本科研經費佔GDP百分比高,能直接說明日本重視科研的發展。

研究人員佔人口比例高,能直接說明日本人口的平均科學素養比較高。

日本與中國科技水平的差異是無法直接得出的。我認為,乙個國家的科研水平應該更關注總量而非平均。不用怎麼計算就可以得知,中國目前對科研的投入比日本大,研究人員也比日本多。

至於專利數量,水分有點重;而中國的科研機制等等也是廣遭詬病,但總體來講中國的科技水平應該不會比日本差,起碼不會差太多。

中國目前難見諾貝爾獎可能也是科研機制廣受批評的乙個原因,但也許不是重要的。因為中國科研起步不久,就算有斐然的成績,由於諾貝爾獎眾所周知的時滯性,也不一定能在近期得到獎勵。比如本次的物理學獎,就是獎給了20年前的科研活動。

因為只是一介本科生,對兩國的優勢研究也僅僅是略有耳聞的程度。就我自己的印象,中國在一些高大上、很燒錢的東西上還是很有優勢的,比如核,雷射,清潔能源,量子通訊什麼的;而日本似乎總是在容易形成產業的、基礎的東西上比較擅長,比如煉鋼,重型機器之類。也是各有長短,旗鼓相當吧。

要說科研,可能還是美帝有絕對的統治力吧。(Д` )

不討厭 有點喜歡 和愛之間到底有多大差距?

啵啵一口凡凡 不討厭就是你可能會在一起,但是對你總會和朋友一樣 喜歡就是會和你在一起,也會對你好,但是目的是自己 愛就是總對你好,願意把自己的也給你 不討厭就像是他突然摟你肩膀,你沒有抗拒,但是會覺得不舒服內心排斥但不表現出來 有點喜歡是摟住的時候挺享受的 愛大概是你也會回摟甚至過肩摔? 我是妮妮 ...

馬化騰與馬雲的格局有多大差距?

青芒的約定 杭州馬都是明著做的,你看看深圳騰,那可是要你絕路的,只要發現你有個好的,低價打壓,威逼利誘,實在不行就抄襲!讓你沒有後路杭州馬還是做了很多好的事情,你再去看看深圳騰,幾年以後深圳騰才是最大的獨角獸!那才叫狗日的騰X! uqzwwcc 不談格局也無關人品,只是說說兩個人的做事風格。馬雲比較...

人與人的差距能有多大?差在哪?

確定說的不是我嗎?家裡這一輩距離最近的小哥哥在清華,他16年高考,我18年高考,他湊巧學了3 2 3八年制醫學臨床,我18年勉勉強強去了某新一線一本醫學院臨床專業,他馬上就國家公派出國了,我天天在小學校摸魚度日。還有其他年齡距離稍遠的小舅舅浙大畢業,小姑姑在北師大 這麼強大的學習基因,可能我就是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