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小公尺出版的《參與感》這本口碑營銷內部手冊?

時間 2021-05-11 21:56:14

1樓:詔曰5G

前一段時間在乙個營銷方案設計中,之前看的一本書對我的幫助很大。這本書就是黎萬強的《參與感》。其實只要是涉及網際網路營銷或者網際網路產品的問題,多多少少能在這本書裡找到些思路。

《參與感》學習心得

2樓:石藍

參與感三三法則個人感覺總結欠妥,做爆品不屬於參與感範疇,是屬於結合使用者需求及企業目標綜合考慮的產物,小公尺的成功跟產品的定位有莫大關係,蘋果佔據高檔手機市場,買不起蘋果或不願意花太多錢在手機上的年輕人,以往其他千元機左右的品牌,並不會讓使用者覺得選擇某某品牌,顯得自己有區別他人的品位追求,小公尺發燒友情懷剛好契合所需的基調,且手機本身、盒子兄弟等等每個與使用者接觸得細節都讓人感覺到小公尺是在追求極致,好的產品是前提,也是最本質的東西,其次把使用者參與感做起來,參與爽就分享擴散,不爽就吐槽,錘子手機使用者參與感也可以,卻未做大,究其原因是產品本身,價效比不高,無論如何感謝黎的參與感,還是有很多可借鑑之處,尤其是讓公司員工成為粉絲最值得每家公司深思,要做的事情可多了……

3樓:唔知

擷取一段:

這種兄弟感情在業務困難的時候是「法寶」。當時有乙個工程師叫海洲,現在是小公尺網的工程主管。那時候我們一起合作做詞霸,他曾一年內兩次和我談過離職,因為很多人挖他,每次我怎麼讓他改變主意呢?

他一提離職,我就約他下午5點出去吃飯,吃到凌晨5點,兩瓶白酒我們都喝趴下。他回家就覺得很內疚,不提離職了。

用朋友情感綁架了這位工程師,還讓這個工程師產生「內疚」,我只能說黎萬強是傻伯夷。

整本書還是有乾貨的,小公尺兜售的是「參與感」,這種「參與感」給我一種PUA教程裡強化聯絡的感覺,客戶投入(搶購)了,於是更離不開你了。這種策略應對吊絲客戶很有效,當然也要注意這個度。

物質決定意識,參與的行為決定了公司與客戶的聯絡。從這一點上來看沒錯。

其實這就是所謂的網際網路思維:網際網路的低成本連線,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絡。

PS:突然想到,凡客不就是在學這一套嘛…看看凡客成不成吧。

4樓:

多看這幾天搞活動,免費看全本,剛讀完。

仔細讀了之後,有很多理論之前小公尺已經借各種會議的演講、採訪講的差不多了。

感觸最深的就是小公尺真有錢。客服、物流、線下的小公尺之家,能短時間內建立起來,除了強大的執行力,更多的還是後面無窮的資源在支撐。即使把這些東西分享出來又怎樣,看的懂,學不會;即使學會了,因為沒有錢,也幹不了...

5樓:老河子

不能因為雞湯多,就看不得別人總結。

這本書自己在書城讀過,感受到作者寫的還是很實在的,正如樓上某位講:人家其實不怕你們學,因為很多時候大家都學不會。

美中不足就是:寫小公尺「搓」的地方有點少,正反結合就更贊了。

不過畢竟在成功中的人是很難深刻反思到問題的。

6樓:upupupup

別指望這本書看了能給你帶來多大用處,沒錢買的的話去看看「金錯刀」,「杜子建」之流的每日一乾貨去 ,也講的都差不多,引用周鴻禕的話說,說的基本都是「正確的廢話」。道理學點文化的誰都懂,關鍵在於執行力

7樓:

居然想到用出書的方法做廣告還要讓人花錢去看廣告實在是營銷好方法。(真心話不過這需要現有很大影響力才能做這種賺錢的廣告。。。。。。。。)

怎樣提公升情侶之間的參與感?

0點讀書 你的同事是不是經常不配合你的工作?你的老闆有沒有對你不夠信任?你父母親是不是不理解你的決定和生活方式?你的女朋友是不是不願意和你溝通?在現實世界裡,以上這些其實都挺常見的。你現在不妨想一想,在你身邊是不是很容易發現很多提不起精神的人?為什麼會這樣?結合筆者看過了一本書,或許可以找到答案。其...

新手跑團如何避免禮讓他人導致的參與感過低?

安沃 參與度過低的問題 無論是哪種規則其實都差不多,想要提高自己或者是自己PL們的參與度,咱就稍微說一說自己的經驗吧 想要說的話沒有時間打完 這個問題的解決方式有兩種,第一種呢,是提高自己的打字速度!我剛開始跑網團的時候,敲鍵盤的速度是完全不夠,每次帶到文字量大的劇情,結束了之後就會覺得手酸酸的 而...

如何評價MDPI出版社的現狀?

可以很誠懇的說,MDPI 總體上發展勢頭穩健,公司整體氛圍也比較單純,做好自己的工作,公司絕對不會虧待員工的。入職三年多,公司的管理制度都挺人性化的,有很多靈活性,三個考勤時間段可供選擇,各項節假日福利乙個不落。團隊裡面成員年輕有活力,而且大多是碩博畢業,工作溝通合作起來比較順暢。 MDPI 是起步...